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引發的親子關係和家庭教育的思考
文/小作家起跑線平臺 第一滴露珠
今年暑假,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一路飆升,口碑爆棚,引燃了網絡和現實中多方面的話題討論。
今天周末,我陪孩子一起從某酷又重溫了一遍電影。女兒看得挺專注,時不時忘我地哈哈大笑。我想,孩子喜歡看《哪吒》,愛的是哪吒的本領高強,我行我素,任性叛逆,痛快淋漓,因為在當前的考試壓力下,哪個孩子不是在父母的督促下好好學習,天天上培訓班的呢,天天不自由的孩子,自然更嚮往自由,更喜歡哪吒的任性灑脫;而作為家長的父母看《哪吒》,看的卻是哪吒不屈的鬥志,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自強自主,更看的是哪吒父母對孩子的不離不棄,陪伴鼓勵。
相比起以前神話故事中哪吒的父母,那位軟弱的母親,那位無情的父親,逼著哪吒剔肉還母剔骨還父,致使親子關係到了尖銳對立的狀態,這部全新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為我們呈現了一種良好的親子關係,一種值得我們家長思考和學習的家庭教育模式。
影片中的哪吒,因為申公豹和龍王的陰謀,原本可以成為靈珠神童的他,命運一下子逆轉為魔童降世。所以他一出生,就遭到了陳塘關全體百姓的反對和仇視。但即便他是世人眼中的「妖怪」,也依然是他的父母心中最心愛的孩子。當哪吒身上的魔性發作,叛逆打架的時候,父親會關他的禁閉,請師父教導馴化他,母親會陪他踢毽子、談心,用母愛感化他。當哪吒知道自己並非靈珠降世,而是魔丸降生且只有三年壽命的時候,當陳塘關的百姓都視他為洪水猛獸妖魔鬼怪的時候,父親去天上請求元始天尊讓自己和兒子的命互換,母親溫言細語鼓勵哪吒奮發向上,用自己的行動來證明自己,不要自暴自棄。
正是因為哪吒父母對哪吒的堅定信任,不離不棄,哪吒才沒有沉淪下去,而是實現了自我的成長,堅信是魔是神自己說了才算,並且敢於對抗上天。
反觀敖丙。他是隨靈珠降世,他一出生,就背負上了整個龍族復興的使命。這個使命,由不得他思考和選擇,他只有背負,但這個沉重的使命使敖丙困惑和憋悶。家族的使命,父親的理想,師父的期望,像三座大山一樣壓在他的頭上,使他在完美英雄的追求中窒息。如果不是哪吒的提點,讓他恍然大悟,意識到了命運可以由自己選擇,他或許就成為了下一個不堪重負終成悲劇的「慕容復」。
所以說,什麼樣的孩子後面站著什麼樣的父母。我們希望孩子樂觀向上,那麼首先我們要堅強樂觀;我們希望孩子善良無私,那麼首先我們要做有同情心的父母;我們希望孩子不被挫折打倒,那麼我們就要讓孩子多經歷挫折,同時給孩子傳遞關愛和勇氣……
女兒畫的哪吒
哪吒是魔丸降世,其父母都可以對他充滿信心,我們的孩子再叛逆再不懂事,還能有初始的哪吒更頑劣嗎?哪吒的頑劣一開始是因為天性,後來是因為世人的鄙視,我們孩子的任性,有時候或許是想引起父母的注意,有時候或許是學習壓力過大。那麼我們不要做敖丙父親那樣苦大仇深對孩子寄望過重的父母,而要成為哪吒父母那樣,可以和孩子隨時溝通交流的父母。要既關心孩子的學業也關心孩子的心理感受,既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性也肯定孩子的優點長處,當孩子不被別人理解的時候,做孩子堅強的後盾溫暖的港灣。
陪女兒重看《哪吒之魔童降世》,感慨良多。希望我們都能成為溫和有力的好父母,讓孩子在我們的理解和關愛中成長,去自由地追夢,快樂地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