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 者 王桂利
通訊員 劉珂珂 報導
本報濟南訊 林偉英教授是濟南大學引進的高水平人才,短短三年間,其科研團隊就在國際高水平刊物發表了5篇影響因子在10.0以上的研究論文,其中近日發表的一篇影響因子達到了30.0以上。身為螢光探針與生物醫學成像研究院院長、博士生導師的林偉英,還獲得了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濟南大學始終堅持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人才隊伍建設是「一號工程」的理念,培養與引進並重,採取有效措施,充分發揮各類人才在教學科研及社會服務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人才強校」戰略成效顯著。
高層次人才和優秀中青年博士的引進,是人才工作的重點。學校面向海內外延攬優秀人才,僅2015年就引進校聘崗位及以上高水平人才或學科帶頭人29名。引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1名,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名;學校推薦的1位老師獲批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2015年,機械工程學院王守仁、自動化與電氣工程學院王孝紅、螢光探針與生物醫學成像研究所林偉英三位教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泰山學者特聘專家」稱號。同年,濟南大學天然藥物化學團隊入選山東省高等學校優勢學科人才團隊培育計劃,其學術帶頭人就是學校從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引進的研究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學校注重做好優秀中青年博士的考察、試講工作,嚴把進人質量關,2015年度引進青年博士39名。在引進工作中,優化學科結構,注重引進在海外名校、「985」高校取得博士學位的青年教師,其所佔引進人才比例達到97%以上。
為進一步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支持新進教師特別是優秀青年教師競聘校聘崗位,濟南大學特增設校聘學術新秀崗,此崗位允許35歲以下青年教師申報,每年為入選者提供3萬元的崗位津貼。經過審核,共有78人入選。
實施《濟南大學學科方向團隊建設實施辦法》,要求人才團隊建設要圍繞學校學科發展戰略目標、學科規劃和國家重大需求。在此基礎上,濟南大學成立了10個獨立運行的科研平臺。2014年濟南大學獲批「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兩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截至目前已入站博士後工作人員21名,科研流動站建設進入了快車道。
關注人才的可持續發展。從2005年開始,學校每年從在職職工工資總額中拿出2%左右(200餘萬元)的經費作為職工繼續教育專項經費,用於教職員工主要是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學歷、學位教育和國內短期進修、訪問、學術交流等。從2013年起,學校每年暑假為新進教師開設青年教師專業發展學習班,2015年共培訓青年教師75人,增強了青年教師對大學教師職業的認同和熱愛,使其明確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掌握大學教學的相關技巧和方法,增進相互了解,拓展學術視野。
自2007年起,精心組織山東省高校青年骨幹教師國內訪問學者項目和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國際合作培養計劃的申報與管理。2015年,學校受山東省高校青年骨幹教師國內訪問學者項目和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國際合作培養計劃資助各6人。截至去年底,學校共有145人完成由山東省青年教師成長計劃資助的訪學研修,並按期返校工作。學校每年還劃撥專項經費100萬元,用於資助20名青年骨幹教師出國「充電」,與學術大家合作研究,了解和掌握專業學術前沿動態和發展趨勢,並在訪學後繼續保持與訪學導師及訪問學校的聯繫,為本人以後的工作及學校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