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主題為「新技術下的IT管理和能力提升最佳實踐」的「第三屆國際最佳實踐管理聯盟中國年會」在北京召開,來自IT、通訊、金融、網際網路等行業的CIO/CTO及IT管理者約200人參加了本次年會。
近兩年,ICT領域內技術變革的速率之快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態勢,新技術和新理念的快速迭代衝擊著各類大型組織,也為IT管理在各行業的實踐帶來諸多挑戰。本屆年會通過案例分享、圓桌對話等形式,共同探討了新技術下的IT管理和能力提升最佳實踐。
EXIN國際信息科學考試學會亞太區總裁孫振鵬介紹,EXIN是e-CF發起單位之一,在2005年就參與了這套標準的撰寫,是工作組成員單位中裡面惟一從事中立IT管理資格的認證機構。e-CF在2015年4月份已經正式成為了歐盟的標準。 從而意味著歐盟任何一個成員國衡量其本國ICT人員能力的將統一使用歐盟通用的ICT人員標準能力規範e-CF。
EXIN亞太區總裁孫振鵬先生 介紹e-CF歐盟ICT人員能力評估模型與工具
e—CF框架把所有ICT人員能力分為五大能力域和四十個能力項,每個能力項都含有五個熟練級別。 這些能力項來自於歐盟在歐洲行業用戶的廣泛的調研,其中包括100多家國際知名企業。
據介紹,基於e—CF的指示體系,EXIN的服務包括四個增值服務,以及相關的落地與認證的工作。
以下為孫振鵬演講實錄:
大家下午好!上午我們分享了IT服務管理Master以及兩個最佳實踐,一個是關於BCM業務連接性,一個是敏捷的,反響都不錯,都是乾貨。
接下來我講這個主題「ICT人員能力標準框架e—CF」。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可能之前學ITIL的人有關注過,英國有一套標準跟這個比較相似,這也是早期在ITIL裡提過的,那是一個市場的行為,而這個是歐盟政府發起的一個ICT人員能力標準。
首先什麼是e—CF或者什麼是能力標準呢?ITIL是IT人員和業務人員的溝通語言,e—CF也是語言,是IT部門、業務部門和人力資源部門對ICT人員能力、技能和精通水平溝通的語言。第二,e—CF框架把所有ICT人員能力分為5大能力域和40個能力項,這是怎麼來的?並不是歐盟政府的人坐在辦公室裡想出來的,而是他們參與了100多個歐洲以及美國或者全球有代表性的企業,跟ITIL一樣,來自於行業,整理成標準,再回饋應用到行業。這100多家企業,包括空客、PMI、思科這樣的公司都有參與,EXIN也是其中發起單位之一,我們在2005年就參與了這套標準的撰寫,其中也是裡面惟一的認證單位。這套標準2015年4月份已經成為了歐盟的標準,意味著任何一個歐洲的國家應該放棄自己國家的標準而用一套歐盟通用的能力標準語言,對ICT人員標準能力規範的語言。
舉個簡單的例子,後面可能也會提到怎麼用。在新加坡有一套類似的國家標準叫NICF,新加坡在東南亞是一個比較發達的國家,它一直想在東南亞保持這種競爭優勢,因為很多歐美的公司的亞太總部放在新加坡,它的政府就想讓它的IT人員變得更有競爭力,他有一個部門叫IDA或者WDA,他撥款給人們學最佳實踐的認證和考試,但是如果我作為認證機構,我進入新加坡市場,如果這門課沒有匹配到這個標準裡面,新加坡政府是不會做任何補助。所以任何的認證機構,無論微軟還是其他的也好,我們要先納入這個體系,才能拿到補助,現在形成了歐盟標準。
剛才我提到,其實它實際就是一套語言,它把ICT能力分為五大能力域,現在咱們看頭三個,後面是後兩項,每個域裡面都有對應的能力項。舉個例子,看上面的能力項,每個能力項還有後面的級別,5個能力域、40大能力項,每個能力項都有級別,覆蓋所有的從業者各個行業崗位所需要具備的崗位級別。這樣一套指示體系,e—CF也是政府發起的,這裡有一個出版物,有解釋,但是沒有告訴你怎麼用,舉個例子,ITIL也好,有出版機構出書、知識導入,後來又認證機構發認證,有培訓機構,後來又惠普、IBM這些軟體工具,由於這個是歐盟政府的行為,所以EXIN做了很多落地相關的增值服務。e—CF也是,大家回頭可以在上面下電子版的。
e—CF解決了什麼問題?我們一些培訓機構、認證機構、企業客戶,把整個生態系統有效的串聯樂起來,後面會給大家介紹,是如何把生態系統串聯的,它是一套語言,是業務部門、IT部門、HR部門溝通的一套通用語言。
基於e—CF的指示體系,EXIN做了四個增值服務,頭兩個都是跟能力測評相關的,我會一項一項給大家解釋每一個增值服務都代表什麼,我們在什麼業務場景上可以應用解決企業的問題。
應用場景一,能力測評,有助於IT管理者了解自己IT組織具備的能力,以及將這些能力適合到崗位上。在全球我們做過一個調查,問任何一個CIO,你了解你的IT組織具備的能力嗎?50%的CIO是答不上來的,他知道崗位,但是不知道崗位具備的能力。另外50%的CIO說,我知道你說怎麼證明你在這個崗位具備的能力,有50%是答不上來的。這是對你自己的組織和服務商運營體系的能力的了解。
另外一個,政府採購,根據國際標準,對運營商提供要求。我曾經問過一家很大的藥業公司,我問過他的CIO,我說你採用乙方的服務供應商你是根據什麼標準的?他說我沒有什麼標準,我會聽口碑,但是我們經常選錯供應商,損失很大。但是這個明確對應出來他對他的IT服務供應商的能力標準,實際你看的是能力,並不是證書本身。
為什麼EXIN參與了這個體系,大家都知道,EXIN做了30年的認證,我們經常會有人給我們打來電話說,你能證明這名考生是ITIL的考生?對我們來說是容易查到的。下一個問題我們是答不出來的?他給了我們兩個考生,說這兩個考生都是你的考生,你能證明哪個考生能力更強嗎?他都通過了認證,對我們來說他都是獲得認證的,但是我沒法證明他的能力哪個更強。現在如果大學畢業,考一個ITIL拿到證書了,跟ITSM Master,證書是一樣的,是看不到區別的。
對我們EXIN來說,做了三年認證,如果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是非常鬱悶的,我們也要看到這個市場有用,我們要全方位的證明這個人的能力,而並不是他對某個知識點的準備程度,所以也是為什麼EXIN參與了相關標準的創造以及後面做增值服務,解決市場的困惑和需求,解決獵頭公司跟HR僱傭相關IT人員能力的問題。大家都知道,HR有的時候不懂技術,他常常不知道我們業務需要什麼樣的能力,但是我們能解決這個問題,比如說獵頭公司要僱一個IT的高官,對簡歷,是檢驗不出能力,ICT人員供求、匹配等問題,這個還是蠻有用的。
簡單講一下能力掃描,就是一個增值服務,簡單通過二三十分鐘在線測評,測評出40個能力測評的前7項,這是給你的能力報告的,測完以後根據歐盟已經對標準要求進行匹配的,你說我作為一個項目經理,我跟歐盟的定義或者跟微軟項目經理、華為的項目經理有什麼區別,可以看你自己的不足或者區別。比較以後EXIN會出一個官方的能力報告,第三方公認的,告訴這名IT管理者具備哪些能力,這個就跟ITIL證書不一樣,ITIL證書你在這樣一項通過認證了,這是綜合的能力。
另外,要通過60分的在線主管問答,測出40個能力項每一個能力項的能力級別以及能力項,這是一個全方位的測評,測評之後也可以根據報告制定你個人的IT人員能力發展的規劃。
這個報告是一個15頁非常詳盡的報告,後面王翔會給我們介紹歐洲怎麼應用這個報告提升他內部IT人員能力的。我們剛才講的兩個報告都是個人的報告,如果你作為一個組織,你想了解你組織能力,我們還會給你出一個你IT組織能力的報告,這樣你就會組織具備了什麼樣的能力,去完成什麼樣的事情,這樣會有個人的報告和組織的級別報告。
第二個應用場景,我們叫授權質量商標。什麼叫授權質量商標?就是有助於第三方的課件工程上,給IT人員標準匹配課程。舉個例子來說,我們在IT裡面,可能我們大學畢業學了很多技術,後來我們學ITIL,學管理了,這些都是廠商的或者第三方的認證,EXIN做的一件事情,把這些IT,有意願把自己的認證課程跟歐盟匹配的,我們幫他做了匹配,我會介紹哪些廠商已經匹配到歐盟的標準了,由EXIN完成的。
第二,有助於政府部門根據國際能力標準培養政策,這就是新加坡有撥款,但是得有依據和參照,所以只有匹配了他國家NIC體系裡面才會給ICT人員撥款,在歐盟有些國家他的預算也要這樣花出去的,所以這也是一套國際通用的。
為什麼EXIN做這個事情呢?首先EXIN是一家國際中立的認證機構,所有EXIN認證,無論基於最佳實踐的標準或者ISO的標準,是跟廠商沒有直接關係的,所以我們才能給廠商做增值服務,給他們做背書。第二,匹配以後作為一個IT的認證機構或者認證方可以證明,我這一門課覆蓋了歐盟能力標準的哪些能力級別和哪些能力項,我們已經給微軟、思科、華為等產品都做了匹配,後面我會給大家展示幾個例子。
舉個例子,大家都知道QUALITY,是美國的,他的目標具體是誰,他覆蓋了哪些知識點,以及剛才我說的40個能力項的哪些能力項和能力級別。現在大家都說EA,所以這門課也已經匹配到歐盟的標準了,匹配之後我們就公布在歐盟的這個網站上就可查得到的。
我們找了兩個IT企業架構,去年幫華為也做了EXIN的匹配,更客觀的告訴他這門課,比如華為我們很多客戶在海外的,可以告訴他我作為這麼重要的廠商,這門課已經可以覆蓋歐盟什麼樣的標準,讓歐洲的客戶更好的知道華為這個能力項了,這個就是解決了第三方認證機構的問題。
上午我們提到了Master,大家想不知道Master這門課覆蓋了歐盟能力項哪些級別呢?第四級、第五級是非常高的級別,是能力很高的級別。如果大家看到EXIN,就是你們這個文件夾,裡面每一門認證都匹配到能力項了,你都會找到這門課覆蓋e—CF的能力項,以及證明這門課學完能解決什麼類型。實際上在這個網站上可以看找到很多IT廠商的課,有很多課都已經在這裡面進行了匹配,這是第三方客觀的基於歐盟標準的匹配。
最後一個,能力差分析,這個是應用場景最廣的,就是說如果人事部門要給IT的組織選課或者制定一個能力培養計劃,往往HR是不知道IT部門或者業務部門需要什麼樣的課的,這個是不匹配的,但是通過這種測評以後,根據業務的需求以及IT具備的能力,看到的能力差的分析,可以準確選出剛才已經匹配好的那些廠商課程,根據你的需求選課,而不是說今天ITIL火了我們都去選ITIL,你忽略了業務對你的部門提出什麼需求,是給你一個更客觀,並不是隨大流或者一窩蜂的。
另外,作為培訓公司或者諮詢公司,並不是說我是ITIL授權就賣你授權,是先給客戶做測評,根據你的業務需求、根據你的能力選課,並不是一定要學ITIL或者學PMP,而是根據什麼事選什麼課,在你沒有給客戶提供課程建議之前,先要看客戶的水平,到什麼樣的目標,然後推出職業規劃發展課程的建議,所以客戶是比較認可的,因為他是第三方公立歐盟的標準,還有第三方客觀的測評結果出來了。
還有一個,崗位描述工具。其實它是把傳統的簡歷翻譯成能力,就是說我們現在找工作是怎麼找?這裡有一個要求你具備什麼什麼能力,這邊有一個簡歷,HR就看是不是匹配的,實際上這個看起來也不是很科學的,有的時候你這個能力沒有完全的在你的簡歷上體現,或者出現僱傭錯誤的員工對企業成本的損失很大的,越高崗位的人,錯誤僱傭對於成本的犧牲就是越大的。崗位能力項能準確的描述,然後有效的匹配。
舉個例子,這是我測評出來的報告,這是我的測評結果,比如說我要找一個工作,對工作崗位的描述,這樣其實通過這個工具能夠把這個變成e—CF的能力,這樣你提供的能力跟你所需求用同一套語言去溝通,這是我所具備的,這是他所需要的,我看到了能力差,有具備IT諮詢的給提供相關的諮詢以及解決方案,比如說我要解決這個問題,我的能力差在這兒,我要做什麼項目或者學什麼樣的課去解決我這個能力差,這是更客觀的選課,並不是說一窩蜂的什麼火學什麼。
簡單的例子,個人能力評估報告,你有三個崗位,這三個崗位有不同能力的需求,這些代碼都是代表每個能力項的每個級別,這個是你測出來的你自己能力的水平。這是我的能力,這是我能幹這三個活,可能我要選三個工作,看我最適合哪個,GAP,你要解決你缺失的能力,通過項目或者通過選相應的課程,比如說華為這門課,正好對應這個能力項,這是更合理的給客戶的解釋,同時可以給客戶制定未來3—5年直接發展的規劃。
這是我給大家簡單介紹e—CF以及EXIN傳統認證業務以外,在能力測評、e—CF落地、對第三方認證相關業務,大家加入EXIN的公眾號,可以下載免費的白皮書,那上面有很詳盡的每個能力項的說明,是一個知識體系,當然你要用EXIN有相關的測評服務相關的業務。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DOIT » 歐盟ICT人員能力評估框架e-CF(e-Competence Frame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