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公德失範要雙管齊下

2020-12-11 人民日報海外網

近年來,一些道德失範現象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很多為了個人利益而影響或損害他人利益、公共利益的行為,是典型的缺乏社會公德行為。

社會公德是人們在公共生活和公共交往中應該遵守的行為準則,是維護社會成員之間基本的社會關係秩序,是保證社會和諧穩定的起碼道德規範。在傳統的農業社會時期,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以血緣、地緣等因素連接人與人的關係,這種關係是一種熟人關係。由於公共生活和公共交往缺乏,也談不上社會公德。所以可以將傳統社會看做「私德型社會」。隨著中國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市場經濟取代了小農經濟,人們社會交往日益頻繁,公共生活和公共交往出現,範圍逐步擴大,人們對社會公德的需求也與日俱增。但處在轉型期的社會,新的社會公共規則還沒有建立起來,舊的私德規則依然運行。一些人可能在公共生活中使用私德規則,將公德領域和公共交往私人化,引發公德和私德的矛盾衝突,出現公德失範問題。同時,中國傳統文化本身十分重私德,更加劇了轉型期公德失範現象的產生。

雖然社會公德缺失是轉型期中國社會必然要經歷的陣痛,無法迴避,但可以有效減輕。

社會公德包括公共規則及公共德性兩個層面。治理社會公德失範,需要雙管齊下,既要建立社會公共規則,又要重視社會公德教育。其中,公共規則的建立具有優先性。規則是「硬」道德,是「軟」道德的保證。道德的形成遵循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只要在公共生活中堅持平等交往,遵守公共規則,長期實踐必將轉化為人們的習慣性行為,最終內化為公民的公共德性。

首先,建立社會公共規則體系。現代社會公民生活是一種公共生活,公民在公共生活中進行公共交往。公共交往不同於熟人交往的情感性,公共交往是陌生人之間的平等交往、利益交往。鑑於個人存在自我利益至上風險,公共交往必須由公共規則約束個人私慾。同時,社會公共規則必須與法治相結合。作為道德範疇,社會公共規則缺少強制性。一些違背社會公共規則的行為得不到懲罰,充其量是遭受社會輿論譴責,使一些人存在僥倖心理,不斷冒險違背社會公共規則。所以,規則執行不能完全建立在人的道德自覺基礎上,還必須與法治相結合,對於突破公序良俗底線者,加大法律懲罰力度。

其次,強化社會公德教育。社會公共規則只是對公民進行外在約束,公民道德建設根本在於培養公民道德素養。社會公德教育從內容來說,既要有社會公共規則教育,培養公民規則意識和公共意識;又要有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培養公民社會責任感和集體主義精神。從對象看,既要面向學校青少年,也要面向社會成人,使公德教育成為貫穿人一生的終身教育。從實施載體看,要完善家庭、學校、社會相結合的教育體系。家庭是人生第一課堂,承擔著「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任,要用良好家教家風培育人的道德品行;學校是對青少年學生進行公德教育的主陣地,要把立德樹人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把公民道德建設內容和要求體現到各學科教育中。社會是個大熔爐,社會風尚好壞對社會公德有著極大影響,要充分利用社會力量,開展群眾性道德實踐活動,以先進模範引領道德風尚,以正確輿論營造良好道德環境,抓好網絡空間道德建設和重點群體教育引導,推動全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提升到一個新高度。

(作者為南京師範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長馮建軍)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8月12日 第05 版)

相關焦點

  • 2020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公德失範
    【背景連結】   近年來,一些道德失範現象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很多為了個人利益而影響或損害他人利益、公共利益的行為,是典型的缺乏社會公德行為。   【公考角度解讀】   [提出觀點]   社會公德包括公共規則及公共德性兩個層面。治理社會公德失範,需要雙管齊下,既要建立社會公共規則,又要重視社會公德教育。
  • 大眾傳媒道德失範要從嚴治理
    因為,新的信息傳播技術更容易在客觀上引發傳媒道德失範,而目前對傳媒道德失範治理的研究成果不僅少,而且系統研究的成果更為薄弱。彭顏紅博士的專著《大眾傳媒道德失範治理研究》就是專門研究傳媒道德失範治理的,頗具學術價值和實踐指導意義。
  • 2020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社會公德
    【背景連結】   近年來,一些道德失範現象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很多為了個人利益而影響或損害他人利益、公共利益的行為,是典型的缺乏社會公德行為。   【權威論述】   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道德的力量也是無窮的。
  • 築牢疫情防控的公德防線
    如何在社會上做一個好公民,特別是在非常時期,在公共生活中展現出良好的公德風貌,體現出良好的公德素質,對於疫情防控和公共生活秩序建構至關重要。新時代公德建設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核心價值觀是維繫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存在與發展的精神文化紐帶和思想道德基石。
  • 一些道德失範現象引發全社會廣泛關注和討論「公民道德不是寫在紙...
    還有一些道德失範行為觸碰了公序良俗底線,引發社會強烈關注。包括一些短視頻平臺傳播低俗不良信息、婚鬧、直播虐殺野生動物、惡搞英雄烈士、侮辱國旗國徽等。例如此前出現的有人身穿日本軍服在南京抗戰遺址前擺拍事件,嚴重傷害國家尊嚴和民族感情。專家表示,一些公民將公共空間當成個人私慾「跑馬場」,對社會公德和公序良俗造成很大破壞。
  • 領導幹部政治道德失範及對策研究
    二、預防和治理領導幹部政治道德失範的對策建議  第一,把握預防和治理領導幹部政治道德失範的規律。實現失範的預防和治理由自發到自覺、由盲目到理性的過渡,必須探索和把握規律。一是鑄魂工程和制度建設有機結合。這是源頭預防、治理工作中具有治根和治本意義的兩個方面,由此實現自覺和規範的相互促進。二是標本兼治,治標和治本兩手都要硬。
  • 相約「湘心」 追求美好——新邵縣以公德教育探索農村基層社會治理...
    如今獲益於公德教育的精準激活,新邵美麗鄉村遍地開花、文化旅遊動能澎湃、農業產業來勢迅猛、群眾幸福感大幅度提升…… 郡縣治,天下安;鄉村治,百姓安。深化鄉村基層社會治理的創新,是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根基所在。
  • 省考申論寫作素材:社會公德建設應注重培養公民的「三心」
    社會公德狀況是衡量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是展現國家形象的重要窗口。新時代的社會公德建設要不斷尋找破解社會公德治理難題的新思路。其中,重視樹立和培養公民的責任心、羞恥心、同情心,對於推動全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一個新高度具有重要意義。
  • 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國傳媒倫理失範與對策
    (南昌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江西 南昌330031) 摘要: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傳媒倫理失範問題頻現,本文通過對《新聞記者》 2013至2018年度傳媒倫理問題研究報告中共59條倫理失範事件進行整理分析,試圖探析新環境下,我國傳媒倫理失範的現實表現及對策。
  • 教育孩子從小遵守社會公德
    遵守社會公德在一些人眼裡變得不值得重視,甚至會認為講公德吃虧;自私自利的行為變得不臭,甚至認為是當今社會做人的行為準則。社會上產生這種胡塗觀念的人不少,也影響了兒童青少年。  我們一起思考一下這個問題。自古以來,任何一個國家都有社會公德要求來維護民族團結、社會安定,促進社會進步。一旦社會公德被破壞,必然導致人們行為失範、社會混亂,最終受害的還是廣大老百姓。
  • 男女大學教師存不正當關係,山西太原高校按師德失範處,爭議在哪
    記得初三那陣子,班主任告誡全班同學在填報中考志願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區分中專
  • 弘揚家庭美德,踐行社會公德
    居民楊軍說:「聽了講習,我更加明白這個道理,我們既要搞好家庭關係也要搞好鄰裡關係,讓家庭和順、鄰裡和氣。」夏發榮老人說:「我覺得講習員講得很好,讓大家認識到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有責任建設好家庭,家和才能萬事興,人有公德心社會才會更美好。」
  • 世象品評「樓道公德」的本義是「我為人人」
    7年了,無論寒暑冬夏,82歲的孫治璞老人每天都要上下樓30多趟,看護樓道、清理垃圾,並隨時更改他貼在樓道裡的《樓道公德》、《大家必知》內容。老人以一顆誠摯的公德心,為居民帶來安全感,使居民增添了責任心,也為哈爾濱市「居民自治」提供了一種可借鑑的範例。
  • 讓新聞道德失範在源頭上失去動機
    新聞道德委員會的試點工作開展兩年來,工作持續推進,在接受投訴舉報、開展新聞評議、進行案件查處、案例通報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對加強新聞隊伍建設和治理新聞界突出問題具有積極意義。同時,試點省市的新聞道德委員會在這兩年的工作中也積累了有益經驗,對具體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 嚴查教師暑假有償補課等失範行為
    省教育廳要求各地各校把師德教育作為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必要內容,強化中小學教師的法治教育、紀律教育;要將師德第一標準貫穿教師管理全過程,在教師年度考核、職稱評聘、推優評先、表彰獎勵等工作中強化體現師德評價結果,改進師德考核方式方法,避免師德考核的形式化、隨意化;全面貫徹落實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制定具體化、可操作的教師職業行為負面清單及失範行為實施細則,建立健全師德違規查處通報和報告制度
  • 狠抓師德失範問題懲治建立家校共育長效機制
    哈爾濱市教育系統師德師風推進暨警示教育大會召開 本報6日訊(記者劉莉)「要狠抓師德失範問題懲治。要建立家校共育長效機制。」6日,哈爾濱市教育局召開全市教育系統師德師風推進暨警示教育大會,進一步規範教師教育教學行為,推進師德師風建設活動向縱深發展。
  • 遵守公德是建設社會,公德敗壞是破壞社會,和諧社會呼喚遵守公德
    但這個新來的卻不遵守公德,在班車這樣的公共場合任性妄為,製造噪音,讓很多人無法休息,嚴重擾亂他人的作息。我對他勸誡,他卻聽而不聞,我怒目而視,他卻視而不見?一個人沒有公德,讓身邊一群人遭殃,破壞性多麼可怕。這讓我想起西方社會的一個價值觀:一個人必須公德良好,但私德可以不論。我很認可這一條,認為這應該是全人類的一個共識。
  • 「長江之星」沉船事件報導職業倫理失範表現
    摘 要:網絡傳播的發展與新媒體的崛起使得受眾地位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新聞媒體在報導中出現的職業倫理失範問題。但在這次沉船事件中媒體報導表現,筆者以為仍存在較為典型的新聞職業倫理失範現象。 新聞職業倫理是新聞從業者和媒體單位在新聞職業道德體系(包括普遍的社會公德和特殊的專業標準)中的逐個因素發生衝突時的理性抉擇原則[1]。新聞職業倫理失範,一般可分為違背真實或客觀、侵犯新聞自由、違反公共利益和侵害私人權利四種類型[2]。
  • 「狗屁」批語,師德失範的樣板
    原標題:「狗屁」批語,師德失範的樣板最近,常州出了一名「史上最任性老師」。這名初中英語(課程)老師在批改學生作業時,竟寫上「狗屁」二字,遭到學生家長發帖投訴。昨天上午,校方承認此事屬實,稱老師認真負責,有恨鐵不成鋼之心,但用詞粗暴簡單,學校已對其進行批評教育。
  • 何為公德?培養孩子公德心的六點建議
    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對他進行遵守公德的教育。建議二:父母要以身作則遵守公德孩子的行為是通過模仿習得的,父母怎麼做,孩子就會有樣學樣。若為是父母自身不遵守公德,只是說服教育,將無法產生好的效果。蘭蘭7歲了,很沒禮貌,經常對同學大呼小叫:「喂!橡皮借我用用。」同學們都不太喜歡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