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皇后,卻遭皇太極等人脅迫殉葬,努爾哈赤的遺言是真的嗎?

2020-12-19 奇有此理

我在上一篇文章《是被人陷害?還是咎由自取?揭秘清朝首位皇后身死之謎》中,敘述了努爾哈赤在死後16個小時,作為大妃(皇后)的阿巴亥即被逼迫殉葬。那麼,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濟爾哈朗等諸王貝勒,為何要迫不及待地逼令阿巴亥自殺殉葬呢?我們這篇文章著重探討一下阿巴亥被逼死的原因。

按照《清太祖武皇帝實錄》載,阿巴亥雖然美豔驚人,「然心懷嫉妒,每致帝不悅。雖有機變,終為帝明察所制。留之,恐後為國亂。」因此,努爾哈赤留下遺命:「俟吾終,必令殉之。」

這一貌似堂皇的理由,略加分析,就可見前後矛盾、漏洞百出:

第一,阿巴亥難道會嫉妒死人嗎?

阿巴亥是繼元妃佟佳氏,繼妃富察氏、葉赫那拉氏之後,成為努爾哈赤大妃的。阿巴亥,這位烏拉貝勒滿泰的女兒,年方十二,於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由叔父布佔泰送給努爾哈赤為妻。進入努爾哈赤後宮不到兩年,身居大妃之位的葉赫那拉氏就死了。可以推斷,阿巴亥的出現,動搖了葉赫那拉氏在後宮至高無上的地位。阿巴亥自恃努爾哈赤寵愛,又年少氣盛,時不時與大妃爭風吃醋,努爾哈赤正忙於吞併女真各部落的徵戰,時而被捲入兩個女人掀起的醋海風波,當然會惹他不高興。葉赫那拉氏與阿巴亥明爭暗鬥沒多久,就一命嗚呼,死時年僅二十九歲。努爾哈赤乾脆將美人阿巴亥晉封為大妃。

大妃的地位,相當於漢人後宮中的皇后,位列至尊。有了這個地位名分,只有別的女人嫉妒她,而不是她嫉妒別的女人。因此,阿巴亥進入努爾哈赤後宮後,值得她嫉妒的女人只有大妃葉赫那拉氏,也就是皇太極的生母,後來被尊為孝慈高皇后的那個女人,其他女人不夠她嫉妒的資格。阿巴亥自殺殉葬時,葉赫那拉氏已死去二十四年,說阿巴亥「心懷嫉妒」,莫非她與死人葉赫那拉氏爭風吃醋不成?

第二,常惹努爾哈赤不高興之說,更是無稽之談。

一個愛嫉妒、常惹努爾哈赤生氣的女人,怎麼可能在十四歲時就被立為大妃?這樣的女人,即便因一時政治需要被抬舉為大妃,到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烏拉被努爾哈赤滅掉後,也必定會從大妃高位跌落下來,此後不可能再保持十幾年的至尊地位,也就不可能二十六年如一日地「豐衣美食」

再說,努爾哈赤於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已建立金國,擁有廣大的疆域,隨後佔據了東北的絕大多數地區,所轄臣民千千萬萬,絕不至於挑不到一位美貌稱心的女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努爾哈赤臨終時,不可能將一個遠在瀋陽的討厭女人,緊急召到渾河相見。換言之,努爾哈赤臨死之前牽掛的女人,一定是他割捨不下的心愛女人。

第三,努爾哈赤要阿巴亥殉葬的目的是除掉身後之患的說法,也不合事實。

努爾哈赤對阿巴亥寵愛有加,如果真有要她殉葬的想法,不大可能是一時產生的,也不大可能始終對她守口如瓶。阿巴亥機敏過人,而且對夫君的言行舉止十分通透,努爾哈赤若產生要她殉葬的非常之念,她不可能毫無察覺,以至死到臨頭毫無防備,倉促之際,找不到保全自己的任何辦法。如果真有那麼一種可能,努爾哈赤一時衝動,要阿巴亥同赴黃泉,也是因為愛得太深,而不是代善等人所說的那個理由——怕她亂國

至於說阿巴亥「有機變」,對「機變」指什麼,有多種解讀。有的說,這是指阿巴亥因與努爾哈赤第二子代善有曖昧關係,遭到離棄懲處這件事;有的說,是指努爾哈赤察覺阿巴亥有奪權亂政的野心。這兩個說法也站不住腳。與代善關係曖昧的女人,到底是阿巴亥還是富察氏,史家歷來有兩種看法。著《清初諸王爭國記》的趙光賢先生認為,此人應該是富察氏;《清代全史》第一卷主編李洵、薛虹也持此說。從《清史稿》記載看,此人也很可能是富察氏:她正好於天命五年(1620年),「得罪,死。」即便此人不是富察氏,而是阿巴亥,她於第二年春天就被努爾哈赤寬宥原諒了,繼續得寵,過著大妃生活。至於說努爾哈赤生前已察覺阿巴亥將來可能亂國,按他的個性和手腕,定會斷然採取措施,不大可能留待身後,由子侄們來了斷此事。

可見,逼令美人阿巴亥走上絕路的所謂遺命,極可能是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濟爾哈朗等諸王貝勒編造的。按照史家分析,皇太極對早年奪走生母葉赫那拉氏之寵的阿巴亥懷有深深敵意,而且早就試圖謀取最高統治權,他就是這一逼殉事件的主要策動者。

那麼,皇太極等人為何要逼令阿巴亥自殺,他們究竟何時起了殺心?由於這方面情況至為隱秘,史無確載,遂成籠罩清史三百年之疑雲。

有人說,阿巴亥長得太漂亮,長期受大汗專寵,皇太極等人擔心父汗在她那兒留下了什麼對他們不利的政治交代,於是乾脆將她滅掉,以免將來在政治上受制於她,甚至喪失地位、丟掉性命。

還有人說,她在後宮乃至朝廷有很大的政治影響力,生育的三個兒子又備受大汗寵愛,皇太極等人擔心父汗將皇位交給阿巴亥兒子中的某一個,乾脆逼她殉葬,將三個弟弟的政治靠山徹底搬掉。

這些說法,都佔著理,但過於泛,而且帶有濃厚的宿命色彩。

事實上,阿巴亥走上絕命之路,最直接最要害的是,她與努爾哈赤進行了最後一次密見,赴了那次終極密晤。

「七月二十三日,帝不豫,詣清河溫泉沐養。十三日大漸,欲還京,遂乘舟順代子河而下。遣人請後迎之。於渾河相遇,至靉雞堡,離瀋陽四十裡。八月十一日庚戌未時崩,在位十一年,壽六十八。為國事、子孫早有遺訓,臨終遂不言及。」這是《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對努爾哈赤在生命最後時刻,急召大妃阿巴亥密見的一段記錄。

就清史而言,《清太祖武皇帝實錄》是除《滿文老檔》外最原始的記載。但這部史籍,成書於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當時皇太極已上臺成為最高統治者,採用的史料觀點必定經過他的首肯。這段重要史實,由於只記載努爾哈赤與大妃阿巴亥密見的外在過程,不涉及秘密會見的具體內容,顯得神神秘秘。

將有關史料加以勾連,這一事件的背景與經過就清晰起來:努爾哈赤在寧遠大戰中敗於明朝軍隊,料兵如神、百戰百勝的神話遂告破滅。遭此之辱,他晝夜痛思,鬱郁不歡,食不甘味、寢不安眠。由於內火攻心,悒鬱成疾,天命十一年(1626年)七月,努爾哈赤長了一身毒瘡。

當月二十三日,他帶著瘡毒的痛苦前往湯泉,希望神湯能洗愈一身惡瘡。他自信仍有病癒希望,為此特向父、祖祈禱。但事與願違,瘡毒越來越嚴重,他預感大事不妙,想返回都城瀋陽,急忙乘船順代子河而下。可能瘡毒攻心,感到大限之期將至,死神正向他獰笑著走來,他決定在咽氣之前,再與大妃阿巴亥再見一面,將只能託付予她的東西作出交待,便急召大妃來見。此時為八月初七日。船駛入渾河後,生命垂危的努爾哈赤終於如願以償,與他所眷戀牽掛的女人執手相見。船行到靉雞堡,離瀋陽還有四十裡,這位叱吒風雲的後金最高統治者永遠閉上了眼睛。這一天,為八月十一日。這位威名遠揚的金國大汗,死時虛齡六十八歲,他年輕的妻子阿巴亥三十七歲。

終極密晤,意蘊深厚。它表明,阿巴亥是努爾哈赤晚年最寵愛、最信任的女人。

相關焦點

  • 一場約會改寫皇后的命運,努爾哈赤死後兩小時,成為她生命的終點
    上一篇文章《身為皇后,卻遭皇太極等人脅迫殉葬,努爾哈赤的遺言是真的嗎?》中,敘述了努爾哈赤在死後16個小時,作為大妃(皇后)的阿巴亥即被逼迫殉葬。那麼,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濟爾哈朗等諸王貝勒,為何要迫不及待地逼令阿巴亥自殺殉葬呢?
  • 皇太極逼阿巴亥殉葬,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為何不反抗?
    後金天命十一年,努爾哈赤去世。但他屍骨未寒,皇太極乘亂率幾大貝勒闖入阿巴亥的後宮,以先帝遺言的名義,強迫阿巴亥殉葬。阿巴亥當時年僅37歲,當然不想死,於是百般支吾。但諸王寸步不讓,最後阿巴亥被逼無奈,只得自縊殉死。也有說法是幾大貝勒之一的阿敏,看阿巴亥推三阻四,索性親自拿弓弦把她給勒死了。
  • 此人在清朝立國中與努爾哈赤皇太極齊名,死後卻只封兩月皇帝
    (多爾袞劇照)其實,如果拋開利益紛爭和政治鬥爭,按實際功勞來說的話,多爾袞對清朝的貢獻,實在可以與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齊名。第一次是努爾哈赤去世時。(阿巴亥劇照)因為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是努爾哈赤的大福晉(相當於皇后),而努爾哈赤又廢了其長子代善的太子之位,所以,有史料記載,努爾哈赤有把儲位傳給多爾袞的想法。
  • 此女是皇太極皇后的妹妹,卻嫁給努爾哈赤,歷經五朝,活了68歲!
    導讀:大家都知道,清朝第一位名副其實的皇后是孝端文皇后哲哲,哲哲是皇太極建立清朝後所冊封的皇后,可是有些人可能不知道,哲哲有一個堂妹竟然嫁給了努爾哈赤,妹妹轉眼間成為了自己的母妃,真是讓人大跌眼鏡啊!那麼,嫁給努爾哈赤的這位女子是誰呢?
  • 古代殉葬制度非常殘忍,如果妃子不願意死會怎樣處理?
    清朝的文獻則明確記載了,從殉之人必須著盛裝坐在炕上,在接受了眾人祭拜後,然後被弓弦勒死,從容以殉、還不能哭,如果從殉之人不願意死的話,那眾人就不客氣了,直接上前掐死後為死者殉葬。《絕域紀略》、《寧古塔志》載:「男子死,則必有一妾殉,當殉者,即於生前定之,不容辭、不容僧也。當殉不哭,豔裝而坐於炕上,主婦率其下拜而享之。及時,以弓扣環而隕。
  • 歷史上努爾哈赤的兒子代善,真的和阿巴亥有曖昧關係嗎?
    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在這場陰謀後,獲利最大的就是四貝勒皇太極,所以說,皇太極導演這場陰謀的嫌疑最大。
  • 阿濟格受到努爾哈赤、皇太極、多爾袞三朝寵愛,為何最終被毒殺
    、皇太極,包括後來的多爾袞所器重。(阿濟格劇照)在努爾哈赤的16個兒子中,阿濟格排行12,由於他是阿巴亥所生,而阿巴亥又是努爾哈赤最為寵愛的嫡福晉,因此他的地位在諸子之中頗為顯貴,以至皇太極的繼福晉烏拉那拉氏,由於見到他時沒有下轎行禮,竟被努爾哈赤勒令休離
  • 清朝宮廷史上一段「佳話」:姑侄兩輩共同服侍皇太極
    那是明萬曆二十年(1593年),科爾沁部首領明安和葉赫、輝發等九部組成聯軍,向努爾哈赤發動大規模進攻。由於努爾哈赤機動靈活的戰術,以及勇敢衝鋒的精神,九部聯軍才被打敗。 第二年,明安主動和努爾哈赤建立了友好關係。從此,科爾沁蒙古和清的聯繫一直不斷。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把自己的女兒嫁給科爾沁蒙古王公當福晉,科爾沁蒙古王公又把自己的女兒送給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做后妃。
  • 面對強權,清朝首位皇后也不得不屈服
    然而,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濟爾哈朗等諸王貝勒有板有眼地對她說,大汗努爾哈赤留有遺言:我死時,一定要大妃阿巴亥為我殉葬。阿巴亥聽了驚恐不已,心慌意亂,支支吾吾,不願自殺殉葬。但她一時找不到堂皇的理由。
  • 皇太極為何將自己親姐姐等一千多人凌遲活剮?
    皇太極凌遲處死的姐姐就是莽古濟,莽古濟嫁過兩次人,一個女兒被丈夫豪格殺死,另一個女兒被迫殉葬。男人在徵服天下,有時候女人卻被拿來當祭祀品。努爾哈赤去世後,皇太極名義上是可汗,但是還一直沿用「四大貝勒」主政的模式,實際上皇太極只是他正黃旗的老大,對於其他三旗基本管不了,做事處處受限。從此皇太極開始了他的君主集權道路。「四大貝勒」分別是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
  • 周末故事|「烏拉」皇后
    阿巴亥有著驚為天人的相貌。12歲時,為求戰爭和解,她被烏拉國王布佔泰就是她的叔叔送給了當時44歲的努爾哈赤為妻,後被封為「大妃」。 阿巴亥先後為努爾哈赤生下三子,第十二子英親王阿濟格、第十四子睿親王多爾袞、第十五子豫親王多鐸。阿巴亥跟隨努爾哈赤滅輝發,降服薩哈連,創立了後金。但努爾哈赤去世時,阿巴亥「以弓弦扣環」自盡,被迫殉葬,時年37歲。
  • 瀋陽故宮裡再也看不到的鎮館之寶,圖說努爾哈赤劍和皇太極腰刀
    2006年瀋陽故宮博物院曾經評選出的十大鎮館之寶包括:努爾哈赤劍、皇太極御用腰刀、皇太極御用鹿角椅、後金天命雲板、金代交龍鈕大鐘、清郎世寧《設色竹蔭西狑圖軸》、清王翬等人繪製的
  • 孝莊皇后死後37年不下葬,原因為何?臨終遺言說了什麼?
    一位來自蒙古大草原的女子最終成為了皇太后,清朝的皇太后,並對中國清朝的早期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她就是孝莊皇太后,孝莊皇后變成了科爾沁蒙古草原的親王的女兒,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後者增加在中國的東北,努爾哈赤建立後期強度不強,為了和明代形成權力制衡,建立在政治、國家政策下,皇太極孝莊皇后最終結婚了
  • 大清第一皇后:含淚嫁給了仇人,生下了開國皇帝,去世時年僅29歲
    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歷史上,我們所熟知的大清第一皇后孟古哲哲,就是迫於利益的原因,才會嫁給努爾哈赤。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孟古哲哲出生於戰爭動蕩的年代,其家族和努爾哈赤一直都是死敵,兩個部落一直打得你死我活。而她自然而然成為了利益和權力的犧牲品。1582年,努爾哈赤來到葉赫部,貝勒楊吉爾就將自己年僅八歲的女兒孟古哲哲,許配給了努爾哈赤。
  • 順治和皇太極是被歷史低估的皇帝
    這才是真的忠臣。你要前進,我助你一臂之力。你要後退,我防止你掉入萬丈深淵。也就是面對安郡王,福臨才能說出朝堂上不能說的實話。何況是以前的皇帝,何況皇后的老爸還是科爾沁的親王,何況大清還需要蒙古的聯盟。這是他一個人的事情嗎?皇上打個噴嚏都是大事,何況是換個老婆?
  • 她是清朝第一位皇后,18歲生下開國皇帝,四名丫鬟給她陪葬
    大家都知道,皇太極才是清朝的建立者,然而由於皇太極的父親努爾哈赤為清朝的建立打下了堅實基礎,因此皇太極追封父親為清太祖,同時,皇太極也追封自己的母親孟古哲哲為孝慈武皇后(後改為孝慈高皇后),因此,孟古哲哲便成了清朝第一位皇后。話說在努爾哈赤19歲那一年,他與父親塔克世分家,入贅佟氏,做了塔木巴晏的上門女婿。
  • 清太祖駕崩後,皇后剛剛三十七,為何翌日就被兒子們逼得上吊
    那麼問題來了,努爾哈赤兒子眾多,本來想料理的後事終究還是沒來得及便一命歸西,到底該讓誰來繼承汗位呢?然而接下來發生的重大事件卻不是汗位問題,而是這些眾多的兒子,逼死了皇后(當時叫大妃)烏拉納拉·阿巴亥。
  • 皇太極,好霸氣的名字!
    好聽一些的比如:石頭、掃把、點棍……愛新覺羅一家不這樣想,名字不取則已,要取就要把宇宙給吞了,所以才有了「皇太極」這個名字!估計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沒有任何一個人的名字能夠比得上「皇太極」這三字的了。列位如果不信,找一個試試看,門都沒有。不信你從三皇五帝開始數,一直數到晚清宣統皇帝,有一個算一個,沒有吧?!不過,名字如果取得太逆天,據老人們講,會不堪重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