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包含脂肪酸膜和DNA鏈的原細胞模型圖。(圖片來源:Janet Iwasa, Szostak Laboratory, Harvard Medical School and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美國科學家最近成功在實驗室構建了原細胞模型,並探索了這些地球最初的細胞如何與周圍環境進行相互作用。相關論文6月4日在線發表於《自然》(Nature)雜誌。
原細胞(protocell)是人們對35億年前地球最原始的生命的設想,它擁有最簡單、原始的結構,但卻能夠構建、複製、容納DNA。在沒有確鑿記錄的情況下,原細胞計劃開闢了一條有效的途徑,讓人類可以探索地球最早生命的形態、生長和繁殖以及與環境相互作用機制。
在最新研究中,由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麻州總醫院Jack W. Szostak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由脂肪酸構成的原細胞薄膜可以讓環境中的化學物質,包括DNA構建材料進入細胞內部,而無需今天細胞膜運轉物質所需的蛋白通道、膜孔或者離子泵。同樣,這些原細胞也不需要酶來進行DNA複製。
物質如何進入不具有現代細胞膜運輸機制的細胞,一直是個謎團。Jack W. Szostak說,「我們的研究表明,極為原始的細胞或許是從環境中吸收營養,而不必在內部製造這些物質。這支持了兩種對立理論的其中之一。」
一些科學家曾提出,遠古海底熱液區或許是前生分子(prebiotic molecules)的存在地,這些分子包括脂肪酸、胺基酸等。Szostak等人的理論假想表明,脂肪酸可形成於海底礦石的表面,並在間歇泉爆發中被帶到地表。當這些脂肪酸處於有水環境中時,它們的親水端和疏水端都會有序地排列,當水分蒸發後,最終形成了微小的脂肪酸球體——膠團(micelle)(
觀看動畫)。依靠化學濃度和環境的PH值,這些膠團可以形成分層的膜或者囊泡(vesicle)(
觀看動畫)。
研究人員仔細分析了由不同脂肪酸分子構成的囊泡,並且找到了能夠讓外界分子通過的特殊膜特徵。他們發現,儘管較大的DNA或RNA鏈無法通過脂肪酸膜,但單糖分子和單個核苷酸很容易進入原細胞內部。
當研究人員剛開始工作時,他們並不確定複製原細胞遺傳物質所需的材料能夠直接進入細胞內。Szostak說,「通過證實這可以發生,而且的確是相當有效地發生,我們離構建能夠自我分裂的功能性原細胞的目標又進了一步。」(科學網 任霄鵬/編譯)
(《自然》(Nature),doi:10.1038/nature07018,Sheref S. Mansy, Jack W. Szostak)
更多閱讀(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