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是同性戀驕傲月,是屬於LGBT群體盛大而莊嚴的慶典。對於這個特殊的群體而言,被嘲笑、被另眼看待似乎是生活常態,但是,世界本就多彩,他們就像彩虹一樣,雖不常見,卻並不意味著不正確,更不應被否定。6月27日,網易新聞聯合Aloha、LESDO、Yummy、果殼等合作夥伴啟動了以「多元世界,各有態度」為主題的「彩虹計劃」,關注LGBT人群,走進並傾聽性少數群體的故事與心聲。(LGBT主要指代女同性戀者、男同性戀者、雙性戀者和跨性別者,也可廣泛指代非異性戀者。)
發布LGBT數據報告:94%的les想跟父母出櫃
此次彩虹計劃,網易新聞聯合Aloha、LESDO從三大平臺用戶中收集了三萬份調研樣本,首次用數據報告的方式,從愛情觀、婚姻觀、對出櫃的態度等多個維度對性少數群體進行了細緻剖析。在很多人眼中,同性戀關係似乎只有「性」的內容,因此很多人談「同性戀」色變,但其實這是一種很大的偏見,性並不是同性戀者的唯一追求,對於性和愛哪個更重要這一問題,報告顯示,90%的gay覺得愛更重要,在les中這一比例更是達到94%,可見LGBT群體對愛情有著和普通人一樣的情感需求。
當單身狗自嘲成風,卻很少有人考慮同性戀群體,其實單身問題不只是異性戀的困擾,空巢同志的單身比例也很高,並且戀愛維持時間更短。數據顯示,在單身比例上,gay和les的比例均過半,其中les是57%,gay則高達73%;在戀愛史上,55%的gay最長低於1年,而在les中,最長低於一年的比例為35%;在是否渴望婚姻這一問題上,86%的gay表示想要和同性伴侶結婚, les比例更是高達93%,可見對於大多數同性戀者來說婚姻並非愛情的墳墓,他們似乎比異性戀者更渴望婚姻。
對於LGBT群體最受人關注的「出櫃」問題,他們的真實態度到底如何?數據報告顯示,高達94%的les想跟父母出櫃,17%的les得到了家人的支持,相比較之下,想跟父母出櫃的gay只佔78%,已有16%的gay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聚焦出櫃、雙性戀、動物界同性戀議題全方位解讀LGBT
這份數據報告可以說從相對客觀的角度呈現了LGBT群體本身的某些情感生活現狀,除此之外,此次「彩虹計劃」,網易新聞還聯合原創欄目《人間》、Yummy以及果殼網對LGBT群體身上的諸多「爭議話題」如出櫃、雙性戀進行了深入探討,試圖通過一些有血有肉的故事、人物,給網友更有溫度的認知與感受。
很多人畏於世俗的眼光,不敢出櫃,因為他們認為一旦出櫃,就會將自己逼到陰暗角落,最終無路可走。事實果真如此?網易新聞原創欄目《人間》用一篇非虛構給出了答案。兩位主人公面對父母的殷切期望與光明的前途,也曾遲疑,糾結,但是不願屈於世俗的勇氣讓他們突破自我,勇敢向父母出櫃。《人間》想以此告訴同性戀群體,出櫃並不可怕,敢於打破自己內心的枷鎖,敢於面對挑戰,人生才會豐滿。
相比於同性戀,雙性戀群體受到的關注更少,也因此大家普遍對雙性戀存在較多的認知誤區。很多人認為所謂雙性戀,就等於異性戀加上同性戀,其實不然。雙性戀是一種和異性戀、同性戀完全不一樣的完整的性取向,但並不代表一個人同時擁有不同性別的兩位伴侶。Yummy調查發現,其實雙性戀更懂得尊重伴侶,更傾向於建立平等的親密關係關係。「彩虹計劃」對雙性戀的關注和普及,是希望人們不要被標籤卡住,不要忘記每個標籤下的可能性,要勇於打破傳統人設,去相信多元是生命的實相,做主自己的身體,開啟一個全新的奇妙世界。
當我們談論著人類的情情愛愛,總會忽視自然界的其他群體。來自果殼網的一份科普告訴廣大網友,動物界也有同性戀。年輕的雄性成年長頸鹿會用長脖子在對方身上輕柔地摩擦;雄性海豚十幾歲時就會與同性建立終身伴侶關係。對於動物而言,「性」不止於繁衍後代,更是一種社交方式,也是減少性別衝突的法寶。自然本多彩,同性戀行為,就像彩虹一樣,不常見,並不意味著不正確。
實際上,在此次發起「彩虹計劃」前,網易新聞已圍繞性少數群體做過多次公益號召嘗試。去年國際不再恐同日,網易新聞深入專注同志社交的公司Blued,發布《和108個同性戀一起工作是種怎樣的體驗?》原創策劃,引發社會強烈反響;去年6月,網易新聞原創欄目《看客》全程跟拍記錄多位中國同性戀伴侶赴美結婚的故事,讓網友對同性戀愛情觀和婚姻觀有了更深刻的認知。此次彩虹計劃,是網易新聞在關注性少數群體公益行為上的又一突破,不僅把聚焦群體擴大至非異性戀者,而且從數據報告、真實故事案例以及「自然本多元」等更為深刻的維度去剖析,讓整個社會增進對於這一群體的了解,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與愛。「多元世界,各有態度」公益主題的設定,完全契合網易新聞全新品牌戰略,網易新聞相信,每一個個體都是獨特的,不需為了迎合他人而改變自己,堅持自我,人生才會完整,世界才會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