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偽造清華錄取通知書,父親看到通知書信以為真,放鞭炮、殺豬宰羊,計劃大辦酒席好好慶祝,事情驚動當地教育局。
因一個錯別字發現造假,男孩實際分數只有235分,離清華的700+差得有點遠。父子因此發生爭吵。
接受媒體採訪時,男孩父親表示「自己很受傷,他媽媽也哭了好幾天」。
目前,孩子已離家出走,父親感覺在村裡也抬不起頭。
好在,針對此事,大多數網友的評論鼓舞人心,希望男孩誠實勇敢面對未來。
兒童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說:沒有哪個孩子天生愛撒謊,那些變得愛撒謊的孩子,大部分都和家長有關。
看過一個案例,一位媽媽帶6歲孩子去拜訪朋友,回到家,媽媽發現,孩子從朋友家帶回來一隻毛絨玩具。
孩子害怕被媽媽批評和責罰,謊稱是阿姨家的小姐姐送的。
前段時間引起網友譁然的悲劇,小女孩掉到家門口的水塘裡,衣服全溼回家害怕被爺爺奶奶罵,同村男子說帶她回家換乾淨的衣服,小女孩信以為真跟著男子走了,家人找到時已經被拋屍荒野。
孩子是不善於說謊也不願意說謊的,那些學會了說謊的孩子,往往都和家長有關。
知乎上有一個熱門問題:
你是如何學會撒謊的?
其中有一條高贊回答,很扎心:
當你犯了錯,父母希望你誠實,然而在你誠實之後,依然換來斥責、打罵,而不是對你誠實的嘉獎,所以很早就學會了說謊。
知名教育專家尹建莉老師曾分享這樣一個案例:
一對很有修養的父母,他們的女兒很愛說謊。
有一次女兒弄丟了電子詞典,告訴媽媽說借給同學了,直到媽媽說要去親自問她同學,孩子才承認弄丟了。
原來平時夫妻倆對女兒要求嚴格,不允許孩子犯錯,如若犯錯,就嚴厲評批甚至懲罰。
女孩每次隱瞞實情,都是為了逃避父母暴風驟雨般的教育。
著名的哲學家羅素說:孩子的不誠實幾乎總是恐懼的結果。
再想想自己小時候,不也如此,犯了錯,就算承認了錯誤,也免不了一頓打罵,於是就學會了給自己上一層保護色:說謊。
多倫多大學應用心理學教授 Kang Lee 對孩子撒謊有過一項研究,結論顛覆了我們的認知:
25%的2歲孩子已經學會說謊
50%的3歲孩子會說謊
4歲孩子說謊的比例達到了90%
10多歲的娃說謊比例有所下降,但仍然達到了70%。
Kang Lee教授進一步提出,孩子撒謊需要掌握兩種技能:
一個是心智理論,也就是讀心能力;另一個是控制能力。
撒謊,是孩子成長的路標,是自我意識發展的體現。
為什麼,有些孩子後來成長為誠實的大人,有些孩子後來成了無法自控的謊言家?
這跟家長從小對孩子的引導、親子互動、親子關係脫不了干係。
在綜藝《一起出發吧》的一期節目中,陳小春的兒子JASPER對陳小春「說謊」。
在陳小春一再追問下,JASPER依然沒有說出實情,陳小春一氣之下,踢翻了JASPER帶回來的早餐。
作為一個成人,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得到陳小春內心熊熊燃燒,抑制不住的怒火,和JASPER的恐懼。
JASPER的驚恐和發抖,著實讓人心疼。
儘管陳小春後來擁抱了兒子並道歉,但是,留在孩子內心的傷痕是難以磨滅的。
孩子對謊言的理解,也許和大人的理解完全不一樣。
JASPER一臉懵圈,可能他根本沒意識到自己正在撒謊,他只不過是去取早餐,沒人告訴他必須做任務才可以吃早餐。
而陳小春面對JASPER卻是失望的心情,認為孩子簡直道德敗壞,小小年紀開始撒謊了。
心理學家皮亞傑說:撒謊的傾向是一種成長的自然傾向,它是自發的、普遍的,是孩子自我中心思維的基本組成部分。
弄清孩子撒謊背後的心理需求,比焦慮和憤怒更能助力孩子心靈的成長。
很多時候,孩子撒謊,是在表達某種渴望。
《少年說》裡有一期,一個男孩,因為有經常說謊的習慣,而被同學們孤立。可他之所以會這麼做,僅僅是希望大家關注他,喜歡他。
孩子對父母撒謊,也許是渴望被父母關注,渴望被愛,甚至是討父母的歡心。
偽造清華錄取通知書的男孩,人們好奇,為什麼他父母輕易相信他能考上清華大學?
報導稱,男孩平時也給父母謊報成績,所以父母一直以為他學習成績很好,當他拿出清華錄取通知書的時候,父母才毫無疑問。
想來,是因為平時父母工作太忙,忽略了孩子;還是因為其它原因,孩子沒有安全感。
孩子缺乏愛,就會想盡辦法用謊言來贏得愛。若父母將孩子用愛包裹,謊言將無處遁形。
徐磊老師說:孩子的謊言是成人的投射,如果說真話不需要付出代價,誰會說假話?
電視劇《不完美的她》中,女孩蓮生逢人便說媽媽對她很好,生怕別人不知道似的。實際上,她經常被媽媽男朋友虐待,媽媽對此視若罔聞,還想遺棄她。
蓮生的謊言,是她對理想生活的嚮往,是現實中求而不得的母愛在心中的美妙投影。
撒謊,某種程度上是孩子的一種幻想與自我滿足,孩子用這種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渴望,並希望引起大人的重視。
無怪乎有人說,撒謊的孩子,更需要愛。
在英國,有個小男孩,他愛好收集各種小玩意兒。
有一次,他撿到一塊破石頭,和姐姐說,這裡面有顆寶石,價值連城。
還有一次,他撿到一枚生鏽的硬幣,又和姐姐說,這是古羅馬硬幣,歷史悠遠。
姐姐說他說謊,爸爸卻說:他的想像力很豐富,我喜歡他這樣。
這個被爸爸無條件接納、愛和認可的孩子,是著名的生物學家達爾文。
5歲以下的兒童說謊,是孩子想像力和創造力的體現,是孩子幻想的結果,與傳說的謊言不可同日而語。
5歲之後的孩子,已經能區分現實和想像。當他們撒謊的時候,「說實話,不然揍你!」
說這句話的家長,最後都得到了一個愛說謊的孩子。
而探尋孩子撒謊背後的原因。一如既往地愛和接納孩子,讓孩子感受到包容,和孩子肩並肩坐下一起討論困境,避免標籤化孩子的父母,最後都收穫一個誠實的孩子。
謊言,經不起調查,也承載不了智慧與快樂。
每一個撒謊的孩子,內心都懷有恐懼和悲傷。
為人父母,盡力給孩子營造誠實的空間,讓孩子的心住在陽光裡,活得真實磊落。
願每個孩子,都敢於誠實地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