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心酸作文」折射家庭教育的缺失

2020-12-20 人民網

近日,重慶3年級小學生小希的作文《爸爸看手機》引發網友熱議。文中寫道:「我的爸爸很愛看手機,每次有空他都會拿出手機來看。有一次,我叫爸爸進來跟我一起看書、玩、畫畫,可我叫完後,爸爸沒聽見,害我叫了很久很久,終於把爸爸叫進來了,爸爸進來的時候還拿著手機。」(2015年11月17日《新華日報》)

正當網友還在熱議「最催淚作文」《我想和爸爸媽媽一起吃晚飯》時,這篇感動許多人的作文又添了個姊妹篇,重慶3年級小學生小希寫了篇被稱為「最心酸作文」《爸爸看手機》。這兩篇令無數人淚奔、心酸的作文之所以被刷爆,暴露了當下許多家庭親子教育的缺失,忽視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必須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常言說,童言無忌。「最催淚作文」說的是,小作者三年來一個人燒飯、一個人吃,爸媽總在單位吃,每天很晚才回家,孩子唯一的心願是希望能跟爸媽一起吃頓飯。「最心酸作文」說的是,小作者的爸爸每次有空他都會拿出手機來看。有一次,叫爸爸一起看書、玩、畫畫,可爸爸沒聽見,終於把爸爸叫進來了,進來的時候還拿著手機。這兩篇出自不同地區、不同孩子之手,被網友冠以「最心酸」、「最催淚」 的作文,從不同角度道出了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一個家庭是因為工作忙,忽視了陪孩子吃飯;一個家庭是因為家長迷戀手機,導致與孩子缺少交流。殊不知,家庭教育不僅是每個家庭的「家事」,更是一個國家的「國事」,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關係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當今時代,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這不是父母不陪孩子的理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成長需要父母陪伴就像萬物生長離不開陽光的沐浴一樣,沒有父母的陪伴,就會造成親情上的缺失,很容易造成孩子性格孤僻。可惜大多數家庭都未能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一忙起來就將家庭教育置之腦後。就拿陪伴孩子吃飯來說吧,不僅能改變孩子的未來,還會改變親子關係,已成為中外學者的研究共識。據美國CASA研究表明,家庭就餐次數多的孩子比家庭就餐少的孩子獲得高分的比例多2倍,青少年失足的比例比少就餐的低1/2。每周同家人一起吃飯不到3次的孩子中,成績差的佔20%,而經常在家吃飯的孩子中,這一比例僅為9%。因此,我們工作再忙,也要擠點時間,創造更多的陪伴孩子吃吃飯等進行親子教育的機會,讓孩子感受人間真情,盡情地享受家庭的溫馨。

對於「最心酸作文」中提到的一玩起來就沒完沒了的玩手機爸爸,生活可謂隨處可見,仿佛離了手機生活就無從適從,生活就黯然失色。小學生小希的作文,不僅尖銳地批評了沉迷手機的爸爸,也善意地提醒更多的家長要引以為戒,不要玩物喪志,戒掉不良生活習慣,自覺地給孩子做好樣子;把陪伴孩子成長作為每天的必修課,留一定的親子交流時間,聽孩子講述成長的煩惱,和孩子做朋友,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職責,嚴格遵循孩子成長規律,不斷提升家庭教育水平。這也是教育部近日印發的《關於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對家庭教育提出的具體要求。

親情是教育之本,是最具穿透力、感染力的家庭教育。筆者真誠地期待,家長們都能主動負起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讓網友們熱議的「最催淚作文」、 「最心酸作文」成為歷史,從而催生更多的「最浪漫」、「最溫暖」的作文,結出家庭教育的「最溫馨親子」之果。

相關焦點

  • 女兒寫作文全篇歌頌媽媽,爸爸氣到語無倫次,折射中國家庭的心酸
    女兒寫作文全篇歌頌媽媽,爸爸氣到語無倫次,折射中國家庭的心酸女兒學校留了一篇寫父母的作文,但是女兒全篇都在歌頌媽媽,未提一句爸爸的付出。爸爸看到後非常生氣質問孩子:爸爸沒有愛嗎?女兒答:爸爸沒有愛。聽到這爸爸更生氣了,又接著問:沒有愛你怎麼長這麼大的?你衣服哪來的?出去旅遊怎麼去的?吃的喝的都是哪來的?
  • 家庭教育的誤區與人性的折射
    關於家庭教育,此前幾篇文章略作闡述,本文續之。旨在澄清傳統家教模式下家長胡亂打孩子問題的性質和本質,對問題背後更深層的人性問題分解剖析,意在提請家長們警醒關注。頭條作者「杲杲湖山」:發表企業管理及涉及哲學、心理學類的文章。歡迎大家留言評論。家庭教育,於今確是問題多多,但如今生存環境不盡人意,指望大多數家長與時俱進學會教育孩子,殊為不易。
  • 家庭教育真正的缺失在哪裡?
    而父親在家庭教育中顯得更為缺失。不少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父親整個缺失。有時我也想,父親為了家庭生計,不在孩子身邊日夜陪伴,一年半年見一次孩子也無妨,但父親要表明在家庭教育這個空間裡的位置,要表達清楚在家裡對孩子的精神導向,正確的三觀是什麼?那是一定不能有問題的。那麼,家庭教育的最佳狀態又該是怎樣的呢?
  • 淺談從「高考頂替事件」折射出的家庭教育問題
    針對這個事件折射出的家庭教育問題,我想談下自己的看法。高考的可貴,就在於它的純粹;在於它的公平競爭:人人站在相同的起跑線上,面對同樣的競爭環境,你單純通過拼搏勤奮,就能獲得優異的成績。而父母動用一切關係網,不惜犧牲他人的幸福,自以為是的為自家孩子鋪路搭橋,這是父母在家庭教育「思想道德層面」的失職。欲成事先做人,連人都做不好,託再高也難成功。04.看別人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
  • 惡補家庭教育的知識缺失
    很多人把這種情況歸結到孩子的抗挫折教育不足,但這不是根本,歸根結底還是在於家庭教育的缺失。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無論您的工作或生產崗位多麼重要、複雜或需要創造性,請您記住,家裡還有一項更重要、更複雜、更細緻的工作在等著您去做,這就是育人。您的工作可以找人替代,無論您從事的是什麼職業——從畜牧場的看門人到部長。
  • 西安高三學生「殺」死老師背後,是無數家庭教育的嚴重缺失
    據小區保安說:該小區有26棟居民樓,從2008年到2010年陸續交房,當時是高陵縣城最大的社區,在當地也能稱得上高檔社區,「買這個小區的人都是縣城當地的,也能算得上是縣城裡最有錢,最有權的。因此,家庭教育第一步應當是規範家長教育行為,包括行為當中蘊含的主體、精神、觀念和任務,這是家庭教育成敗的關鍵,也是家庭教育成效大小的關鍵。先來說說家庭教育中的「主體缺失」。家庭教育的主體缺失,完整地說是「父親教育行為的缺失」。
  • 家長對家庭文化知識的缺失,是導致家庭教育失敗的根源!
    家長對家庭文化知識的缺失,導致了家庭教育的失敗,成就了孩子不健康的發展,我們為什麼要這麼說?家長長期錯誤地對科學的家庭教育理論知識體系的認知和思維,導致家長教育孩子沒有章法,沒有方向、沒有抓手、沒有可行的措施和方式方法,總是一貫地跟風、模仿、抄襲、自以為是、以權和威嚴、甚至打罵和暴力來教育和管束孩子,導致孩子沒有自信,非常自卑、壓力重重、焦慮、孤獨、狹隘、自私自利等等不良個性和不良習慣的養成,對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長和自由發展造成了很大的阻力和危害。
  • 小學生心酸作文:媽媽愛妹妹 看不到我流淚
    這不,溫州籍的潘女士最近就碰上了關於二胎帶來的「煩心事」:上小學五年級的大女兒璐璐(化名)寫了一篇作文,題目是《我想對你說》,講的是「媽媽自從生了小妹妹以後,我感覺受到了冷落,覺得媽媽不再那麼愛我了。」昨天,錢江晚報記者聯繫上了潘女士,她說,女兒作文裡說的事,絕大部分是屬實的。她看了這篇作文以後,除了心酸外,「更覺得對於孩子的世界,該好好反省了」。
  • 繆可馨墜亡:折射教育到底缺失了什麼?
    家長認為孩子的死因與作文被老師批評傳遞負能量以及孩子被打耳光有關。看到這則消息,心痛不已,幼小的生命就這樣凋零了,實在是太讓人惋惜,對家庭造成的傷害,對父母造成的心靈創傷,永遠無法彌補,令人同情。在惋惜和同情過後,我們反思,是什麼讓年僅十歲的孩子義無反顧地選擇跳下去,結束生命。我不想評判什麼,也不想指責什麼。
  • 孩子的問題,更多的原因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除了學校教育方面的缺失,但對於上述這個孩子出現的情況,更多的原因應該歸功於家長,是家長對孩子缺失了應有的品行教育,儘管我們說孩子這樣有學校的責任想一想,孩子在這種不明是非的家庭教育中,孩子將來能成長為什麼樣的人?孩子能走正道嗎?當今天,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還在作崇的時候,更加劇了對男孩子的嬌慣,孩子是有恃無恐肆無忌憚,胡作非為,看看我們很多的十六七歲的初中畢業生,流浪街頭,聚眾鬥毆,而什么正事也不想幹,我們就明白我們的家長到底培養了一個怎樣的孩子,不僅給家庭帶來難言的苦澀,更是為社會埋下了不良的隱患。
  • 家庭教育的心酸
    【我們是七個研究生,致力於高考和考研】關注我們,帶你看到國內教育最真實的樣子昨天,在廣東雷州,一名高三考生為了讓父母高興,通過偽造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但是我在這個新聞的背後,卻看到的是作為差生的一種自卑心理和家庭教育的缺失。我相信,這種鬧劇,在大多數家庭都不會出現,為什麼呢? 自己家的孩子什麼水平,難道不清楚嗎?200多分的水平,怎麼可能考上清華?稍微想想,就能發現的,為什麼他父母不知道呢?
  • 12歲男孩,因沒完成作業尋短見,背後折射出的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說沒做完假期作業不讓報名的老師也是年年有,每個學期都有,這些都是最常見不過的事情了。可到最後,孩子還不是正常報名,照常上學?一點都不耽誤。為什麼這個孩子會選擇輕生呢?人的一生當中,要經歷三種教育,那就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
  • 家庭教育缺失,學校單打獨鬥,學生很難成才。對此你怎麼看?
    現在的孩子都是家裡的獨生子女,由於家庭教育缺失為了使學校教學工作步入正軌,每個星期天或開學後都要舉行入學教育和班隊活動,使孩子步入正規,才能開展正常的教學活動,這就說明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個優秀的家長,抵得上100個優秀的老師。所以家庭教育相當重要,如果家庭教育跟不上,學校教育紙上談兵。
  • 六年級學生的暗戀作文充滿文採,字裡行間折射他的孤獨,引人深思
    導讀:六年級學生的一篇文章引起了網友們的關注,作文的題目雖然為《第一次奮進》,但是在字裡行間,大家都讀出了暗戀的味道。雖然作文的作者只是一位六年級的男生,但是極佳的文採讓網友們自愧不如,一個成年人的文採都沒有一個小學生那麼好。
  • 沒牽住狗絆倒老人的女孩兒——家庭教育缺失的你,讓人同情無奈
    家庭教育可以塑造的重要性2、不好的家庭教育,影響孩子一生缺乏良好教育的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無法給予孩子正常的家庭教育,往往因為這樣的家庭教育,讓孩子心理和行為上養成了很多不好的地方。3、遛狗女孩的可憐可恨關於「女孩兒遛狗,沒牽好,絆倒老人的故事」,讓人覺得既可憐又可恨,也讓很多人覺得家庭教育的缺失
  • 家庭教育現狀調查:父親角色缺失、少年兒童生活方式存在隱憂
    家庭教育現狀調查:父親角色缺失、少年兒童生活方式存在隱憂 作者:寧寧 發布時間:
  • 沒牽住狗絆倒老人的女孩兒——家庭教育缺失的你,讓人同情和無奈
    家庭也是我們生活過程中最早的一個生活環境,它對我們的影響是最大也是最深的,長大後的我們每人身上都會留有家庭的烙印。即使後期我們會進入學校接受專門的教育,進入社會接受社會的錘鍊,但是也抵不過家庭教育所帶來的影響。身處在家庭環境中,我們無時不刻的都受著父母在思想、行為等方面的感染,它對我們的思想道德、人格、性格等方面都具有著深遠且持久的影響。
  • 給予孩子充足的物質而缺失應有的家庭教育,這樣的忙碌有意義嗎?
    在這種僅有充足物質滿足,而家庭教育缺失下,讓許多父母陷入了思考。這樣的忙碌意義何在?思想中建立親子陪伴意識家庭教育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家庭教育的關鍵所在就是陪伴。父母不論有多忙,都不能作為孩子家庭教育缺失的藉口,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且無法回頭!不妨利用碎片時間積極與孩子互動,加強親子間的粘合度。比如早上送孩子的時候、放學接孩子的瞬間,又或是出差回來的那一刻。
  • 17歲高三學生殺害親生母親,是青春叛逆,還是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
    這個時期的孩子是最危險的年紀。也是最容易出事的年紀。一位教育界人士留言,家長自然是為孩子的前途擔心,所以才會把一些壓力強加在孩子身上,但是孩子畢竟認知有限,家長想讓孩子成長但是又怕孩子在社會上摔打吃虧受罪,面對青春期的孩子總是手足無措,這些都是家庭教育面臨的艱難課題,教育界人士認為,孩子就是應該讓他提前接觸社會,認識社會的殘酷一面,別怕他吃虧上當吃苦遭罪,只要人能夠完完整整回來就可以,這也是我們所有家庭教育最欠缺的一面
  • 任性的孩子,背後是缺失的家庭教育
    殊不知,孩子的品行出現了問題,就算教育是原罪,可教育也分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還有社會環境的影響呀。現在的家長,好像都喜歡把所有的教育責任往學校、往老師身上推,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家庭教育。所謂的家庭教育,就是指家庭環境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所產生的作用或影響。家庭是孩子成長的原生態環境,親人和周圍的人,特別是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仔打地洞」,什麼樣的氣候與生態環境,往往就決定了事物是什麼樣的本質。觀察一下身邊那些又懂事,學習成績又好的學生,你就會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好的家庭環境,都有一對好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