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開始套娃了。
最近準備考試的原因所以好久沒爬山了,現在終於考完了,可以浪起來了。不過最近三伏天的白天實在太熱了,讓我這種廢宅出門爬山是要我的命。幸好么蛾子是趨光性的,所以拍蛾子的活動可以在晚上進行。於是前段時間就每天在陽臺上繞一圈,看看今天又燈誘了什麼么蛾子。發現每隔幾天都能看到新的么蛾子,現在拍的多了以後整理了一下發現一轉眼就拍了23種了,於是又決定更新一篇文章。因為大部分的照片都是在家裡拍的,看我照片的背景就知道了,所以文章裡的蛾子絕對是溫州常見的。
不過自從我家的貓開發出了吃蛾子技能後,我是不是少拍了好幾種蛾子我就不知道了。有一天我看到一隻蛾子圍著家裡的燈轉,於是我就在旁邊等著,終於等到停下來了,突然旁邊一隻貓竄出來把蛾子一口叼走。我當場就震驚了,然後等我把貓抓回來的時候嘴裡啥都沒有了。從那天起我才知道原來貓還會吃蛾子的,而且還不挑食,不論是螟蛾科的還是夜蛾科的都是一口一個,手動狗頭.jpg。
鱗翅目是昆蟲綱裡僅次於鞘翅目的一個目,所以種類還是非常多的。不過我個人記錄來說,鱗翅目拍的比鞘翅目還多。像我這種靠dalao定種法記錄的渣渣,雖然蛾子是拍了最多的種類,但是我對於蛾子的分類還是一頭霧水。
比如螟蛾總科的系統分類就搞的亂七八糟的。目前主流的分類方法是分成兩個科,螟蛾科和草螟科,所以下面文章裡我也是這麼分的。BÖrner(1925) 最先根據鼓膜器將螟蛾總科分為兩個類群。後來Hasenfuss(1960) 通過對幼蟲的研究, 支持了BÖrner的觀點。Munroe(1972,1973,1976) 依 據兩 種 類 型 鼓膜 器 的不 同結構 將 螟蛾 分為 2 個 類 型 , 即螟 蛾 型Pyraliformes和草螟型 Crambiformes。隨後,Minet(1983) 基於對鱗翅目鼓膜器的廣泛研究, 將Munroe提出的2個類型提升為螟蛾科Pyralidae和草螟科Crambidae。
至於螟蛾科和草螟科的區別,詳細的說就是:螟蛾科鼓膜室封閉, 鼓膜與節間膜在同一平面上, 聽器間突缺失。草螟科鼓膜室開放 , 前端中部有 1 條寬縫隙, 鼓膜與節間膜不在同一平面上, 且明顯形成角度, 聽器間突存在 。但是知道分科的鑑別對我們這些愛好者來說沒啥意義,因為我們也不可能看到一個蛾子就抓過來然後解剖了,而且還是鼓膜器這種顯微結構。不過放在文章裡就是滿足一下我的好奇心,聊勝於無吧。
這裡我還要感謝一下劉大鴨蛋dalao的幫助,真的非常感謝劉dalao能夠在百忙之中幫我定種蛾子,尤其是一些疑難類群都能查到,簡直佩服的不行。如果文章裡有啥錯誤的地方歡迎dalao能指出,畢竟都是靠dalao定種法定種的,本人水平有限難免疏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