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其實不止設計師,適合任何人。因為本人設計師身份,所有我從設計師的使用場景去介紹為什麼我最終會選擇它。
1. 寫在前面
本文的目的是希望讓好的工具幫助更多人更好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Notion 迄今為止我認為最好用的筆記軟體,它能滿足對共享的遐想。通過多方協作,分享彼此的知識和資源。它像是一個平臺,大家可以一起構建知識大廈。
來自Notion官網
如一起搭建一個面試題庫,一個C4D教程指南,一個英語學習路徑指南,一個資源網站等等。PS:如你對協作有興趣可以在底部添加我哦。
通過對比讓你感受下它的魅力,如搭建一個學習資源分享的地方,在微信/ QQ 群裡使用。
Before
以往你會選擇騰訊文檔,谷歌文檔之類的雲辦公產品,再號召大家一起協作。有個很重要的問題是,它們都是線性的,查找起來非常不方便。
如果你想做好一點,做成一個網站,那麼你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成本太高了。
After
使用 Notion 的話就能兼顧兩者的優點,輕量,成本低,查閱方便快捷,界面簡潔。你可以很方便的去實現這種小項目。還有個很酷的點是上傳的附件是沒有大小限制,就是說你上傳一部電影都可以,且下載速度比免費的百度雲快。當然不建議上傳大文件,因為沒有斷點續傳。
來自Notion官網
在介紹 Notion 之前我會記錄下「我的雲筆記使用歷史」,發現我的需求變化。篇幅較長建議「你可以直接跳過第二點,看第三點軟體介紹部分」。
2. 我的雲筆記歷史之前,我使用過印象筆記、網易雲筆記、為知筆記和 Vnote,卻始終沒有滿足我的需求。
為知筆記2016年初,剛開始使用雲筆記。那個時候唯一的需求就是看教程記筆記。之前使用紙質筆記很不方便,所以就開始接觸雲筆記,對比的當時市面上的產品,最後選擇了為知筆記,原因很簡單,因為它免費功能多。
通過寫筆記,慢慢的我開始了解到了Markdown 一種標記語法,就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原先看著Word 那種編輯區眾多的按鈕讓我倍感壓力,使用後瞬間輕鬆了很多。從此我對筆記有了多一個要求,一定要有Markdown功能。
因為為知筆記做的不錯,Markown 功能也一直有,所以我也一直在用它,但到了17年為知筆記的策略變了,免費版本只能本地使用了,我感受到了這家公司的困境,有點擔心它以後會不會又提價,甚至是倒閉,那我寫的筆記怎麼辦呢,我心裡產生了數據安全的疑慮。
但我還是選擇加入了付費,因為使用為知以來都感覺挺好的,所以相信它。直到在18年的時候,我發現分享筆記竟然需要審核了。這就相當於,你不管寫什麼內容都會被審核人先檢查一遍才能分享出去,不僅是隱私的擔心,而是
對於一個雲筆記來說,分享的及時性也重要的。
Vnote最終我還是放棄了為知筆記,轉向了一個開源軟體「Vnote」。它有全面的 Markdown 的功能,數據都儲存在本地,通過堅果雲等同步工具可以實現跨設備使用,通過導出 Evernote 來實現分享。不用擔心筆記的丟失,軟體不能用了也沒事,因為 Mardown 文件是通用的,很多工具都能編輯預覽。
Vnote 有個功能很好的解決了 Markdown 對圖片附件管理的不便。你不管是把圖片直接粘貼還是拖進編輯區,都會在對應的目錄下拷貝一份圖片,就保證了以後遷移和存檔。mardown 還有個其他普通文檔不能具備的功能就是,可以去嵌入視頻、音樂等並直接預覽,因為本質就是一個 HTML一樣,有很多的可能性。
唯一讓我比較在意的是,操作界面和沒有手機端。正如它的 Slogan 所言 「一個更懂程式設計師和Markdown的筆記!」,面對的用戶群不一樣我也是理解的。
左 默認主題 右 修改後
好在它支持自己去編輯但要會點點HTML,於是我花了很多時間去修改它的主題(如上圖),但是不管怎麼去修改顏色,使用起來還是不夠意思,因為只能編輯顏色,樣式布局都是固定的,就將就著用了。
後來我發現使用 Vnote 的這段裡,我的新筆記寫的非常少了,因為使用起來還是不舒服。
筆記的長期穩定非常重要。將為知筆記遷移到 Vnote 上花費了我很大的精力,因為為知的圖片沒法直接導出來,且有很多以前不是用 Markdown 寫的,所以我只能選擇最笨的方法,一篇篇的複製粘貼,不可避免的會丟失一些內容,斷斷續續持續了一兩個月時間才完成遷移。所以我更加看重可持續性,看重背後公司的發展。
接觸 Notion18 年底某天我在瀏覽時,無意間看到了 Notion ,點進它的官網,第一感覺就是乾淨,沒有任何的刻意裝飾,圖文排版的很舒服。還有那種線描的插畫風格,和 Dropbox 之前的風格有點像。
以前 Dropbox 官網圖
註冊登錄後,第一次進入它的界面時,還是有點壓力的,因為全是英文 。還好我有 Chrome,一鍵變中文。我跟著它的提示一步步完成了寫點簡單的筆記,但是還是沒能打動我,因為對於我之前的筆記習慣有點衝突。
它的操作方式是,每一行都有 「+」 符號來添加想要的 Block(類似組件) 來進行組合,每一行文字就是一個組件,可以添加很多的類型。
無限層級頁面,任意位置添加組件。這點感覺很新奇,因為之前的為知筆記有點讓我麻煩的就是,側邊的目錄,因為文件夾分的太多了還早起來非常的麻煩。有了嵌套 Page 就能在一個頁面中放很多的頁面了,有點類似網頁。
然後我去仔細看了下官網的介紹,看到了價格是個人版本 8 刀每個月,免費版本有 1000 個組件使用。打算試試,可後面就淡忘了。
很多好東西放著放著就遺忘了,所以要及時記錄。
直到 19 年 4 月份,那時想再次把英語撿起來,無意間看到了一個使用 Notion 寫的英語筆記。通過它找到了我現在還使用的英語學習方法 —— 惡魔奶爸英語。
我開始行動起來,看別人使用 Notion 來安排學習,我也照著去做,在 B 站上看 HAPPY 的使用介紹,參考他的方法初步搭建起了一個 「每日安排和回顧」的系統,主要包括 待辦記錄、任務排期、日記回顧。有個很酷的功能,在任務列表裡完成的任務可以關聯到日曆中,這樣我能很直觀能看到今天做了什麼,可以做到快捷回顧。
下面是 Notion 的介紹環節。
分割線
因為人腦記憶是網狀的系統,每個記憶點都會和其他眾多點相互連接,你回憶起這個記憶點的路徑有很多。而筆記的作用最核心的一點就是幫助大腦去記憶,減輕負擔。所以筆記最理想的方式是,可以互相關聯,隨意組合,展開收起。而 Notion 可以說是符合的了。
關於它的介紹,官網介紹很全面也很直觀,可以去看看。總結來說以下特點:
將筆記、知識庫和任務管理無縫整合的協作平臺;
具有無限的層級和相互連結的組織彈性,給筆記間的關係提供了足夠自由的組織方式;
它排版靈活,能夠把筆記裡的內容按塊(Block)進行組織和拖拽,
它的內容類型豐富,可以嵌入圖片、網頁、文檔甚至視頻,幾乎無所不能。
來自Notion官網在我平常的使用中給我的感受就是和舒服美觀,使用方式跟 Markdown 一致,提供和 Typora 一樣的實時預覽。
當存放的連結記不清是什麼內容了?Notion 可以抓取連結圖文信息,一目了然。
圖片放下面參差不齊影響美觀?Notion 讓你布局隨心排,賞心悅目。
想邊看視頻/音頻邊做筆記?Notion 直接內置播放,支持在線連結和自己上傳。
還有,在旅行計劃中裡嵌入地圖。
預覽 Figma、Invision、Framer 設計圖,等等...
優點 2:知識庫當你在整理知識庫時,以往筆記軟體從側邊目錄查看是不是感覺很繁瑣,一層層展開太浪費時間了,想像全部展開是不是很爽,還能按自己喜歡的方式排列。
來自官方幫助
Database資料庫 是 Notion 的核心功能之一,是幾種數據的不同展示方式,有「Table 表格」「Board 看板」「Calender 日曆」「List 列表」「Gallery 圖庫」五種類型,可以互相切換,甚至複製連結到其他界面中展示。
利用每個視圖的特點,結合篩選和排序功能,和函數統計功能,簡直嗨的飛起。
項目/任務管理是我使用最多的場景,使用 Database 和聯動,完成項目的閉環的。
隨時隨地快速添加待辦,防止遺忘。
固定時間排期,如每周一安排一周工作,每天早上安排一天任務,並排上優先級。
項目執行中隨時記錄想法,如參考圖,設計思路,文檔資料。
項目結束後,整理之前記錄的並附上最後的效果圖,存成另一個 Page 歸檔至【項目總結】並將連結 Link 回來,寫年終總結或作品集時,就輕鬆很多了。
利用 聯動功能,在日記中全局查看。(Journal 中的任務在 TODO 裡會顯示完成)
我用的最多的是 Gallery 模式,因為可以直接預覽到裡面的內容。
就像 Behance 和站酷的主頁一樣,也可以作為個人網站,還挺有設計感的。還能結合 GitHub 自定義域名,完全可以替代個人網站啦。👉自定義域名教程地址
選取自官方 Notion 模板庫
附近咖啡館推薦
神奇寶貝圖鑑
可以設置常用的版式作為模板,加速記錄流程。
康奈爾筆記模板
康奈爾筆記法對閱讀筆記很有幫助,用自己的話來總結,從總結中聯想出線索,從線索記起要點。
頁面內模板
如下是我每天在工作中使用的一個模板,參考了 Beforweb 作者的方法。
Notion 同步的速度很快,可以在手機端上傳後接著在桌面端編輯。
左 iPhone X 右 Mac
Formulas 公式
可以添加一個公式屬性,該屬性基於其他屬性運行各種計算和函數。就像在Excel或Google表格中的函數一樣。
例子:如下「到期日」計算基於「時間-當前時間」得來
還有,像利用 CodePen 嵌入 番茄鍾倒計時 等等...
因為篇幅有限,能展示的只是冰山一角,可以用你想到的任何方式去組織它們。結合篩選和排序來自定義展示內容。如你的讀過的書/電影,用書名、類型、日期、評分等等分類。
你可能會說,這些功能其他軟體不都能做到嘛。看過的書/電影用豆瓣不就好了,作品集用站酷,表格用 Google Docs 等等。
它們都有,但是整合一起就不一樣了,你可以統一操作方式,統一管理。它們不在是單獨的,而是完整的一個網絡,包括你所做所學的全部過程。你可以將全部內容關聯在日記裡,試想一下,一個月一年後甚至十年後你再去看,所做的事情都能重新回憶起來,歷歷在目,你能看到每件事背後的故事,自己是怎麼成長的,是不是挺有意思的。
人生的意義不在於你過了多少日子,而在於你記得多少日子。
說的這麼多的優點,缺點也是有的,主要是語言問題。
對中文還不太友好,中文搜索不全面。我也問過官方客服,他們表示還沒做國際化,但會保留我的意見。如果很多人去郵件反饋支持中文,相信會更快實現的。其實也有些補救方案,現在主要是對頁面裡內容的搜索不全,所以可以在文章的最前面寫上關鍵詞,使用 「圖庫」 視圖 Ctrl/Cmd +F 查找功能,進行查找。
離線模式,和更多軟體結合,也是可以改善的地方。
但在其他優勢下面,這些都是小問題。還有 Notion 迭代版本的速度非常快,最近每半個月都會有新功能,馬上他們會推出 Notion API,改善搜索,新的時間線,更好的離線模式,更快的手機響應。從這裡官網查看它的更新計劃。
在逛 Behance 時,發現偶像 「SOMEI 燒麥」大佬也在使用 Notion 製作項目,一個優秀的工具總是能吸引優秀的人去使用。哈哈
來自 SOMEI
Notion 的體驗感覺,讓我感覺有點像 Figma(一個在線協作的設計軟體),後來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了他們的故事。
「 2015 年 Notion 快要撐不下去了,天使投資的錢快用光了,兩個創始人決定轉租舊金山的辦公室,搬到生活成本更低的日本京都。那時他們利用 Figma 進行協作設計,且將全部人加入設計當中,利用 Figma 的實時性,做到邊設計邊開發。設計師創建的任何飛機稿都能被大家看到,保留下了迭代的全部細節,新加入的同事可以去回顧,了解他們是如何思考的。這種實時協作、任意拖動和無限層級可能和 Figma 有點影響吧。」
Notion 團隊非常重視設計,創始人伊萬說:「設計意味著這裡的一切,Notion的感覺對他們來說具有重要價值」。不僅如此,你在他們的網站會發現,好像全部都是用 Notion 創建的一樣,有很強的認同感。
對於一個設計師來說,筆記軟體的顏值同樣重要。試問一個界面簡潔、功能強大、體驗好的協作筆記,背後又有一群重視設計的團隊。還有理由不去試試呢?
如果你有任何關於 Notion 的使用問題,或是筆記交流,歡迎加我。
相關資源:
👉Notion 官網:https://www.notion.so/
👉Notion 幫助:https://www.notion.so/Help-Support-e040febf70a94950b8620e6f00005004
👉Notion 模板庫:https://www.notion.so/Notion-Template-Gallery-181e961aeb5c4ee6915307c0dfd5156d
👉Notion 愛好者社區:https://www.notion.so/osen7/Notion-463532ec1150460f8d02fed9f49bf991
👉 Notion 公式教程:https://www.notion.so/Notion-Formulas-30d8d88656534222949d7210eccfa608
👉Notion Hacks:https://www.notion.so/Notion-Hacks-27b92f71afcd4ae2ac9a4d14fef0ce47
👉HAPPY B站教程: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46349671?from=search&seid=7896038028982311203
👉Notion 創業故事:https://www.figma.com/blog/design-on-a-deadline-how-notion-pulled-itself-back-from-the-brink-of-failure/?utm_source=wanqu.co&utm_campaign=Wanqu+Daily&utm_medium=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