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青海花兒,每個月都能歌善舞,每首歌都是山間的快樂
富有地域特色的藏族民歌音樂才能非凡的藏族人對歌唱普遍情有獨鍾,創造出了風格多樣的民歌形式。而高亢悠揚、演唱技巧高超精湛的山歌,是藏族民歌的代表。每當聽到藏族人民的歌聲的時候,會有一種莫名其妙的高聲,可能是來自於西藏高原的原因吧,可以展現更好的歌聲。對於這邊的人民來說,高聲唱歌也是給予了他們很多的樂趣,讓歌聲傳遞他們的情感表達,給予這麼寂靜的地方一絲那麼歡樂時光。
這種民歌流傳於西藏、青海、四川、甘肅和雲南等藏區,具有多種名稱在那曲和昌都等地,稱這種山歌為日魯、拉魯、魯或勒,在安多地區被稱為拉伊、拉依或拉夜,在藏北草原還有旋律完全相同的「強盜歌和「俠客歌」。這是一种放牧時在山間曠野自由演唱的歌曲,同時也是藏族民間的情歌。它的曲調悠長,音域寬廣,多顫音,節奏隨散曲式結構起伏,是高原牧區獨有的歌唱形式。也正是這種歌唱方式,讓更多的人喜歡上了這樣的聲音,給人一種自由的感覺,也是一種空曠乾淨的世外之音
在平時勞動間隙、節日中和婚禮上,藏族人常以此歌對唱。演唱起來歌聲四起,曠野迴蕩,唱到興頭上還要以舞蹈助興。在青海的貴德縣每年農曆六月還都舉行盛大的拉伊歌會。在婚禮上,青年男女經過老人同意並待老人退席後,會借著酒興通宵達旦進行拉伊對歌,許多情侶便是在這個場合屬意定情的。這也成為了這邊人民最習以為常見的交流方式了,我們也能從他們的歌聲來看到高原人民的熱情的表現。
青海地區的土族人和撒拉族人民間也有一種民歌,叫做「花兒」。青海流行的花兒主要是河洲花幾或河湟花兒,但是與西北其他地區的花幾相比,這裡的花幾調令豐富而固定,歌詞繁浩,格律嚴整,具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也形成了該地獨特的歌曲,從歌裡面能感受到流傳下來的經典故事,經過一代人又一代人的傳頌,一直聲聲不息留到現在,讓更多的人傳頌著,成為中華文化精粹文化之一。
在青海花兒流行的地區,幾乎人人都能唱上幾口花兒,為了一展歌喉,痛快對唱,青海的各個民族每年還進行多次花兒會。除了西寧的漢族老爺山花幾會外,青海各地的土族人每年要舉行多次花兒會。土族花兒調令有「尕連手令」、「好花兒令」等十幾種,結尾均拖長下滑,深沉悠長,令人回味無窮。所以也是能夠在這裡成為家喻戶曉的名曲,讓更多的人知道這首歌讓更多的人能夠唱的出來。
每年農曆四月和六月,青海循化縣都要舉行撒拉族花兒會,但附近的回、東鄉、土、藏、漢等民族也都會趕來參加,使其盛況空前。不光如此,也是吸引了很多的外地人來圍觀,對於這場盛會,不得不說確實值得一看,不光是展現著高原人民的高音,也是展現著這邊的典型文化氣息。撒拉花兒一般使用漢語演唱,歌詞多為四句,有獨唱、對唱和聯唱等形式,但因受藏族民歌的影響,其音調普遍帶有顫音,聽起來悠揚婉轉,另有一番韻味。所以對於很多聽眾來說,都能夠聽得懂,沒有地方語言的差異或者交流上的問題。所以這也是他能夠吸引那麼多人來參加和觀看的原因。隨著時間的長久,這也成為了這邊最為著名的關注點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