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四好農村路,鋪就百姓致富路便民路
近日,由交通運輸部主辦的全國「十大最美農村路」暨「十大交通微博」發布活動在福州舉行。活動揭曉了2019年度「十大最美農村路」名單,福州市晉安北峰環線全景公路鼓宦線等10條農村公路脫穎而出,被網友推選為「最美農村路」。
這是近年來福建省「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的生動事例。
「十二五」期間,福建省在全國率先實現「村村通水泥路」「鎮鎮通幹線」,解決了農村路「有」的問題。
「十三五」期間,福建省農村公路全面提檔升級,解決了農村公路「好」的問題:新建成資源路、旅遊路、產業路超過1300公裡,鄉道雙車道公路增加了2倍;全省縣(市、區)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水平全部達到3A及以上等級;累計建成200個鄉鎮綜合運輸服務站,縣級物流節點覆蓋率100%,鄉、村節點分別超過了90%和70%,暢通了「網貨下村」和「土貨進城」雙循環……這為服務「三農」、保障民生、激活農村經濟社會活力提供了堅實支撐,為農村脫貧致富奔小康打下堅實基礎。
創新賦能建設:鄉道雙車道公路增加了2倍
「我們是從泉州來的,玩得很開心。」在長汀縣古城鎮丁黃村丁屋嶺,慕名而來的遊客吳振鋒高興地說,「這裡花燈、土雞鴨、米酒、竹編啥都有,必須帶點土特產回去。」
丁屋嶺是一座擁有800多年歷史、被譽為「客家山民原始生活活化石」的客家古寨。過去的丁屋嶺,久在深山人不識。由於通寨道路狹小、崎嶇多彎,車輛無法通行,不但遊客寥寥無幾,連村民出行都成問題。自從當地交通部門將丁屋嶺通寨公路列入福建省「百鄉千村」路網提升工程,建成了6.5米寬的農村公路後,旅遊大巴開進山,丁屋嶺這座「寶藏山寨」開始向世人展示其獨特魅力。
「去年國慶期間,我們共接待遊客19071人次,旅遊收入近40萬元。自從路變好後,每年接待遊客超過20萬人次,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78萬元,是通路前的3倍以上。」當地村幹部告訴記者,「好日子都是路帶來的。」
這是福建省大力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福建省積極創新體制機制,在全國率先全面推行農村公路「路長制」、設立鄉村道專管員隊伍、實施農村公路災毀保險,加快實施「百鄉千村」路網提升工程,統籌推動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協調發展,建設人民滿意的交通,成效斐然。
當前,全省還在大力實施「三產路」「單改雙」「鄉鎮便捷通高速」等各項建設,力爭年底前實現80%鄉鎮通高速公路、2025年實現全省85%陸域鄉鎮30分鐘上高速公路,構建更加通暢合理高效的農村路網。
農村因路而美、農民因路而富、產業因路而興。日益完善的四好農村路正在為農村源源不斷地輸送物流、客流,匯聚人氣、財氣,效應不斷凸顯,直接帶動農村由脫貧邁向致富乃至振興。
群眾點讚出行:全省建制村100%通客車
近年來,福建省深入了解群眾需求,推進建制村通客車,方便農村居民出行和遊客往來。
「兒女都在縣城和鎮上上班,我出門買菜就坐客車,駕駛員看我買得多,還會幫我拎……」又逢圩日,閩清縣桔林鄉伴嶺村黃新年老人早早在村部門口等車,準備去鎮上逛集市。提起「家門口的農村客車」,黃新年讚不絕口。
暢行的客車少不了暢安舒美的路,道路需要養護,資金是一大難題。為此,福建省在全國率先建立養護資金合理增長機制,逐年增加養護資金投入。2014年,福建省將省級養護補助由原來的每年每公裡縣道7000元、鄉道3500元、村道1000元分別提高到8000元、4000元、2000元。2018年,這一標準又分別提高到3萬元、1.4萬元、4000元,省級和市縣各承擔50%,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獲得有力保障。全省養護資金總量從2013年的3.8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11.8億元,增長200%以上。
路美車暢。當前,全省縣(市、區)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水平全部達到3A及以上等級,實現從符合條件建制村通客車躍升到所有建制村通客車,比國家要求提早了一年。
農村客運的開通,成為美麗鄉村一張流動的名片。松谿縣梅口古埠是國家級鄉村振興示範點,去年開通了旅遊公交專線。松谿縣旅遊集散中心負責人陳萍說:「節假日我們景區每天遊客量有1萬多人次,公交專線的開通對我們景區是個利好,方便外地通過衢寧鐵路到梅口旅遊的人,也方便了沒有私家車出行的遊客。」
農村物流忙:暢通「網貨下村」和「土貨進城」雙循環
走進順昌縣仁壽鎮富石村綜合客運站,貨架上擺滿了香菇、筍乾、蜂蜜、蓮子等土特產。富石村黨支部書記陳貴興介紹,這個綜合客運站還是個農村淘寶站,可以代銷農產品。
「原來村裡的農產品要拿到鎮上才能寄出去,現在農產品直接在這裡寄,通過站內的公交車運出去。新型公交可以放很多,寄貨量也比較大,價格便宜。我們這個站還有個存儲室,村裡貧困戶可以免費寄存蜂蜜、雞鴨等農產品,再由農村淘寶店幫他們統一銷售,促進脫貧。」陳貴興說。
像這樣「身兼數職」的鄉鎮綜合運輸服務站還有很多。據統計,目前全省累計建成200個鄉鎮綜合運輸服務站,縣級物流節點覆蓋率100%,鄉、村節點分別超過了90%和70%,以此衍生出的縣、鄉、村三級物流模式,有效整合了客運、物流配送、農產品銷售、旅遊服務等多種功能,實現了「網貨下村」和「土貨進城」的購銷雙向流通,解決了城鄉最後一公裡的物流配送難題,真正讓村民們享受到購物、生活不出村的便利。
「家鄉道路越建越好,物流公司駐進村裡,這是我回鄉創辦家庭農場的主要原因。」長汀縣南山鎮中復村村民羅添鈴告訴記者。
依託大交通,形成大物流,構建大產業,南山鎮是加快鄉村致富步伐的示範鎮之一。近年來,便利的交通吸引了100餘名青年回鄉創業,各行各業煥發勃勃生機。目前,南山鎮共有6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42家家庭農場、7家快遞代辦點。2019年,南山鎮三產融合發展實現產值4.1億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1.5萬元。
(責編:吳舟、張子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