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火到涼,需要多久?
只需要一首歌的時間。
國慶期間,某名在今年夏天迅速走紅的網紅歌手,因為惡搞國歌被網友舉報,直播間遭封禁,帳號凍結,影音作品下架。前些天,她因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被公安機關行政拘留5日。有網友感慨,從紅到涼,不過夏秋之間。
無獨有偶,兩個多月前,網友舉報某網紅主播在早期直播中,公然把南京大屠殺、東三省淪陷等民族慘痛記憶作為調侃的笑料。在網上的一片聲討中,這名主播被徹底封殺。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樓塌了。眼見這一屆網紅,不少人紅得「大步流星」,也涼得「風馳電掣」。不過是十幾二十歲的年輕人,從草根一夜之間身家飆至千百萬,卻因為一些不當言行,頃刻之間跌回塵埃,好似提早做完了一場人生大夢。
夢醒了,是時候說說思想「總開關」的問題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三樣開關沒擰緊,迷失是遲早的事。出事以後,有人辯解自己是「一時口快」「不小心」「本不想」,但所謂「無心之失」,其實都是德行缺位的必然之果。一個人的德行修養,不光體現在平凡時、逆境中如何自處,更體現在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際能不能保持一分自知之明。
「一個人什麼時候容易犯錯誤?就是以為自己萬物皆備、一切順利的時候,得心應手了就容易隨心所欲,隨心所欲而又不能做到不逾矩,就要出問題了。月盈則虧,水滿則溢。」習近平總書記的這番話,本是告誡黨員領導幹部不管身處哪個崗位、掌握多大權力都要嚴守紀律,而此中的精闢哲理,何嘗不適用於每一個人?越是公眾人物越要注重自己的言行,畢竟伴著流量增長的不只有金錢和地位,還有相應的義務與責任。
這是一個鼓勵個性發展的時代,各種網絡直播平臺、短視頻平臺,給了普通人登臺舞袖的機會。網絡市場的繁華盛景讓人迷醉,但這裡不是規則、法律和道德約束不到的「盲區」「飛地」。底線守不住,縱然有再驚豔的作品、再巨大的潛力,背後有再眾多的粉絲、再強大的平臺,也決不能姑息。
犯一次原則性的錯誤就被徹底封殺,這樣的懲罰不可謂不嚴厲,甚至可能徹底改變當事人的命運。但這種急劇的改變能讓膨脹的心牢牢記住什麼是公民的底線和責任,如此及時亮出「紅牌」不僅能避免當事人犯下更大的錯誤,也能讓其他公眾人物受警示、明底線、知敬畏——這也是一種懲前毖後、治病救人。同時,各網絡平臺和有關部門不能總等到出事了再去被動「救火」,而應該把監管的關口前移,加強約束和引導,防患於未然。畢竟,「三觀」不跑偏、道德不失範,才有行穩致遠不「翻船」的「壓艙石」。
(責編:萬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