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就鄉村振興快車道
——邯鄲「四好農村路」建設紀實
聖福天路的冬天景色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觀光遊覽。 河北日報記者耿輝攝
12月7日上午,邯鄲市交通運輸局地方道路管理處處長史增朝,打開邯鄲市農村公路信息管理平臺,開始例行網上巡視。會議室的投影屏上,全市1.6萬公裡農村公路鋪滿了整張市域地圖。放大地圖,隨機點擊線路,該路段路長姓名、電話及路線管護狀態等信息一目了然。「這是我們自主開發的,也是全省唯一實現地級市全域覆蓋的智慧公路管理平臺。」史增朝自豪地說。
「十三五」期間,邯鄲市以「四好農村路」建設為抓手,加快構建便捷高效的農村骨幹交通網和普惠安全的農村交通基礎網。截至目前,該市所有行政村全部實現公路通達,涉縣、邱縣還榮獲「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14個縣(市、區)榮獲「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區。
油路通到了「山尖尖」
近日,沿著全國十大最美農村路之一的涉縣聖福天路一路盤旋而上,冬日太行山的雄奇景色漸次展開,道路旁的百日菊向行人綻放著笑臉。登上日月峰,但見群山綿延鋪開,望不見盡頭,柏油路如一條緞帶纏繞在群峰之間。
在日月峰下不遠處,聖福人家農家樂裡,涉縣鹿頭鄉老周背村黨支部書記邢嬌娥笑著說:「柏油路修到了家門口,貴客才能臨門啊。」
海拔1200多米的老周背村,是全鄉海拔最高的村莊。「只有嫁出去的姑娘,沒有娶進來的媳婦。」回首往昔,邢嬌娥感慨道,大山成為全村百姓溝通外面世界的「攔路虎」,沒有像樣的路,村民上學難、就醫難,有的村民一輩子都沒有走出過大山。
2017年10月28日,海拔1290米的山巔之上,20餘公裡長的瀝青路——聖福天路竣工通車。這條路連接了偏城、鹿頭、木井、西戍4個鄉鎮7個行政村,不僅方便了沿途居民出行,還使附近山區通往邯鄲市區的路程縮短了40餘公裡。
「有了平坦寬闊的道路,山村裡人的勁頭也起來了。」邢嬌娥說,2019年,聖福天路被評為全國十大最美農村路路線之首。看準道路帶來的旅遊發展潛力,不少搬離的村民開始返村創業,掀起「鳳還巢」熱潮。
而像聖福天路這樣的農村路,涉縣已經新建、改建了650多公裡。
「大力發展農村公路,最終目的是讓人流、物流在城鄉之間高效運轉。」邯鄲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殷社林說,邯鄲提升農村道路等級,建設「四好農村路」,就是要讓廣大農村地區實現「造血」功能。
正是在這一思路下,以承辦第五屆邯鄲市旅遊產業發展大會為契機,磁縣謀劃實施了縣城到西部山區天保寨的慈興大道,串聯了山丘地區交通不便的7個鄉鎮、25個村莊,打通了山區、平原經絡,暢通了農村物流,初步形成「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流通」物流體系。
山區如此,平原也是如此。
曲周縣南部鄉鎮群眾出行北部,以往只能繞行縣城,別無其他出路。藉助「四好農村路」建設,該縣以「四縱三橫」為主框架,實現了「一環為中心,兩河觀光帶,三圈示範路,四縱三橫通八方,百橋千路連萬家」的互聯互通、直連直通公路發展新格局。
「路長制」保障道路「長久通」
12月3日,協調完鎮裡其他工作後,肥鄉區肥鄉鎮鎮長白曉來到七彩觀光路,打開手機上的「智慧交通」APP,開始了巡查線路工作。作為鄉鎮級路長,他負責轄區內的6條線路,巡查路面、平整路肩、排除積水……每周他都要抽出時間上路巡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告別行路難,不僅要打通農村路,更要管護好、運營好,實現『一時通』到『長久通』。」白曉說。
2018年初,農村公路「路長制」作為邯鄲市委一項創製性改革事項,列入市委創製性改革目標。9月,邯鄲市在全省率先出臺了《邯鄲市農村公路「路長制」實施意見》。
「市長擔任市級總路長,實行市、縣、鄉、村四級路長體系,全市共設置路長6186人。」殷社林介紹,目前全市1.6萬公裡農村公路全面建立起縣有路政員、鄉有監管員、村有護路員的路產路權保護隊伍,實現了路長全覆蓋。
「嘀、嘀、嘀嘀」,曲周縣河南疃櫻花大道路口,停車欣賞花海綠廊勝景的遊客,突然聽到警示聲。曲周縣副縣長、縣級路長張少峰介紹,該路段為交通嚴管示範路,遊客們有隨意停車現象,報警器便會發出聲音示警。
路修好了,路燈也安上了,如何管護好?張少峰認為答案就是全面落實「路長制」,切實做到路有人管,事有人辦。截至目前,曲周縣按照「人員就近、成本就低、時間就便」原則,每個村都配齊了道路專管員,全縣農村公路形成了「政府牽總、交通指導、鄉鎮為主、部門配合、群眾參與」五位一體常態長效工作機制。
在農村公路「路長制」全面覆蓋的管理機制下,邯鄲市再次創新,自主研發運行了邯鄲市農村公路信息管理平臺。該平臺包含全市公路基礎數據、公路GPS數據、公路計劃、手機端聯動等多項管理功能,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探索出「路聯管、路全管、路共管、路常管」的新工作思路,實現了全市路長「雲辦公」。
道路串聯起景點,帶動產業融合發展
10月15日,交通運輸部主辦的「行在鄉村遊在路上」脫貧攻堅自駕主題宣傳活動在邯鄲市峰峰礦區啟動。
全長30餘公裡的峰峰礦區0號旅遊路瞬間成網紅。行駛其間,道路兩側紅、白、黃、綠色彩斑斕、美不勝收。沿著潺潺流水的躍峰渠前行,道路為鏈,串聯起北響堂風景區、太行藥王谷、山底抗日地道等20多個景點,及羊角鋪溼地公園、滏陽河國家溼地公園等11個園林景觀,讓自駕遊者感嘆:「這真是一路一風景,大道美如畫。」
「交通運輸部為什麼把該活動安排在邯鄲舉行?因為邯鄲在建設『四好農村路』時,堅持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原則,以路為突破口,與生態保護、地形地貌和沿線景觀打造相結合,帶動了當地的林網、水網、物流網、旅遊網等一系列建設,成為鄉村振興、融合發展的有力支撐。」殷社林說。
「有了這條好路,咱家的黃梨再也不愁銷了。」館陶縣拐渠村種植大戶賀亞非說,隨著穿村而過的黃梨大道建成,泥濘的鄉間小路變成寬闊公路,產業路延伸到鄉間地頭,拐渠村變身「黃梨小鎮」,種植面積擴大到11600畝,成為全國最大的晚秋黃梨種植基地。
「四好農村路」助力館陶特色小鎮建設邁上快車道。產業發展到哪裡,路就修到哪裡。永濟河健身步道、振興路、發展大道等美麗鄉村旅遊路線,將糧畫小鎮、黃瓜小鎮等特色小鎮串聯起來,促進了鄉村蝶變。
而在農村公路「田路分家」模式發源地的邱縣,近年來,累計投入2億元,將農村公路路域環境和全縣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相結合,在農村公路兩側建設了20米寬的林帶、基地林,建成環村生態防護林,形成了完整的環村林帶閉合圈。同時,將路網、水網和林網一起打造,形成了「三網融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實施鄉村建設行動,路網建設首當其衝。我們不僅要修出全國最好的農村公路,還要修成中國最美的農村公路。」殷社林表示,未來邯鄲市將強力落實機構、人員、經費,建設、養護、管理到位,實現全面建成全域美麗鄉村路。(河北日報記者梁韶輝、陳正)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