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新聞道德委員會建"他律"平臺 治道德失範"新變異"

2020-12-25 東方網

  東方網12月8日消息: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的大腦有「負面偏好機制」,媒體能否為贏得受眾、佔領市場,而去迎合這種「偏好」?新的傳播格局下,媒體和新聞工作者,需要重點防範哪些新聞道德失範行為?「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如何發揚我國新聞界的好傳統並不斷豐富其內涵……

  作為新聞道德建設的一方重要平臺,上海市新聞道德委員會成立一年多來,在探索新聞道德理論、建立新聞道德投訴核查機制和踐行新聞道德方面,做了許多有益嘗試。

  研究新聞道德失範的「新變異」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打造新聞傳播品牌的所有戰略中,新聞道德的確立和建設應是第一位的。

  上海市新聞道德委員會於去年5月掛牌成立,是全國首批5個省市試點單位之一。社會各界對該委員會給予了充分重視。上海市委、市政府13個委辦局的相關領導,上海主要媒體集團的相關領導,以及部分社會知名人士,擔任該委員會委員。據了解,上海市新聞道德委員會代表性之廣泛、層次之高、專業和知名人士之多,為其他類似組織所少見。

  市委宣傳部對新聞道德委員會試點工作高度重視,積極支持。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徐麟表示,要從思想上充分認識開展新聞道德委員會試點工作的重大意義和重大責任,抓好各項工作落實,發揮好新聞道德委員會的重要作用,切實取得試點效應和實際效果。

  市新聞道德委員會成立後,加強理論探索,研究新情況,發現新問題,有針對性地抓好新聞道德建設。

  「新聞道德失範有怎樣的『新變異』?」

  經過廣泛調查,舉辦座談會、研討會,「新變異」的特點越來越清晰。業內人士和專家學者認為,多年來,新聞界一直反對的有償新聞、虛假新聞、低俗新聞和不良廣告這些有違新聞道德的現象事件有所遏制,但並未銷聲匿跡。而在新的傳播手段、新的媒體格局下,新聞道德領域出現「新四害」:即渲染過度、立場錯誤導致的「暴力新聞」;報網串通、以訛傳訛造成的「惡化新聞」;不採訪不核實、網來網去的「剽竊新聞」和損害被採訪者權益的「侵權新聞」。這些現象產生的根源是,個別媒體發展盲目、新聞業務方向不清、責任和道義觀念淡化。

  市新聞道德委員會還發布了兩項課題成果——《2013年十大傳媒倫理事件研究報告》和《上海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情況調查研究報告》,為完善新聞道德理論夯實了基礎。調查顯示:上海新聞工作者是一支年輕化的隊伍,平均年齡32歲左右,「80後」是主力軍;網絡與微博已成為他們獲取新聞線索的主要來源;超過六成的上海新聞工作者認為「新四害」危害甚大,並普遍認為有必要開展新聞職業道德教育。

  業界與學界達成一致觀點:不管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公信力是保證其永續發展的基礎,任何以貶損公信力換取生存保障的行為,都將得不償失。

  建「他律」平臺,促行業「自律」

  一家無證無照食品作坊,卻被本市數家媒體捧為「人氣美食」?去年,市新聞道德委員會舉報中心接到投訴。受理新聞道德失範投訴舉報,是該委員會打造「他律」平臺的重要一環。

  這個食品作坊位於居民區,長期影響周圍居民生活,而且無證經營,存在很大的食品安全隱患。市新聞道德委員會接到群眾舉報後,認真查處。有關新聞單位聞過則改,表示將「以誠信和公信力作為報導的支撐,絕對不再報導無證攤販和沒有衛生資質的飯店,也絕不會報導影響市容和他人生活的飯店、聚點。」委員會指出了有關媒體記者責任意識淡薄,採訪工作不深入不紮實的問題,並將這一案例通報了全市新聞界,希望舉一反三。

  無獨有偶。去年7月,網絡上盛傳上海戲劇學院院長韓生「強烈呼籲保護上海提籃橋監獄」的話題,影響廣泛。韓生表示,他從未接受過任何記者採訪。針對這一典型的「侵權新聞」,在市新聞道德委員會介入調查後,有關媒體認識到這種未經採訪、道聽途說的報導非常不妥,向韓生致歉。該媒體內部則對責任記者做了行政警告處分和工資降一級的處理。

  切實發揮好舉報中心監督作用的同時,市新聞道德委員會還經常向市新聞主管部門、全體委員和全市新聞界印發接受投訴舉報查處的情況通報,分析失德行為,促進媒體和新聞工作者自律。

  新聞道德建設,事關新聞工作者的品格,事關媒體的品格。正如市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市新聞道德委員會主任宋超所言,「品格是靈魂,是價值取向的核心所在,關乎大局,關乎新聞事業能否持續健康地發展。對此,我們一定要有清醒的全局性的認識。要讓我們的新聞傳播可信、可看(聽)、可敬、可親。」

  多角度傳播,提高全社會媒介素養

  風起雲湧的新媒體領域,怎樣構建良好的新聞道德生態?這是一個新課題。

  今年10月1日,一家視頻網站在轉播上海綠地申花與江蘇舜天的足球比賽時,出現了解說員用不文明語言詆毀、歧視球員的情況,引起網上一片譁然。事後,當事媒體做出了開除相關責任人和進行微博道歉的處理。

  市新聞道德委員會積極進行督導教育,要求該媒體認真落實整改。該網站表示,他們的員工大部分是80後、90後,對媒體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單位也疏於培訓。此次事件正好促使網站高層警覺,抓制度落實,他們表示,感謝市新聞道德委員會的指導,承諾進一步落實整改。

  對這一事件的督導過程,也引發了委員會的思考:新媒體層出不窮,但與傳統媒體一樣,新媒體同樣需要遵守新聞道德規範,堅守媒體責任。對新媒體的新聞道德、職業操守如何監管,需要進一步研究。

  深入思考帶來了更廣闊的視野:新聞道德也是一種文化,在網際網路時代,對這種文化的傳播不能僅僅停留在行業範圍,搞體內循環;而應該多角度、長時期地向社會傳播,以提高整個社會的媒介素養,淨化社會風氣。

  在市委宣傳部的統一部署下,市新聞道德委員會將開展巡視督導工作,關注新聞職業道德失範的重點領域,有效發揮委員的作用,廣泛聯繫新聞界和受眾,聽取對新聞界道德建設的意見建議,打造「自律與他律」有效複合平臺。

相關焦點

  • 領導幹部政治道德失範及對策研究
    中國共產黨新聞 >>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 >> 成果選介 >> 學科成果 >> 哲學 領導幹部政治道德失範及對策研究 ——《領導幹部政治道德研究》成果簡介
  • 大眾傳媒道德失範要從嚴治理
    大數據新技術催生了各類新媒體,隨著新舊媒體的不斷融合,對於傳媒的道德要求應該更高。因為,新的信息傳播技術更容易在客觀上引發傳媒道德失範,而目前對傳媒道德失範治理的研究成果不僅少,而且系統研究的成果更為薄弱。
  • 山東:道德監督網讓新聞失範行為無所遁形
    新華社濟南12月5日電(記者 婁辰)在山東,任何人發現媒體有新聞道德失範行為,均可登錄山東新聞道德監督網舉報,一經查實,將公布新聞機構及新聞從業人員的失範行為,以及山東省新聞道德委員會的處理意見。     山東新聞道德監督網是山東省新聞道德委員會為暢通對新聞從業人員的監督渠道,提高工作實效而開設的新聞道德方面的專業網站。網站受理社會各界對新聞機構以及新聞從業人員新聞職業道德失範行為的舉報和投訴,對新聞機構及新聞從業人員違反職業道德行為進行展示、評議,並公布省新聞道德委的處理意見。
  • 讓新聞道德失範在源頭上失去動機
    新聞道德委員會的試點工作開展兩年來,工作持續推進,在接受投訴舉報、開展新聞評議、進行案件查處、案例通報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對加強新聞隊伍建設和治理新聞界突出問題具有積極意義。同時,試點省市的新聞道德委員會在這兩年的工作中也積累了有益經驗,對具體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 一些道德失範現象引發全社會廣泛關注和討論「公民道德不是寫在紙...
    中宣部上月底結束徵求意見的《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徵求意見稿)》明確提出,深化道德領域突出問題治理,持續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不斷提升公民道德素質。道德是內心的法律,不應停留於寫在紙上、掛在牆上、說在嘴上,而應終身相伴、付諸行動。多位專家指出,進入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與公民素質也有了新內涵和更高要求。
  • 海南將對引進高層次人才跟蹤考核,實行道德失範一票否決制
    海南將對引進高層次人才跟蹤考核,實行道德失範一票否決制 2020-06-23 11: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0921早報|類似高鐵佔座道德失範處 應需法律來補位
    蔡當局嚴打假新聞接連鬧笑話 連這些人也不放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宣布嚴打「假新聞」之際,臺當局給出的所謂「假新聞資料」卻接連鬧出笑話,成了輿論口中「假新聞的最佳示範」。該報導指出,新海軍基地將建在馬努斯島上。今年7月,巴布亞紐幾內亞總理奧尼爾訪問布裡斯班後,澳大利亞國防部官員便到馬努斯島的隆布魯姆海軍基地參觀,探討重新發展該地區的潛能。
  • 漫談新聞倫理與道德
    社會信息需求加大,職業記者誕生,新聞傳播成為專門的行業。新聞職業道德是新聞從業人員在長期的職業實踐中形成的、符合新聞實踐特點的、從事新聞活動時調整相互關係的自律行為規範、意識觀念和職業素養的總和。記者這一職業在我國一開始就被譽為「無冕之王」,「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如同教師和醫生一樣,社會對新聞從業者的道德期望非常高。
  • 新聞道德失範!網易卻授予「山東辱母殺人案」修改標題編輯個人二等功
    假如「山東辱母殺人案」修改標題的編輯不具備這樣的新聞道德卻被網易授予個人二等功,這說明了什麼?會對社會帶來什麼樣的危害?  不敢想,細思極恐!  第二,「山東辱母殺人案」修改標題的編輯客觀公正的原則失範  客觀公正是新聞報導的基本要求,也是媒體作為社會公器使用的體現,是新聞工作者為公眾利益的緣故而報導新聞的反映。
  • 皮亞傑的道德發展階段論
    第二階段,他律道德階段(2~8歲):兒童思維正在由前運算思維向具體運算思維過渡,以表象思維為主,但仍不具備可逆性和守恆性。因此,這一時期兒童的道德判斷是以他律的、絕對的規則及對權威的絕對服從和崇拜為特徵。
  • 治理公德失範要雙管齊下
    近年來,一些道德失範現象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很多為了個人利益而影響或損害他人利益、公共利益的行為,是典型的缺乏社會公德行為。一些人可能在公共生活中使用私德規則,將公德領域和公共交往私人化,引發公德和私德的矛盾衝突,出現公德失範問題。同時,中國傳統文化本身十分重私德,更加劇了轉型期公德失範現象的產生。雖然社會公德缺失是轉型期中國社會必然要經歷的陣痛,無法迴避,但可以有效減輕。社會公德包括公共規則及公共德性兩個層面。
  • 皮亞傑和兒童的道德發展
    在這個階段主要就是強調兒童的道德發展水平較低,並不能真正理解這些道德觀念道德概念。二、他律道德階段,兒童思維正在由前運算思維向具體運算思維過渡,以表象思維為主,但仍不具備可逆性和守恆性。因此,這一時期兒童的道德判斷是以他律的、絕對的規則及對權威的絕對服從和崇拜為特徵。
  • 皮亞傑的兒童道德發展階段論
    跟皮亞傑的道德發展階段論一樣,他認為兒童的道德也是分階段的。第一階段:前道德階段(1~2歲):兒童處於感覺運動時期,行為多與生理本能的滿足有關,無任何規則意識,因而談不上任何道德觀念發展。解讀:因此咱們跟這個階段的孩子講道理,批評他們都是沒有意義的。
  • 皮亞傑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
    在教育心理學的考試中,皮亞傑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是一個比較重要的考點,經常考察客觀題,需要把階段、年齡以及特徵一一對應,下面給大家去詳細介紹一下這塊的內容,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皮亞傑採用對偶故事法研究兒童的道德判斷發展水平。
  •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印發:深化道德教育引導
    新京報快訊(記者 沙雪良)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
  • 代表建議全國開展公民教育提「道德血液黏稠度」
    全國人大代表、升華集團董事長夏士林等向正在召開的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建議,加大公民道德建設,完善公民道德教育體系,提升「道德血液黏稠度」。  全國人大代表、富潤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趙林中表示,現如今一些領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範,一些人身上沒有「道德血液」,是非、善惡、美醜界限混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有所滋長,見利忘義、損公肥私行為時有發生,不講信用、欺騙欺詐成為社會公害,以權謀私、腐化墮落現象嚴重存在。  「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解決,將損害正常的經濟和社會秩序,損害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
  • 江西省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方案
    、制度保障,不斷提升公民道德素質,促進人的全面進步,為建設富裕美麗幸福現代化江西,齊心協力描繪好新時代江西改革發展新畫卷提供精神力量和道德滋養。持續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廣泛運用新聞媒體宣傳、基層百姓宣講、網上議題互動、公益廣告刊播等多種形式,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入行。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於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社區教育各領域,形成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多位一體的育人平臺,引導人們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明德修身、立德樹人的根本遵循。
  • 科爾伯格道德理論與皮亞傑道德理論
    科爾伯格將道德判斷分為三個水平,每一水平包括兩個階段,六個階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層次發展,具體如下所示:前習俗水平(9歲以下):懲罰與服從道德定向階段:他們服從權威或規則只是為了避免懲罰,認為受表揚的行為就是好的,受懲罰的行為就是壞的,他們還沒有真正的道德概念。
  • 皮亞傑道德發展階段理論
    皮亞傑以認知發展的觀點考察和分析了兒童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概括出了兒童道德認知發展的四個階段。1.前道德階段1-2歲:此時兒童處於感覺運動時期,行為多與生理本能的滿足有關,無任何規則意識,因而談不上任何道德觀念發展。2.他律道德階段2-8歲:兒童思維正在由前運算思維向具體運算思維過渡,以表象思維為主,但仍不具備可逆性和守恆性。
  • 道德與法律究竟是一種什麼關係
    資料圖片  新的時代新的使命,歷史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適時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命題,當然,也應當看到,在當下中國,社會轉型加快,經濟轉軌加速,社會矛盾加劇,道德失範、人心浮躁、物慾盛行,社會治理任務艱巨。在此情勢下,在分析法律的相對獨立性、看到法律與道德相對分離的同時,充分認識法律規範與道德規範的一致性,對法治國家建設也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法律與道德相對分離的命題,既解釋了在社會穩定時期,法律可以作為相對獨立的系統看待;又肯認了道德與法律的作用其實難以決然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