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讀《伊索寓言》,有一些人性必須讓他知道:成長是一種揭露

2020-08-21 捲兒媽愛科普

《伊索寓言》中3篇諷刺人性的故事!三篇短短百餘字的故事,寫出人性中貪得、險詐、逐利的醜陋面,宛如一聲聲警鐘,敲響在耳邊。

1.碗米養恩人,鬥米養仇人

夏日午間,酷熱難耐,一行筋疲力盡的旅行者,發現了一棵梧桐樹。

他們走進樹蔭,躺下休息。

他們抬頭看了看樹,紛紛對它評頭論足:

「這棵樹不結果子,對人類而言,也就沒什麼用處。」

梧桐樹聽了,打斷他們道:

「多麼不知感恩的人類!你們眼下正享受著我的恩惠,卻還對著我挑三揀四、指手畫腳!」

一碗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

可惜,有些人常常對「一碗米」的恩情視而不見,

比視而不見更可怕的,是習以為常。

一旦哪一天這恩斷了,反倒會招致抱怨,甚至仇恨。

這是人性中的頑疾。

《伊索寓言》通過這故事,提醒我們,做人,常抱感恩的心。

2.有一種險詐,叫藉口

貓捉到一隻公雞,想找個藉口吃掉它。

它指責公雞半夜啼鳴,攪擾大家睡眠。

公雞辯解道,它是為在清晨喚醒大家去幹活。

貓又說:「你違背倫理道德,到處交配。」

公雞又辯解道,它只是竭盡全力,為讓主人得到更多雞蛋。

這下,貓喪心病狂地喊道:「那麼你認為,因為你做什麼事都有理由,我就不該吃你了嗎?」

有一種委屈,叫理由;有一種險詐,叫藉口。

很多時候解釋並沒有用,因為對面的人開口前,已經打定了主意。

所謂的藉口,只是它行兇的理由。

站在「道義」的藉口上行兇的人,比拿刀殺人者,更險惡。

3.人生是利益的競賽?

漁夫在河裡捕魚。

他在河上橫開大漁網,然後,用繩子拴住一塊石頭,用石頭擊起水來。他用這種辦法嚇唬魚,慌不擇路的魚便會自投羅網。

有個當地居民見他這麼做,便責怪他把水攪渾了,使得他們喝不到潔淨的水。

漁夫反駁道:「不把水攪渾,那我就只好挨餓了!」

對利慾薰心者來說,手段比良心更重要。

但更多時候,其實是圍繞利益的相互爭奪。

從某種角度上看,人生就是一場圍繞生存資源的競賽。

為什麼《伊索寓言》能影響歐洲千年?

《伊索寓言》是古希臘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學,其價值並不亞於希臘神話、荷馬史詩和古希臘悲劇。

300多個小故事中,開口說話的是動物,但表現的卻是人性。

它不僅僅是諷刺和批判,它展示的是人性的複雜面。這也許印證了名著與童話之間的本質區別。

扁平的文字背後,隱藏的是立體的哲學森林。眾人智慧的注入,必然會形成超越時代的解讀。這是為什麼《伊索寓言》能被評為影響人類文化的100本書之一,很多西方作家、詩人、哲學家都從小得到過它的滋養。

很多我們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故事,像《農夫與蛇》《披著羊皮的狼》《龜兔賽跑》等,都能在《伊索寓言》中找到原型。

家裡有5-12歲孩子的家長,可以關注一下這本《伊索寓言》。

因為它裡面的每個小故事,都富有象徵性,內涵豐富。晚上睡前讓孩子讀一兩個小故事,或者陪孩子一起讀,隨便延伸一下其中道理,對孩子成長大有裨益。功利一點說,故事的想像力、象徵手法、精簡的文字,如果能讓孩子經常複述、模仿,對其寫作能力必定幫助巨大。難怪這本書會被定為三年級學生的必讀書目。

我給孩子讀這本《伊索寓言》時,碰到優美的詞彙、富有哲思的句子,經常會給孩子重複一遍,或者在書上劃線,孩子上一年級後,我驚喜地發現,孩子對學習漢字,尤其是成語,特別感興趣,再加上有些成語本就是從她聽過的故事中來的,一旦提到,就像個老朋友。

跟我說話時,嘴裡也會時不時地令人意想不到的詞彙,這樣的積累對她的作文幫助特別大。很多孩子寫看圖作文無從下筆時,她已經能編出一個完整的故事了,故事裡的動物全部是擬人化的,這一點受《伊索寓言》影響很大。

在給孩子讀的過程中,我也會給她講一講,故事中隱藏的寓意,和表現出的人性或光輝、或醜陋的一面。孩子要從故事中,了解人是什麼——他時而有神的光輝,亦有獸的本能。為什麼要講這些?我不希望孩子讀了太多童話,最後走不出童話,生活在了童話世界。她最終是要獨立走向現實生活的,所以,她必須了解真實的生活——有殘酷,亦有溫暖,有黑暗,但更多是光明。

孩子需要去了解一些人性,這是她認知自我的過程,同時也是成長的預防針,從某種意義上說,成長就是一種揭露。

聽故事,寫作文,都是次要的,成為一個有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大寫的人,最重要。

有對《伊索寓言》感興趣的家長朋友,我給大家推薦一部周作人翻譯版的《伊索寓言》。這個版本是精裝版,由周作人先生據1927年法國商伯利編訂的「伊索寓言」希臘原文譯出,完整收錄了原著的358個小故事。

國外作品,翻譯極為重要。周作人先生文字精湛,孩子從小讀名家大師優美的文字,汲取的營養,絕非市面上粗製濫造的山寨書所能比擬的。

書中還全彩修復了美國著名插畫家米羅·溫特爾與英國著名插畫家阿瑟·拉克漢經典插圖多達80副,生動呈現故事中的動物形象,翻開書頁,賞心悅目。

這套書在小店與另外兩套兒童經典著作《小王子》《父與子》打包銷售,都是名家翻譯,精美裝幀,品質非常高。為什麼將這三本書放在一起呢?因為三本童書不僅都是經典名著,更重要的是,它們的內容不止於故事,更富含哲理與思辨,對從小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思考能力、形象力都特別有益。

(內文頁面展示↓↓↓)

感興趣的家長,可以點下方【看一看】了解詳情~

三本書原價138,小店上新促銷價僅:108元。

祈願好書能幫助孩子成長~

相關焦點

  • 讀《伊索寓言》的意義是什麼?寶媽回答:讓娃明白成長是一種揭露
    讀《伊索寓言》的意義是什麼?寶媽回答:讓娃明白成長是一種揭露《伊索寓言》是古希臘時期的作品,也是歐洲寓言史上最久遠、影響最大的一部寓言集。也許你會問,為什麼一定要讓孩子讀《伊索寓言》呢?這位寶媽的回答,是我聽到過最好的答案。鄰居是一位《伊索寓言》愛好者,經常能看到她滔滔不絕地和別人分享寓言心得,有了孩子後也不例外,開始給孩子講寓言故事。
  • 《伊索寓言》中3篇諷刺人性的故事,僅百餘字犀利無比,看得羞愧
    這是人性中的頑疾。《伊索寓言》通過這故事,提醒我們,做人,常抱感恩的心。2.有一種險詐,叫藉口貓捉到一隻公雞,想找個藉口吃掉它。它指責公雞半夜啼鳴,攪擾大家睡眠。晚上睡前讓孩子讀一兩個小故事,或者陪孩子一起讀,隨便延伸一下其中道理,對孩子成長大有裨益。功利一點說,故事的想像力、象徵手法、精簡的文字,如果能讓孩子經常複述、模仿,對其寫作能力必定幫助巨大。難怪這本書會被定為三年級學生的必讀書目。
  • 讀《伊索寓言》有感
    成人了,我們還需要讀兒童作品?靜靜,難道你覺得《伊索寓言》是一本兒童文學作品嗎?難道你認為成人不可以讀嗎?難道你理解的《伊索寓言》是很簡單的嗎?據傳,《伊索寓言》一書是由一位名叫「伊索」的人創作的,他是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著名的寓言家,他擅長創作動物寓言故事,風格簡單,寓意深刻,所以受到大眾的歡迎。
  • 《伊索寓言》中的故事都是伊索創作的嗎,不妨一看!
    在古希臘奴隸制城邦形成時期,奴隸主任意欺壓奴隸,奴隸們就利用寓言這種形式來諷刺揭露奴隸主們貪婪、卑陋的醜惡面目宣揚真理。伊索就是當時最具代表性的一個人物。伊索原是一個貴族奴隸主的家奴,他所創作的寓言不僅有很強的諷刺性,而且非常富有哲理性。
  • 你不知道的《伊索寓言》
    這是一本經典書籍,它就是《伊索寓言》什麼是寓言?寓言就是用假象的故事來說明某種道理,從而達到教育或諷刺的作用。常常用誇張和擬人的手法。這種文體稱作寓言。《伊索寓言》被譽為西方預言的鼻祖。《伊索寓言》是古希臘的一部寓言故事集。
  • 馮春:老黃新寫《伊索寓言》
    除了數量,在質量上似乎也無人可比,他創造並堅持一種「三兼顧」的譯詩法,譯出的詩必須在格律上與原作一致,除了必須體現原作的詩體外還要做到:第一,「以頓代步」,原作每一行由幾個音步組成,譯文就用幾個「頓」字予以體現。所謂「頓」即是一個中文詞語。例如原作每行由四個音步組成,譯詩則要由四個詞語表達。
  • 《伊索寓言》教案/考點/賞析,小故事卻告訴我們一生的大道理!
    意愛笑是一種生活方式,要讓每一個人共享知識!知識點一,關於伊索和《伊索寓言》伊索是《伊索寓言》的編作者。伊索相傳是公元前六世紀的古希臘人,是一個被釋放的奴隸,他善於講一些動物的故事。但是《伊索寓言》並不是都伊索創作的。
  • 《狼和小羊》這則故事 到底出自《伊索寓言》還是《克雷洛夫寓言》?
    上周末,杭州天長小學三年級男生胡清元突然問了媽媽一個問題:「我們課本上講到寓言這個單元時,說《狼和小羊》這則寓言是出自《克雷洛夫寓言》,但我在《伊索寓言》中也看到過這則寓言,是我們的課本錯了嗎?」 小朋友媽媽一聽,有點驚訝,按理說課本是部編教材,應該不會有問題,但孩子這麼提出來,她還是認真地去查了查資料。
  • 「到《伊索寓言》家做客」,《祖孫樂》奶奶孫子一起成長
    因為不懂小孩,於是有的家長對孩子寵愛有加,要什麼給什麼,把孩子帶成「小霸王」、「小公主」;有的則限制過多,孩子成了謹小慎微的「膽小鬼」。李鍾秀的《祖孫樂》,寫了祖母帶孫子過程中的快樂。她在自序中說,帶孩子使她能「細細地品嘗施愛的絲絲縷縷。人性的美,在呵護一個幼小的生命中發揮得淋漓盡致」。
  • 科學網—《伊索寓言》本來只是「動物的故事」
    一種是《全譯伊索寓言集》(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1年1月出版),列入「苦雨齋譯叢」,譯者是周作人。這個譯本很有年頭了。流行很廣的1955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伊索寓言》,就是根據周作人的這個譯本付梓的。
  • 部編本語文七年級上《伊索寓言》二則教學設計
    伊索及《伊索寓言》。【四環導學】導入:寓言總是很受孩子喜歡,這個學期我們學過寓言嗎?什麼是寓言呢?讀「課前導語」。教師補充:1.寓言及其特點寓言,用假託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大多篇幅簡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擬人化的生物、非生物。
  • 蛟川書院2013年暑假必讀《伊索寓言》讀後感
    寧波奧數網8月2日訊 2013年蛟川書院新初一暑假作業要求必須閱讀課內《伊索寓言》,此前小編已第一時間對該文進行過解析。為了讓大家更好得理解這批名著,今天特別推薦一些優秀的讀後感。[相關:蛟川書院2013年暑假必讀閱讀《伊索寓言》解析] 蛟川書院2013年暑假必讀《伊索寓言》讀後感(一)   讀了《伊索寓言》這本書,使我愛不釋手,有了許多感想,心裡總是想著這本書的內容,裡面的人物時時浮現在我的眼前。
  • 你們只知道《伊索寓言》裡的故事,但是你知道作者本人的故事嗎?
    我們在上小學的時候經常看到的課文內容裡就有《伊索寓言》的節選,裡面的內容有像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狐狸和烏鴉,狼來了的故事。雖然裡邊的故事非常簡短,但是卻非常蘊含有深意,這本書之所以叫做伊索寓言,是因為這本書的作者名字就叫伊索。
  • 名著金句撈,一生必讀的經典《伊索寓言》,短小的故事蘊含大道理
    #寓言#今天咱們的名著金句撈,聊一聊《伊索寓言》。幾乎很多家長都給孩子講過其中的故事。很多家庭床邊還常備此書,作為睡前故事講給孩子聽。我就給孩子講過一些,我講的過程中,發現很多故事給人以深刻的啟示。說說《伊索寓言》《伊索寓言》這個名字來源於一個短篇的道德故事集,作者伊索,一位智者,在薩摩斯島上度過了他的大半生。
  • 伊索寓言——牧童和狼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正文伊索寓言——牧童和狼 2012-03-19 10:32 來源:[標籤:來源] 作者:
  • 愛閱讀丨讀寓言,看世界
    三(5)班 吳思齊我們建議兒童讀《伊索寓言》,除了寓言本身的思想性,其有趣的故事情節和大膽的想像力也非常精彩。將孩子易於接受的動物形象融於故事中,直白卻妙不可言。如果說,童話打開了孩子對於世界真善美的大門,那麼,寓言則是讓孩子明白世界上也同樣客觀存在著「假惡醜」,但我們依然能夠擁有「看清這個世界,然後愛它」的勇氣與能力。一個個意猶未盡的哲理故事,同樣也是一次次生動的教育。我們的孩子,在他們能夠接受的動物形象中,開始萌發對人性的理解,潛移默化地構建起少時的價值觀。
  • 童年讀過的《伊索寓言》你看懂了嗎?和孩子重讀故事,發現了這些
    只有《伊索寓言》幫助了我,它每則小故事後面都會有一個小道理,編輯老師已經把哲理清清楚楚地寫在了後面。所以,《伊索寓言》是圖書館借閱率最高的書,因為它是極好的作文素材。小時候看《伊索寓言》看不懂,現在看《伊索寓言》卻發現,其實它哪裡是什麼講道理的故事,它分明是哲學。
  • 童話故事對於孩子成長有多大的意義?
    童話故事裡,真善美通常都能戰勝假惡醜,這就對我們的孩子傳遞了一種正能量,讓孩子感受到,無論遇到了多麼可怕糟糕的事情,只要一直嚮往著光明,心存善念,最終所有困難都會被美好和幸福所取代。那麼童話故事代表有哪一些?孩子為什麼讀童話故事的意義在哪?
  • [呂維維]《伊索寓言》譯本比較閱讀
    於是詭賺之曰:「大王在上,小臣有話啟奏。現在某處有金一窖,必得大王親往,方可取也。」猴以為然,即從狐往,見有生果貯於籠內,猴不能忍,伸手取之,殊被鐵籠脫關,將手壓住。猴罵曰:「狐乃奸臣,必須見罪。」狐曰:「我非奸臣,汝乃昏君!一手尚不能保,能為各獸王乎?」諺云:「位高者危。」是也。
  • 當伊索寓言與精美繪圖撞了個滿懷,便有了這值得一讀再讀的好繪本
    繪本是國際公認最適合幼兒閱讀的圖書,幼兒時期讀的繪本對孩子的成長很關鍵。那麼什麼是繪本呢?即圖畫書,就是「畫出來的書」。一般指字非常少,甚至沒有(比如無字書),圖畫非常多的兒童圖書。如果只為經濟實惠給孩子買不適合他們的便宜書,學到的知識,尤其是對於引導孩子愛上閱讀,發展他們的審美,對於眼界的啟蒙都是非常受限的。錯過孩子閱讀繪本的時機,也是一種浪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