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需要學會獨行,莫要過分依賴別人

2020-12-19 韶影墨辰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句話: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關係,不要過分依賴他人。對此深以為然。別人或許能幫助你一時,卻幫不了你一世。在人生的某個階段或許他人能陪你一時,但是卻不能陪你走完一生。況且,人生漫長,誰又能保證中途是否會發生變故。唯有依靠自己,讓自己變得強大,才能走出一片美好的人生。

莫要高估任何一種關係

很多時候,時間和經歷讓我們自以為身邊時時刻刻會有人陪伴,也認為自己的朋友或親人不會離開自己,可是往往會事與願違。比如,當我們對朋友產生過高的期望,認為友情會永久地存在,但是,一旦朋友做的某件事不符合你的期望和設定,可能就會產生抑制不住地難過與失望。其實,朋友本沒有錯,彼此有沒有籤訂合同,許下諾言,你又何權利要求別人按你的思維處事呢。

不要相信感情會永續長存,不管是友情、愛情還是親情,其實它並沒有你想像中的牢固。不管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偶爾往來的「點頭之交」,抑或是無話不談的閨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都有自己的生活。你在他心中的位置說不定遠遠比不上他在你心中的位置。所以無論對待何人,我們需要保持一個清醒的認識,莫要把自己看得太重。

奇蹟難再現,莫要過分依賴他人

周國平曾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朝聖路。大道萬千,總有一條是屬於你自己的。我們不要總是期望好運氣會從天而降,就像不要想著自己買一次彩票就能中大獎,這種機率是微乎其微的。遇到困難也不要總是想著找別人幫忙,想著別人能伸出援助之手,朋友可以幫助你一次,但是沒有義務照料你一生。有些事,有些人是值得幫的,但有些卻是可以拒絕的。不要拿著朋友的幫助當成自己揮霍的資本,那樣只會使自己一事無成。

如果真得有困難,渴望他人伸出援助之手無可厚非,但是一定要切記,給你提供幫助的朋友的恩情莫要忘記,自己也應該從中吸取教訓,莫要把伸手當成習慣,否則,時間久了,不僅會失去友誼,更會使自己變得一無是處,渾渾噩噩度過餘生。

依靠自己,學會獨行

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坎坷和荊棘是避免不了的,大部分時間是需要我們獨自去走,獨立熬過去的。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每一個路程,都要依靠自己,一步步地前行,成長。

對於某些人來說,難熬的日子應該是剛剛走出象牙塔,邁入社會的時期吧,渴望自己獨立,但是沒有經濟基礎,要掙錢養活自己,不能再輕易地向家裡伸手要錢,即使父母還是會打給你。強烈的自尊心也會阻攔你伸出的手。所以,我們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勇敢地去面對遇到的困難,而不是得過且過,最終導致一事無成。

有些路是註定是一個人的徵程,一味地依靠別人,你會活得很累,寄人籬下的情形想必每個人都不願意承受。所以我們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時刻存在一種危機感,從各方面提升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這樣,在遇到某些事情時,我們才能讓自己臨危不懼,坦然應對。我們一定要練就一顆強大的內心,時時刻刻應對來自成長路上的各種風雨。

任何時候都要記得,獨行也是一種風景,莫要過分依賴他人,成就更好的自己。

相關焦點

  • 人生,莫要與別人爭論對與錯,是與非
    比如和別人爭論和爭吵。爭論和爭吵只會浪費自己美好的心情和美好的時光。人與人之間有分歧是必然的,人與人之間產生分歧之後,就會爭吵和爭論,各有各的出發點和道理,爭來爭去,只會兩敗俱傷。其實,爭吵和爭論並不是一種溝通方式,而是把事情惡化的導火索。
  • 不過分依賴別人,才能自立於世
    依賴別人會使人失去獨立自主性。依賴別人的人不能獨立,缺乏創業的勇氣,其決斷力較差,會陷入猶豫不決的困境,一直需要別人的鼓勵和支持,藉助別人的扶助和判斷。如有需要,「該出手時就出手」,有時需稍斂鋒芒,握緊拳頭,靜觀事態發展;有時需要針鋒相對,有時又需要互助友愛;有時需要融入群體,有時又需要潛心獨處;有時需要緊張工作,有時又需要放鬆休閒;有時需要堅決抗衡,有時又需要果斷退兵;有時需要陳述己見,有時又需要沉默以對;有時要善握良機,有時又需要靜心守候。人生中,有許多既對立又統一的東西,能辯證待之,方能取得人生的主動權。
  • 過分的情感依賴就是剝削,你要警惕身邊出現這些行為的人
    心理學家鮑爾比在他的關係依附理論中提出,情感依賴的形成具有深刻的生物根源。他們就像嬰兒一樣,天生對於別人就有情感依賴。根據鮑爾比的觀點,你完全可以按照一個嬰兒的標準,來觀察周圍的人,是否存在這樣的行為。一旦他們在很多方面,都表現出嬰兒一般的態度,那麼你就可以確定對方就是過分的情感依賴者了。
  • 心理學:個體對某個人的過分依賴,是走向脆弱的開始
    心理學家有這樣一個觀點,依賴導致個體產生退行現象。一個人過分依賴另一個人,就會變得越來越幼稚,越來越不成熟。這種依賴關係不僅僅是戀人,還有朋友、同學、同事等等。其本質與個體的依戀風格有關,根源來自於個體的不成熟心理。
  • 孩子太粘人,過分依賴父母怎麼辦?家長要培養正確的依戀關係
    01、孩子過分依賴父母常常是由這幾個原因引起的,父母必須要重視李玫瑾曾經講到,孩子的性格原因都是父母一手造成的,所以當孩子出現過分依賴父母的性格時,往往是由於父母的教育方式不當,尤其是以下幾個原因,父母需要重視。
  • 小學生過分依賴群體的心理
    小學生過分依賴群體的心理家長群2020年第3本書《培養孩子的安全感》讀書筆記我們大多認為青少年具有更加典型的群體依賴傾向,但實際上,這種傾向從小學就已經開始了。有些孩子很少自己去判斷對錯,只想凡事和別人一樣
  • 夜讀|善良的人要學會不討好別人,不委屈自己
    六安新周報《夜讀》欄目 美文欣賞 朗讀:施忠海 善良的人要學會不討好別人 不委屈自己 這個世界上,學會不討好別人,在漫長的人生中,誰都有過怯懦、軟弱、猶疑、錯訛,誰都曾在某個特定的時候勇敢、堅定、執著、頑強。
  • 不依靠,不依附,不依賴
    慢慢,我們長大,學會獨立,學會擔當,所有事情要自己面對,因為我們在成長,父母在變老,總有一天,我們會變成父母的依靠。我們無法拒絕長大,雖然小的時候拼命的想長大,然而當那一天真正來臨的時候,又多麼希望自己永遠都長不大。當我們戀愛,結婚,找到終生依靠,多想就這樣依附在他身上,避開所有紛擾雜事,不問事,不理事。
  • 學會獨行,是最好的成長
    童年,已經不能回憶那些只屬於幼稚心靈的甜蜜緊緊地摟在懷裡孩子們不懂得,跌倒了可以自己爬起來失敗教育,更是中國的需要學會獨行,是最好的成長感謝您的支持!!!!!
  • 莫馨怡(Sunny Mo):幫助別人,是我的人生樂趣
    莫馨怡:大家好,我叫莫馨怡,英文名Sunny Mo,來自於湖南長沙,現在就讀於美國聖馬利諾高中。很高興能夠來到這個美麗的村莊,認識到這麼多可愛、友好的朋友,這是我一直以來,最有意義的一次人生經歷。記者:我們知道,你從美國回到長沙,又從長沙開車5個多小時來到桑植縣的這個貧困村莊。
  • 人生到了下半場,要學會擺脫依賴
    今早起晚了,本來還是想著昨晚睡的時候還說我明早一定要早起啊,選擇要去跑步,可能太困了,還是姑媽叫我起來10點多了。起來我就感覺腰有一點點酸,然後也沒有注意太多,照常去上個廁所發現來姨媽了,接著回房間收拾一些東西,全部弄好。
  • 依賴與獨立的平衡,需要父母掌握
    在我們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是這兩類人中的其中一類,他們不是過分獨立,就是過分依賴父母的保護,其實這對孩子的成長都是不利的。如果無法把握其中的度,孩子的人生之路必然會充滿著荊棘和坎坷。最後還是有幾位男生強硬的非要幫她做一些重活,才讓她漸漸學會了接受。她坦言自己這樣確實很累,但是已經習慣了,因為在她的成長過程中,所有的一切都是靠自己,父親酗酒,母親消沉,除了自己還能指望誰呢?
  • 自在獨行,何懼風雨
    自在獨行,何懼風雨最近有個欄目《乘風破浪的姐姐》,立意就很好,人生總會有風雨,面對生命中不可迴避的風雨,要乘風破浪,勇敢前行,人生總會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刻,在最艱難的時刻,一定要拿出一份勇氣在風雨中,唯有珍愛自己的人,才能自在獨行,溫暖、浪漫和詩意都要靠自己去爭取,不要活在別人的期待裡,要為自己活一次,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愛自己是一生浪漫的開始》這本書的作者靜聽風,是一位詩意女子,擁有浪漫情懷,期盼在時光中如花盛開,認為愛自己就是一生浪漫的開始,當你真正認可和接納自己時,所有的美好都將會照進現實。
  • 獨立與依賴,相互並存
    不要輕易去依賴一個人,它會成為你的習慣,當分別來臨,你失去的不是某個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學會獨立行走,它會讓你走得更坦然些。依賴,當你在心裡需求和現實需求無法自我滿足時,需要通過藉助於他人的力量來滿足自己的需求。我們每個人都想擺脫依賴,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全面做到,比如擺脫依賴思想,依賴別人,依賴情感。總有的人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坐享其成。但在這時代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歌頌獨立。
  • 鉑瑞思:總是依賴別人的話,就永遠也長不大
    我們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的對他人產生依賴,依賴一詞,可被定義為過度需要依靠他人的支持、指導、照顧和保護。但一部分人由於形成了與他人不同的思維與行為模式,導致了依賴型人格障礙的產生。依賴性人格障礙以過分依賴為特徵,表現為缺乏獨立性,感到無助、無能和缺乏精力,並且深怕為人遺棄。將自己的需求依附於別人,過分順從於別人意志 。
  • 《怪你過分美麗》:最好的「莫北」,最好的高以翔!
    很喜歡這八字導語,選擇莫北,選擇以翔,那就是對導語最好的闡釋。非常喜歡《怪你過分美麗》中「莫北」最後那定格一笑,這完全是一個治癒系的笑容,當初拍攝的時候導演和所有現場工作人員在回看這個鏡頭的時候都發出了驚嘆,而在一旁的高以翔卻有一些害羞了,這樣的笑容真的很「高以翔」。
  • 依賴型人格不要怕,學會這2招輕鬆擺脫依賴人格
    依賴型人格不要怕,學會這2招輕鬆擺脫依賴人格依賴型人格:離開家,我該怎麼辦人應該是獨立的。獨立行走,使人脫離了動物界而成為萬物之靈。當跨進青春之門的時候,進入青春期後就開始具備了一定的獨立意識,但對別人尤其是父母的依戀常常使其感到困惑。依賴,是心理斷乳期的最大障礙。當你跨進青春之門,你開始具備一定的獨立意識,但對別人的依賴仍常常困擾著自己。隨著身心的發展,你一方面比以前擁有了更多的自由度,另一方面卻擔負起比以前更多的責任。面對這些責任,有些人感到膽怯,無法跨越依賴別人的心理障礙。
  • 在生活中,我們要拒絕別人過分的要求,必要時學會說「不」
    拒絕別人的要求確實是件不容易的事,大家都有體會。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希望得到別人的重視,同時也不希望別人不愉快,因而,也就難以說出拒絕的話了。但是,你應該想一想,倘若答應對方的要求,將會給自己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那麼,就應該拒絕,而不要為了面子問題,做出違心的事來。
  • 《自在獨行》:人生就是一場孤獨的修行
    《自在獨行》——賈平凹獨行是一場心靈的隱居真正的灑脫來自內心安寧>初讀賈平凹先生的《自在獨行》是我最近在看的一本書,這本書的書名很吸引我「自在獨行」。而怎麼在這快節奏下的當代能做到自在獨行呢?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自在獨行》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散文集。賈平凹先生素喜靜,但也是熱鬧而這熱鬧是內心的安寧與獨行的自主,這是這本書的前言描述賈平凹先生的初印象。
  • 孩子過分依賴大人?家長應該這樣做
    無論媽媽怎麼鼓勵雯雯自己去玩,她都是一個勁兒地搖頭,一定要媽媽陪著才去玩耍。家長如果想要正確處理孩子過分依賴大人這件事,首先要了解背後的原因。要知道孩子終會長大,總有一天ta不會再把自己的心事分享給父母。如果將來真有這麼一天,那麼現在孩子黏你、依賴你就都是甜蜜的負擔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