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有趣育兒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寶寶長大的過程中難以避免地會出現一些家長無法忍受的習慣,例如剛出生的時候寶寶都喜歡流口水,不僅不衛生,還容易導致口腔過敏、發炎等,畢竟嘴巴附近總是溼答答的,很容易讓唇部感染細菌。除此之外,想必寶寶咬人的習慣,也會困擾著寶媽寶爸們。
因為朋友愛愛最近就非常苦惱這個問題,她的寶寶今年兩歲半,已經會開口講話了,有的時候大家逗他都知道躲避,然後咯咯咯地笑得好開心,讓寶寶別去哪兒,他就會回頭,基本上可以聽懂爸爸媽媽說的話。
然而,在咬人這個問題上,孩子就不怎麼受控制,就算父母怎麼提醒,寶寶仍然會咬人,有的時候是不認識陌生人,有的時候是熟悉的爺爺奶奶,每次寶寶這樣做朋友都會覺得抱歉,但是又沒有辦法。
一、孩子愛咬人的原因
實際上,寶寶愛咬人有理可循,在成長初期的孩子中,他們往往會通過一些特定的方式來表達自己。
因為這個時候他們的表達能力比較弱,甚至還不具備完整的表達能力,因而就會通過其他途徑來說明自己,咬人就是其中一種。
比如孩子不喜歡這個人,他會用咬人來表達自己「不滿意」、「不喜歡」的情緒;但是碰到喜歡的人時,孩子因為不會說話,也會用咬人的行動來表達自己的親密之感,這些都是幼兒在進行探索的過程。
此外,寶寶咬人也可能是一種摸索。
因為孩子知道咬人的話,對方會做出反應,孩子會非常好奇,為什麼會有這種反應,這種反應的感受是什麼。
對一切未知都充滿著好奇心的她,總是會用這種奇怪的方式進行摸索,看看別人的反應,並了解「痛」,這是口腹之慾帶來的結果,這說明你的寶寶進入「口欲敏感期」了。
對此,家長們只要耐心分辨,就可以輕鬆找到解決寶寶咬人習慣的方法了。
二、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度過「口欲敏感期」?
1、提供健康的咀嚼物品
寶寶咬人家長們最擔心的當然是孩子的健康問題了,手臂上會有非常多的細菌,而且孩子不管不顧的拿著東西咬,難免會因此而被細菌傷害,容易感冒等,抵抗力不強。
家長們在保護孩子健康的這個問題上,可以通過一些可以咀嚼的東西來解決寶寶咬人的小麻煩,例如胡蘿蔔、黃瓜、蘋果,都是可以用來給寶寶咬的東西。
市面上還有一些可以舔的玩具,同樣能夠滿足孩子的口欲,幫助寶寶口腔發育,當寶寶要長牙齒的時候,會導致孩子突然變得喜歡咬人,總是不停地拿著東西咬,那麼這些可咀嚼的東西就恰好可以派上用場了。
2、正確引導寶寶的咬人行為
首先我們需要正面的告訴孩子,咬人行為是不對的,「童言無忌」經常會成為孩子亂說話的擋箭牌,但是實際上我們心裡都清楚,孩子說的就是他想的,這是我們沒有做好引導的結果。在孩子咬人的行為上也是一樣的,我們應該正面指出孩子行為的不正確性。
與此同時,家長可以讓寶寶體驗痛感,告訴孩子如果咬人的話對方也會痛,當然不能做傷害別人的事情,所以不能因為好奇等,為了滿足自己而讓別人承受疼痛。
3、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口欲敏感期裡,孩子總是會不由自主地用咬來代替許多事情,比如對對方的討厭或者喜歡;對陌生事物的好奇與試探等,當孩子因為口欲而想要開口咬的時候,他們就已經產生了了解的想法,心裡有話想要說了。
那麼家長不妨利用這個機會,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孩子正確表達自我情緒的能力,舉個例子,當寶寶們莫名其妙的咬東西,我們就可以問問孩子「你要想什麼呢?」「為什麼要咬這個東西呀?」「我們換一個東西咬好不好?」
因為寶寶並非這個東西不可,要是某種特殊的原因導致孩子一定要咬它,那家長也可以順藤摸瓜,找到寶寶最真實的心理需求,這也是引導孩子順利度過口欲敏感期的重要途徑。
寶寶愛咬人,可以這樣改正,關於「口欲敏感期」,家長了解得越多越好。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這裡是有趣育兒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