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五四運動101周年,近日,東華大學在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舉辦了五四「雲直播」紀念活動。直播的同時,東華大學還發布了2020年東華大學青年馬克思主義培養工程青年研究課題。
據東華大學負責老師介紹,此次將團日活動、主題教育「遷移」到線上是學校在特殊時期的全新探索。東華大學團委以網絡直播、微信公眾平臺推送為主要形式,持續開展2019-2020學年五四表彰優秀典型風採展、戰「疫」雲團課、「勞動煉就新青年」線上主題團日等活動,而五四「雲直播」的舉辦,標誌著東華大學紀念五四運動101周年系列活動正式啟動。
記者看到,啟動日當天,東華大學「五四精神 傳承有我」紀念五四運動101周年雲直播在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開講,隨著主持人的娓娓道來,百年紅色弄堂——漁陽裡的前世今生在鏡頭前一一展現。
來自東華大學的青年教師、在滬青年學生用近一小時的直播時間,從五四精神、愛國主義精神、疫情抗擊中的青年擔當、決戰脫貧攻堅四個角度,介紹漁陽裡的百年歷史,向觀眾展現中國青年始終挺起的脊梁。東華大學黨委書記劉承功也來到了活動現場為青年們講了堂生動的微團課。
此次直播不僅吸引了大量觀眾,也引發觀眾通過彈幕與主講人開展「青年大學習知識問答」現場互動。
活動現場,來自東華大學工業設計專業1802團支部的張怡卿告訴記者, 「我是第一次到漁陽裡來參觀,聽了幾位老師、同學的講解才知道共青團的誕生成長經過這麼曲折的歷程,同時我也被共青團八名發起者的革命故事所感動,正是有了他們的堅持和奮鬥,星星之火才得以燎原。」
本次的四位主講之一,旭日工商管理學院團委書記沈嘉斌表示,此次作為青年教師代表走進漁陽裡,通過集中學習共青團的前世今生,既是一次對自身深刻的沉浸式教育,更是教會學生如何在疫情下明晰青年使命,講好中國故事,體悟中國精神。這些鮮活的人物和故事是一本生動的「教材」,值得不斷品味、學習。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曉璐(通訊員楊蓉 王宇 楊玉璋)
圖片來源東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