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參加湖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的「深入持久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強總理2018年4月26日對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會議作出的「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任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要求」重要批示精神,安徽省蚌埠市不折不扣貫徹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鄉村振興的「基礎版」和脫貧攻堅的「升級版」來打造,今年結合愛國衛生運動,以「乾乾淨淨迎小康」為主題,以村莊清潔「百日攻堅戰」為載體,引導群眾築牢鞏固防疫成果「封鎖線」、夯實災後環境衛生「防火牆」,努力創建村莊清潔行動示範市,全力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收官戰。截至目前,出動車輛機械10萬餘臺次,清理農村生活垃圾20.86萬餘噸、溝塘4931餘條、畜禽養殖糞汙等農業生產廢棄物5.5491萬噸、亂搭亂建31027戶、亂貼亂掛7842處、無功能建築227394平方、發動農戶46.52萬人次。
一、以淨為底色,聚焦人居環境繪就「三有」圖
點面結合全覆蓋,結合疫情防控常態化舉措,適度拓展村莊清潔行動內容,突出清理死角盲區,剷除病媒孳生環境,從源頭預防疾病傳播。
一是垃圾處理有力。全面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推進垃圾處理城鄉環衛一體化,建立生活垃圾收運處置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實現垃圾治理市場化全覆蓋。投入運轉資金21.72億元,按服務人口1.5‰的標準配備保潔員3.6萬名、垃圾桶20.02萬個、垃圾收集車3847輛;建立縣區對鄉鎮、鄉鎮對村、縣區對服務企業、鄉鎮對服務企業的四級監管機制,加強對市場化環衛保潔公司監督檢查,確保垃圾日產日清。
二是汙水治理有序。綜合考慮集鎮規模和發展規劃、人口聚集程度、管線狀況及自然條件等因素,做好農村汙水治理規劃編制,探索市場化管理。如,五河縣招標引進農村生活汙水治理PPP項目,綜合解決建設資金、專業運營、科學維護一體化管理問題,項目總投資3.8億元,合作期為25年,其中建設期2年、運行維護期23年。截至目前,已對12個鄉鎮鎮區及72個村汙水處理設施進行試運營,新集鎮雙河村等18個村級汙水處理設施已經開工建設。
三是農村改廁有效。成立改廁排查整改抽查工作專班4個,抽查2017年以來全市172964戶改廁問題排查整改情況,堅持一戶一策、立行立改、對帳銷號,及時總結、推廣改廁工作中好的經驗做法,因地制宜地選擇改廁模式。截至目前,全市發現戶改廁問題45851個,已全部完成整改,整改率100%;淮上區獲評2020年度全省衛生廁所長效管護機制示範區。
二、以美為亮色,聚焦村容村貌繪就「三實」圖
內外兼修提顏值,將村容村貌與農村綠色產業統籌安排,與農村道路建設有機結合,與美麗鄉村建設統籌規劃,為鄉村發展注入新的生機和動力。
一是秸稈產業出實招。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建成農作物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園3個、標準化秸稈收儲中心154座,培育秸稈產業化企業,延長秸稈利用鏈條,全年可利用秸稈總量達320萬噸,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2%以上;圍繞秸稈收儲運體系,培育秸稈經紀人、收儲運人員隊伍2000餘人,全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秸稈收儲中心採取「租賃+服務」的方式為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900萬元,其中為貧困村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400萬元。
二是路網建設下實功。紮實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建立規範化可持續管護機制。累計建設出村路、聯村2670.409公裡,實施農村公路擴面延伸工程912公裡,實現村村互通互聯;全市926個建制村通客車率達100%,其中通城鄉公交100個,通客運班線826個,區域經營式客運班車553輛,通渡船2個,以城鄉公交和農村客運班線為主的城鄉交通出行網絡基本形成。
三是鄉村建設見實效。全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實施農村生態環境提升治理工程,圍繞清溝瀝水、綠化提升,清理大小溝塘2085.7公裡、淤泥23.78萬立方;動員1.94萬餘戶群眾在房前屋後開闢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遊園、小苗圃「五小園」,種植果樹、苗木等2.86萬棵;完成淝北中心村、周集中心村等美麗鄉村建設項目543個,獲評省級美麗鄉村重點示範村和示範村89個。禹會區宗窪村美麗鄉村規劃獲「全國優秀城鄉規劃設計獎」、固鎮縣劉祠村獲「中國最美鄉村」稱號。
三、以人為本色,聚焦移風易俗繪就「三化」圖
線上線下齊發力,以微信公眾號、入戶宣講、評選表彰等方式,引導農民群眾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培養衛生健康意識和環境保護理念。
一是強化服務陣地。發揮縣級公共文化機構輻射作用,大力推進鄉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595個村級文化服務中心,佔行政村(社區)總數65.24%。全面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累計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912個。計劃高質量建成1087個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目前,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覆蓋率達76.4%,基本實現「八個有」(有廣場、有活動室、有宣傳欄、有圖書閱覽室、有文體器材、有數字文化服務、有文藝團隊、有特色活動)。
二是優化文化供給。深入推進文化惠民,公共文化資源重點向鄉村傾斜,開展文化結對幫扶,繁榮農村文化市場,豐富農村文化業態。結合「戲曲進鄉村」「非遺進校園」「百館鄉村文化結對」等群眾文化活動,將讓綠色健康衛生理念融入其中,化風成俗,潛移默化地引導農民群眾養成戴口罩、勤洗手、講衛生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愛護環境的意識,提高文明素養和自我保護能力。
三是深化新風培育。常態化開展尋找「最美家庭」、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開展「特色文明家庭」(五好家庭、廉潔家庭、美麗家庭、低碳家庭、平安家庭)評選表彰活動;將「五清一改」內容納入村規民約,宣傳良好衛生習慣的益處,遏制破壞環境衛生等陳規陋習,印發《村莊清潔百日攻堅行動倡議書》71.6萬餘份、發放宣傳畫12.2萬餘份,引導村民群眾爭當村莊清潔的「宣傳者」「踐行者」和「監督者」。
四、以制為特色,聚焦持續長效繪就「三力」圖
獎懲結合強保障,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實現村莊由一時清潔向保持長效清潔轉變,避免反覆反彈。
一是獎補支持著力。市級財政每年列入1362.5萬元專項獎補資金,每村每年獎補0.5萬至2萬元,三縣按照不低於2000萬元標準追加專項資金;整合鄉村振興專項資金1.44億元,確立2類共89個示範村項目,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及風貌改造等硬體建設;同時積極推進投融資體制機制創新,引導和撬動更多的社會資本投入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提升。
二是隊伍幫建聚力。動員農民群眾廣泛參與、集中整治,掀起全市村莊大掃除的浪潮,累計動員46.5萬人次參與行動;全市912個行政村均組建由鄉鎮包村幹部、在外能人、鄉賢等參與的幫建隊伍,凝聚各方力量,抓好農村環境清理整治;開展農村志願服務活動,引導志願者參與村莊清潔行動,組建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2000支,招募文明實踐志願者19.2萬人。
三是機制督考發力。市級聯查村每次不重複,年內全覆蓋,鄉鎮聯查村每次全覆蓋,將檢查情況納入年度目標績效考核;依據清潔整治力度和成效,將各村分為3個檔次類別,每周更新通報一次名單,年底按檔次類別給予獎懲;將河長制、湖長制、林長制、路長制與農村人居環境長效管護有機結合起來,統籌做好林水田湖系統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