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數位資料庫介紹

2021-02-07 亞洲考古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數位資料庫介紹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www2.ihp.sinica.edu.tw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簡稱史語所)是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負責歷史和語言學研究機構,1928年成立於廣州。1997年,語言學部分獨立為語言學研究所。因傅斯年、陳寅恪、趙元任、李濟、羅常培、李方桂、董作賓、梁思永、勞榦、周法高、嚴耕望、石璋如、芮逸夫、全漢昇等著名學者先後擔任研究員,並取得了殷墟等處考古挖掘、內閣大庫檔案的整理研究、全國各省方言調查等重大學術成果,而成為世界學術界矚目的重鎮。同時,史語所積極整理出版所藏學術材料,擴充數字環境,期以建構世界漢學研究的平臺。



史語所數字典藏資料庫整合系統

   ihparchive.ihp.sinica.edu.tw/ihpkmc/ihpkm

資料庫公開版提供用戶免費瀏覽及查詢史語所數字典藏資料庫,並可檢視大部分的藏品縮圖。

其中包括考古資料、漢代簡牘、甲骨文拓片、青銅器拓片、清代石刻畫像拓本、佛教石刻造像拓片、遼金元拓片、善本古籍、西南少數民族、印記、內閣大庫檔案等11個資料庫。



殷周金文暨青銅器資料庫

   www.ihp.sinica.edu.tw/~bronze

該站以「殷周金文暨青銅器資料庫」為中心,向外擴充,統攝「先秦甲骨金文簡牘詞彙資料庫」、「金文關係文獻資料庫」、「青銅器愛玩網」、「殷周青銅器地理信息系統」以及「先秦銅器紋飾資料庫」,希望能夠建立一個涵蓋多重面向,便於互動查詢的先秦文字研究數字平臺,以提供一般大眾、學生及研究人員共享。



小學堂文字學資料庫

   xiaoxue.iis.sinica.edu.tw

「小學堂文字學資料庫」是一個形、音、義綜合的文字學資料庫,可提供用戶根據文字的形、音等屬性先檢索出字頭,再透過字頭連接到個別的形、音、義資料庫或字書索引。資料庫主要由漢字古今字資料庫及漢字古今音資料庫組成。漢字古今字資料庫由甲骨文、金文、戰國文字、小篆、異體字表資料庫組成,而漢字古今音資料庫則由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官話、晉語、吳語、徽語、贛語、湘語、閩語、粵語、平話、客語、其他土話資料庫組成,各資料庫除可互相連結外,也可獨立使用。



考古資料數位典藏資料庫

   archeodata.sinica.edu.tw

「考古資料數位典藏資料庫」是一個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工作成果為主的考古資料庫,目前開放查詢的部分以本所考古報告及相關出版品已發表的材料為限。本系統的特色有二,其一為採取考古學的系絡關係,而分為遺址、遺蹟、遺物三個子資料庫。其二,本系統也收納各種媒體資料,包括與考古工作及研究相關的各式照片、線繪圖、拓片、田野記載表、墓葬記載表、地圖等各式記錄,且不限其數位化後為影像、聲音、記錄像片等媒材形式,皆收錄在本系統的多媒體影像資料庫中。



漢籍全文資料庫

   hanchi.ihp.sinica.edu.tw/ihp/hanji.htm

「漢籍全文資料庫計劃」的建置肇始於1984年,為「史籍自動化」計劃的延伸,開發的目標是為了收錄對中國傳統人文研究具有重要價值的文獻,並建立全文電子資料庫,以作為學術研究的輔助工具。「漢籍全文資料庫」是目前最具規模、資料統整最為嚴謹的中文全文資料庫之一。資料庫內容包括經、史、子、集四部,其中以史部為主,經、子、集部為輔。若以類別相屬,又可略分為宗教文獻、醫藥文獻、文學與文集、政書、類書與史料彙編等,二十餘年來累計收錄歷代典籍已達九百三十四種,五億二千五百九十六萬字,內容幾乎涵括了所有重要的典籍。



史語所文物圖象研究室資料庫檢索系統

  saturn.ihp.sinica.edu.tw/~wenwu/search.htm

「史語所文物圖象研究室資料庫檢索系統」包括簡帛金石資料庫--全文、簡帛金石資料庫--書目、居延漢簡補編圖象系統、漢畫論文目錄檢索系統、武氏祠畫象檢索系統、安丘董家莊漢墓畫象等6個資料庫。




由於史語所的資料庫整合的緣故,很多小的資料庫已經集成到了大的資料庫,比如史語所數字典藏資料庫整合系統就整合了11個資料庫。因此如果要單獨訪問小的資料庫,請到史語所官網(網址:www2.ihp.sinica.edu.tw)查找。


亞洲考古新媒體 出品

僅供學習 侵權即刪

歡迎分享至 朋友圈

來源:文苑英華公眾號

投稿及信息:mingdiands@foxmail.com

記得星標!點點在看讓考古的聲音傳得更

相關焦點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歷史文物陳列館
    傳真:(02) 2786-8834     電子信箱:museum@asihp.net     網址:http://museum.sinica.edu.tw    地址:臺北市11529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歷史文物陳列館     交通信息: (因院區停車不便,來館參觀請多利用大眾運輸系統)     ◆公交車: 「中央研究院」站:212、276、小5、指6、645及306往舊莊(步行約5分鐘)。
  • 「院士搖籃」創建者-中央研究院各研究所首任所長籍貫分布
    中央研究院於民國十七年(1928年)在中國的首都南京創立,是當時國內最高的科學研究機關。中央研究院學科下設各研究所從1927年開始籌備設立。1927年11月,中研院在上海籌設理化實業研究所,內有物理、化學、工程3個研究組。1928年7月理化實業研究所分設為物理、化學、工程這3個研究所。
  • 投稿延長 | 第十一屆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 (DADH 2020)
    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承辦第十一屆「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Digital Archives and Digital Humanities, DADH 2020),特此廣邀各國各界的專家學者登壇列席、共襄盛舉。
  • 圖書情報|第11屆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DADH)12月臺北召開
    2020年12月1日(二)至12月4日(五)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Academia Sinica Center for Digital Cultures, Taipei, Taiwan)https://dadh2020.ascdc.tw/【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自從2009年年底開辦以降
  • 臺灣「中央研究院」
    簡介:  1927年4月17日,國民政府定都南京的前夕,在南京舉行的中央政治會議第74次會議中,李煜瀛(石曾)提出設立「中央研究院」案,決議推李煜瀛、蔡元培(孑民)、張人傑(靜江)共同起草組織法。5月9日,決議設立籌備處。
  • 【史海鉤沉】中央研究院在李莊的歲月
    歷盡艱險到李莊  中央研究院於1928年6月9日在上海成立,首任院長是蔡元培先生。中央研究院成立後,陸續按學科分科設置各研究所,到1937年抗戰發生時為止,已設立物理、化學、工程、地質、天文、氣象、歷史語言、心理、社會科學及動植物等十個研究所。歷史語言等人文學科設在北平,理、化、工三研究所設在上海,其餘各所均設於南京。
  • 增進效率:建立自己的「數位工作中樞」
    曾向美國時間管理大師大衛.艾倫(David Allen)學習GTD(Getting Things Done)時間管理系統,已經於兩岸舉行40多屆時間管理公開班,並為騰訊、聯發科、Google中國與北京清華大學MBA等知名企業與學術機構提供時間管理培訓。
  • 東方電氣集團中央研究院智能裝備與控制技術研究所
    10月10日,應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信息服務與智能控制技術研究室邀請,東方電氣集團中央研究院智能裝備與控制技術研究所總工程師吳建東來所考察、交流。所長於海斌等接待了來訪客人。  吳建東一行參觀了研究所科技成果展館,並實地考察了全印製電子與3D列印實驗室、RFID與企業應用集成展示中心。
  • 是他說服了蔡元培,決定在中研院籌創歷史語言研究所
    1928年6月9日,國立中央研究院在上海成立。院長蔡元培採納了籌備委員朱家驊的建議,這個機構的對外名稱就用Academia Sinica的拉丁語,譯名「阿卡德米」。當時的法案把中研院的地位定為國家的「最高科學研究機關」,次年修訂為「最高學術研究機關」,到1947年又修訂為「學術研究最高機關」。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75本)目錄(二)
    Kanakanavu Language, Formosa  Margaret M.Y.Sung 附載: 戰國時代的戰爭  勞幹 集刊第三十七本上冊 Notes on the T'en or Yanghwang Language:Texts   Fang-kuei Li 戰國時代的戰爭方法  勞幹 釋黹屯  屈萬裡 清代中央政權形態的演變
  • 鄧小南、包弼德、薛鳳、魏希德、陳熙遠:數字人文與歷史研究
    本次論壇邀請了北京大學歷史學系鄧小南教授、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包弼德(Peter K. Bo)教授、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科學史研究所的薛鳳(Dagmar Schfer)教授、荷蘭萊頓大學區域研究所的魏希德(Hilde De Weerdt)教授,以及臺灣「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陳熙遠博士五位重量級學者。
  • 歷史語言研究所的昆明歲月(春城記憶)
    抗戰爆發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先從南京遷到長沙,又從長沙遷至昆明。
  • 臺灣研究機構:「中央研究院」
    「中央研究院」於1928年成立於南京,當時的組織法規定它「直棣於國民政府,為中華民國最高研究機關」。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該院部分人員隨之遷臺,沿用此名。1954年臺灣當局修改「組織法」,確定該院為「直屬總統府」的研究機構,「備總統對學術上之諮詢」。歷任院長:蔡元培、朱家驊、胡適、王世傑、錢思亮、吳大猷。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目錄(1928-2012全)
    轉載自青年史學家微信公眾號[國際期刊標準號] 1012-4195[刊期別] 季刊[創刊日期] 1928年[出版單位]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集刊第一本第一分發刊辭  蔡元培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  傅斯年跋唐寫本切韻殘卷  董作賓釋「朱」  商承祚建文遜國傳說的演變  胡適殷栔亡說  丁山易卦爻辭的時代及其作者
  • 從庚款留學生,到籌建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開拓者姜立夫
    二是受命擔任「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籌備處主任。在姜立夫一生的業績中,對中國現代數學事業影響最深遠的,當推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的籌建。中央研究院成立於1928年,因國內現代數學研究基礎薄弱,當時未能成立數學研究所。其後,由於馮祖荀、姜立夫、鄭之蕃、熊慶來、陳建功、蘇步青、江澤涵等數學家的艱苦創業,以各大學數學係為基地,研究隊伍初步形成,新生力量逐漸崛起。
  • 期刊《歷史研究》已劃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
    《歷史研究》(雙月刊)為歷史學專業學術刊物,創刊於1954年,刊登中國史學界最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包括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世界史、史學史、史學理論、各種專業史的科學論文和著作評價,歷史文獻的考證與介紹,以及讀史札記、學術動態等。
  • 古籍學術資料庫網址彙編
    臺灣中央研究院瀚典全文檢索系統(含《清經世文編》等檢索)http://www.ihp.sinica.edu.tw/database/index.htm史語所中文資料庫http://www1.tianyablog.com/blogger/post_show.asp?
  • 觀念史 丨 數位人文學的來臨
    由此可見,關鍵詞的歷史語義分析範圍應該比觀念史的範圍大得多。這是因為,關鍵詞除了可以是表達概念的詞彙,更大量的是指涉事件、主體、價值、空間及各類事物的詞彙,共同構成文本的語境。因此,原則上說,選擇不同類型、不同指涉對象的關鍵詞,對它們做出各自的歷史語義研究,就可以涵蓋歷史、語言、傳播、事物等不同的人文領域。
  • 2019國家電投中央研究院儲能技術研究所招聘公告
    國家電投中央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央研究院)於2015年9月成立,位於北京未來科技城,是國家電投公司五大支持平臺之一。是公司的科技創新平臺、戰略決策支持機構、高層次科技人才聚集基地。主要從事:儲能、核能、火電、太陽能及新能源領域的戰略先導性技術、交叉前沿技術、共性關鍵技術研究,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等綜合性研究與諮詢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