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響堂山村。
大暑剛過,驕陽似火。7月23日上午,峰峰礦區界城鎮雙合山村的村主任宋永平正帶著村兩委幹部,冒著酷暑在硬化村裡最後一條小街巷。
「今天村裡的21條小巷就全部完成硬化了。」宋永平一邊介紹,一邊鋪磚,黝黑的臉頰上豆大的汗珠不斷滾落下來。這兩個月天天如此,我們每天從天不亮就開始幹活,就是為了儘快完成小街巷硬化,鄉親們以後出門就方便了,下雨下雪都不怕!」樸實的話語展現了峰峰幹部的擔當。
現在的雙合山村中,大街小巷乾淨平整,路邊種植著各種綠植,隔不多遠擺放著分類垃圾桶,臨街牆面上精心繪製的村規民約等宣傳圖文繽紛生動,幾位老人坐在樹蔭下納涼,孩子們無憂無慮地玩耍……「道路通暢了、雜草變鮮花、路燈變亮了,心情也舒暢了!幹完活兒還能在廣場上唱唱歌、跳跳舞,日子當然舒坦!」老人們笑著說。
雙合山村面貌的煥然一新,只是峰峰礦區開展全域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鄉村振興戰略的相關部署,以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為目標,通過實施「九個全域」工程,高標準推進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力促農村基礎大改善、面貌大提升、形象大發展,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
治汙、改廁,補齊人居環境基礎設施短板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中央明確提出的政治任務,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在要求,直接關係廣大群眾的幸福指數與根本福祉,各級各部門要緊緊圍繞農村基礎最薄弱、群眾最盼望、發展最急需的方面入手,通過切實有效的舉措,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為廣大群眾創造一個乾淨整潔的美麗家園。」峰峰礦區區委書記陳珍禮對人居環境整治工程提出了明確要求。
為打贏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這場硬仗,該區從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著手,全面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我們以群眾感受最直接的農村垃圾、汙水治理和廁所提升為主攻方向,通過實施全域垃圾治理、全域汙水治理、全域改廁等舉措,加快補齊全區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的短板。」該區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王海星介紹說。
在全域垃圾治理工作中,該區完善了「戶分、村集、鎮運、區處理」的城鄉垃圾一體化模式,全區生活垃圾全部進入金隅太行集團無害化垃圾處理示範線,實現「垃圾不落地、日產日清」。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汙水治理是首要一環。」該區生態環境分局黨組書記張清強介紹說。在全域汙水治理方面,該區因地制宜、因材施策,量身打造了「四個一」治理思路和「四種處理模式」。12個村併入市政管網統一處理;5個村併入2家中心鎮汙水處理廠;1個傍水周邊村採用智能一體化設備處理;130個有地勢高差的村莊,採用無動力生物處理技術,利用高差勢能收集汙水,並通過二級或三級處理,實現水質達標後資源化回用。目前,管網已完成鋪設60餘萬米,汙水處理終端已完成345組,基本實現全域農村汙水治理任務目標。
同時,該區堅持「汙水管網修到哪、農村廁所改到哪」的原則,強力實施「水衝式廁所革命」。該區全域農村無害化廁所改造戶數為41215戶,已累計改造30870戶。今年廁所改造任務為10345座,已完成10891座,佔年任務數的102.7%,已累計完成總任務數的97%。該區還高標準建設了水衝式示範公廁245座,實現了「村村有水衝式公廁」和旱廁「清零」的目標。
創建「美麗庭院」,推動人居環境內外兼修
走進雙合山村民武貴平的院中,記者看到,小院內的物品歸置得整整齊齊,在堂屋前擺放的一排奇石盆景吸引了記者的注意。「村裡環境越來越美了,俺想著咱自己家也得收拾得利利索索,這不,沒事的時候弄點盆景,裝飾一下。」武貴平告訴記者。
「隨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程不斷推行,不僅逐漸改變了全區人民多年的生活習慣,更進—步激發
了大家對美的追求。」區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孫明愷介紹說,該區把「美麗庭院」創建活動作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細胞工程」,號召農村婦女爭做「美麗庭院」建設的宣傳者、實踐者、受益者和生力軍,並以「五美」為內涵,採取「布點、連線、擴面、深化、提升、全覆蓋」的連貫性思路,逐步推進。
同時,該區把鎮村的歷史文化內涵、特色經濟等融入「美麗庭院」創建活動中,力求將「美麗庭院」與民宿、觀光、採摘等農旅產業相結合,一戶戶「美麗庭院」就像峰峰礦區一個個「小盆景」,匯聚成全區農村人居環境的「大風景」。據了解,截至目前,該區美麗庭院創建率已達80%以上,精品庭院創建率已達30%以上。
全域生態修復,實現人居環境全面提升
「峰峰作為一個資源型老工礦區,在發展經濟的同時,留下一道道觸目驚心的『生態傷疤』。為此,我們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置於鄉村振興和生態治理大背景下來擺位,通過實施全域生態修復,讓峰峰環境變得更好,為全區人民創造更加宜居宜業宜遊的人居環境。」陳珍禮對記者說。
為此,該區以「礦山變青山、濁水變綠水、礦區變景區」為目標,充分利用現有溝渠坑塘,引入地表徑流、工礦疏幹水,在11個鄉鎮打造了11個生態溼地修復工程和11個千畝片林,讓每個鄉鎮都有村民賞綠、玩水、踏青的好去處。同時,突出礦山、荒山、煤矸石山「三山同治」,修復完成90處露天礦山整治,實現域內露天礦山全部清零。針對煤矸石山治理,該區對16座煤矸石山全部實現苫蓋、噴淋和雨水收集「3個100%」,並啟動賀蘭山、西山等重點綠化工程,真正把礦山、荒山變為「青山」「景山」。如今,修復完成的南響堂森林公園、響堂生態谷等處,正是樹木繁茂的時候,美麗的景色、清新的空氣,已經成為全區人民群眾共享的生態財富。
此外,圍繞環城區、環道路、環村莊、環企業、環水系「五環」綠化帶,該區大力開展高密度、多層次、全方位綠化,三年時間把全區林木覆蓋率提高了6個百分點。特別是在環村莊綠化工作中,該區按照每村新增1萬棵樹標準,開展「五個一」村莊綠化,在村村之間、戶戶之間植綠增綠,確保農村「土不露天」,形成了「遠眺青山、近聞花香」的動人景象。
如今的峰峰礦區,家家用上了水衝廁所,出門即是乾乾淨淨硬化後的小街巷,「四好農村路」實現了村村通,「一鄉一溼地、一鎮一公園」讓居民們茶餘飯後有了越來越多休閒的好去處……人居環境整治工程真真切切地提高了該區百姓的生活品質,極大增強了峰峰人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記者袁佳、冀晉萌)
來源:邯鄲日報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