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缺失毒品物證的涉毒犯罪命案,該如何適用死刑?

2020-10-06 毒品犯罪辯護何國銘

毒品犯罪案件死刑研究之二:缺失毒品物證的涉毒命案,判處死刑立即執行應尤為慎重

黃堅明、何國銘

毒品無疑是涉毒命案最關鍵的物證之一,就如殺人命案中的死者屍體物證一般重要。但殺人案死者屍體有可能早已被「焚屍滅跡」了,涉毒命案之毒品物證也可能被吸毒者「吸食殆盡」了,也可能被走私毒品之徒將涉案毒品走私到國外販賣掉了,也可能僅僅系被追訴人認罪口供中提到過,但僅僅是「人為編造」且「從未存在過」的虛假毒品實物吧。因此,針對緝毒人員沒有實際查獲毒品實物類型的涉毒命案,辯方及辦案人員均應保留足夠的警惕性和質疑精神。我們將結合自己親辦的涉及數十公斤、甚至是一百多公斤的涉毒命案,涉及五次購毒、三次走私毒品之涉毒命案,談談我們對毒品滅失型涉案的一些辦案感悟。具體分析如下:

一、毒品物證缺失但被追訴人被定案的涉毒案例甚為常見

在司法實務中,對毒品實物滅失型涉毒案被追訴人判處刑罰是「有條件允許」的,但原則上禁止適用死刑立即執行。

全國部分法院審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大連會議紀要)中關於「毒品犯罪的死刑適用問題」明確規定:「在有些毒品犯罪案件,往往由於毒品、毒資等證據已不存在,導致審查證據和認定事實困難。在處理這類案件時,只有被告人的口供與同案其他被告人供述吻合,並且完全排除誘供、逼供、串供等情形,被告人的口供與同案被告人的供述才可以作為定案的證據。僅有被告人口供與同案被告人供述作為定案證據的,對被告人判處死刑立即執行要特別慎重。」簡言之,儘管涉案毒品缺失,但被追訴人本人認罪過,且其認罪口供與其他同案被告人認罪口供相互吻合,客觀上也有其他證明力高的證據佐證被追訴人認罪口供的真實性,並且能完全排除案件存在誘供、逼供、串供等情形,辦案機關完全可以對被追訴人進行定性量刑,但對被告人判處死刑立即執行要特別慎重。



二、因毒品滅失而無法認定為犯罪的涉毒案例也很常見

最高法刊發的《刑事審判參考》第【971號】「李剛、李飛販毒毒品罪一案」,公訴機關指控李剛三次將海洛因販賣給韋可發,李剛對現場查獲的第三起販賣毒品事實不持異議,但始終否認之前的兩起販賣毒品事實。該案中有相關的通話記錄書證證實李剛與韋可發存在通話,公訴人以二人之間存在通話記錄為由,據之認定李剛與王秀在毒品交易之時存在犯意聯絡,以此作為指控李剛出售毒品的關鍵證據,但最高法認為對檢察機關的觀點不予支持,認為只有當依法取得的被告人口供與同案被告人供述及其他證據能夠相互印證,且不存在合理懷疑時,才可以依法認定。通話記錄與韋可發的指供在李剛前兩次販賣毒品事實的證明方向上仍屬單向證明,沒有得到李剛的供述或者在案其他證據的相互印證。手機通話記錄只能證明二人存在存在聯絡,據之推定二人存在毒品買賣交流僅是依經驗法則作出的主觀推測,認定案件事實還應當始終堅持證據裁判規則,由此綜合韋可發的指供與通話記錄,並不能必然得出李剛前兩次販賣海洛因的結論,故韋可發對李剛前兩起毒品的指供和二人之間的通話記錄,不能作為認定李剛前兩次毒品犯罪的根據。

事實上,在審查起訴階段,因涉案毒品實物滅失而導致被追訴人獲不訴釋放的案例更多,之前我們已撰寫過類似的文章。此文不再贅述。



三、五次購毒三次走私毒品數十公斤涉毒命案背後異常情形分析

在我們辦理的某某涉嫌五次購毒三次走私一案最異常情形是辦案人員沒有查獲涉案的數十公斤或一百多公斤毒品可疑物,致使我們對被追訴人認罪口供的真實性有異議。

涉案偵控人員認定的核心案情是:某某等人為了牟取利益,從多名涉毒上家處購買數十公斤或一百多公斤毒品可疑物後,安排其下屬於某年9月及12月將涉案毒品可疑物藏匿於其他貨物當中,然後分兩次走私到國外。但在此案中,根據某某等人作出的認罪口供,其實際涉嫌五次購毒,三次走私毒品,但此案最大疑點是辦案人員根本就沒有查獲某某等人認罪口供中所述的數十公斤或一百多公斤毒品可疑物。作為辯方,我們覺得此案存在太多疑點。具體分析如下:

其一,如上所述,涉案毒品早已滅失,且辦案人員查獲的涉案毒品實物與某某無關,這是此案疑點之一。

其二,此案疑點之二是此案多名被追訴人在審查起訴階段及審判階段均供述其遭受嚴重的刑訊逼供,且當庭翻供,明確其在偵查階段所作的有罪供述並非其真實意思表示,為此還提供相關的線索材料。

其三,某某所作的多起訊問筆錄中,明顯存在前後不一致,相互矛盾的情形。如:其口供在次數、數量、價款、來源以及涉毒時間上均不一致。事實上,其他同案被追訴人認罪口供也存在類似情形。

其四,從證據採信規則上來看,多名被追訴人的認罪口供在具體的走私次數、毒品價格、毒品數量、具體時間上均存在差異,亦不能證實某某等人共謀實施了涉案的走私毒品的行為。



其五,作為專業律師,我們不能輕信被追訴人堅持的其認罪口供系刑訊逼供之下作出的虛假認罪口供,也不能輕信其無罪辯解,為了查明涉案毒品是否客觀存在,為了查明涉案貨櫃內是否真實藏匿有毒品,我們特地到案發地買了同廠家、同型號、價款基本相同的涉案貨物,並進行針對性的模擬偵查實驗。針對毒品的稱重及重量問題,我們將在後續文章提出更嚴密的論證和反駁。

綜上所述,毒品犯罪案件的頻發,意味著「從嚴打擊」毒品犯罪活動的刑事政策不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但從嚴打擊,不等於降低入罪的證據標準,更不等於辦案人員可以蓄意冤枉無辜,不等於辦案人員可以憑空炮製冤假錯案。在無證據證支持的情況下,辦案人員不能單憑主觀猜測,偏信經驗主義,蓄意有罪推定,如此辦案,不僅不能保障案件的質量,還極容易導致冤假錯案的出現。唯有重調查研究、重證據,才能保證無辜者不會被錯判、錯殺!

相關焦點

  • 毒品命案閱卷筆記系列之三:涉毒命案手機何以神秘消失?
    毒品命案閱卷筆記系列之三:涉毒命案手機何以神秘消失?黃堅明:廣州市律師協會普通犯罪專業委員會委員、毒品犯罪案件辯護律師、廣強律師事務所副主任暨毒品犯罪辯護與研究中心主任手機是最常見通訊工具,在涉毒命案中無疑是重要物證所在。
  • 黃堅明律師:毒品「缺失」之五次購毒三次走毒案疑點何在呢?
    毒品無疑是涉毒命案最關鍵的物證之一,就如殺人命案中的死者屍體物證一般重要。但殺人案死者屍體有可能早已被「焚屍滅跡」了,涉毒命案之毒品物證也可能被吸毒者「吸食殆盡」了,也可能被走私毒品之徒將涉案毒品走私到國外販賣掉了,也可能僅僅系被追訴人認罪口供中提到過,但僅僅是「人為編造」且「從未存在過」的虛假毒品實物吧。因此,針對緝毒人員沒有實際查獲毒品實物類型的涉毒命案,辯方及辦案人員均應保留足夠的警惕性和質疑精神。
  • 數字符號與毒品犯罪命案背後的邏輯問題
    回想起第一次接觸毒品命案時,我和其他人一樣,腦海中總會不自覺地迴旋這樣的一連串問題,當事人是否有罪?他是十惡不赦的大毒梟還是被人利用、陷害的無辜者?我該如何利用在案證據去辨別是非?我又該如何遵從最基本的職業道德,為實現有效辯護,為當事人的合理利益最大化而努力?
  • 黃堅明律師毒品命案閱卷筆記系列之二:刑案立案時間成謎玄機何在
    黃堅明律師毒品命案閱卷筆記系列之二:刑案立案時間成謎玄機何在黃堅明:廣州市律師協會普通犯罪專業委員會委員、毒品犯罪案件辯護律師、廣強律師事務所副主任暨毒品犯罪辯護與研究中心主任正在研讀的某起涉毒命案《刑事偵查卷宗》封面上載明:「7.23販賣毒品案」和立案時間是某年7月23日等案件基本信息。
  • 毒品犯罪成判死刑最多罪名之一
    長江商報消息 湖北所有法院將依法嚴懲毒品犯罪,充分運用刑罰手段,加大經濟制裁力度本報訊(記者 李璟 通訊員 梁學東)去年以來,我省禁毒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有效遏制了毒品違法犯罪快速發展蔓延的勢頭。日前,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2014年全省各級人民法院開展禁毒專項鬥爭的基本情況,並公布涉毒犯罪典型案例。
  • 黃堅明律師:涉毒命案諸多關鍵證據何以神秘消失
    黃堅明律師:涉毒命案諸多關鍵證據何以神秘消失 作者:廣強律師事務所副主任暨毒品犯罪辯護與研究中心主任、毒品犯罪案件辯護律師 黃堅明 我們正在研讀一起涉毒命案的卷宗材料,涉案關鍵證人是否到案並出庭作證,能否取得其證言
  • 黃堅明律師:從QQ聊天記錄「窺豹」涉毒命案的辦案質量
    黃堅明律師:從QQ聊天記錄「窺豹」涉毒命案的辦案質量 作者:廣強律師事務所副主任暨毒品犯罪辯護與研究中心主任、毒品犯罪案件辯護律師 黃堅明 我們正在研讀一起涉毒命案卷宗,而此案卷宗很多,畢竟這是一起重大、疑難涉毒命案。
  • 27歲涉毒團夥主犯被判死刑!涉案毒品近100公斤
    10月27日下午,德陽中院宣判了一起重大涉毒案件。9名被告人中,1人被判處死刑,3人被判處死緩,2人被判處無期徒刑,3人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至十二年不等。李某、吳某某將毒品帶至南華鎮、凱江鎮等小區房屋內,與李某某一起分裝後放入蛇皮口袋或行李箱,由李某帶走交給李某二採用「埋雷」方式販賣。吳某某將修補好的運毒車輛開至德陽停回原位,陳某某將車開回雲南,並收到賣家支付的費。2018年至2019年期間,該犯罪團夥,利用此犯罪方式進行交易,涉案毒品近100公斤。
  • 黃堅明律師:從QQ聊天記錄證據反推涉毒命案的辦案質量
    黃堅明律師:從QQ聊天記錄證據反推涉毒命案的辦案質量 作者:毒品犯罪案件辯護律師、廣強律師事務所副主任暨毒品犯罪辯護與研究中心主任 我們正在研讀一起涉毒命案卷宗,而此案卷宗很多,畢竟這是一起重大、疑難涉毒命案。
  • 德陽中院宣判重大涉毒案件:涉案毒品近100公斤 主犯獲死刑
    四川在線記者 餘如波10月27日下午,德陽中院宣判了一起重大涉毒案件。9名被告人中,1人被判處死刑,3人被判處死緩,2人被判處無期徒刑,3人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至十二年不等。一條從緬甸途經雲南再到四川的跨境販毒鏈就此覆滅。德陽中院經審理查明:以李某、江某某為首的犯罪團夥分工明確,成員之間均為單線聯繫。
  • 涉網絡毒品犯罪法律適用的幾個疑難問題
    近年來,與網絡相關的毒品案件逐年增多。從司法實踐來看,涉網絡毒品犯罪有以下幾種行為方式:一是利用網絡發布涉毒信息;二是利用網絡進行聯絡和毒品交易;三是利用網絡物色、誘騙、招募「馬仔」販運毒品;四是利用網絡傳授製毒技術;五是利用網絡聚集吸毒,交流吸毒體驗,引誘他人吸毒;等等。對於上述行為是否屬於「網絡犯罪」,立法和相關司法解釋沒有明確規定。
  • 涉毒累犯不適用緩刑值得肯定
    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印發《全國法院毒品犯罪審判工作座談會紀要》,對近年來新出現的、較為突出的毒品犯罪法律適用問題作出新規定,對毒品犯罪的緩刑適用作出規範,對嚴重毒品罪犯的減刑、假釋加以限制。  而在這些條款中,最為引發社會各界關注的,就是對毒品犯罪的緩刑適用做出了進一步的規範,對嚴重毒品罪犯的減刑、假釋做了進一步的限制。最高人民法院為什麼要做出這樣的規定?
  • 【法學匯】涉網絡毒品犯罪法律適用的幾個疑難問題
    近年來,與網絡相關的毒品案件逐年增多。從司法實踐來看,涉網絡毒品犯罪有以下幾種行為方式:一是利用網絡發布涉毒信息;二是利用網絡進行聯絡和毒品交易;三是利用網絡物色、誘騙、招募「馬仔」販運毒品;四是利用網絡傳授製毒技術;五是利用網絡聚集吸毒,交流吸毒體驗,引誘他人吸毒;等等。對於上述行為是否屬於「網絡犯罪」,立法和相關司法解釋沒有明確規定。
  • 毒品犯罪量刑應綜合考慮主客觀事實
    為了更好地適用法律,本文擬對參與有組織的毒品再犯、國際販毒活動等情節作些探討。  毒品再犯  根據刑法第356條的規定,因走私、販賣、運輸、製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刑的,又犯刑法分則第六章第七節規定的毒品犯罪的,從重處罰。在刑法理論和司法實務中,該規定被簡稱為毒品再犯。
  • 毒品犯罪案件中十大常見扣押問題
    毒品是涉毒犯罪中的重要物證,是證據體系中的王牌證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對毒品扣押是固定毒品物證的必經環節,但在實務中常常出現各種各樣的毒品扣押問題,扣押不規範不僅會直接導致程序違法,而且會涉及到實體的具體認定。
  • 「法學匯」涉網絡毒品犯罪法律適用的幾個疑難問題
    二、網絡吸毒行為的認定2011年10月,公安機關破獲了「8·31」全國首例特大網絡吸販毒案,查獲涉毒違法犯罪嫌疑人12125人,繳獲毒品308.3千克,涉及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該案帶來了一個法律適用難題,即網絡吸毒行為應如何處理?
  • 湖南販運量最大毒品案:涉毒210公斤 7人獲死刑
    「各級人民法院始終依法嚴懲嚴重毒品犯罪分子,該判處重刑的堅決依法判處重刑,符合判處死刑條件的,堅決依法判處死刑。    最高人民法院對報請核准死刑的毒品犯罪案件,凡符合判處死刑條件的,堅決依法核准。」    ——6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新聞發言人孫軍工    華聲在線-三湘都市報6月26日訊  涉毒210多公斤,收繳毒資1100多萬元!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湖南販運數量最大的毒品案!
  • 湖南法院依法對一批涉毒品罪犯執行死刑
    近日,遵照最高人民法院下達的執行死刑命令,湖南省邵陽中院、嶽陽中院依法分別對販賣、運輸毒品罪犯張富徵,販賣毒品罪犯熊嶽波以及販賣、運輸毒品罪犯龍志勇、李增良、胥大華、喻湘輝執行死刑。
  • 最高檢:從重打擊唆使未成年人參與毒品犯罪行為
    記者了解到,檢察機關依法履行審判監督職責,一批因裁判認定事實、適用法律錯誤導致量刑畸輕甚至無罪的案件得到依法糾正,有力地打擊了毒品犯罪。2018年至今年5月,全國檢察機關對毒品犯罪案件提出二審和再審抗訴872件,已改判367件,發回重審148件。經檢察機關抗訴,對262人改判後加重了刑罰,對6人由無罪改判為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