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女孩洛寶貝天真爛漫,祖孫三代五口人其樂融融,場景物件處處可見中國元素……自11月20日"國際兒童日"在北京卡酷少兒頻道首播,並在愛奇藝、騰訊、優酷等10餘家網際網路平臺全網播出以來,動畫片《洛寶貝》收穫著大觀眾和小觀眾的點讚,也得到了動漫、教育等領域專家的好評。
據官方數據統計,《洛寶貝》11月21日正式上線,短短十天的累積播放量已經超3500萬,在當周新上榜動畫片中排名榜首,在線播出的上百部動畫中,《洛寶貝》在11月27日全網動畫日播放量中排名第35,在優酷周熱播榜中,《洛寶貝》在3600多部在線的劇集中排名62,成為一眾知名劇集、動畫中的一匹黑馬。足以說明這部動畫的魅力,原來這個簡單的小女孩並不簡單。
那麼,《洛寶貝》何以圈粉無數?一言以蔽之,"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現實生活"。在《洛寶貝》中,我們看到的不是魔法,也不是科幻,而是真實的、有代入感的中國親子家庭生活。現實主義精神讓《洛寶貝》成為國產動漫特別的那一個--"首部學齡前親子情商啟蒙動畫"。
爸爸媽媽工作比較忙,姥姥姥爺照顧洛寶貝,既有濃濃關愛,也有隔代養育造成的觀念差異--洛寶貝的家庭,是當下中國親子教育的典型結構。在故事情節的設置上,《洛寶貝》對當下社會多元化認識以及由此產生的觀念衝突,做了藝術化地濃縮。《等等姥爺》裡,姥爺的慢節奏與洛寶貝以及社會的快節奏形成了衝突,需要化解;《一起來跳舞》裡,洛寶貝和小夥伴跳街舞,爺爺奶奶跳華爾茲,需要共存……這是你我生活的日常,也是當下中國社會的地氣。
在動畫細節方面,洛寶貝放學回家後隨手將書包丟在地上,看到不愛吃的食物就偷偷藏起來……這些機靈行為,我們身邊的很多小朋友不是都有嗎?一朵朵祥雲,洛寶貝最愛吃的餃子……這些中國元素,大觀眾、小觀眾都會很感親切。
不止於內容,《洛寶貝》在製作形式上也體現出貼近生活的屬性,最突出的表現在於配音。"洛寶貝小姑娘的配音很好,自然可愛,一點沒有表演味兒。"海峽之聲廣播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資深播音員的評價,正是很多觀眾的感受。中國動畫學會專家指出:"真正好的學齡前動畫片,一定要用學齡前兒童來配音,符合兒童的情緒。"《洛寶貝》的創作團隊正是這樣做的,他們大膽啟用了非專業兒童配音演員。較之專業演員配音的製作方式,素人配音製作難度更大,但其不顯技巧的花俏,別具"自然可愛"的魅力。
正是因為貼近現實、還原生活,《洛寶貝》不僅吸引了小觀眾,也吸引了大觀眾。《洛寶貝》的受眾是4-7歲的兒童,覆蓋的是孩子養成良好習慣,培養想像力、創造力、思維能力的重要成長階段。同時,如央視著名主持人鞠萍姐姐所言,7歲這一年齡是幼升小過渡期,"孩子心理的變化需要很好地安撫"。觀看《洛寶貝》,我們會發現,每一集都是一個關於孩子成長的故事,對孩子身心成長的需求悉心關愛,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小世界、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親子一起發現世界的美好--這樣的"成長日記"從現實主義精神出發,又體現出浪漫主義情懷,即正視問題並以愛和智慧解決問題,寓教育於故事之中,讓人們看到美好,感受到正能量。
適合親子共賞的《洛寶貝》,帶給家長最有價值的當是回歸常識--"與孩子一起成長"。現實中,很多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或把孩子送到幼小銜接班、特長培訓班,或為孩子定好學習計劃、設計好成長方案。在家長"為了孩子好"的焦慮中,孩子的童年卻失去了光彩,失去了快樂。
"與孩子一起成長",就要真正把孩子當作平等、獨立的個體。在這方面,洛寶貝的爸爸為家長做了示範。《超級彩虹山》一集裡,洛寶貝與菲兒的"超級少女組"決定一起造一座山,卻因想法、性格不同,發生了小小的不愉快。洛寶貝的爸爸沒有幹預,只是撿起一張"超級少女組"的圖畫,讓洛寶貝看到菲兒用心畫的"超級少女組"登上山頂的畫面,既適時地提醒,又給予洛寶貝充分的信任與空間。最終,在爸爸的引導下,洛寶貝想起了"超級少女組"最初的約定,主動找到菲兒重拾友誼,兩個可愛的女孩兒最終重歸於好。
很生活,很浪漫,很適合親子觀看,這樣的《洛寶貝》成為動漫專家眼中"到目前為止,中國最好的兒童學齡前動畫"。讓小觀眾快樂成長,讓大觀眾思考借鑑--《洛寶貝》的圈粉,還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