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就中原鄉村美麗底色

2020-12-23 大河網

要樹牢綠色發展理念。推動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三年整治行動,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村汙染防治,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

——習近平

王屋山下新農村。

305萬戶

2019年我省完成305萬戶的改廁任務,各級財政共投入資金20多億元,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1%

503個鄉村

2019年度全國7586個國家森林鄉村名單中,我省503個鄉村入選,森林鄉村數量位居全國第一

□河南日報記者 曾鳴 陳慧

又是一年春來到。

一年前的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樹牢綠色發展理念。推動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三年整治行動,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村汙染防治,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總書記心系「三農」和鄉村振興工作,對我省堅持綠色發展、推動鄉村生態振興寄予厚望,激勵鼓舞著億萬中原兒女。

如果說鄉村振興是一場「大會戰」,那麼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就是第一場「攻堅戰」。

只爭朝夕,不負韶華。一年來,全省上下牢記總書記囑託,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基礎設施短板加速補齊,美麗鄉村競相湧現,廣大農民安居樂業,放眼廣袤鄉村,處處都展示著新變化、新氣象、新幹勁。

一幅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的美麗畫卷,在希望的田野漸次展開。

「淨」起來

清清爽爽奔小康

小康不小康,廁所算一樁。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關注著這件關係群眾健康和生活文明的民生「小事」,明確指出「要把這項工作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具體工作來推進,努力補齊這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

「自古廁所氣難聞,如今整潔又衛生;臭坑變魚塘,小亭可納涼……」如今,這首打油詩在郟縣姚莊回族鄉群眾中口口相傳。內設洗手臺、水衝式陶瓷蹲便器,地面鋪設防滑瓷磚,掩映在樹林之中的棗紅色木屋,讓人很難相信這是一間農村公廁。

「以前外地人來玩,衛生間不好找。現在公廁這麼美,成村裡的地標性建築了。」該鄉相關負責人介紹,完成一村一景觀式公廁改造後,當地還在農戶家裡積極實施三格化糞池式戶改廁。

在該鄉禮拜寺村村民白國民家,改造完的農家廁所乾淨整潔,沒有一點異味。64歲的老白感慨地說,以前的旱廁不少是用玉米稈搭個棚,和羊圈混在一起,又髒又臭,蚊蠅亂飛。現在建了衛生間,改成了水衝式廁所,乾淨又衛生,老百姓心裡甭提有多高興了!

從簡易糞坑到景觀式公廁,姚莊回族鄉廁所的嬗變也是我省推進廁所革命、建設美麗鄉村的一個縮影。一年來,我省把廁所革命作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內容來抓,根據各地實際情況設置不同的改廁模式和改廁目標,糞汙得到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農村群眾對改廁的滿意度不斷提升。

據了解,2019年我省完成305萬戶的改廁任務,各級財政共投入資金20多億元,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1%。今年在新建改建150萬戶無害化衛生廁所的同時,我省還將持續開展農村改廁問題大排查,對已經完成改造的農村廁所逐一開展排查整改,確保質量優良、使用有效、群眾滿意。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鄉村發展的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然而,困擾農村多年的垃圾、汙水治理等問題不解決,生態宜居就無從談起。

去年10月,全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推進現場會在蘭考縣召開。作為全國首批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範試點,蘭考提供了哪些值得借鑑的經驗?一方面,為解決「垃圾圍村」現象,蘭考實現戶有垃圾桶、村有垃圾箱、鄉有中轉站、縣有處理設施,並引入上市保潔公司。另一方面,將鎮區汙水納入汙水管網,對多地汙水處理廠提升改造,在有條件的村建設小型汙水處理終端,解決農村汙水治理難題。

蘭考探索形成的「政府主導、財政支持、農民參與、市場運作」的農村生活垃圾和汙水治理模式,正在我省更多地方推廣。

一年來,我省持續開展以「三清一改」為重點內容的村莊清潔行動,部署推動了春季戰役、夏季戰役、秋冬戰役,清理了「村邊、路邊、河邊、田邊」陳年垃圾,治理非正規垃圾堆放點1238個,9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85%以上的縣(市、區)建成全域一體城鄉融合的市場化保潔機制,實現了農村生活垃圾「掃乾淨、轉運走、處理好、保持住」。

汙水治理穩步推進。我省在鄉鎮政府所在地和經濟條件較好、居住相對集中的村莊選擇建設汙水集中處理設施,在城鎮汙水管網短期內覆蓋不到、居住分散的村莊選擇建設小型人工溼地等汙水處理設施。在推動100個鄉鎮、村莊開展農村生活汙水治理試點的基礎上,優先推進旅遊風景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等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等地的村莊生活汙水治理。積極開展農村水環境治理,將農村水環境治理納入河(湖)長制管理,全省流域重點治汙工程完成和在建的達91.5%。

新縣田鋪大壪古色古香的「老家寒舍」民宿

「美」起來

萬千鄉村展新顏

如何才能讓鄉村變得更美更宜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按照先規劃後建設的原則,通盤考慮土地利用、產業發展、居民點布局、人居環境整治、生態保護和歷史文化傳承,編制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

走進孟州市西虢鎮莫溝村,或許會讓你對美麗鄉村有更深切的感受。泥土垛牆、青磚瓦房,一座座窯洞小院錯落有致。當地依據村落原有的空間結構進行規劃,對遺留下來的窯洞和多處明清民居進行了修復和開發,同時綠化造林,規劃田園景觀,重塑生態之美。

「村子越變越美,咱莫溝的名氣也越來越大,村裡外出打工的年輕人紛紛回來,在家門口創業就業,這兩年日子過得紅紅火火。」莫溝村黨支部書記萬紅舉說。

歷史文化村落或古韻悠遠,或景觀獨特,折射出鄉村積澱深厚的歷史文化,構築起人們共同的鄉愁記憶和心靈故鄉。

一年來,我省致力於提升村容村貌,為廣大農民群眾留住美麗鄉愁。在豫西北太行山片區、豫中環嵩山片區、豫南大別山伏牛山片區三個片區選擇部分村落和區域作為試點,探索傳承新途徑,創新發展新舉措,推動全省美麗鄉村建設。

規劃師下鄉來。我省選派1517名規劃設計師到1188個不同類型、不同特點、具有典型示範意義的村莊開展規劃編制試點工作,力爭到2020年年底,對全省有開發建設和保護修復需求的村莊全部編制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各地結合「四水同治」積極推進農村坑塘治理全覆蓋,將荒坑廢塘建成綠化盆景、荷塘、魚塘。

鄉村田園綠起來。開展圍村林建設、四旁綠化和庭院綠化,打造森林小鎮、森林鄉村、生態文化村,全省完成鄉村綠化美化25.5萬畝,鄉村綠化覆蓋率達到34.5%。在2019年度全國7586個國家森林鄉村名單中,我省503個鄉村入選,森林鄉村數量位居全國第一。

鄉村空間美起來。加強公共空間整治,清理殘垣斷壁,對公共場所、主街道兩側的外牆面進行美化;加快村莊公共照明設施建設,80%的行政村公共場所等重點部位有照明;開展宅基地整治,共整治荒蕪宅基地近1.6萬畝;整治空落戶,建設村史館、農家書屋等;公共服務設施不斷完善,實現農村標準化衛生室行政村全覆蓋,69.7%的村有圖書室和文化站,52.4%的村有體育健身場所,43.1%的村有幼兒園、託兒所。

在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面推進的基礎上,我省紮實推進「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在全省選取1300個不同類型的示範村先行先試,一年時間,所有示範村都達到了環境美、田園美、村莊美、庭院美的「四美鄉村」標準,為全省4萬多個村莊人居環境的整體提升發揮了示範效應。

商丘美麗鄉村一角

「富」起來

蝶變激發添動能

讓綠水青山長出「搖錢樹」,使田園風光變成「聚寶盆」,隨著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我省許多地方求變思變、大膽嘗試,把美麗轉化為生產力、競爭力,繪就村美人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畫卷。

「老家寒舍」是新縣田鋪鄉田鋪大壪的一家民宿。民宿主人韓光瑩常常會把自家摘的板慄、野生獼猴桃、野生菱角擺上桌子招待客人。2019年9月16日,在河南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同韓光瑩一家圍坐在一起親切交談。

幾年前,韓光瑩曾在韓國打工,在網上看到美麗家鄉的建設畫面,心裡直痒痒。他索性辭去工作回到田鋪大壪,投資20多萬元將年久失修的老房改造成民宿,實現年收入近10萬元。「老家寒舍」的成功示範,讓村民們放開了手腳,村裡相繼建起11家民宿。

「總書記說,依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資源發展鄉村旅遊,搞活了農村經濟,是振興鄉村的好做法。我希望帶著更多的鄉親參與進來,把民宿的規模越做越大,讓鄉親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生活的美好。」韓光瑩說,「總書記給我們指明了方向、優勢、做法。我們一定會按照總書記的要求,保護利用好家鄉的森林、溫泉和山花,努力實現景美人富。」

因為山美水美,許多攝影師走進田鋪大壪,流連忘返。日子久了,韓光瑩家成了「攝影師之家」。從迎春花開,到桃花開、櫻花開……一年四季,這裡遊人如織,風景如畫。

不只是韓光瑩家,賣手繡鞋墊的「匠藝工坊」、賣竹編的「不秋草」店、賣蜂蜜和豆腐乳等土特產品的「田鋪伴手禮」店,20多家創客店紛紛湧現,各具特色。2019年,田鋪大壪接待遊客63萬人次。

近年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新縣百姓的心中紮下了根,保證不挖山、不砍樹、不填塘,保持76%以上的森林覆蓋率,是他們對大山的承諾。百裡綠色畫廊、國家登山健身步道、大別山露營公園,一個個生態旅遊項目落地,助推著當地鄉村振興。古老鄉村、紅色經典、綠色生態,在此交相輝映,共繪小康圖景。

中原大地,像新縣田鋪大壪這樣的變遷比比皆是。在民權,7萬畝天然森林氧吧,成為附近居民休閒娛樂的後花園;在鄢陵,群眾發揮生態之力助推鄉村振興,從一叢綠林、一片花海中挖出了金山銀山……用「綠色」生「金色」,我省不少鄉村走出了致富新路,實現了「百姓富、生態美」的幸福願景。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樹牢綠色發展理念,既要堅守生態環境底線,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實現發展,又要充分利用生態環境,讓生態環境優勢充分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

通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深入實施,我省農村的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美麗鄉村催生了「美麗經濟」。近年來,全省相繼湧現出了信陽郝堂村、焦作莫溝村、三門峽北營村、安陽廟荒村等一大批美麗鄉村,促進了鄉村旅遊業發展。

環境好了,農村更具吸引力、農業更具競爭力。我省農民工返鄉創業呈現良好態勢,生態觀光、休閒體驗、農村電商等新產業蓬勃興起,帶動農民就業增收。近三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一直高於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美麗鄉村建設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相得益彰。

綠色,是鄉村振興的底色;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億萬農民的生態宜居夢想,正是中國夢宏大敘事中最樸實、最動人的那一部分。

樹牢綠色發展理念,推動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河南鄉村正在「淨起來」「美起來」「富起來」,變得更加絢麗多彩。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明的方向,中原大地還將譜寫出更多山水田園相依、百姓安居樂業的美好篇章!

本版圖片均為河南日報資料圖片

相關焦點

  • 無錫鴻翔村:文明繪就美麗鄉村底色
    在這裡,鄉風文明正與田園風光相互交融,共同繪出美麗鄉村新畫卷。  在鴻翔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鴻翔議事廳推出「提、審、議、做、評」議事五步法,助力形成了有事好商量的鄉村議事新風氣。此外,「紅雁志願 用心服務」深入人心,由當地黨員幹部、村民群眾、企業職工等組成的志願者團隊成為村裡一道亮麗風景線。
  • 【大展示 · 海灣村】精準賦能繪新村 美麗海灣現新顏
    【大展示 · 海灣村】精準賦能繪新村 美麗海灣現新顏 2020-12-04 18: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忠縣:彩色水稻「繪」出美麗鄉村
    第1眼-重慶廣電消息,在忠縣新立鎮中嶺社區的水稻種植基地,200多畝長勢喜人的彩色水稻長勢正旺,形成了不同顏色、形態各異的圖案,成為了美麗鄉村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第1眼-重慶廣電特約記者 劉超原標題:忠縣:彩色水稻「繪」出美麗鄉村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字繪臺灣》作品在臺灣中原大學驚豔亮相
    從左到右分別是臺灣中原大學藝術中心主任陳歷渝教授、桃園市文化局長莊秀美、武漢工商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副院長徐鄭冰9月17日,「字繪臺灣·圖說桃園」特展活動在臺灣中原大學藝術中心舉行,來自武漢工商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字繪中國》師生團隊與臺灣文創精英聯合創作的
  • 打造美麗鄉村 唱響黃河文化—2020年度「中原戲迷擂臺賽」啟動儀式...
    由河南廣播電視臺、鄭州市金水區人民政府主辦,信息·戲曲廣播、金水區文化旅遊局、興達路街道辦事處、河南廣播電視臺大象融媒體集團睛彩中原頻道聯合承辦的「打造美麗鄉村 唱響黃河文化——2020年度『中原戲迷擂臺賽』啟動儀式暨首場晉級賽」於8月7日下午在黃河岸邊的馬渡村中心文化廣場鳴鑼開唱
  • 牽手「一帶一路」 共建美麗鄉村 ——2020「一帶一路」美麗鄉村...
    【專題】2020「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   原標題:牽手「一帶一路」 共建美麗鄉村  ——2020「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側記
  • 永川區融合發展 繪就鄉村振興美麗板橋新畫卷
    板橋鎮黨委主要負責人在凱萊調味食品有限公司調研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板橋的發展之路該怎麼走?要達到什麼樣效果?板橋鎮黨委書記馬仁友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指出,堅定不移走以食品加工業為核心,帶動現代農業、休閒旅遊協調發展的「二產為主、連一促三」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發展道路,繪就一幅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美麗板橋新畫卷。整合資源,打造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窪地」。
  • 彩筆繪出廣州美麗鄉村,今年面積將達1600平方米
    彩筆繪出廣州美麗鄉村,今年面積將達1600平方米金羊網  作者:鄢敏 穗團宣  2020-08-24 青年志願者關愛農村留守兒童「七彩假期
  • 【遊資訊】2015中原鄉村旅遊創新發展論壇暨中原鄉村旅遊協會眾籌大會隆重開幕
    去哪遊訊:2015年10月23日上午,2015中原鄉村旅遊創新發展論壇暨中原鄉村旅遊協會眾籌大會在鄭州中原國際博覽中心隆重開幕
  • 吉報推出「美麗鄉村」主題新聞專刊
    梨樹:黑土地鋪就美麗底色鄉村之美,不只風景。時間回到今年7月22日下午,梨樹縣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核心示範區,習近平總書記憑欄遠眺,玉米地一望無邊、綠浪滾滾。如今,這個新興的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正築夢于田野,奮鬥在鄉村,全力繪製著新時代美麗鄉村的唯美畫卷。吉林日報12月11日07版截圖渾江:壯大綠色產業 擦亮美麗底色漫步渾江,俯仰皆成美景。
  • 感受豐收喜悅,繪就美麗鄉村...
    感受豐收喜悅,繪就美麗鄉村...
  • 書寫美麗鄉村海島風景線
    近年來,舟山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持續深化「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的決策部署,以漁農村改革先行者、城鄉融合示範區和鄉村振興海島樣板地的行動自覺,實施美麗鄉村全域發展「3+1」創建行動,擦亮美麗小島、美麗鄉鎮、美麗風景帶「三大創建」品牌,打造浙東海洋風情區塊,書寫詩畫浙江的「山海」篇章,在建設「重要窗口」海島風景線中精心繪就「
  • 「神筆馬亮」們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該片延續了《我和我的祖國》的風格,由五個「小人物」的故事組合而成,其中瞞著懷孕妻子放棄個人留學夢的第一書記馬亮,劇情既搞笑又溫暖,讓我們看到,有「神筆馬亮」們的鄉村才是最美的家鄉,基層幹部當有信心、有決心、有恆心用手中的「神筆」,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  提「筆」,心中有藍圖。
  • 擦亮美麗底色,打造幸福範本
    其中,我市烏鎮鎮和濮院鎮成功入選2020年度新時代美麗城鎮建設省級樣板名單。近年來,桐鄉堅決扛起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的使命擔當,以城鄉融合發展為工作主線,對標美麗城鎮省級樣板,在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基礎上,不斷推進新時代美麗城鎮建設,集成推進「五美」建設,奮力交出全面落實新時代「富春山居圖」戰略抓手的高分報表。美麗城鎮省級樣板美在何處?
  • 「四色彩筆」繪就「鄉村生態宜居圖」——安徽省蚌埠市農村人居...
    一、以淨為底色,聚焦人居環境繪就「三有」圖點面結合全覆蓋,結合疫情防控常態化舉措,適度拓展村莊清潔行動內容,突出清理死角盲區,剷除病媒孳生環境,從源頭預防疾病傳播。一是垃圾處理有力。二、以美為亮色,聚焦村容村貌繪就「三實」圖內外兼修提顏值,將村容村貌與農村綠色產業統籌安排,與農村道路建設有機結合,與美麗鄉村建設統籌規劃,為鄉村發展注入新的生機和動力。一是秸稈產業出實招。
  • 新田:「綠色」人居擦亮鄉村振興底色
    湖南日報訊(通訊員 蔣軍君 肖亞湘)新田縣陶嶺鎮周家村以「人人參與家家受益」為目標,通過空心村改造、環境衛生整治、鄉村公園建設,激活鄉土文化元素,全力打造整潔衛生、規範有序、生態文明優美的人居環境,實現了水清、家美、人樂,擦亮了鄉村振興底色。
  • 66個脫貧縣鄉村遊④ |畢節:奏響脫貧樂章 繪就美麗鄉村新圖景
    近年來,在這場沒有硝煙的脫貧攻堅戰中,烏蒙山人踏平坎坷成大道,繪出令人驕傲的「畢節答卷」。青山逶迤,綠水相伴,花草芬芳,百鳥齊鳴,一個個美麗的新農村點綴在烏蒙腹地。接下來,多多將帶領大家走進【66個脫貧縣鄉村遊】原創欄目第四期——畢節。
  • 北京河南大廈中原大地的底色
    小路左右牆的中原氣息相得益彰,共振共榮。    這裡是北京的腹地,位於腹地中央的河南大廈,身臨其中繁華,置身世外清淨。19年間,河南和北京之間,河南和世界之間壁上,佛龕座座,龕中佛像,從容沉靜,慈眉生憐,人行期間,不由得會和泛舟伊河、觀仰盧舍那大佛的場景聯想到一起,恍然間,仿佛洛神隨時就會出現。來這裡,即使心躁不堪,一杯清茶入喉,頓時有釋然的感覺。
  • 湖南日報丨100個美麗鄉村:讓域外遊客驚嘆——湘西州創建最美鄉村...
    緊跟國家戰略部署,著眼當地生態優勢,湘西州委、州政府吹響了「美麗湘西」建設號角。從城鄉同建同治到啟動美麗鄉村創建三年行動計劃,再到創建100個最美鄉村……在農村這個「美麗湘西」建設的「主戰場」,掀起了一場從顏值到氣質的全面變革。村村寨寨生態更秀美了、環境更優美了、民風更淳美了、社會更和美了,百個美麗鄉村更加美出了品牌、美出了特色。
  • 建寫生基地 繪美麗鄉村|延安市中山書畫院鄉村寫生基地入駐驛壺...
    11月8日,延安市中山書畫院鄉村寫生基地揭牌儀式在寶塔區甘谷驛鎮史家背河村驛壺老酒坊舉行。 史家背河村距離甘谷驛鎮45華裡,走進史家背河村,寬敞的水泥路直通鄉鎮,自然生態環境優美,退耕還林山上山下綠樹成蔭,詩意田園好風光,繪就出美麗鄉村新畫卷。(劉延飛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