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舊」有一種鄉情叫賈汪煎餅

2020-12-19 醉美賈汪

作者:李國強

無論你是五零後六零後還是七零後的賈汪人,都是吃賈汪煎餅長大的,賈汪煎餅,不僅有我們那個年代的情感,更有我們那個年代的故事。

我是六零後,1969年開始上學,對於計劃經濟年代的往事有著比較深刻的記憶。那個時候的賈汪人,不僅農村戶口一年的主食是煎餅,城鎮戶口也是一樣,雖然城鎮戶口的市民每個月都能領到計劃糧票,(成年人一個月二十七斤,小孩按年齡段)可是那年月肚裡沒有油水呀! 家家都是把辣椒鹹菜蘿蔔白菜當成常年菜,雞鴨魚肉類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吃上一回,而且那時的學習也不像現在這麼緊,放學以後像野孩子一樣到處跑著玩,又特別容易餓。所以那個時候的孩子都特別能吃,大鏊子的煎餅一頓四五個都不覺得飽,而且粗糧消化的也特別快,在大人烙煎餅的時候,總是圍著鏊子轉,那剛從鏊子揭下來的純白芋乾子煎餅又薄又黃又脆,不捲菜直接吃 ,咬一口滿嘴香噴噴甜絲絲的,越吃越想吃,如果鏊子下面正好燒幾個鮮辣椒,用煎餅一包,真是沒自了(賈汪方言,意思是真是好極了)記得以前賈汪有個順口溜:白乾子煎餅卷辣椒,越吃越添膘。

賈汪煎餅之所以好吃,是因為在計劃經濟年代家家戶戶天天都離不開吃煎餅,當然天天也離不開烙煎餅,那些能烙出蕉黃蕉黃又紙薄紙薄的大鏊子煎餅的賈汪人,這種功夫都是一天天練出來的。

我是在賈汪新工區長大的,對於賈汪新工區的記憶尤為深刻,過去住的都是平房,鄰居家就有一個石磨放在門口,誰家想用隨便用,不要打招呼。最早烙煎餅的糊子是兩個人抱著推磨棍一圈圈轉,上面磨盤通過轉動碾壓,同時加適當水,煎餅糊子就從上下磨盤中擠壓出來了。小時候挺喜歡幫鄰居家推磨的,夏天的時候,推完磨滿頭大汗,鄰居就會給買冰棍吃,雖然一個冰棍二分錢,但家裡平時也是捨不得買的。

1976年七中主席臺學軍合影(作者供圖)

後來新工區有了電磨房,位置是在民辦小學院子南面十幾米,離新工區辦事處很近,差不多算新工區的中心位置。壓煎餅糊子都是頭一天晚上把白乾子放在大盆裡泡一夜,早上天不亮洗淨撈出來,然後裝滿兩個大鐵桶,用扁擔挑到電磨房門口開始排隊,排到磅秤跟前先稱重按斤算帳,記不清是幾釐錢一斤,兩桶一起稱差不多有六七十斤,好像要收三毛多錢,收錢開票的是一位很年輕的叫趙大姐,現在也七十多了,等她開好票以後,再把桶提到電磨上面的水泥臺子上,把票交給壓煎餅糊子的人,自己下到大概半米深的磨池子裡,把上面壓出來的糊子往桶裡刮,等兩個桶裝滿後,從磨池子提上去,再用扁擔挑回去烙煎餅。

過去烙煎餅都是幾家合夥,從早上一直烙到天黑,每一家烙出的幾十斤也吃不到一個星期,我們那一代人兄弟姐妹多,上中學的大孩子更能吃。

1975年賈汪區富強小學五年級一班畢業照(作者供圖)

其實烙煎餅是個技術活,燒鏊子同樣也是,在我們那一片鄰居裡,我姐的同學王琴(五零後)煎餅烙的最好,我媽燒的鏊子最好,如果燒鏊子的火掌握不好,烙煎餅的技術再好,也烙不出好煎餅,用煤泥燒火時,不僅要把整個鏊子燒均勻,火的大小也要調整好,太熱了容易煳,太涼了煎餅揭不下來,這些都是靠經驗積累練出來的,我敢肯定的說,現在街頭賣的煎餅,絕對沒有我們小時候吃的那種煎餅好。

1978年七中教師南門操場合影(作者供圖)

那個時候幾家合夥烙煎餅,能讓鄰裡之間增加互幫互助互愛的情感,雖然家家都不富裕,但是都願意拿出自家最好的東西分享給鄰居家孩子吃,每一次烙煎餅,最開心的是能吃到雞蛋菜煎餅,在幾家合夥烙煎餅時,有的人家不會烙煎餅也不會燒鏊子,於是,就用省下來的糧票去市場先換好雞蛋,然後切一盆菜打上雞蛋,再用平時捨不得多吃省下來的油調好,端過來招呼各家小孩快來吃菜煎餅,很快一卷一卷的菜煎餅就在鏊子上面切了出來,那一雙小手捧著熱乎乎油光光的菜煎餅,噓嘍噓嘍地吃起來真過癮。

1973年作者10歲,拍攝於雲龍山

現在想吃到當年的那個年代的純白乾子煎餅很難了,但是,今天的賈汪煎餅,已經成為家鄉的名片,無論你走到哪裡,當看到了有賣賈汪煎餅的攤點或者賈汪菜煎餅的小店,家鄉好像就來到了眼前。如果你現在客居異處身在他鄉,能收到親朋好友寄過去的賈汪煎餅,那份濃濃的鄉情,一定會讓你品味無窮。

賈汪新工區電影院南面農林場託兒所舊址

作者:李國強,1963年出生,原單位韓橋礦,現居住賈汪。

相關焦點

  • 「賈汪懷舊記」難忘賈汪
    杏窩村距離賈汪十幾裡路,我們姊妹經常到賈汪老礦去看望外祖母,日常走動也很頻繁,每次走進賈汪心裡都有種莫名的激動和興奮,因為從大城市來到農村,這裡的生活環境太單調了,感覺進了賈汪就好像又回到了城市,一切都感到是那麼新鮮。那時的賈汪區道路狹窄,房屋破舊,樓房很少,最高的建築也就四五層,大街上除了自行車,機動車不多。
  • 有一種愛叫「爸媽塞的行李箱」
    有一種愛叫「爸媽塞的行李箱」。回到城市裡的家,看見滿滿當當都被老家風味佔領的冰箱,你會懷疑下次開卡車回家是不是也能滿載而歸。 今天,徵集了那些從天南地北背回來滿滿的地道風味,每一樣都傾注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最沉甸甸的愛。
  • 健康食譜「4」怎樣讓煎餅既美味又健康?
    煎餅美圖煎餅美圖如果你還未曾看過「1」請這裡進入健康食譜「2」健康的喝食加速康復,為你帶來健康的身體健康食譜「3」早餐午餐晚餐,餐餐健康,今餐吃飯療康佳療康100佳:資助100人,打造100奇蹟,詳細請點這裡進入申請了專利的港大教授研發藥包劃重點,請留意眾人熱烈分享客服見證圖新聞發布會現場新聞記者齊聚喜報「療康100」
  • 賈汪的重口味菜花生辣椒醬,吃過的請舉手
    最近幾天介紹了比較多的賈汪美食,因為小編我可是土生土長賈汪最北邊那個鎮的人,你們能猜到是哪個鎮嗎?應該還是比較好猜的,因為賈汪本來就不大,總共就那麼幾個鎮,又不像邳州銅山那麼大。賈汪雖然地方不大,經濟水平整體還算可以,這可是徐州的後花園啊,必須搞得好一點嘛,要不然不被鄰省的笑話?
  • 有一種育兒危險,叫「別人家的零食」
    「好心人」邊安慰,邊從包裡掏出新的:哪能啦,小人吃點零食,伐要緊的。,可不是好吃的」 吳江醫師指出,分享食物至少有 3 大安全隱患。 根據吳江醫生建議,以下內容按重要性排列: 1.準備、分享食物前,和老師、其他家長充分溝通:孩子有無過敏的,對什麼過敏,會在什麼環境/條件下吃東西。這樣能將過敏等危險事件,降到最低。 2.在有監護的情況下進行。比如,老師、家長應在場,有助於發現漏網的「過敏物」,也能及時照顧、提醒。
  • 「舌尖上的故事」咯吱盒——比老北京城還老的特色食品
    小二說「瞎說」篇:咯吱盒是一種比老北京城還老的北京特色食品。舊時每逢春節過大年,京東通州乃至運河兩岸百姓將所餘雜糧細作,油炸咯吱盒便是其中之一。啦啦啦「故事」篇:傳說一日慈禧太后到香山遊玩,在山腳下一個民間餐廳,廚師做了這道小吃,太后吃了兩口,太監按規矩要把菜端走,太后卻因其美味說道:「擱著。」,廚師立馬下跪:「謝太后賜名!」。於是,這道小吃被命名為咯吱,在民間流傳。
  • 菜煎餅就是要大口嚼,濃濃麥香,喚醒一天的滿滿元氣~
    美食,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道難忘的滋味。彭城二妮菜煎餅的酥脆鮮香、老味米線的爽口、五穀雜糧粥的原味,通通都是老食客們的心頭好。人間美味之好剋的菜煎餅三餐都可以吃菜煎餅嗎,那當然啦!一套準管飽。陳阿姨每天清晨6點鐘就開始準備,攤煎餅、補充調料、洗菜擇菜切碎裝盒,為的就是一個字:鮮。
  • 徐州賈汪入選「2020中國夏季休閒百佳縣市」
    炎炎夏日,旅行自然需要更高品質的要求,中國到底有哪些高品質夏日旅行目的地?下面這張榜單,也許能給你答案。榮譽不斷,賈汪旅遊業高質量發展近日,經有關權威部門和專業機構評測,結合全國大數據評選,一張頗具含金量的「2020中國夏季休閒百佳縣市」榜單出爐,我市賈汪區榜上有名。
  • 見證賈汪的「高光時刻」!
    原創 賈汪區融媒體中心 賈汪發布9月19日,文化和旅遊部舉辦的2020年全國全域旅遊培訓班上,賈汪區作為縣區代表就本地全域旅遊再出發作交流發言。區委書記張克為學員作《貫徹新理念 聚焦高質量 打造資源枯竭城市全域旅遊發展「賈汪模式」》主題交流。賈汪的「高光時刻」我們一起見證!
  • 我家鄉的特產給大家看看山東手工大煎餅,看看煎餅卷大蔥
    沒錯,在我們山東有很多的地方都喜歡吃煎餅,在我小時候家裡基本上都是一座煎餅,都是做七八十斤一大摞一吃很長時間。小的時候,煎餅用的鏊子都是一想到煎餅都是滿滿的回憶,從十幾歲的時候就開始鏊子,後來長大一些就學攤煎餅一看就是幾十斤也不覺得累,感覺攤煎餅還是比燒鏊子輕鬆,滿滿的回憶。
  • 日本東急世田谷線一日遊:「松陰神社前」車站周邊散步美食攻略
    日本「東急世田谷線」是東京僅存的兩條路面電車之一,沿線有不少值得好好探索的小站,小編今天要來介紹「松陰神社前」站周邊的散步美食地圖,喜歡幕末歷史或是深度探索東京的旅人,強烈推薦安排前往喔!石燈籠上的名字都大有來頭,圖為刻有伊藤博文的石燈籠復刻版的松下村塾受到松陰影響的塾生,後來多投身倒幕運動或是在明治維新後擔任政府高官,包含了初任首相「伊藤博文」、日本陸軍之父「山縣有朋」和維新三傑之一的「木戶孝允」(桂小五郎),因此松陰被視為是幕末維新的精神導師
  • 【鄉村記憶】有一種家鄉美食叫「大飯」 ( 陳 娟)
    有一種家鄉美食叫「大飯」陳 娟初春的早晨,剛剛升起來的太陽,從窗外照進教室,暖在我的身上,我坐在課桌前,根本無心自習課,抬頭側望著那耀眼的陽光,念想著這個點了,母親做的大飯不知道出鍋了沒?想著想著,肚子就開始咕咕叫起來,不自覺滿口生津,咽下一口又一口,那是我上小學的年代。
  • 走訪老屋環繞的大阪「空堀商店街」,來場懷舊、時尚一日散步
    而空堀商店街周邊就保存有「練」、「惣」、兩棟這樣有著歷史風味的長屋,現在改建為時髦的咖啡館、甜點鋪、商店,一起來逛逛吧!這裡的「EK CHUAH 藏」是一間巧克力迷必訪的甜點咖啡店,建築在老屋過去的倉庫中,就到充滿懷舊氛圍的店內品嚐巧克力飲品和巧克力蛋糕吧!
  • 一道營養豐富味道美妙的歐式料理,蝦泥米煎餅
    & 廚房小超跑這一年做菇姐食譜,常有一種「人體廚餘極大化」的感覺XD,很多剩餘食材都被她起死回生,並滋味還極其美妙,我想這道也是典範。總有些日子冰箱會有一碗冰到沒人緣的剩飯,這時只需添點蝦仁,沒人緣就變萬人迷。當食客讚美著「蝦泥米煎餅」真好吃,煮婦不說,誰知道是用那碗沒人緣的剩飯做出來的呢?
  • 為什麼「羊水」不叫「牛水」「人水」?
    「羊水」這個詞我們聽得多了,但真要寫出來時,可有不少準媽媽會寫錯別字——「氧水」。胎寶寶是被包裹在羊水中長大的,這麼一想,「氧水」似乎更「名正言順」一些,但為何偏偏要叫「羊水」?羊水為啥叫「羊水」?嬰兒出生時包裹著的一層薄膜看上去像羊腸,因而被古代醫生稱之為「羊膜」,包裹在羊膜裡的液體就被稱為「羊水」。
  • 徐州街頭小吃之菜煎餅
    菜煎餅徐州最有命的要數賈汪的二妮菜煎餅,已經開了好多分店,下回再介紹,今天說的這家在小區不起眼都是地方,但每天來吃多不少,有當早餐的,有的當午飯,有的還當夜宵的,隨個人喜歡,這家店從6店就開門了。這家店在小區拐角處,門口放的爐子,有鏊子,裡面擺了很多種菜,都洗淨切好的,有一個小碗,自己選自己喜歡的菜,能吃辣的可多放辣椒,我放了一點辣椒麵,沒敢放小米辣。菜我選了韭菜,青菜,海帶,粉絲,菜選好後交給老闆,夾了一個雞蛋,營養豐盛。
  • 有一種雨傘,叫普寧英才的「美年達」
    發完就有同學留言評論說有時間要讓我看看英才中學的「美年達」大雨傘這麼一說,馬上就搞到了「英才美年達大雨傘」的料了,看看這個傳說中的大傘是不是這麼神奇時間久了這把美年達大雨傘的作用就漸漸變大了,英才景色也可以加上這一道了,是不是鐵子,就看傘下有沒有你
  • 鄉情美食:好吃最是農家醬
    吃飯時盼的是炒菜,母親頓頓端上桌的就是這醬和一堆洗好的青辣椒幾棵大蔥,看到這些東西,我心裡不光厭煩還拉著長臉,母親調侃道:「秫秫煎餅蘸醬,越吃越胖,麥煎餅卷肉,越吃越瘦。」我接著母親的話茬抱怨:「咱家哪輩子才能吃上麥煎餅卷肉!」母親說:「窮人離不開醬,想吃肉阿?我兒,你託生錯了。」那年月,一是我還小,不懂父母的甘苦,二是國家正鬧窮災。
  • 「漲知識」關於煎餅的4大誤區!
    誤區一:煎餅是餅的一種首先,在小編的家鄉,用我們方言說「餅」和「煎餅」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一般說「餅」就是指麵餅子,像油餅、餡餅、大餅之類的。但是「煎餅」我們方言就不是這樣稱呼的,臨沂很大,每個縣區甚至每個鄉鎮村莊都有不同的叫法,比如郯城地區就把煎餅叫做jian jing 、nian ning或者 nian meng等。但是為了讓外地人好理解就寫作「煎餅」。有不了解的人還誤以為是把餅煎著吃的意思呢。雖然寫作煎餅但是它跟餅真的不是 一回事,所以不能說是餅的一種!
  • 舌尖上的賈汪:又香又辣讓人流口水的賈汪羊蹄你今天吃了嗎?
    賈汪,作為徐州的後花園,正在振興自己的旅遊產業,讓賈汪真正旺起來。外地人去賈汪旅遊,那必須再嘗嘗當地的美食啊,這才叫不虛此行嘛!在美食上,賈汪對徐州的貢獻也不小,賈汪菜煎餅,賈汪羊蹄,賈汪石榴滿街叫賣,分分鐘勾住食客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