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青川地震遺蹟國家地質公園提質升級 提升遊客滿意度

2020-12-22 瀟湘晨報

近日,來到這個因汶川特大地震形成的首個全面反映地震遺蹟的地質公園,只見道路乾淨整潔,標識標牌完善,充分展現了青川人民在災難面前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的生動場面,激發人們珍愛生命、奮發向上的豪邁情懷。

「現在放暑假,帶著孩子來到東河口,看山崩地裂,見證悲壯,激勵人生。」來自廣元的張磊深有感觸地說:「經過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我們的家園變得更加美麗,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這也是防震減災科普教育最好的地方。」

青川地震遺蹟國家地質公園是汶川大地震首個建成的地震遺址公園,是汶川大地震中地質破壞形態最豐富、地震堰塞湖數量最多最為集中的地球應力爆發形成的地震遺址群。現在的青川地震遺蹟國家地質公園是國家級地質公園、4A級旅遊景區、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國家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級中共黨史教育基地等。每年都會有大批中小學生和研學旅行團體來這裡開展研學活動,今年暑期已累計開展科普教育、研學活動10餘次。

「現在我們在園區內修建了旅遊諮詢服務點、A級旅遊廁所等基礎設施,設置了全域旅遊導覽圖、東河口景區全景圖,建設了智慧旅遊平臺、智慧旅遊停車系統、智慧旅遊二維碼講解,同時增加了購物商店及遊客休息區5處,區域內實現了WIFI全覆蓋,服務質量已大幅度提升。」青川地震遺蹟國家地質公園相關負責人說,為了豐富遊客體驗,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在遊客中心設置了「途書小驛」「移動圖書館二維碼」;設立志願服務崗,為遊客提供文明引導、旅遊諮詢、瀏覽講解、愛心幫扶、科普宣傳等志願服務。同時,多渠道收集《地震安全小常識》《雷鋒的故事》等宣傳片5部。隨著軟硬環境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來這裡研學,探索因汶川特大地震形成的首個全面反映地震遺蹟的地質公園。截至目前,景區已接待遊客40餘萬人次。

「目前我們正在利用QQ、微信朋友圈、抖音、快手、官網等平臺發布景區實時動態、美拍等資訊,全方位展示景區特色。」青川縣文化旅遊和體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景區還將從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服務質量等幾大方面持續發力,進一步豐富旅遊業態,把青川地震遺蹟國家地質公園的招牌擦得更亮。(馮小珈)

【來源:四川觀察】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汶川大地震首個地震遺址公園將參評國家地質公園
    新華網成都7月16日電(黃毅 殷切)汶川大地震首個全面反映地震遺蹟的青川地震遺址地質公園,日前在成都順利通過了專家組的評審。接下來,這座地質公園還將被推薦參加國家地質公園的評審。
  • 隱藏在四川內的童話小鎮,滿是歐洲風情,並坐擁國家地質森林公園
    四川是個旅遊的好地方,四季分明,季節不同,去四川的話,有很多有名的景點嗎?把九寨風景藏起來了,比如說,把九寨溝藏起來了,今天介紹一下隱藏在四川的童話小鎮,不僅有濃鬱的歐洲風情,還有國家地質森林公園,一定是既浪漫又有趣的地方。
  • 廣元青川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
    汶川地震起於汶川映秀,止於青川東河口。震巨大的能量由汶川經北川傳播至青川,在東河口集聚爆發,造成石壩鄉董家、馬公鄉窩前、紅光鄉東河口和石板溝多處山體整體崩塌、地陷及泥石流。整個區域山河改觀,形成了東河口、紅石河等36個形態各異的堰塞湖。
  • 都江堰擬保護5處地震遺蹟
    汶川特大地震給都江堰市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財產損失,同時也給都江堰留下了巨大的地震遺蹟資源。這些資源中很多非常典型,既反映了這次地震的特點,又是都江堰市所獨有的,不僅對地震科普知識宣傳和科學研究具有重要價值,也是十分珍貴的旅遊資源。
  • 福建平潭、三都澳地質公園 升級為國家地質公園
    海峽網4月13日訊 (福建日報記者 郭斌) 日前,經第八批國家地質公園專家評審組評審通過,福建平潭地質公園、三都澳地質公園上榜「第八批國家地質公園」。平潭地質公園以豐富典型的海蝕地貌、海積地貌和突出的海蝕遺蹟為主,花崗巖地貌和火山巖地貌為輔,是兼有海洋文化遺存和石厝群落等人文景觀的綜合性海島地質公園。
  • 地質公園規劃探索歷程——紀念地質公園規劃誕生20周年
    由於規劃編製成果完善、質量高,得到貴州省國土資源廳好評,在2003年類似的四處地質公園規劃評審會上,會議主持人認為,興義國家公園的可以作為今後貴州省編制地質公園規劃的範本。04第一次提出按地質遺蹟保護要求對地質遺蹟進行分類1.
  • 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汶川大地震第一個地震遺址保護紀念地
    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是汶川大地震第一個地震遺址保護紀念地,這裡汶川大地震中震中地帶,也是地質破壞形態最豐富體量最大、地震堰塞湖數量最多最為集中、傷亡最為慘重的地震遺址群。地震遺址廣場中央佇立著三塊黑色巨石,組成一個巨大的「川」字,既代表四川大地震,也代表了地震波從始破點汶川經北川到終破點青川的這三個極重災區。中間的巨石上深深鐫刻著鮮紅的字「2008.5.12」,3塊巨石分別以5.12米和2.28米的間距排列,寓意「20東河口堰塞湖位於青竹江紅光段,因在「5.12」地震中險峻的東河口地震崩塌,山石堵塞河道而形成。
  • 重慶再添一個「國字號」公園!雲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獲批申報創建
    據介紹,3月18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印發《關於同意江蘇鹽城大縱湖國家溼地公園等40處國家級自然公園新建和範圍調整的通知》,2019年度第二批自然公園評審揭曉,在授予的7處新建國家地質公園中,重慶雲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榜上有名,獲批國家地質公園資格,這也是此批中重慶市唯一申報創建成功的國家地質公園,為重慶又增添了一張國家級名片。
  • 2020四川廣元地震最新消息今天:青川地震3.9級震感明顯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03月06日11時34分在四川廣元市青川縣(北緯32.62度,東經105.39度)發生3.9級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  剛才,四川青川發生3.9級地震,造成當地有感,其中青川震感強烈,廣元、綿陽、巴中、南充、成都以及甘肅隴南、漢中等地震感明顯。
  • 四川青川:脫貧路上,步履鏗鏘
    青川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有2300多年歷史,因「其水清美」始名於唐天寶年間,幅員面積3216平方公裡,總人口25萬。青川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秦巴山區連片扶貧開發重點縣、「5.12」汶川特大地震極重災區,屬盆周山區、革命老區,貧困面廣、量大、程度深。         貧困村因何而貧?貧困戶緣何而窮?癥結在哪裡?窮根如何拔?
  • 西昌市啟動觀海路提升工程,助力邛海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提質升級
    邛海是四川的第二大淡水湖,也因為它的存在,讓西昌這座城多了一份靈動和神韻。相信很多人走過觀海路,這是一條環繞邛海,連接邛海溼地濱海綠道、觀鳥島溼地公園等景點的道路,曾被評為"四川最美街道"。今年,西昌正在全力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啟動觀海路人行道改造等項目,助力西昌邛海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提質升級。
  • 遠安化石群地質公園入圍第八批國家地質公園資格名單
    湖北日報訊(記者方珞、通訊員胡誌喜、丁留偉)2月7日從省國土廳獲悉,第八批國家地質公園資格名單2月2日起在國土資源部網站公示7個工作日,湖北遠安化石群地質公園入圍。這批擬新增的31處國家地質公園中既有壯麗的火山地質遺蹟,也有震撼的猛獁象化石遺址。
  • 重慶雲陽再添「國字號」生態名片 恐龍地質公園被授予國家地質公園...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3月24日18時12分訊(記者 趙鐵琥 通訊員 劉太興 徐磊磊)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今(24)日從重慶市雲陽縣委宣傳部獲悉,3月18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印發《關於同意江蘇鹽城大縱湖國家溼地公園等40處國家級自然公園新建和範圍調整的通知》,重慶雲陽恐龍地質公園被授予國家地質公園資格
  • 清朝時地震形成的堰塞湖,被重慶人改造成了地質公園和4A景區
    剛剛過去的國慶黃金周重慶又火了——官方給本地手機號發簡訊倡導大家不出門添堵,把整座城讓出來給外地遊客玩。至於把千廝門大橋臨時改成「人行天橋」這種花式寵遊客的做法也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今天我就再給大家介紹一個重慶的「神奇」景區——它本來是一場地震導致的堰塞湖,是自然災害的結果,現在卻被重慶人改造成了一個國家級地質公園和4A級景區,關鍵是還不收門票,歡迎外地朋友來玩啊——這個地方叫「黔江小南海國家地質公園」。「小南海」距離黔江城區大約25公裡的樣子,開車大約半個小時可到,路況很好。
  • 四川將建512地震遺址遺蹟及地震紀念體系
    新華網成都5月7日電(楊三軍、陳健)四川正在規劃建設「5·12」地震遺址、遺蹟及地震紀念體系,以保護和發揮地震遺址、遺蹟的見證展示、紀念憑弔、訓練演習、科普教育等功能。記者從7日上午四川省舉行的「5·12」抗震救災周年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根據《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四川在「5·12」地震遺址、遺蹟及地震紀念體系(以下簡稱紀念體系)規劃建設中,將按照原址保存、突出重點、區別對待、公眾參與、自然和諧的原則。據介紹,該紀念體系由北川老縣城、汶川映秀鎮、綿竹東汽漢旺廠區和都江堰虹口深溪溝四個地震遺址、遺蹟組成。
  • 深讀| 白沙地質公園獲批國家地質公園資格 隕石坑將串起山區旅遊資源
    「遊客跋涉而來想一睹隕石坑的壯觀,往往忽略腳下的風景,對地質公園而言同樣如此。」徐延康說,以隕石坑為核心的白沙地質公園,規劃總面積達到了169平方公裡,其中僅地質景觀就包括隕石衝擊遺蹟、水體景觀、地貌景觀、地質構造乃至古人類活動遺蹟等諸多類別。
  • 人大代表:汶川大地震後四川旅遊業的重建與對策
    選擇未受地震影響的景區景點,如成都市區的武侯祠、杜甫草堂、文殊坊、寬窄巷子、三聖花鄉、蒲江石象湖及城郊古鎮等,針對本地客源進行營銷,可在恢復期內降低上述景點的門票價格,以吸引遊客,從而縮短地震心理打擊震撼期,使四川旅遊業儘快復甦。
  • 四川新增1處省級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
    日前,廣元市朝天區防震減災中心被認定為四川省級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至此,四川省級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增加至7處,其中國家級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3處。全省各地區積極推進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創建工作,截至目前,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青川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攀枝花馬蘭山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成都市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崇州館、德陽市綿竹市漢旺地震遺址公園、雅安蘆山科技館,以及新認定的廣元市朝天區防震減災中心共7處被認定為省級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其中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青川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和成都市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
  • 青海省地質調查院「探寶」大美青海河山 掀開地質遺蹟「面紗」
    2015年之前,省內地質遺蹟調查主要限於以地質公園建設為目的的局部地區調查,不同地勘單位在政府部門支持下依託地質遺蹟建成世界級地質公園1處,國家級地質(礦山)公園7處,省級地質公園1處,園區外其它地區地質遺蹟調查幾乎處於空白,許多重要地質遺蹟尚未發掘出來。
  • 三明郊野國家地質公園 有47km²這麼大 計劃明年開園!
    七仙洞景區:  主要地質遺蹟:七仙洞巖溶地貌,水平洞頂、弧形側壁、邊槽、流痕、懸吊巖、鐘乳石等。小佑山景區:  主要地質遺蹟:水蝕花崗巖石蛋地貌,關公刀、仙人梯、象足巖、南瓜石等。萬壽巖景區:  主要地質遺蹟:萬壽巖靈峰洞、船帆洞人工石鋪地層、舊石器、哺乳動物化石等古人類活動遺蹟。公園將劃分為八大類功能區地質遺蹟保護區:  該區根據保護對象的重要性,劃分為一、二、三級地質遺蹟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