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左右,華為差一點就變成一家拖拉機公司或者賣給摩託羅拉公司。而作為創始人任正非,在創辦華為13年後的2000年,手裡還是沒有個人資產買房在深圳租房子住。
2000年—2008年,任正非經歷母親車禍去世、愛將背叛、跨國官司、營業額極度縮水,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堅強如任正非也整夜整夜睡不著覺,幾近崩潰。
後來很多年輕的CEO承受不了壓力,向任正非請教是如何挺過來的。有時候他會說「要活下來」。
華為,中華有為,涅槃重生的華為堅不可摧。
研究任正非的一生,你會發現,這是一個真正的「硬核」男人。
1.創業初期艱難求生,父母都沒有得到很好照料,成為一生的遺憾
任正非大學畢業後進入工程基建部隊,成就突出,兩次填補過國家空白又有技術發明創造,33歲就被選為軍方代表,赴京參加科學技術大會。
在任正非希望國家授予中校軍銜的時候,接到了部隊裁撤需要轉業的通知,由軍人走向市場經濟。
轉業後,任正非不熟悉市場經濟,「活不下去,就要找一條活路。被裁軍以後,命運是很難的,我是親身體會的。當時是如何生存下來的問題」。
因為失誤,曾被別人騙走200萬元,被所在單位開除,並承諾要還款。妻子也提出了離婚,找不到工作,被迫無奈走向了創業。
1987年,任正非創辦華為的時候已經44歲了,創業壓力很大,生存條件也很差。華為在初期發展之後走向快車道,發展的越快矛盾越多,湧現各種問題,任正非感覺自己力不從心,精神幾近崩潰。
任正非越來越忙,本來跟著他在深圳住的父母不願意拖任正非後腿,也因為年紀大了需要人照料,家人協商後,任正非父母來到昆明,跟隨任正非妹妹妹夫一起居住。
1995年,任正非父親在昆明街上買了過期飲料喝,導致拉肚子全身器官衰竭而去世。2000年,任正非母親出門買菜被車撞去世。父母親去世的時候,任正非都沒有在身邊,這成為他永遠的遺憾。
2.決議不被認可,無數華為人反對,力排眾議苦熬8年
一個企業活下來走下去需要做對無數個選擇,但是失敗僅需要一個錯誤的選擇就可以了。
BBC記者在採訪任正非的時候提到,華為沒有選擇CDMA技術,讓自己失去了很多機會,因為這個技術是中國市場的主流技術之一,問任正非如果再回到當初重新選擇一次,會不會有不同的選擇。
任正非回答說,從2000年開始,中國在無線通信標準(CDMA、GSM……)的選擇上,都是處在矛盾之中。CDMA我們做了,但是沒有做IS-95這個落後體系,我們做的是1X。但是中國市場招標只要IS-95,不要1X,所以我們落選了,沒有獲得中國市場的選擇。
任正非自己是搞技術出身,對技術非常執著,堅定選擇最好的技術,領先了市場需求,長時間看這是一個非常有眼光的選擇,但是短期內卻讓自己很尷尬,不被市場認可,也被華為內部員工不斷質疑。
再回憶這段艱難時刻的時候,任正非說:
從2000年到2008年國家決定上3G,這八年期間,我們決定無線的路線時,我個人精神很痛苦,幾近崩潰。因為我堅定不移走3GPP、GSM、UMTS道路,不走那兩條路。
我不怕來自外面的壓力,外面怎麼壓我,我都不怕,還是堅定走下去。我害怕來自內部的壓力,內部不斷有高層寫信、寫報告給我,「你這個決策錯了,會葬送華為公司的」。
那八年看到別人賺大錢,我們不能賺錢,看到我們自己比別人困難多,外面大量文章都是諷刺挖苦我們的,萬一我真的錯了怎麼辦。
八年以後,中國終於發放3G牌照,一下子把我們的能量釋放出來了。
「那八年,我是度日如年,這個決策沒有其他人承擔責任,必須要我自己承擔選擇的責任。」
正是因為任正非的力排眾議堅定不移,才讓華為在3G牌照發放後,勢如破竹,蓄勢已久,以絕對的優勢碾壓了對手。
這是8年來的不斷質疑、不被市場認可,也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的壓力。
3.首要任務是活下去,曾考慮做拖拉機或者賣給摩託羅拉
2000年到2004年這段時間,華為非常難,產品不被市場認可,國內市場有港灣網絡的衝擊,還有大量的模仿華為的山寨公司競爭。
國外有美國思科公司發起的智慧財產權官司,由於思科的故意抹黑和輿論戰,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宣布終止與華為的合作,採取制裁措施。
當時,任正非為首的管理層給華為規劃了兩條道路。
第一條道路是做拖拉機。當時中國拖拉機廠效益都不好,拖拉機一臺是1000美元,但總存在漏油、發動機不耐高溫等技術問題。
華為想把所有的拖拉機廠買下來,用向IBM學習的IPD方法來解決這些技術問題,把拖拉機的價格提高到2000美元,創造世界上最大的拖拉機王國。
第二條路是繼續走通訊的路子,把華為賣給美國企業摩託羅拉。這是因為任正非對自己的技術很有信心,預見到華為很快會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樹大招風,一定會和MG對抗,遭受打擊。
把華為賣給摩託羅拉就可以戴上美國的「牛仔帽」,免受打擊,利於國際市場拓展。雖然資本是美國的,但是公司是幾萬中國人在幹,也體現了中國的勝利。這件事情由於種種因素沒有成功。
4. 內外交困,靠韌性和智慧一一化解
華為曾經歷多次非常艱難的時期,最兇險的一次是港灣網絡和思科聯合夾擊,內外交困。
任正非曾經有一員愛將李一男,任正非和李一男的是非恩怨很多人都聽說過。
任正非十分欣賞李一男,視李一男為華為的接班人。但是這員大將卻在利益和欲望的驅使下,背叛了任正非和華為,其所創立的港灣網絡不斷蠶食華為的市場,搶華為客戶,挖牆腳撬走了華為的大量技術骨幹。
公司組織結構和文化也照抄華為,儼然就是一個山寨版的華為公司。
華為在港灣網絡的衝擊下,市場佔有率和營業額不斷下滑。
在任正非為港灣網絡焦頭爛額的時候,MG思科又對華為提出了跨國訴訟,並通過MG政府施以外交壓力。
當時的華為內外夾擊情況複雜,貿然頂風而上絕不是上佳選擇。
思量權衡之後,任正非決定集中力量先後一個一個擊破,打持久戰,必要的時候,可以化敵為友。
他先集中優勢資源,組織法律和技術專家團隊赴美國打國際官司,花重金聘請美國律師團隊,並在新聞界開展公關,贏得輿論支持。又與思科對手3COM公司結成了合作夥伴共同對抗思科。
在律師團隊指導下,反訴思科壟斷,壟斷在美國是重罪。並在美國申請智慧財產權侵權鑑定,鑑定結果顯示華為無侵權。思科與華為達成和解。
處理完思科的案子,華為集中精力對付從華為「叛逃」的港灣網絡,成立了「打港辦」。盯緊港灣網路,凡是港灣網絡去談判的單,華為必定出一個極低的價格來競爭,甚至是不要錢免費送服務和產品,不惜成本和港灣網絡爭奪市場,擠壓港灣網絡的市場空間。
港灣網絡被迫謀求上市和收購來緩解困境,但是每一次準備上市前夕,證監機構都會接到對港灣不利的舉報信,有意向的收購公司基本都是與華為有合作的公司,忌憚華為的影響,收購不了了之。
走投無路之下,李一男的港灣網絡被華為收購,港灣網絡和李一男重新回到華為。
5.歷經浮沉、低調沉默、隱忍睿智的老人
華為33年的發展歷程,歷經波折,九死一生,發展到今天實屬不易。作為創始人,任正非經歷了人生浮沉和商場的無數坎坷,建立了一個華為帝國,也付出了常人難以承受的磨難。
一貫低調沉默的任正非,很少有人知道他已經是76歲的老人了,他的格局和能力讓同為企業家的柳傳志、馬雲、王石讚嘆不已,真心拜服。
其他人早已處於隱退或半隱退的狀態,唯有任老,依然堅守在一線,在這緊急關頭,為了華為,也為了他的女兒。
越研究他的人生經歷,你就會越佩服這位老人。低調沉默、隱忍,有格局有胸懷,睿智清醒。
他這一生,波瀾壯闊,活了別人好幾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