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前,我還在縣一中教書,那時我的孩子還在吃奶,就在這個時候,接到教育局通知,讓我去西北師大進行專升本的脫產學習,這本身是一件別人看來求之不得的好事,可攤到我的頭上,就變成了讓我難以決斷的兩難之事。因為,我還有一個嗷嗷待哺的孩子。學業固然重要,而比它更重要的還有我的孩子啊!思來想去,我終是下了決心,接受了去西北師大脫產學習的任務,亦悲亦喜地去了西北師大,住在了8號樓106宿舍,成了其餘五個小妹的「大姐」。
在師大的學習生活中,最讓我難忘的是它的閱覽室和圖書室,除了繁忙的課程學習以外,閱覽與讀書,是我從來都沒有放鬆的另一門常規功課。不管是雪花飄灑的冬天,還是花兒開放的夏天,走向閱覽室的路,永遠是那麼的可心與怡人……興衝衝地坐在閱覽室裡,找到頭一天還沒有讀完的書,接著匆匆地往下看,看得正入神時,管理員喊道:「下班了,下班了……」那會兒感覺一天的時間,只有寸來長,時間真的短啊!短得讓人非常生氣!多少回那樣戀戀不捨地走出來,又那樣興致勃勃地走進去,進進出出,來來去去,有限的學習時間忽悠而過,我在那風般的時光裡,在西北師大——我的精神食堂裡,一次次地穿越時空,一趟趟地趕赴心靈盛宴。
我如饑似渴地讀孔子、司馬遷、老聃、莊周、荷馬、但丁、薩特、尼採、叔本華、波伏瓦……那些漢關秦月,那些唐詩宋詞,那些經、史、子、集匯集而成的學問之河上,我是那個駕著一葉扁舟採擷在河流上的垂釣者;那些希臘史詩,那些羅馬牧歌,那些文、理、史、哲聯綴而成的璀璨夜空下,我是那個倚著一扇柴扉仰望星空的守望者。我在歷史中撿拾古人的智慧,我在歲月裡守望他們博大的情懷,那些或悲或喜、或成或敗、或明或暗、或圓或缺、或聖或賢、或神或魔、或真或假的書裡故事,已經成為了我的半世人生。
那樣有書讀的日子,我很幸福。我饗食著世界上最豐富的知識的「瓊漿玉液」——我的思維變得更加人文而開闊,我的靈魂變得更加自由而奔放,我的思想插上了翅膀,感情綻開了花蕾……那個時候,我真的找到了「脫胎換骨」的感覺;那個時候,我才明白自己以前不是學習,只是識記。在西北師大,我才知道了什麼是學習。對我而言,這是我人生當中的一大轉折,也是一大提升。
我深深知道:作為一個獨立的人,我們確實需要很多的知識營養,當我們面對工作的時候,我們需要有紮實的專業積澱;當我們要深層思考人生的一些問題的時候,我們需要有淵博的哲學知識;當我們面對漫漫長長的人生的時候,我們需要有豐厚的人文情懷。特別是當我們成為了一名教書育人的老師,我們需要的學識涵養比他人要多得多。
要不,我們怎麼去面對講臺下那一張張寫滿了求知慾的臉呢?正因如此,師大的學習給我知識上的添加與填充,工作上的助推與幫助,都是讓我受益終身的。如有可能,我還想坐在師大的教室裡聆聽老師們精彩的講課,還想去圖書館借上《莎士比亞全集》讀讀,還想坐在閱覽室裡讀那些以前未曾讀完的文章……其實我知道這樣的想法是痴心妄想。因為,人生裡,一些機會過去了就不會再來。真如孔子所言:「逝者如斯!」
作者簡介
盧七主曼,女,藏族,卓尼縣木耳鎮博峪村人,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員,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2011年,被評為「甘肅省教育科研先進個人」。2016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優秀專家」稱號。現供職於卓尼縣教育和科學技術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