寶寶好動是好還是壞?活潑的寶寶,更聰明是真的還是假的?

2021-01-13 新生兒護理



媽媽A:

我的寶寶9個多月,非常好動。每天除了睡覺之外,一天到晚精力充沛,不是用手抓東西就是爬來爬去,一刻鐘也停不下來。連吃飯的時候,手動不了了還要蹬一下腿。9個月的寶寶這樣正常嗎?

  

媽媽B:

我的寶寶1歲半了,從小就睡覺不多,非常好動,現在更是一刻不停,有時候跟她說話根本不聽,也不知道寶寶是不是有多動症?體檢時,醫生說她微量元素鉛偏高,不知道是否和多動有關?

  

媽媽C:

寶寶2歲3個月,非常好動,總也沒有安靜下來的時候。我讓他看書,他看一會兒就又去玩別的了,老是在同一個地方坐不了兩分鐘。再過一陣就要去幼兒園了,我很擔心他這樣下去會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這種情況怎麼辦呢?


寶寶從一出生起,就開始通過他全身的感覺器官,去吸收周圍的一切信息。他所接觸到的一切都是陌生的、新鮮的、充滿未知的,因此他對於自己所處的環境充滿了好奇心。柏拉圖說過:「好奇者,知識之門。」

  

▶寶寶6個月大時一聽見聲音就要轉頭去尋,一看見東西就要伸手來拿。再大一點兒的孩子好奇的動作更多。



▶八九個月的寶寶,已經學會爬,活動的範圍大大拓寬,他們的好奇心似乎永遠得不到滿足,在他們眼中,家裡的抽屜、柜子甚至瓶瓶罐罐裡都像藏著寶貝,在你不注意時,他就會打開抽屜,專心致志地一件一件地把東西全拿出來,似乎最好的東西就在裡面。結果是滿地狼藉,家像是被搶劫過了似的。


▶一兩歲的寶寶,已經開始能夠站立行走,活動能力大大提高,手腳都被解放出來,思維能力也有了一定的發展,他們要求不停地進行遊戲,而且喜歡到處亂跑和四處搗亂,這都是兒童的正常表現。

  

因此,好動是兒童的天性,是兒童受到好奇心的驅使,不斷去探索周圍世界,提升自身的運動能力和思維能力的一種行為表現。如果孩子不好奇,那就不會去與事物相接觸,不與事物相接觸,那他就不能明了事物的性質和狀況。所以好動是寶寶得到知識的一個最重要的途徑。


這一階段,兒童需要反覆地與周圍環境中的事物進行接觸和練習,才能漸漸掌握他自己的身體。寶寶接觸到的一切,無論通過哪種方式,都會在他的大腦中留下印跡,為他將來進行抽象的思維和學習,打下最初的基礎。從這一點來說,越是好奇心強的寶寶越是活潑好動,越是活潑好動的寶寶大腦活動得就越多越聰明。


家長不必過於擔心寶寶好動,寶寶其實是在玩耍和行動的過程中進行學習和探索。父母可以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讓他盡情玩耍。同時,父母也可以利用寶寶的好奇心,跟寶寶一起玩遊戲,並在玩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對寶寶進行引導,讓寶寶動腦筋去思考從而促進大腦的發育。  


例如:寶寶拿到一個球拍或是抓別人的棋子,媽媽就可以告訴寶寶這是什麼,可以拿來做什麼用,可以怎麼玩,引導寶寶去觀察打羽毛球的動作,讓他學習模仿,告訴他等他長大一點兒了也可以玩。這樣既可以豐富寶寶的知識,又可以培養寶寶的興趣及觀察能力、模仿能力,還可以在這個過程中鍛鍊寶寶與他人交往的能力。




兒童多動症又稱「注意力缺陷多動症」(ADHD)或「腦功能輕微失調綜合症」,是一種常見的兒童行為異常疾病。這類兒童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學習、行為及情緒方面有缺陷,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短暫,活動過多,情緒易衝動,學習成績普遍較差,在家庭及學校均難與人相處,日常生活中常常使家長和教師感到沒有辦法。

  

兒童多動症的患病率國外報導在 5%-10% 之間,國內調查在 10% 以上,男孩多於女孩,早產兒及剖宮產兒患多動症的機率較高,大約在 60% 以上。


除遺傳因素外,有專家認為教育方法不當及早期智力開發過量,環境壓力遠遠超過孩子心理的承受能力,也會導致孩子心理髮育滯後,自控能力降低。


另外,過量攝入食物中的人工色素、含鉛量過度的食物,雖不一定達到鉛中毒,但可能會導致多動症。


嬰兒期:約30%的多動症兒童出生後就顯得多動,不安寧,易激惹,過分哭鬧、叫喊,母子關係不協調。

  

幼兒期:約有50%-60%多動症兒童在2-3歲時就顯得與其他小孩不一樣,特別不聽話,難管教,睡眠不安,常有遺尿,大多飲食差,培養排便、睡眠習慣均困難。

  

學齡前期:症狀漸明顯,幹事注意力不集中,注意時間短暫,活動過多,不能靜坐,愛發脾氣,不服管理,缺乏自控能力,參加集體活動困難,情緒不穩,破壞東西,玩具滿地撒,不愛惜,不整理,對動物殘忍,有攻擊性、衝動性行為,常和小朋友打鬧。

  

學齡期:多動症的一切症狀都顯露出來,如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暫,上課不專心聽課,容易分散注意力,學習困難,不能完成作業,忍受挫折的耐受性差,對刺激的反應過強,衝動任性,情緒不穩,有攻擊行為,與同伴相處困難,是班上的「小丑」。

 



活潑好動是兒童的天性,並非所有好動的兒童都是「多動症」。研究發現,「多動症」與孩子好動、頑皮有著四點本質區別:

  

1、注意力方面:好動孩子對感興趣的事物能聚精會神,還討厭別人幹擾,而多動症孩子玩什麼都心不在焉和無法有始有終;

  

2、自控力方面:好動孩子在陌生的環境裡和特別要求下能約束自己,可以靜坐,而多動症孩子根本坐不住,靜不下來;

  

3、行為活動方面:好動孩子的好動行為一般有原因、有目的,而多動症孩子的行為多具有衝動性,缺乏目的性;

  

4、生理方面:好動孩子思路敏捷、動作協調、沒有記憶辨認的缺陷,而多動症孩子則有明顯不足。

  

父母可以根據以上四點比照一下,不要輕易就下結論說寶寶是「多動症」,如果寶寶確實軀體活動明顯比同齡兒童多,且自控力差,不能安靜下來,建議去專業的醫療機構進行檢查。


寶寶好動有一個很重要的表現就是注意力不集中,這也是不少家長的擔心所在,尤其是對於即將要進入幼兒園的寶寶來說,他們的父母對此更是頭疼,生怕寶寶到了幼兒園不能專心聽講,從一開始就輸在起跑線上。


研究顯示,寶寶分心的程度與年齡成反比:2歲的兒童,平均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長度為7分鐘;4歲為12分鐘,5歲為14分鐘。孩子年齡越大越會逐漸懂得將注意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而日漸增加專注的時間。因此,判斷孩子是否專心,應依據其年齡的專心時間長度,而非依據家長的主觀感覺。


當然,專注力是一種習慣,而習慣要從小培養,抓得越早,效果就越好。

▶首先父母要為寶寶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父母為寶寶買了很多玩具和書籍,可是寶寶往往是這本書翻兩頁,那本書翻兩頁,玩具也是,一會兒玩這個,一會兒玩那個,都沒有長性。其實,太多的書籍和玩具只會讓孩子注意力渙散。父母每次給寶寶的書籍和玩具都不要超過兩到三個,看完一本書或玩完一個玩具,再換別的書或玩具。


▶其次父母應該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其次父母應以身作則,做好專心、堅持和耐心的榜樣。一旦發現寶寶有專心的表現,更應加以鼓勵和稱讚。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有多種方法,下面介紹幾種比較簡單易行、在日常生活中便於操作的方法,希望能對父母提高孩子的專注力有所幫助:


1、拼圖、下棋

讓寶寶學會玩拼圖,並逐漸增加拼圖的塊數。學習一些簡單的棋類也有助於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2、帶著問題講故事

在給寶寶講故事前先向他提出問題,讓寶寶帶著問題去聽,聽完後回答。還可以要求他聽完故事後把故事的內容複述給你聽。

  

3、經常讓寶寶幫助你拿各類小東西

從一件到幾件不等,要求在一次中完成。如「請你幫我拿一個蘋果、一把小刀、一些紙巾和幾個牙籤。」經常讓寶寶做傳口信的人,如「告訴外公,今天晚上9點中央電視臺有他喜歡的節目。」語句可以是從簡短到長一些的。

  

4、讓寶寶聽、看錄音磁帶和圖書畫面內容相一致的配套圖書

它和電視的不同之處在於,寶寶對電視故事的理解取自於畫面,也就是用看來理解故事,並且長時間看電視對眼睛有損害。而這種圖書卻是以聽錄音為主,用圖片來加深理解,這種以聽講為主的學習方法,對寶寶將來的學校學習有非常大的幫助。


寶寶在聽、看的過程中不僅豐富了知識,提高了對事物的理解能力,同時也培養了他安靜、集中注意力去聽講的好習慣。

  

5、跟寶寶一起玩一些專門訓練的遊戲

● 操作性活動:只要是操作性活動就需要專心,如夾豆子遊戲、滴管遊戲,但進行活動前,還需要幫孩子考慮到坐姿及環境的安排,讓孩子在較安靜的環境中,一次進行一件事情,且儘量避免太多聲音、視覺的幹擾。

  

●迷宮遊戲:父母也可以跟寶寶玩用眼睛走迷宮的遊戲。父母用一種顏色以橫向方式畫出不規則線條,讓寶寶跟著單一顏色做出追視。

  

●鏡子遊戲:讓寶寶想像自己是一面鏡子,跟著父母的動作進行模仿,剛開始父母的動作要簡單一些,速度也儘量放慢,等孩子熟悉後,可以互換角色,增加活動的趣味性。

  

●聽音遊戲:聽聲音辨別位置,在孩子的右後方、左後方敲樂器,讓寶寶分辨聲音的來源。還有一種拍節奏模仿,父母拍兩下,寶寶就需要跟著拍兩下,接著再做不同的節奏變化,寶寶也要跟著做出不同節奏的變化,讓寶寶學習專心地聽,聽完之後做出正確的動作。

按個再走啦~讓我知道這篇文章對您是有用噠


文章來源網絡,如文章內容、版權侵害到您的權益,請與我聯繫刪除!


推薦閱讀:為什麼帶男孩比帶女孩累?看了這個,你就明白了!

新生兒護理QQ交流群:466871097,期待廣大媽咪加入,一起探尋育兒問題!也可以點擊閱讀原文,加入我們的新生兒護理論壇進行交流~~






相關焦點

  • 孩子活潑好動還是多動,分清楚這幾點不同,有利於娃性格養成
    區分孩子是活潑好動還是多動,主要看這幾點:1、 注意力多動症的孩子不能專心致志地做一件事,無論有無外力打斷,他們都很難保持對某一件事情的熱度,常常做到一半,或者堅持不過幾分鐘,就在座位上扭來扭去,心不在焉,好像對一切都不感興趣,具有注意力缺損症狀。
  • 寶寶活潑好動就是多動症?3個評判標準,幫家長們走出誤區!
    家有一個活潑好動的寶寶是什麼感覺?小周媽媽說,家裡那個4歲的娃娃就像是個永動機,除了睡覺時間,其他任何時候都是上躥下跳,攀爬、跑跳、追逐、打鬧,還有五花八門的小動作,和永遠也闖不完的禍。與性格上的活潑好動不同,多動症是一種腦功能障礙,全名叫做「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大多出現在3歲左右的寶寶身上,6歲左右才能真正確診。值得慶幸的是,多動症雖然與大腦有關,但卻不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孩子像小陀螺一樣停不下來,究竟是活潑好動,還是多動症的表現呢?
  • 寶寶特別活潑好動,會不會患有多動症?
    一些父母看到他們的孩子整天上下跳躍,不聽他們說的話,他們會責備甚至毆打和責罵自己的孩子,這會使孩子叛逆,活潑兒童的父母需要更多的耐心。2.培養寶寶的注意力對於3分鐘熱度的孩子,父母應該更加注意培養孩子對一件事的關注。
  • 孕吐反應厲害的寶寶更聰明?真的假的
    不過很多人說,孕吐反應厲害的寶寶更聰明,真的這樣嗎?孕吐反應嚴重的母親生下的孩子,智力明顯高於沒有明顯孕吐反應的母親生下的孩子。有孕吐反應的孕媽生下的寶寶,無論是在智力還是在記憶力方面,都得到了很高的得分。
  • 生個羊寶寶好嗎_羊寶寶好還是猴寶寶好
    2014年懷馬寶寶的最後月份已經過去,接下來想要寶寶的小夫妻就在思考是生羊寶寶好還是猴寶寶好?羊寶寶好還是猴寶寶好:看屬相性格  羊寶寶的優點關鍵字:細心、善於交際、進取心強、勤勞節儉、穩重可靠。  1、凡事考慮周到,對四周事務處理妥當,有進取心,人際圓融,善於交際,個性溫柔具舍已成仁胸懷。
  • 寶寶使用拉拉褲好,還是紙尿褲好?
    相對於紙尿褲,拉拉褲更貼身和更有彈性尤其適合好動,學步進行排洩訓練。搭配使用更科學拉拉褲和紙尿褲各有優勢,搭配使用更利於寶寶健康成長。如白天穿拉拉褲,讓寶寶學步,玩耍更自在舒適,晚上睡覺穿紙尿褲,方便又省錢。
  • 寶寶太活潑,到底是多動還是好動?兒科主任教你如何分辨
    最近,有位家長向我諮詢兒童多動症的問題:由於疫情,孩子只能在家上網課,但最近發現自家的寶寶上課老是走神開小差,調皮好動的很,問我是不是多動症?對於上述問題,相信不少家長都有此疑問?寶寶多動好動,老是傻傻分不清楚。因此,今天就教大家如何分辨?
  • 趙麗穎首次帶娃露面,寶寶活潑好動隨媽媽:誰說寶媽就要宅在家!
    想想在阿姨懷裡扭來扭去,看上去非常活潑好動,睜著好奇的大眼睛左顧右盼。小身子一會歪到這邊,一會歪到那邊,看看媽媽又看看周圍,一刻不消停,開心得手舞足蹈。畢竟到了好動的年紀,讓阿姨都有些看不住。雖然為了保護孩子隱私,照片都模糊處理了,但還是能看得出來,有媽媽帶出來玩,想想非常興奮,這骨子裡的靈氣算是遺傳了媽媽。家有多動寶寶是什麼體驗?看到明星家寶寶活潑好動很可愛,親自帶娃的老母親表示,真正到自己手裡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 孩子調皮活潑好動,究竟是好動還是多動症?
    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寶貝天真可愛,活潑惹人愛,但是一不小心太好動,就會讓家長覺得很鬧心,覺得孩子是不是得了多動症,甚至帶到醫院去檢查,其實家長有這樣的意識,是非常正確的,但是有正確區分孩子究竟是好動還是多動症,好動就一定是多動症嗎?
  • 別小看好動寶寶 可能是潛力股
    果果媽最近特別頭疼,因為她家果果變得特別好動,就算是去到陌生的環境裡,也不會像別人家的乖巧寶寶那樣安安靜靜的。自家寶寶好像裝了發動機一樣,一下都停不下來。  「這樣好動,以後上學了怎麼辦?會不會注意力變得很差?有什麼辦法可以引導寶寶,至少讓他能安靜坐下個10分鐘!」
  • 孩子太活潑,到底是好動還是多動症?該怎麼進行注意力訓練?
    但也正因為這樣,很多家長都無法判斷是ADHD還是調皮好動。二、寶寶是多動還是好動?要想分清楚,首先還是得了解一下問題到底出在哪裡。然而,ADHD的寶寶沒有真正的興趣愛好,常常剛感興趣不久就心不在焉了。對比調皮好動的寶寶,一旦遇到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注意力一下就能夠保持穩定,如果被幹涉了還會心存不滿。4、多動和衝動有原因嗎?
  • 為啥別人家的寶寶活潑又好動,自家的娃不愛動?寶媽別忽視了鍛鍊
    為啥別人家的寶寶活潑又好動,自家的娃不愛動?寶媽別忽視了鍛鍊小芳最近真的是非常的幸福了。自己的寶寶剛剛滿了一歲,工作上也是非常的輕鬆, 所以每天沒事的時候就喜歡去樓下和幾個大爺大媽嘮嗑,興致勃勃。可是最近卻遇到了不怎麼開心的事,原來鄰居家也有一個寶寶。才8個月,可是長得要比小芳的兒子還大,並且更加活潑好動,可是小芳和老公的身高也是很高的啊,為什麼自己的寶寶卻那麼小也不怎麼愛動呢?在通過了詢問以後才明白,原來平時沒有給寶寶做這些鍛鍊。為啥別人家的寶寶活潑又好動,自家的娃不愛動?寶媽別忽視了鍛鍊。
  • 如何區別孩子是活潑好動還是多動症?
    「這孩子特別好動,簡直一刻也停不下來,直到累極了睡著為止。這是不是多動症啊?在門診上,經常有孩子家長這麼問我。」吳尤佳說,其實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的可愛之處,好動並非一定就是多動症。
  • 最活潑好動的「三個星座」小寶寶,精力旺盛,有你家的小可愛嗎?
    不同的星座都有著不同的性格,夏季生的小寶寶就比較活潑好動。冬季生的小寶寶據比較成熟聽話。這是相對而論的。從每個星座中都可以相應的猜測出小寶寶之後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性格,不一定每一點都說的準,畢竟眾口難調,100個人就有100種說法,但是一定會有相對應的在其中。
  • 你的孩子是活潑好動還是注意力缺陷?
    在開始今天的主題內容之前,我們來看一位活潑好動的萌娃:活力滿滿是每個孩子的特點,特別是男孩子,他們好像有用不完的精力。看完活潑好動的萌娃我們來開啟今天的主題。今天的主題是教家長辨別活潑好動和注意力缺陷多動症的孩子。
  • 胎寶寶「活潑好動」的同時,也會給孕媽帶來3個困擾,別輕易忽視
    important}自從孕媽懷孕,每一天腹中胎兒發生的變化都能帶來不少驚喜,尤其在29-32周這一個月份裡,胎寶寶格外的「活潑好動」,與孕媽「交流」得樂此不疲。,孕媽和其他家庭成員都十分熱衷這項與胎寶寶進行有趣交流的活動。
  • 寶寶「穿金戴銀」是好還是壞?這些潛在危險要知曉
    寶寶出生,會收到眾多人的寵愛與祝福,最常見的就是親朋好友給寶寶送金送銀,無論是手鐲還是平安鎖,都代表著大家對於孩子的美好祝願。可是寶寶「穿金戴銀」到底是好還是壞?這些潛在危險你真的知曉嗎?但當「吞金獸」真的吞下黃金時,父母會是怎樣的感受?一歲的寶寶手上戴著媽媽買的小金豬手鍊,一次媽媽發現寶寶的嘴巴在動,仔細檢查一番後發現孩子嘴裡也沒有任何東西,但媽媽卻在床上發現了一些黃金碎片,媽媽當即就檢查了孩子手上的手鍊,發現寶寶真的把黃金小豬咬碎了,被嚇壞的媽媽趕緊帶著寶寶去了醫院,經過檢查,寶寶肚子裡真的有兩片黃金。那麼吞下黃金會有什麼危險?
  • 寶寶活潑好動,不小心吞下異物,怎麼緊急處理?
    寶寶活潑好動,對這個世界也充滿了好奇,他們認識這個世界的方式,就是用嘴巴嘗。家裡的電池、積木、玻璃彈珠、硬幣、紐扣等等,這些東西一不小心就會被寶寶吞食,面對這樣防不勝防的小意外,0-3歲專為寶寶而生的敬邦育兒車建議父母一定要掌握這些應對方法,為寶寶的健康保駕護航。
  • 調皮好動的孩子更聰明?家長可要反思了!
    在生活中大部分家長對於孩子過於好動的問題不僅沒有意識到問題,反而語氣裡流露出得意,「孩子不都是皮的嗎?調皮好動才更聰明呢。」事實真是如此嗎?調皮好動的孩子真的更聰明嗎?調皮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但如果他的注意力保持時間短,甚至在喜歡的事情上也不能持續10分鐘,無法專注,活動明顯比同齡孩子多、自控力差、不能安靜下來,學習成績波動明顯,甚至對同伴造成軀體傷害。家長就要反思了,仔細思考自家孩子是不是患上了多動症。多動症的醫學術語是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簡稱ADHD。
  • 給好動寶寶換一次紙尿褲有多難?辣媽這樣說!
    寶寶天生好動,尤其是寶寶越長大越對周圍的環境和物品產生濃厚的興趣,到了學爬的時候更是亂爬亂動,不斷探索周圍的事物~麻麻們會發現在換紙尿褲的時候寶寶已不像剛出生那會兒聽話了,小腿不停地動來動去。家有小寶寶,換紙尿褲是爸媽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可給好動寶寶換紙尿褲似乎成了無數爸媽的一項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