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真的喜歡比他大30歲的蕭皇后嗎?他們什麼關係?

2021-01-09 風景大世界

李世民喜歡蕭皇后?無稽之談!在我國野史小說中,蕭皇后可算是被他們給埋汰完了!按照小說中的描述,蕭皇后先是嫁給了楊廣,後又跟了宇文化及、然後又是李密、竇建德、處羅可汗、李淵和李世民,放寬一點,還要加上李建成和李元吉。蕭皇后究竟得罪了誰,竟然遭到了如此黑化?

那麼,蕭皇后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一個命運多舛的女人,為什麼會受到如此不公的評價呢?

蕭家有女初長成

蕭皇后出身於西梁皇族,是西梁孝明帝蕭巋之女,南蘭陵人(今常州市武進縣)。要說起西梁,那立國的歷史可比隋朝悠久的多了。要是二者相比較的話,西梁應該是老牌貴族,而隋朝則最多算作是暴發戶,連世家都算不上。

可惜,梁朝自梁武帝蕭衍以來,一輩不如一輩,由一個統治南方的大王朝最終只能偏處一隅,稱為西梁了。好在西梁的皇帝們比較識趣,眼見早晚會被吞併,那還不如早日歸附,以換來家族的長久利益。因此,在公元554年,梁帝蕭詧自願成為了當時西魏的附屬國,屬地僅有荊州周圍的三百裡。

從此之後,無論是北周取代了西魏,還是隋朝取代了北周,後梁都心安理得做這個小皇帝。

蕭皇后沒有在歷史上留下名字,蕭美娘只是小說家給加上的名字。蕭皇后從出生時就表現出不凡,這倒不是她有什麼神跡,而是出生的月份不好,是在陰曆二月份出生的。在當時,江南的風俗是二月出生的子女不吉利。據《隋書.后妃列傳》記載:。

「江南風俗,二月生子者不舉。

這種說法是因為陰曆二月是卯月,代表的是桃花,沐浴。六爻有云:吉連沐浴,敗而不吉。其實,這只是一種迷信說法而已,現實中哪有這回事!

不過,蕭皇后還是不幸地中槍了。按照江南的慣例是要把這個孩子處理掉的。可是,蕭皇后的父母不忍,就把這個女兒交給了東平王蕭岌收養。可不巧的是,在撫養蕭皇后不到一年的時間裡,蕭岌夫婦二人都病死了。無奈之下,蕭皇后的舅舅張軻出面撫養了這個外甥女。

張軻雖然是外戚,但這個外戚和其他王朝的外戚相比就寒酸了很多。

據《北史》記載:

後以二月生,由是季父岌收養之。未歲,岌夫妻俱死,轉養舅張軻家。軻甚貧窶,後躬親勞苦。

由此可見,蕭皇后雖然生於宮廷,但卻長於民間,身躬勞苦,深知民間疾苦,這也是日後蕭皇后身處亂世,顛沛流離,寄人籬下卻仍能生存下去的主要原因。

奪嫡之路

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隋文帝為次子晉王楊廣在梁國選妃,結果是梁國公主們的八字都和楊廣不和,最後只得把寄養在張軻家中的蕭皇后推了出來。沒想到蕭皇后和楊廣的八字出奇的相合,就這樣,15歲的蕭氏就成為了楊廣的王妃。這一年,楊廣才13歲。

蕭氏嫁給楊廣後,夫妻二人之間異常和諧。蕭氏肚皮也爭氣,連續給楊廣生了兩個兒子。而且,蕭氏雖然是沒落皇族,但是在江南地區的影響力還是比較大的,這為楊廣在江南地區爭取士族們的支持助力不少。而且,據史書記載,蕭氏對楊廣想要奪嫡的想法很支持,對於楊廣利用假象來討取獨孤皇后歡心一事不僅積極配合,而且身體力行,這就更加使得楊廣對她寵愛有加。

更重要的是,蕭皇后有一項別人不具備的能力,那就是會巫術,並且會利用巫術給人治病,關於這一點,在《隋書》中曾經有過記載。

據《隋書·郭衍傳》:

王因召衍,陰共計議。又恐人疑無故來往,託以衍妻患癭,王妃蕭氏有術能療之。以狀奏高祖,高祖聽衍共妻向江都,往來無度。

郭衍是楊廣的心腹,為了謀劃奪嫡大計,二人是需要經常商量一些事情。可為了不使隋文帝疑心,楊廣就以蕭皇后會治病為名經常性地與郭衍來往。

蕭皇后會巫術這件事,連隋文帝都知道,並且因此生出了想要改立楊廣為太子的想法。據《隋書·高熲傳》:

時太子勇失愛於上,潛有廢立之意。謂熲曰:「晉王妃有神憑之,言王必有天下,若之何?」熲長跪曰:「長幼有序,其可廢乎!」上默然而止。

當然了,在史書中記載的可不是巫術,那就落了下乘,人家記載的可是「有神憑之」,也就是神仙附體的意思,有神仙作為依仗的蕭氏是楊廣的妃子,這是否更加能夠說明楊廣具有成為太子,進而成為皇帝的本錢?

應該說,蕭氏有異術這件事不是假的,不然,也不會連隋文帝都知道,並且並不視為歪門邪道。筆者認為,蕭皇后這個能力或許就是能夠在亂世之中活下來的原因之一。

開皇二十年(600年),早在楊廣夫婦二人的精心策劃下,楊廣終於如願以償被冊封為太子,王妃蕭氏亦隨之成為太子妃。

顛沛流離

仁壽四年(604年),隋文帝崩於仁壽宮,楊廣登基為帝,次年改元「大業」,並冊封蕭氏為皇后。這一年,楊廣三十七歲,蕭皇后三十九歲。

楊廣登基之後,憋了多少年的欲望終於開始釋放出來,因此,做了很多失德之事。蕭皇后有心匡正楊廣的錯誤,可是又害怕惹怒楊廣,在屢次進諫無果之後,蕭皇后乾脆就放棄了,該咋地就咋地吧!

據《北史》:

後曰:「天下事一朝至此,勢去已然,無可救也。何用言,徒令帝憂煩耳!」自是無復言者。

大業十四年(618年),江都政變,楊廣被宇文化及等所弒,這一年,蕭皇后51歲。好在蕭皇后平時待下不薄,宇文化及所率領的絕大多數都是關中驍果軍,造反的目的就是要回到關中,並不是一定要反隋朝。所以蕭皇后得以保命。

宇文化及率領著驍果軍一路北上,沿途遭受到了不斷的攻擊,尤其是和西魏李密的一次大戰中,驍果軍損失大部,已經無力繼續西行。

蕭皇后帶著自己的幼孫楊政道和皇室公主們被亂軍帶到了聊城,又受到了竇建德的攻擊。無奈之下,宇文化及只得把蕭皇后送給了竇建德,竇建德將皇后暫安置在了武強縣。

竇建德之所以要蕭皇后是有其政治目的的。隋煬帝雖死,但是隋朝的大義名分仍在,如果蕭皇后能夠出面向世人宣布竇建德是隋朝的忠臣,那對竇建德在河北地區的好處就太多了。

首先可以獲得河北地區世家大族們的支持,其次可以獲得那些仍然忠於隋朝的各地官員的擁護,而那些牆頭草兩面派見蕭皇后都支持竇建德,最起碼不敢正面與竇建德抗衡,這就是所謂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竇建德想的很好,可是還未等實施,東突厥的處羅可汗也派人來索要蕭皇后。

處羅可汗的妻子義成公主是楊廣的堂妹,蕭皇后的小姑子。在楊廣被殺之後,義成公主想要接回嫂子,是非常合理的一件事。

而且,東突厥勢大,竇建德根本不敢反抗,因此,蕭皇后便隨突厥使者前往突厥,流亡在突厥的隋朝百姓奉煬帝孫楊政道為主,在定襄(今山西忻州)安頓下來。

應該說,隋朝的義成公主還是一位非常盡職盡責的公主的,充分盡到了一位和親公主責任。

作為一位亡國公主,自然是對娘家剩下的唯一親人百般呵護,而且,隋朝滅亡後,嫡系血脈也僅剩下楊政道一人了。保住了楊政道,就意味著隋朝還有復興的可能。為此,義成公主不斷在處羅可汗耳邊吹枕頭風有要求給隋朝復國。

而處羅可汗呢?也認為這是一次大好機會,可以利用楊政道來給內地找麻煩,楊政道在此時就是奇貨可居。因此,我們翻開史書就會發現,在這一個時期,義成公主非常活躍,突厥對內地的反王們的支持也非常積極,比如說劉黑闥和劉武周就是東突厥豢養的兩條惡犬。

可是,東突厥的好景不長,在唐朝建立後,經過了短暫的恢復期之後,唐太宗李世民出兵討伐東突厥,貞觀四年(630年),唐太宗滅亡東突厥,迎蕭皇后回京。回京後的蕭氏,得到了唐太宗的禮遇。這一年,蕭皇后63歲,李世民31歲。

野史中提到的,蕭皇后是在李淵武德年間回國的,還與李淵如何如何,是毫無歷史依據的亂講。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蕭皇后崩逝,享年八十一歲。這一年,李世民49歲。蕭氏逝世後,唐太宗以後禮將蕭皇后葬於煬帝之陵,上諡為愍皇后。

李世民和蕭皇后,相差32歲,竟然會有不倫之戀?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總結

如果說,李世民對蕭皇后經歷亂世,仍然能夠生存下來的能力表示讚賞,這是有可能的;對蕭皇后能夠在亂世中,不受叛軍和突厥的要挾,仍然保持住了隋朝皇室的尊嚴和氣節表示讚賞,也是有可能的。但是,要說二人有不倫之戀,就不僅是在黑化蕭皇后了,而是在黑化李世民了,難道李世民的口味真的這麼重?

後世很多野史小說的作者為了迎合最底層民眾的低級趣味,嚴重污衊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人物,這種風氣要不得!

相關焦點

  • 蕭皇后:真的是輾轉於六個男人之間,最後由李世民接盤?
    隋煬帝的皇后蕭氏也在後世的演義中被塑造成一個紅顏禍水,甚至說她一生輾轉於六個男人之間,最終被李世民收納於後宮,成為李世民的妃子。然而歷史上真實的蕭皇后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白冰版蕭美娘演義中的蕭皇后在《隋唐演義》影視劇中我們看到蕭皇后被塑造成了一個輾轉於多個男人之間的女子。
  • 隋朝蕭皇后是為什麼會變成六位帝皇玩?
    她就是南朝梁明帝蕭巋的女兒蕭氏,人們一般稱她為蕭皇后。蕭皇后是歷史上一位奇女子,歷經多次改朝換代,卻總是讓那些君王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這樣的女人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蕭皇后一生共經歷了5次婚姻,隋煬帝的皇后,宇文化及的淑妃,竇建德的小妾,兩代突厥可汗的愛妃。如果李世民真的納她為昭容,就是6次,這些正史上並沒有記載。
  • 斬首宇文化及,救出蕭皇后,他比李淵李世民更有資格取代楊廣
    在隋唐演義等評書中,竇建德被設定十八家的反王之一,是唐高祖李淵的小舅子,李世民的親娘舅,李唐得了天下,按說這位國舅爺會幫助李家,一同去享受榮華富貴,可是,他卻在大唐初步成形時,挑頭舉起反唐的大旗,幫助王世充與李家爭奪一下。最後落了個被羅成一槍挑死,並且還是在他外甥的大帳內被挑死,落了個悲慘結局。
  • 隋煬帝死後,蕭皇后為何被6位皇帝喜歡,一個原因無人能避免
    隋煬帝死後,蕭皇后為何被6位皇帝喜歡,一個原因無人能避免一、嫁入豪門,是很多女生的夢想。如果是少年英俊的「霸道總裁」,那就再好不過了,估計做夢都能偷著樂醒。這屬於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是拜金。但話說回來,嫁入豪門就一定幸福嗎?有些女生盲目的認為,嫁入豪門就會很幸福啊。
  • 蕭皇后第一次被侍寢,唐太宗為何激動到難以自拔?原因很簡單!
    最初,蕭皇后最初是隋煬帝的皇后。後來,由於隋朝皇帝的暴政,於文華被殺,蕭皇后也成為了餘文華的妃。在隨後的幾十年中,他成為竇建德最愛的妃和兩代突厥公主。迄今為止,他已與五位皇帝結婚。其他人則將其視為命運悲慘的女人。畢竟,每個皇帝的命運都非常短暫,他只能數次易手。
  • 你知道唐太宗李世民和隋文帝楊堅是什麼關係嗎?
    昨天一則「唐太宗和隋文帝的行宮新發現」上了熱搜,小編看到的時候,第一反應,怎麼他們兩個名字擱一塊了,有什麼關係嗎,再細看,哦是行宮呀。不過這不經勾起了小編的探知欲,一查發現唐太宗和隋文帝有著錯綜複雜的關係。你知道唐太宗李世民和隋文帝楊堅是什麼關係嗎?
  • 長孫皇后13歲嫁人到36歲病故 李世民為什麼對她如此念念不忘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長孫皇后13歲嫁人到36歲病故 李世民為什麼對她如此念念不忘 李世民是個好皇帝,但是他為了得到皇位卻太過狠心,連自己的親兄弟都不放過。都說帝王是無情的,他想當皇帝,所以就必須絕情,兄弟之間的情誼在此刻變得一文不值。
  • 李世民是千古一帝,但他認為長孫皇后對他影響極大,有何影響
    第二,長孫皇后勸說李世民行仁政納雅言,樹立了明君的形象。李世民是通過政變,殺死兄弟,逼迫父親退位而登上皇位的。這是一個非常糟糕的起點。但是最後李世民留在歷史上的,卻是一個明君的形象。甚至連司馬光也認為,他篡位是非常正確的。而李世民能夠做到這一點,與長孫皇后勸他行仁政納雅言有莫大關係。
  • 蕭太后與韓德讓究竟什麼關係?
    電視劇《燕雲臺》中的蕭太后由於是所謂的「大女主戲」,片中蕭燕燕不僅有皇帝愛人,還有青梅竹馬韓德讓,歷史上的蕭太后與韓德讓究竟關係如何?如今流淌在北京通州的蕭太后河,跟蕭太后又是什麼關係?從貴族女兒到承天太后蕭太后本名蕭綽。戲本中的她,多被塑造為一個反面人物,被附上了兵敗身亡的慘澹結局。
  • 李世民一生娶的兩個二婚女人,一個弟弟的老婆,一個表叔的女人
    李世民一生唯一愛過的女人,長孫皇后,一個柔情似水,外柔內剛,才貌雙全在背後默默支持李世民與他生死相依的傳奇女子。他在李世民的一生中有著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影響了李世民的一生。在長孫皇后之後,李世民還曾喜歡過兩個女人。
  • 長孫皇后臨死前哀求一件事,李世民卻拒絕,後導致長孫家族破滅!
    文德皇后長孫氏 (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是李世民最鍾愛的妻子,也是對李世民貢獻相當大的皇后了。長孫皇后年幼時經歷了很多波折,和他的哥哥長孫無忌一起吃了很多苦。後來年僅十三歲的長孫皇后就嫁給了李世民。
  • 長孫皇后死前求皇帝一件事,李世民沒照辦,結果長孫家族真的完了
    長孫皇后死前求皇帝一件事,李世民沒照辦,結果長孫家族真的完了長孫皇后是李世民一生中最愛的女人,也是李世民唯一的皇后。古代女子一般沒有機會讀書,也不需要讀書。但是長孫皇后卻始終保持著從書中獲取知識的習慣,並經常和李世民探討朝廷大事。
  • 長孫皇后的建議,李世民不聽,最後覆滅了長孫家族
    一代賢后可不是浪得虛名,在李世民登基,成為長孫皇后之後,她安定後宮,阻止外戚幹政,反對李世民重用親哥哥長孫無忌,這導致了在李世民去世之前,長孫無忌一直沒有實權。在長孫皇后13歲嫁給李世民之後,家裡就被打理得井井有條,和公公婆婆的關係也處的非常好。李世民被封秦王之後,她才能為王妃。之後的皇位爭奪中,不是長子的李世民,多虧了長孫王妃的協助,取得了勝利。她在現場,犒賞三軍,鼓勵將士,顯示了她的政治才能。
  • 長孫皇后是什麼人?為什麼能得到李世民的寵愛,被稱為第一賢后
    唐太宗和長孫皇后的愛情故事,千百年來,總是為人津津樂道,人們喜歡這位美麗,賢良,品德高尚的皇后。在中國古代,女人的地位不高,歷史上更是把很多女人寫成禍國殃民的罪魁禍首,尤其是一些大權在握,縱容外戚的皇后, 比如漢朝的呂后,後世評價都不高,而長孫皇后則是最為知名的賢后的代表長孫皇后出生於隋朝時候的長安,家裡非常顯赫,父親長孫晟是驍勇善戰的右驍衛將軍。外祖父是揚州刺史。長孫氏喜好讀書,守禮,循規蹈矩。她3歲時就被嫁給了李世民。
  • 李世民與長孫皇后所生的子女結局如何?
    長孫皇后是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之女。她13歲嫁給李世民,為李世民當上皇帝立下了不少功勞,在李世民繼位後,也在許多事情上對李世民規勸。李世民成為一代明君,和長孫皇后的恭謙、明理不無關係。她和李世民的關心很好,兩人一共生下了三子四女。
  • 大唐皇后之中誰也比不上長孫皇后你們知道原因是什麼嗎?
    另外就是看女人是否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了,一個男人也好一個女人也好不論他們的事業多麼成功如果他們有一個坑爹坑娘的子女那麼他們一生就會被不爭氣的子女們所牽連。在唐朝可以說有一個女人這三方面做的非常的出色,這個人就是長孫皇后。長孫皇后的丈夫是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他哥就是長孫無忌。她成為李世民的女人不是她決定的,也不是李世民決定的,是她的出身決定的。
  • 長孫氏嫁給李世民以後對他幫助頗多,在李世民登基後還繼續勸諫他
    但是李建成作為長子,他自然不願意放棄,後來就和自己的弟弟李元吉兩人走得非常近,二人商量了很多的政策,希望李世民當不了皇帝,於是兩個人就把李世民當成了敵人。他們兩個商量以後決定和李淵的妃子們等多人聯手,把各自的需求都整理一下,來實現自己的目的。李淵一直都很欣賞李世民,很喜歡李世民,他覺得在繼承這件事上面,李世民才是最合適的。
  • 長孫皇后是賢內助,李世民娶到她,已經成功一半了
    幼年嫁人長孫皇后出身將門世家,在隋朝末年(大業九年)嫁給李世民。十三歲的豆蔻之女,與十七歲的少年英雄便走到了一起。之後的年歲,守望相助,舉案齊眉。嫁給李世民,但不意味著一生呆在後院,生兒育女,相夫教子這樣一輩子就過去了。
  • 李世民後宮佳麗眾多,卻偏偏獨寵長孫皇后,為何沒有雨露均沾?
    長孫皇后八歲的時候,父親去世。她和哥哥長孫無忌在舅父高士廉的撫養下長大成人。高士廉本來就對李世民這隻潛力股無比看好,再加上之前的婚約,便一手促成了這段美好的姻緣。當時正處於豆蔻年華的長孫氏嫁給了十六歲的李世民,從此開啟了二人的幸福生活。長孫氏在婚後曾經在永興裡居住,在她居住的地方附近突然有一匹馬,高約兩丈。
  • 為何李世民如此敬愛長孫皇后,長孫氏是個怎樣的人
    為何李世民如此敬愛長孫皇后,長孫氏是個怎樣的人李世民是我國歷史上十分著名的一位賢君,他的正妻皇后長孫氏也是十分有名氣的。雖然大多數的皇后都不得寵,但是長孫皇后和唐太宗的感情卻是很好的。長孫氏的哥哥長孫無忌和李世民從小就是好兄弟,長孫氏的舅舅高士廉也是很看好李世民,所以就促成了他們兩個的婚事,長孫氏十三歲就嫁給了李世民,後來成為了秦王妃,在李世民登基之後就成為了長孫皇后。其實李世民能夠發動玄武門之變,並且取得勝利,長孫一家是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