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新聞,華為計劃從世界範圍內招聘天才少年。
6月27日,華為內部的心聲社區掛出華為創始人、CEO任正非6月20日在公司EMT(經營管理團隊)《20分鐘》的講話:
華為提到的天才少年,應該是在特定的技術研發專業領域取得或有潛力能夠取得卓越成就的人,並且他們大多很年輕。這類少年,大概率是技術研發領域裡面的天才,因為在技術作為驅動力的十幾萬人大型公司,無論是經濟管理還是做市場工作,都需要社會閱歷和沉澱。
這個世界上優秀的人很多,但是稱之為「天才」的卻不多。一直以來天才的故事都備受歡迎,今天,我們一起來聊聊在技術領域特別突出的天才們!
15歲少年發明胰腺探測新方法
卵巢癌肺癌同樣適用,造福全人類
一名年僅15歲的美國少年,曾經連胰腺是什麼器官都不知道,卻獨創出了一個5分鐘檢測胰腺癌的新方法。
這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發明,讓全球科技界都知道了他的名字——Jack Andraka。
歐巴馬親自接見他。
蘋果公司總裁庫克邀請他一起合影。
Jack 因此獲得了英特爾科學競賽大獎的最高獎,如今集發明家、科學家和癌症研究者於一身。
為什麼Jack會發明胰腺探索器呢?原因是在他13歲那年,他的叔叔因「癌症之王」胰腺癌去世。
胰腺癌的死亡率排在所有惡性腫瘤之首,這種病很難發現,因為在早期沒有任何症狀。85%的胰腺癌到晚期才能被診斷出來,並且在晚期的存活率只有2%。
為什麼不能早一點發現呢?他悲痛之餘,立志要發明能檢測出早期病症的儀器。
憑著極少的基礎知識,他開始對胰腺患者血液中的8000多種蛋白質進行偵測研究。之後,他把自己設計的程序和實驗計劃發電郵給了200位教授。
結果,199位教授回應,認為根本不可能現實。好在有一位教授慧眼識英雄,「年輕人,也許我能幫到你」的鼓勵讓Jack堅信自己一定能會有結果。
他用了7個月的時間,彌補了數萬個程序漏洞,最終研發出了一款胰腺癌測探傳感器。
Jack手裡拿著小小的紙質測試器
這個神奇的測試器通過測試血液或尿液就能確定早期胰腺癌。
與沿用了60多年的測試方法相比,Jack發明的這張紙制傳感器成本3美分、檢測時間5分鐘、速度快了168倍、成本便宜了26000倍、準確度提升了400倍,遠超目前胰腺癌檢測標準。
不止於此,這個小小的紙質測試器還能測出卵巢癌、肺癌,甚至愛滋病。他的這項天才發明,被科技界驚呼改寫了歷史。
Jack在TED演講時說道:「網際網路是沒有偏見的地方,長相、年齡、性別都不重要,你的想法才重要。對我來說重點是要全新看待網際網路,要認識到其功能太大了,不只是上網貼自己的嘟嘴照片,你可以改變世界。」
15歲少年開掛般的人生,是勇氣和無畏贏來的。
Jack 堅信科技的力量,依託編程的技術,傾注勇氣和熱情,全身投入,把原本的不可能變為了可能,並造福了全人類。
被稱為「小賈伯斯」
別人還在老實上學,他已經是CEO
13歲少年叫Thomas Suarez,被身邊的老師和朋友們稱為小賈伯斯!在洛杉磯上學,當同齡人還在玩籃球和去迪斯尼樂園時,他已經發明了自己的遊戲APP,還走上了TED的講臺!
為什麼Thomas Suarez小小年紀就那麼厲害呢?
故事發生在Thomas Suarez 9歲那年,在學校的時候,他看到很多同學都在迷戀玩一款遊戲,他很好奇是個什麼遊戲,為什麼那麼多人玩,於是就去收集這個遊戲的資料來查看。
那是Thomas Suarez第一次接觸到遊戲編程,也第一次知道了什麼是C語言。
之後受史蒂夫·賈伯斯及父母的影響,Thomas開始對計算機和科技入迷,並且開始學習程式語言:Python、Java和C語言。
在他自己的努力和父母的支持下,Thomas Suarez設計出了兩款遊戲,利用App store上線。
遊戲開發還給Thomas Suarez帶來了不菲的收入,到11歲的時候,他就用這兩個遊戲賺來的錢,創建了屬於自己的軟體公司CarrotCorp。
在TED演講中,Thomas Suarez談到了未來的規劃,會繼續開發更多的應用程式。
當別的孩子都在老老實實上學的時候,他卻已經當上了CEO。有時候普通人和天才的區別在於,當靈感來臨的時候,天才抓住了,而普通人錯過了。
宇宙有一顆叫薛來的行星
一位擁有星星的天才編程少年
「宇宙中有一顆以我名字命名的行星,它叫NO.25580xuelai,雖然我1992年才來到地球,但是我已經開始著手改變這個星球的未來。」
這是90後創業家、計算機天才少年薛來參加央視一檔節目《青年中國說》中的開場白,盡顯青春無敵的自信與大氣。
早在2009年5月15日,美國內華達州雷諾市展覽中心,當時年僅17歲的薛來率領他的團隊,憑藉獨立研發的 「啟發多觸式界面數據系統」,榮獲有全球青少年科學競賽「世界盃」之稱的「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團體一等獎,並獲得了以自己名字命名一顆小行星的殊榮。
薛來提出的創造性概念就是無鍵盤、無滑鼠,完全用一塊基於視覺的多點觸控屏幕來控制電腦,靈感來源於電影《鋼鐵俠》電影角色僅憑視覺和手勢就能操控的電腦系統,薛來之後也想把他的設計帶入日常家庭使用中,這一全新技術讓了他成為計算機領域裡一顆閃亮的新星。
成功沒有一蹴而就,機會只留給準備充分的人:
10歲時,他就自學計算機編程;
12歲起,薛來就開始不斷斬獲各類國際大賽的獎項;
16歲時,擁有了自己的專利,和一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21歲時,薛來選擇從卡內基梅隆大學輟學,成立了自己的跨國科技公司Ractiv。
22歲的他掌握著六國語言。
年僅26歲的薛來已經擁有16年編程經驗。
2015年6月參加《超級演說家》,薛來亮出科學乾貨,憑藉《愛因斯坦又錯了》的精彩演說奪得本期頭籌,晉級決賽,最終獲得全國季軍。
又會編程,還會演說,這兩個看似不相關的領域,實則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邏輯思維。
在採訪中有記者問薛來,「編程等同於敲代碼嗎?」
薛來始終認為,編程≠寫代碼,掌握算法和邏輯思維才是王道。學習編程從來不是說以後要當程式設計師,而是訓練邏輯思維,理解這個世界的新趨勢,擁有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
編程思維讓每一個孩子都受益的地方就在於幫助他們學會探究問題的本質,學會拆解和解決問題。編程同時培養孩子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小到小學數學題,大到人生規劃。
讓這麼多天才少年都痴迷的編程,究竟有什麼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