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讀《伊索寓言》的意義是什麼?寶媽回答:讓娃明白成長是一種揭露
《伊索寓言》是古希臘時期的作品,也是歐洲寓言史上最久遠、影響最大的一部寓言集。
在《伊索寓言》中,有這麼3篇諷刺人性的故事,短短百餘字的小故事,卻折射出了人性中貪得無厭、陰險狡詐的醜陋面,就像是平地驚雷,敲響在人們心頭。
第一篇:碗米養恩人,鬥米養仇人
這篇故事告訴我們:做人,應該常常抱著感恩的心。學會感恩,才能知足常樂。
第二篇:有一種欺詐,叫藉口
這篇故事告訴我們:有些站在「道義」的藉口上行兇的人,往往比拿刀殺人者,更險惡。
第三篇:人生是利益的競賽?
這篇故事告訴我們:對於利益薰心的人來說,手段比良心要重要得多。但更多時候,人生其實就是一場利益之間的爭奪。
《伊索寓言》好在哪兒?為什麼能影響歐洲千年?
《伊索寓言》是古希臘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極具研究價值的文學,其價值並不亞於希臘神話、荷馬史詩和古希臘悲劇。
《伊索寓言》中,300多個小故事,通過小動物來開口表達,但表現的卻是人性。
也許你會問,為什麼一定要讓孩子讀《伊索寓言》呢?
這位寶媽的回答,是我聽到過最好的答案。
鄰居是一位《伊索寓言》愛好者,經常能看到她滔滔不絕地和別人分享寓言心得,有了孩子後也不例外,開始給孩子講寓言故事。
用她的話來說就是:
「給孩子講故事,要讓孩子明白故事中隱藏的寓意,和表現出的人性或光輝、或醜陋的一面;要讓孩子從故事中了解,人是什麼——他時而有神的光輝,亦有獸的本能。」
為什麼要和孩子說這些呢?
這位寶媽說,她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讀了太多童話故事後,沉浸、生活在童話故事中,她要讓孩子了解真實的生活——有殘酷,亦有溫暖,有黑暗,但更多是光明。
雖然孩子年齡還小,但同樣需要去了解一些人性,這是孩子自我認知和成長的一個過程。換一種方式來說,讓孩子讀《伊索寓言》,就是想讓孩子明白「成長是一種揭露」。
不得不說,這位寶媽對於「為什麼要讀伊索寓言」的回答,是我聽到過最好的答案。讀寓言、品故事,這些都是次要的,讓孩子成為一個有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最後給各位推薦一本周作人翻譯版的《伊索寓言》,這個版本是精裝版,由周作人先生據1927年法國商伯利編訂的「伊索寓言」希臘原文譯出,完整收錄了原著的358個小故事。
國外作品,翻譯極為重要。周作人先生文字精湛,孩子從小讀名家大師優美的文字,汲取的營養,絕非市面上粗製濫造的山寨書所能比擬的。
書中還全彩修復了美國著名插畫家米羅·溫特爾與英國著名插畫家阿瑟·拉克漢經典插圖多達80副,生動呈現故事中的動物形象,翻開書頁,賞心悅目。
這套書在小店與另外兩套兒童經典著作《小王子》《父與子》打包銷售,都是名家翻譯,精美裝幀,品質非常高。為什麼將這三本書放在一起呢?因為三本童書不僅都是經典名著,更重要的是,它們的內容不止於故事,更富含哲理與思辨,對從小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思考能力、形象力都特別有益。
(內文頁面展示↓↓↓)
感興趣的家長,可以點下方【看一看】了解詳情~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