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樹牢綠色發展理念。推動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三年整治行動,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村汙染防治,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
——習近平
王屋山下新農村。
305萬戶
2019年我省完成305萬戶的改廁任務,各級財政共投入資金20多億元,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1%
503個鄉村
2019年度全國7586個國家森林鄉村名單中,我省503個鄉村入選,森林鄉村數量位居全國第一
□河南日報記者 曾鳴 陳慧
又是一年春來到。
一年前的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樹牢綠色發展理念。推動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三年整治行動,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村汙染防治,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總書記心系「三農」和鄉村振興工作,對我省堅持綠色發展、推動鄉村生態振興寄予厚望,激勵鼓舞著億萬中原兒女。
如果說鄉村振興是一場「大會戰」,那麼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就是第一場「攻堅戰」。
只爭朝夕,不負韶華。一年來,全省上下牢記總書記囑託,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基礎設施短板加速補齊,美麗鄉村競相湧現,廣大農民安居樂業,放眼廣袤鄉村,處處都展示著新變化、新氣象、新幹勁。
一幅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的美麗畫卷,在希望的田野漸次展開。
「淨」起來
清清爽爽奔小康
小康不小康,廁所算一樁。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關注著這件關係群眾健康和生活文明的民生「小事」,明確指出「要把這項工作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具體工作來推進,努力補齊這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
「自古廁所氣難聞,如今整潔又衛生;臭坑變魚塘,小亭可納涼……」如今,這首打油詩在郟縣姚莊回族鄉群眾中口口相傳。內設洗手臺、水衝式陶瓷蹲便器,地面鋪設防滑瓷磚,掩映在樹林之中的棗紅色木屋,讓人很難相信這是一間農村公廁。
「以前外地人來玩,衛生間不好找。現在公廁這麼美,成村裡的地標性建築了。」該鄉相關負責人介紹,完成一村一景觀式公廁改造後,當地還在農戶家裡積極實施三格化糞池式戶改廁。
在該鄉禮拜寺村村民白國民家,改造完的農家廁所乾淨整潔,沒有一點異味。64歲的老白感慨地說,以前的旱廁不少是用玉米稈搭個棚,和羊圈混在一起,又髒又臭,蚊蠅亂飛。現在建了衛生間,改成了水衝式廁所,乾淨又衛生,老百姓心裡甭提有多高興了!
從簡易糞坑到景觀式公廁,姚莊回族鄉廁所的嬗變也是我省推進廁所革命、建設美麗鄉村的一個縮影。一年來,我省把廁所革命作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內容來抓,根據各地實際情況設置不同的改廁模式和改廁目標,糞汙得到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農村群眾對改廁的滿意度不斷提升。
據了解,2019年我省完成305萬戶的改廁任務,各級財政共投入資金20多億元,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1%。今年在新建改建150萬戶無害化衛生廁所的同時,我省還將持續開展農村改廁問題大排查,對已經完成改造的農村廁所逐一開展排查整改,確保質量優良、使用有效、群眾滿意。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鄉村發展的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然而,困擾農村多年的垃圾、汙水治理等問題不解決,生態宜居就無從談起。
去年10月,全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推進現場會在蘭考縣召開。作為全國首批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範試點,蘭考提供了哪些值得借鑑的經驗?一方面,為解決「垃圾圍村」現象,蘭考實現戶有垃圾桶、村有垃圾箱、鄉有中轉站、縣有處理設施,並引入上市保潔公司。另一方面,將鎮區汙水納入汙水管網,對多地汙水處理廠提升改造,在有條件的村建設小型汙水處理終端,解決農村汙水治理難題。
蘭考探索形成的「政府主導、財政支持、農民參與、市場運作」的農村生活垃圾和汙水治理模式,正在我省更多地方推廣。
一年來,我省持續開展以「三清一改」為重點內容的村莊清潔行動,部署推動了春季戰役、夏季戰役、秋冬戰役,清理了「村邊、路邊、河邊、田邊」陳年垃圾,治理非正規垃圾堆放點1238個,9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85%以上的縣(市、區)建成全域一體城鄉融合的市場化保潔機制,實現了農村生活垃圾「掃乾淨、轉運走、處理好、保持住」。
汙水治理穩步推進。我省在鄉鎮政府所在地和經濟條件較好、居住相對集中的村莊選擇建設汙水集中處理設施,在城鎮汙水管網短期內覆蓋不到、居住分散的村莊選擇建設小型人工溼地等汙水處理設施。在推動100個鄉鎮、村莊開展農村生活汙水治理試點的基礎上,優先推進旅遊風景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等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等地的村莊生活汙水治理。積極開展農村水環境治理,將農村水環境治理納入河(湖)長制管理,全省流域重點治汙工程完成和在建的達91.5%。
新縣田鋪大壪古色古香的「老家寒舍」民宿
「美」起來
萬千鄉村展新顏
如何才能讓鄉村變得更美更宜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按照先規劃後建設的原則,通盤考慮土地利用、產業發展、居民點布局、人居環境整治、生態保護和歷史文化傳承,編制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
走進孟州市西虢鎮莫溝村,或許會讓你對美麗鄉村有更深切的感受。泥土垛牆、青磚瓦房,一座座窯洞小院錯落有致。當地依據村落原有的空間結構進行規劃,對遺留下來的窯洞和多處明清民居進行了修復和開發,同時綠化造林,規劃田園景觀,重塑生態之美。
「村子越變越美,咱莫溝的名氣也越來越大,村裡外出打工的年輕人紛紛回來,在家門口創業就業,這兩年日子過得紅紅火火。」莫溝村黨支部書記萬紅舉說。
歷史文化村落或古韻悠遠,或景觀獨特,折射出鄉村積澱深厚的歷史文化,構築起人們共同的鄉愁記憶和心靈故鄉。
一年來,我省致力於提升村容村貌,為廣大農民群眾留住美麗鄉愁。在豫西北太行山片區、豫中環嵩山片區、豫南大別山伏牛山片區三個片區選擇部分村落和區域作為試點,探索傳承新途徑,創新發展新舉措,推動全省美麗鄉村建設。
規劃師下鄉來。我省選派1517名規劃設計師到1188個不同類型、不同特點、具有典型示範意義的村莊開展規劃編制試點工作,力爭到2020年年底,對全省有開發建設和保護修復需求的村莊全部編制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各地結合「四水同治」積極推進農村坑塘治理全覆蓋,將荒坑廢塘建成綠化盆景、荷塘、魚塘。
鄉村田園綠起來。開展圍村林建設、四旁綠化和庭院綠化,打造森林小鎮、森林鄉村、生態文化村,全省完成鄉村綠化美化25.5萬畝,鄉村綠化覆蓋率達到34.5%。在2019年度全國7586個國家森林鄉村名單中,我省503個鄉村入選,森林鄉村數量位居全國第一。
鄉村空間美起來。加強公共空間整治,清理殘垣斷壁,對公共場所、主街道兩側的外牆面進行美化;加快村莊公共照明設施建設,80%的行政村公共場所等重點部位有照明;開展宅基地整治,共整治荒蕪宅基地近1.6萬畝;整治空落戶,建設村史館、農家書屋等;公共服務設施不斷完善,實現農村標準化衛生室行政村全覆蓋,69.7%的村有圖書室和文化站,52.4%的村有體育健身場所,43.1%的村有幼兒園、託兒所。
在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面推進的基礎上,我省紮實推進「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在全省選取1300個不同類型的示範村先行先試,一年時間,所有示範村都達到了環境美、田園美、村莊美、庭院美的「四美鄉村」標準,為全省4萬多個村莊人居環境的整體提升發揮了示範效應。
商丘美麗鄉村一角
「富」起來
蝶變激發添動能
讓綠水青山長出「搖錢樹」,使田園風光變成「聚寶盆」,隨著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我省許多地方求變思變、大膽嘗試,把美麗轉化為生產力、競爭力,繪就村美人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畫卷。
「老家寒舍」是新縣田鋪鄉田鋪大壪的一家民宿。民宿主人韓光瑩常常會把自家摘的板慄、野生獼猴桃、野生菱角擺上桌子招待客人。2019年9月16日,在河南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同韓光瑩一家圍坐在一起親切交談。
幾年前,韓光瑩曾在韓國打工,在網上看到美麗家鄉的建設畫面,心裡直痒痒。他索性辭去工作回到田鋪大壪,投資20多萬元將年久失修的老房改造成民宿,實現年收入近10萬元。「老家寒舍」的成功示範,讓村民們放開了手腳,村裡相繼建起11家民宿。
「總書記說,依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資源發展鄉村旅遊,搞活了農村經濟,是振興鄉村的好做法。我希望帶著更多的鄉親參與進來,把民宿的規模越做越大,讓鄉親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生活的美好。」韓光瑩說,「總書記給我們指明了方向、優勢、做法。我們一定會按照總書記的要求,保護利用好家鄉的森林、溫泉和山花,努力實現景美人富。」
因為山美水美,許多攝影師走進田鋪大壪,流連忘返。日子久了,韓光瑩家成了「攝影師之家」。從迎春花開,到桃花開、櫻花開……一年四季,這裡遊人如織,風景如畫。
不只是韓光瑩家,賣手繡鞋墊的「匠藝工坊」、賣竹編的「不秋草」店、賣蜂蜜和豆腐乳等土特產品的「田鋪伴手禮」店,20多家創客店紛紛湧現,各具特色。2019年,田鋪大壪接待遊客63萬人次。
近年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新縣百姓的心中紮下了根,保證不挖山、不砍樹、不填塘,保持76%以上的森林覆蓋率,是他們對大山的承諾。百裡綠色畫廊、國家登山健身步道、大別山露營公園,一個個生態旅遊項目落地,助推著當地鄉村振興。古老鄉村、紅色經典、綠色生態,在此交相輝映,共繪小康圖景。
中原大地,像新縣田鋪大壪這樣的變遷比比皆是。在民權,7萬畝天然森林氧吧,成為附近居民休閒娛樂的後花園;在鄢陵,群眾發揮生態之力助推鄉村振興,從一叢綠林、一片花海中挖出了金山銀山……用「綠色」生「金色」,我省不少鄉村走出了致富新路,實現了「百姓富、生態美」的幸福願景。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樹牢綠色發展理念,既要堅守生態環境底線,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實現發展,又要充分利用生態環境,讓生態環境優勢充分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
通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深入實施,我省農村的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美麗鄉村催生了「美麗經濟」。近年來,全省相繼湧現出了信陽郝堂村、焦作莫溝村、三門峽北營村、安陽廟荒村等一大批美麗鄉村,促進了鄉村旅遊業發展。
環境好了,農村更具吸引力、農業更具競爭力。我省農民工返鄉創業呈現良好態勢,生態觀光、休閒體驗、農村電商等新產業蓬勃興起,帶動農民就業增收。近三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一直高於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美麗鄉村建設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相得益彰。
綠色,是鄉村振興的底色;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億萬農民的生態宜居夢想,正是中國夢宏大敘事中最樸實、最動人的那一部分。
樹牢綠色發展理念,推動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河南鄉村正在「淨起來」「美起來」「富起來」,變得更加絢麗多彩。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明的方向,中原大地還將譜寫出更多山水田園相依、百姓安居樂業的美好篇章!
本版圖片均為河南日報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