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臺積電對華為的晶片限制引起了國人的密切關注,一說到臺機電很多人都知道,臺積電在晶片領域的先進工藝能力,但它到底有多牛,以至於稱霸全球?
臺積電成立於1987年。屬於半導體製造公司,是全球第一家晶圓代工企業。由於代工業培養了大量人才,所以它也被稱為晶圓代工界的黃埔軍校。雖然只是一家代工企業,但經歷30多年的發展,臺積電市值將近2000億美元。
從華為和臺積電的數據來看臺積電的體量不及華為的三分之一,淨利潤卻比華為多了200億左右,利潤連阿里、騰訊都難以匹敵。
從公司規模來看:華為員工是9.4萬,臺積電4.5萬,騰訊6.3萬。
2019總營收:華為8588億,臺積電2470億,騰訊3773億,阿里巴巴3768億。
2019年的淨利潤:華為淨利潤627億,臺積電淨利潤826億。騰訊淨利潤993.1億。臺積電的利潤率連阿里、騰訊物聯網巨頭都難以匹敵。
臺積電到底有多牛?
無論是蘋果a系列晶片,還是華為高端麒麟晶片,一直都是臺積電代工,臺積電的晶片製造佔市場份額的50%以上,怎麼這麼牛呢?因為臺積電是全球第一屆掌握七納米工藝晶片製造的企業,18年他就已經產量產了,而今年他要量產五納米晶片。
中芯國際VS臺積電
目前內地最先進的是中芯國際,自從2017年臺積電的大佬量梁孟松加入之後一直都在趕超技術,今年剛剛實現了14納米的量產。它和臺積電的7納米之間中間還隔12納米、10納米、8納米這三大技術差。
臺機電為什麼有這麼強勁的實力?光刻機是關鍵,高端晶片用到的頂級光刻機,全球只有一家能生產,那就是荷蘭的阿斯曼。英特爾、三星、臺積電他們都是阿斯麥的股東,臺積電有20多臺光刻機。中芯國際在2018年的時候當時付了全款1.2億美元來訂購一臺EUV的光刻機。結果到現在還沒有交付成功,原因你們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