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問題,更多的原因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2020-10-15 球迷老牛

一天下午,筆者坐公交車從城裡回來,車上人很多很擁擠,別說是坐,就是站,也站不牢穩。

但是,就這樣一種情況,在我旁邊卻有一個十歲左右的孩子,硬硬地佔了一個大人的位置,穩穩地坐在那裡一動不動,眼看著面前的老人東倒西歪。售票員讓孩子的媽媽攬一下把座位讓給旁邊的老人,孩子的媽媽一邊喊一邊拽,可這個孩子就是不動,回頭看看他媽媽,還是賴在那座位上不想讓位。售票員和孩子的媽媽又一遍遍的說,這個孩子才很不情願地抬起了屁股,悶悶地坐在了他媽媽的膝蓋上。

這個孩子的行為實在是讓人心中難以平靜,我們這個時代是不斷向前不斷進步不斷走向文明的,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個人知識水平的提升,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強,可是還有這樣孩子出現,我們也相信這個孩子並不是個例,那麼這樣的孩子問題出現在哪裡?首先說有學校教育上有脫不了的責任,原因在哪,當我們的學校還在學習成績上排名次我們的老師還有職稱聘任首要的是分數第一的時候,德育工作有時候一定會靠邊站,一俊遮百醜,有成績就夠了,學校如此,老師更是如此。

除了學校教育方面的缺失,但對於上述這個孩子出現的情況,更多的原因應該歸功於家長,是家長對孩子缺失了應有的品行教育,儘管我們說孩子這樣有學校的責任,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這個孩子在學校裡絕對不會這樣的,他不好意思也不敢做這樣的「無賴」,他在人多的地方特別是他熟悉的同學們中間,也會夾起尾巴來做人的,因為學校的環境決定了在學校裡基本的行為規範。可是,當環境變了,特別是回到家裡,回到成就他「霸王」脾氣的地方,他立馬還原他「小皇帝」的本色,這是一種不自覺的行為,因為在家裡有家長的庇護,他在家裡是這樣,走到外面,就是到公共場合只要有家長跟著,只要有給他撐保護傘的,他一樣的本色不改。家長的驕縱和慣養正使我們的學校教育降低效度——在學校裡不能那樣,但在家裡在外面可以。

孩子「無賴」的形象多數是在家裡自然生成,看看我們現代家庭裡有多少家長對孩子實施了有利於孩子成長尤其是道德成長的教育呢?大多數家長在孩子的教育上只關注了孩子的學習,關注了孩子在班級裡分數的位次,有幾個家長問過孩子「你和同學的關係團結嗎」「你今天做過什麼好事嗎你幫助過其他同學嗎」?不僅如此,我們有些家長看到孩子不禮貌不文明的舉動不僅不教育趕緊讓其改正,還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當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學會了罵人對人口出汙言穢語時,我們大人不覺著臉紅,反而哈哈大笑,就認為這是孩子的聰明,還口口聲聲地說「現在這個社會就得學的這樣,要不然將來吃不開」,還自以為自己的理論多麼的高深,多麼的經典,宣傳一番。

更有一次,我見過一位做老師的家長領著孩子來到學校,她的孩子手持一根木棒,見誰打誰,追得別的孩子驚慌失措,滿學校裡跑。可憐這位做家長的老師,不但不制止,反而笑得前仰後合,嗚呼,真是悲哀!想一想,孩子在這種不明是非的家庭教育中,孩子將來能成長為什麼樣的人?孩子能走正道嗎?當今天,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還在作崇的時候,更加劇了對男孩子的嬌慣,孩子是有恃無恐肆無忌憚,胡作非為,看看我們很多的十六七歲的初中畢業生,流浪街頭,聚眾鬥毆,而什么正事也不想幹,我們就明白我們的家長到底培養了一個怎樣的孩子,不僅給家庭帶來難言的苦澀,更是為社會埋下了不良的隱患。

真該醒醒了,家長朋友,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並且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因為家長與孩子的關係最為密切,每天都與孩子朝夕相處,所以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和教育是最大的,為了孩子的未來,為了家庭的幸福,為了社會的安康,請每一個家長都負起做家長的責任,給孩子一個優良的家庭教育環境,讓孩子健康的成長。

相關焦點

  • 「最心酸作文」折射家庭教育的缺失
    這兩篇令無數人淚奔、心酸的作文之所以被刷爆,暴露了當下許多家庭親子教育的缺失,忽視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必須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常言說,童言無忌。「最催淚作文」說的是,小作者三年來一個人燒飯、一個人吃,爸媽總在單位吃,每天很晚才回家,孩子唯一的心願是希望能跟爸媽一起吃頓飯。「最心酸作文」說的是,小作者的爸爸每次有空他都會拿出手機來看。
  • 家庭教育真正的缺失在哪裡?
    至使在家庭教育的方法上、力量上、收效上有很大的局限。那麼,家長在教育孩子問題上真正欠缺的是什麼呢?其實是真正欠缺的是狀態,是父母的教育狀態。現在有很多母親的「理性」,讓我覺得比較可怕,在談及孩子的時候,缺乏情感的基礎,一味地跟風追求孩子的智力技能的發展,缺乏情感的支撐。
  • 給予孩子充足的物質而缺失應有的家庭教育,這樣的忙碌有意義嗎?
    可還有來自內部的壓力,那就是孩子。自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父母便成了機器,可以印鈔的機器。養孩子的開銷真的很大,兒時的尿不溼、大了後的補習班,需要花錢的地方多如蜂洞。於是父母們起早貪黑連軸轉,為的就是能給孩子創造一個優越的成長環境。
  • 西安高三學生「殺」死老師背後,是無數家庭教育的嚴重缺失
    因此,家庭教育第一步應當是規範家長教育行為,包括行為當中蘊含的主體、精神、觀念和任務,這是家庭教育成敗的關鍵,也是家庭教育成效大小的關鍵。先來說說家庭教育中的「主體缺失」。家庭教育的主體缺失,完整地說是「父親教育行為的缺失」。
  • 關於家庭教育我們要知道的事,中國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
    人們在家庭教育上,中國的家庭教育,西方的家庭教育理念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如今有越來越多的父母,會學習西方的教育方法,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其實更多的是他們有意識地認為中國的教育對孩子其實也是有一點問題的,所以他們可能會去學習更加優秀的家庭教育方式,想讓自己孩子成為更優秀的。,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關於中國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這個問題,其實就是父愛的缺失。
  • 沒牽住狗絆倒老人的女孩兒——家庭教育缺失的你,讓人同情無奈
    因為在孩子上學前,更多的時間是和父母共同渡過的,也是在孩子學習能力和好奇心最強的階段,多以父母的教育和父母間的言行,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並改變著孩子,不論是心理還是行為上,都是如此缺乏良好教育的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無法給予孩子正常的家庭教育,往往因為這樣的家庭教育,讓孩子心理和行為上養成了很多不好的地方。
  • 惡補家庭教育的知識缺失
    很多人把這種情況歸結到孩子的抗挫折教育不足,但這不是根本,歸根結底還是在於家庭教育的缺失。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無論您的工作或生產崗位多麼重要、複雜或需要創造性,請您記住,家裡還有一項更重要、更複雜、更細緻的工作在等著您去做,這就是育人。您的工作可以找人替代,無論您從事的是什麼職業——從畜牧場的看門人到部長。
  • 家庭教育現狀調查:父親角色缺失、少年兒童生活方式存在隱憂
    家庭教育現狀調查:父親角色缺失、少年兒童生活方式存在隱憂 作者:寧寧 發布時間:
  • 家長對家庭文化知識的缺失,是導致家庭教育失敗的根源!
    家長對家庭文化知識的缺失,導致了家庭教育的失敗,成就了孩子不健康的發展,我們為什麼要這麼說?家長長期錯誤地對科學的家庭教育理論知識體系的認知和思維,導致家長教育孩子沒有章法,沒有方向、沒有抓手、沒有可行的措施和方式方法,總是一貫地跟風、模仿、抄襲、自以為是、以權和威嚴、甚至打罵和暴力來教育和管束孩子,導致孩子沒有自信,非常自卑、壓力重重、焦慮、孤獨、狹隘、自私自利等等不良個性和不良習慣的養成,對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長和自由發展造成了很大的阻力和危害。
  • 由於隔代教養、親子時間不足、家庭教育缺失等原因,很多孩子整天與...
    然而,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與幼兒園教育「小學化」比起來,親子關係冷漠、家庭教育缺失等現象顯得更加嚴重。在培養生活習慣方面,僅「3-4歲連續看電視不超過15分鐘;4-5歲連續看電視不超過20分鐘;5-6歲連續看電視不超過30分鐘」這一項,對很多孩子和家庭來說基本都是空談。  電視成孩子「最好的夥伴」  仔仔今年6歲,上小學一年級。
  • 任性的孩子,背後是缺失的家庭教育
    因為孩子的事若與教育有關,學校、老師就必然成為眾矢之的,這樣的事兒多了去了,見慣不怪。殊不知,孩子的品行出現了問題,就算教育是原罪,可教育也分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還有社會環境的影響呀。所謂的家庭教育,就是指家庭環境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所產生的作用或影響。家庭是孩子成長的原生態環境,親人和周圍的人,特別是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仔打地洞」,什麼樣的氣候與生態環境,往往就決定了事物是什麼樣的本質。觀察一下身邊那些又懂事,學習成績又好的學生,你就會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好的家庭環境,都有一對好父母。
  • 17歲高三學生殺害親生母親,是青春叛逆,還是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
    這個時期的孩子是最危險的年紀。也是最容易出事的年紀。歲兒子進行管教訓斥,期間兩人發生肢體衝突,17歲的兒子對於母親的管教不服氣,最終由爭吵升級至肢體衝突,惱羞成怒的兒子一氣之下將自己的母親殘忍地殺害,隨後逃之夭夭,接警後警方迅速展開調查,12月13號晚上7點左右,民警成功將犯罪嫌疑人抓捕,目前案件還在進一步審理當中,根據知情人透露,被害人是一位陪讀媽媽,17歲的兒子正在上高三,進入高考的衝刺階段,母子兩人可能在學習問題上發生了衝突
  • 又一孩子跳樓,家庭教育缺失,孩子更容易走上極端
    心痛的是她還是個孩子,沒有得到一個美好的童年,還沒好好認識這個美好世界,就離開了。更多的是失望,對家庭教育的失望!現在的學生脆弱、抗挫折能力差,動輒離家出走,或者輕生,只知道做題,創造力差,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差;太自私,團隊協作能力不足等等,這些歸根結底就是做人的問題。
  • 成績好,並非優秀的代名詞,考上名校也彌補不了家庭教育的缺失
    縱觀整個事件,導致問題發生的真正原因,是兩個家庭,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上,均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缺失和漏洞只重成績,忽視孩子身心健康不可取很多家長,把成績好、考上名校,當作家庭教育成功的標誌;把孩子考上大學,視為家長教育任務的完結,這是非常錯誤的!
  • 未成年心理問題頻發,家庭教育存在危機?父母應怎樣與孩子相處?
    家庭教育都存在哪些問題?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些孩子將刀指向了自己最親的人?如今的家庭教育到底應該怎樣進行?父母應該怎樣與孩子相處?2012年3月30日,江西省南昌市梨園小區,27歲的高某在臥室用水果刀刺死母親。2016年2月14日,22歲北大學生吳某,在福州一中學教工宿舍內,將母親殺死。
  • 家庭教育缺失,學校單打獨鬥,學生很難成才。對此你怎麼看?
    ,由於家庭教育缺失,孩子任性自私,天馬行空獨往獨來。家長雖然關注教育,但關注的是孩子的學習成績,社會關注的是教師的教學行為,管理方法,亂收費,亂定教輔讀物等之類的事。由於很多家庭都是上班族,打工族,家長把孩子交給學校就算了之大吉,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全部寄託給老師,老師是人不神,即使有三頭六臂,管了學校管不了校外。這就導致了學生在學校,由於老師嚴格管理,學生很優秀,學生一回家就成了搗蛋王,有些還做出了一些違法亂紀的事兒。
  • 家庭教育中,父親參與越多,孩子越優秀
    然而,在現在的家庭教育中,往往都是母親扮演重要的角色,而父親卻冷眼旁觀,問其原因,無非就是工作太忙,沒有時間。但你們有想過後果嗎?有研究表明,缺乏男性的教育,孩子的性格、情感、意志、思維方式等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我們的孩子現在受到的母性教育已經夠多了,嬰幼兒時期多是母親照顧餵養,上幼兒園、小學基本也都是女教師為主。缺乏男性教育往往會讓孩子表現出多愁善感、膽小怕事、性格懦弱等問題。
  • 家庭教育新趨勢 讓孩子看到成長的意義
    人民網北京11月9日電 (記者郝孟佳)「面對當前環境的變與不變,如何讓雲端的孩子擁有美好童年?」第十三屆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7日在北京舉行,旨在幫助家長開啟家庭教育大門,讓孩子看到成長的意義,擁有更美好的童年。
  • 孫雲曉:弒親事件頻發的重要原因是親職教育缺失
    孫雲曉:弒親事件的發生都是因為家庭教育和親子關係出現了嚴重的問題,這可能是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而不能簡單地將弒親行為歸結到社會有問題或學校有問題。在一個親子關係很好的家庭裡,沒有一個孩子會做出弒親行為。也就是說,因為親職教育嚴重失敗,出現了親子矛盾難以調和,比如父母對子女過度冷漠或過度控制,才會發生這樣的極端慘案。
  • 沒牽住狗絆倒老人的女孩兒——家庭教育缺失的你,讓人同情和無奈
    這些影響在生活的無形中一點點的滲入到我們的骨子裡,這也就是如今很多人提及原生家庭重要性的原因。孩子的錯誤無法得到及時的指正,其思想、行為的養成也會逐漸偏離,甚而是非不分、三觀不正。日常生活中,我們不乏會接觸或聽說到品行不端的孩子,碰到的人可能會憤怒的口吐一句芬芳「沒有教養」。這正是說出了真正的原因,大錯不在這個孩子,而在於他的家庭,他的父母。有的家庭是家庭情況特殊,孩子沒有辦法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這也讓人倍感同情和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