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9日,國際山地旅遊聯盟副主席邵琪偉在「2018國際山地旅遊聯盟北京論壇」上介紹稱,隨著全球旅遊業的不斷發展,山地旅遊業正在快速崛起,成為推動全球旅遊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據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WTO)統計,目前山地旅遊已佔全球旅遊總量的20%,並呈現出逐年增長態勢,其潛力和前景十分可觀。
2017年,驢媽媽旅遊網發布的《2017山地旅遊消費報告》顯示,通過驢媽媽平臺預訂山地旅遊產品的遊客中,選擇山地觀光的遊客超過了40%,傾向體驗山地文化的遊客約為30%,另有15%的遊客選擇山地休閒遊、10%的遊客選擇山地度假。
山地旅遊項目越來越成為景區的吸引點。然而,極限運動、戶外運動、探險主題公園等項目如何進行產品策劃、規劃運營?我們邀請到從事戶外運動相關工作23,曾任Discovery全球首個極限探索基地的技術顧問汪千裡先生進行經驗分享。
Q1:山地戶外旅遊項目相對於傳統旅遊模式有哪些優勢?
首先是純體驗式旅遊,深度的沉浸式差別與傳統旅遊體驗模式。國內40歲以下主要旅遊客戶群體的需求已經不僅僅是好山好水好風光,廟宇殿堂甚奇妙的傳統體驗模式,可以說,未來任何景區或旅遊項目,沉浸體驗度都將是決定項目發展的基石和衡量標準,同時也是解決旅遊項目同質化問題的一個重要策略。
山地旅遊項目因實施快、投資量小、建設周期快、回報周期快、不佔用建築指標、較強的引流作用和豐富產品體系、遊客體驗等優勢將成為當下旅遊發展的優質產品。
Q2:山地戶外旅遊項目有哪些分類和模式?
山地戶外旅遊項目分類:
按目的性分類:1、兒童項目:兒童樂園、親子遊、研學基地、營地教育中心、少兒編程、科普視覺、自然科學……
2、戶外與極限項目:探險樂園、登山訓練、探險線路、飛拉達、蹦極、大擺蕩、高空網陣、水上運動……
3、設施類全民項目:晃橋、玻璃棧道、滑道、人工衝浪、划船、馬術、撞球、跳樓機……
4、其他體驗項目:體驗館、聲光項目、動物互動、VR、COSPLAY、小型單項娛樂項目……
按元素分類:1、海面水域項目
2、陸地山地相關項目
3、高空項目
按目標客戶分類:
1、兒童類:以營地教育、自然科學、研學營地等兒童項目為主
2、成人類:網紅項目、刺激性感官體驗項目、拓展團建類
3、中老年類:慢行步道、文化民宿元素融入類、輕體驗項目類
4、高端群體類:客戶定製、高端團建、EVENT等
山地戶外旅遊項目模式:
1、品牌主題園區:
有獨立IP與產品課程體系,多為全球性影響力品牌與定位,以TO B端為客戶主體目標。如Discovery極限探索基地、美國探險家國家公園、酷玩黔山-猴耳天坑等。
2、配套設施項目:
主要為商業、旅遊地產、景區配套設施,此類項目對品牌定位沒有也別要求。如三亞呀諾達,萬科戶外營地,神州半島沙灘樂園等。
3、單點支撐項目:
單項目為運營,基本不涉及品牌問題,如澳門蹦極塔,上海外灘網陣。
Q3:一個旅遊目的地如何判斷是否可發展為山地旅遊項目?
山地旅遊項目分為品牌主題公園型、配套設施型、單點支撐型,不同的類型有不同的建設條件。發展山地項目可以從以下元素進行定位:
1. 地理位置:決定項目的性質。主題公園的地理區位需要位於至少兩個二級城市2-3小時車程範圍內,或者處於旅遊集散地。像蹦極類項目對地形有特殊要求,需要下方有水潭,而一些小網紅項目則可以稍微車程遠一點。
2. 客戶主體:決定項目投資模式。
3. 體量預設與設計:體量預設決定項目規模,預留的意義,設計的原則
4. 市場調查:有助於決定營銷的定位
5. 運營團隊:專業的運營團隊才能保障項目的落地實施和後續運營發展
6. 課程體系:對於團隊與散客同等重要,直接決定體驗度與專業性
Q4:山地探險主題公園的規劃一般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1. 首先是客戶定位,主要為B端客戶還是C端客戶打造。B端客戶為人均消費達到或超越1K/天標準的團隊模式,C端客戶為人均消費未達到1K/天的散客模式。客戶定位決定了主題公園的投資設計意圖和規模檔次。據此,山地主題公園可以劃分三種客戶模式:B端為主、C端為主及B端+C端混合模式。
2. 其次是體量預設。就是接待量的數量設定,可一次性定位,也可兩期建設規劃,二期依據一期的運營狀況再決定。
3. 然後是選址。主題公園需要至少在兩個二級城市的3小時交通範圍圈內(飛機除外),交通必須儘可能便利多元化。最好能依託4A、5A等知名景區,或者為旅遊集散地,以保證有穩定持續的客源及較高的消費水平。交通和地理區位會影響園區的大小規模,多元化的地形能夠提供更好的環境條件,有利於項目多元化,同時儘可能減少後期的人工建設規模。
4. 尤為重要的是管理團隊建設,管理和運營貫穿山地主題公園建設始終。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有相關主題公園建設運營經驗並了解山地運動項目的運營團隊對於山地主題公園的發展至關重要。
5. 再次就是IP,國際化高大上品牌的植入會比自己打造IP事半功倍,也有助於產品包裝與定位的檔次。
6. 最後就是政府支持度,如果能作為當地招商引資項目,整個建設進程至少能提高一倍。
Q5:山地探險主題公園有哪些規劃和建設流程?
山地探險主題公園現在還處於摸索與測試狀態,和傳統主題公園的最大區別在於無章可循。除滑索、攀巖牆、蹦極有相關標準外,目前山地主題公園沒有相關的標準,山地探險主題公園的開發需要自主建立一切標準與體系且必須保持個性化與特色性。
山地探險類主題公園在建設流程上一般需要:
1. 預設資金的50%作為基建資金,30%作為軟性工程投入,20%作為一年的運營備用金;說白了首先就是有多少資金預設才考慮園區規模。
2. 一個專業的前期團隊(也可以是顧問諮詢)來搞定客戶定位,市場預測,園區選址和產品定位,沒有相關運營管理經驗團隊介入的前期規劃方案就是空中樓閣。設計與運營的衝突是目前所有此類項目的硬傷!設計的目的必須永遠是為運營服務!
3. 尋找專業的項目建設方,主題公園至少受到四個部門的監管,且國際標準很多並不能套進中國建設標準,專業且有充分經驗的項目建設方能避免後期運營很多很多的彎路。
4. 制定專業且特色的課程體系。山地運動、戶外探險以親近自然、探索未知、發現自我為初衷吸引著大家的遊玩興趣,因此,專業有特色的課程體系對於客戶的吸引力和產品定位有超過50%的影響力。
5. 專業運營團隊的組建,山地運動項目具有很強的季節性。當下很多為單一項目,缺乏完善的營銷體系和模式。專業的運營團隊在解決運營與設計的衝突問題、建立運營方案、形成人才體系、進行風險控制、完善課程體系、補足運營資質方面,對於山地主題公園發展至關重要。
6. 市場推廣與營銷的體系建立
7. 各部門之間的協調關係與統一性
Q6:山地探險旅遊項目在中國可能有怎樣的發展前景?
在健康中國、體育強國的戰略下,山地戶外運動目前處於國家支持階段。也可作為旅遊地產的最佳配套項目贏得很大的發展機會;年輕人群體對於此類項目的巨大需求,也將促進此類項目的發展,戶外體驗式培訓項目將會成為國人必須經歷的體驗科目。
五年內山地探險類主題公園會呈現井噴式發展,同時也會大批死亡。政府主導建設的項目將在運營方面面臨很大問題,模仿式小規模主題公園及地產配套類也會有很大發展危機。而運營不錯的主題公園將會逐漸打造更高的品牌價值並聯動旅遊地其他資源實現聯合發展,甚至開拓更為豐富的線上產品。
本文訪談專家汪千裡,從事戶外運動相關工作23,曾任Discovery全球首個極限探索基地的技術顧問。職業戶外玩家,有豐富的戶外賽事策劃執和企劃經驗,擅長戶外運動技能培訓;大型戶外基地/救援基地的景區規劃與運營、課程設計、企劃策劃執行等。
本文為奇創旅遊規劃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