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項目簡介
1.1 項目背景
1.1.1 項目簡介
戶外運動,是以自然環境為場地,帶有探險性質或體驗探險性質的體育活動項目群。早期的戶外運動實質上是一種生存手段,但隨著現代人的生活節奏變得越來越快,工作壓力越來越大,生活空間越來越小,人們要求親近自然,放鬆心情,戶外運動成為人類娛樂、休閒和提升生活質量的一種新的方式。
項目建設戶外探險主題公園,打造依據北大壺山形地勢建設大型戶外探險主題公園,符合未來整體度假區的發展,必將成為東北乃至全國的旅遊亮點,樹立北大壺旅遊新標杆。
1.1.2 市場前景
隨著人們對戶外運動的認識越來越科學、參與度越來越高,我國的戶外運動蓬勃發展,總體來看呈現出戶外運動項目多樣化、個性化,參與人員全民化,運動裝備細分化以及協會、俱樂部以及網絡平臺不斷湧現等特點。
在經濟飛速發展,居民收入不斷提高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養生、保健等,對生活質量與健康越來越重視,這進一步的帶動了戶外運動的迅速發展。早期的戶外運動其實是一種生存手段,採藥、狩獵、戰爭等活動無一不是人類為了生存或發展而被迫進行的活動。如今的戶外運動是人們體育休閒的手段,是一種更加自由、隨意的運動方式。
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標誌。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經濟的迅猛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就業職位的替代等各種影響將會在較長時期內存在,技術的進步及推廣促使勞動力與勞動工具重新組合,資本與勞動比率提高,人們有了更多的閒暇時間。在人們解決溫飽問題之後,對健康的關注逐漸成為衡量生活質量的重要指標。同時科技的進步更是為戶外運動人群提供了更加大眾化的場地、設施、器械、裝備等,使得更多的人有機會並樂於參與到戶外運動之中。
戶外運動已經成為人們強身健體的重要形式,2001年中國戶外用品市場規模僅1.8億元,2016年增長值251.3億元,預計2020年中國戶外用品市場規模將達300億元。戶外運動的參與者中,16-45歲人群佔比超過85%,一、二線城市佔比超過93%,大專及以上學歷佔比超過94%,是社會主流消費群體。同時,戶外運動的參與者中,主力軍是26-45歲的人群,佔比高達64.3%(16歲以下1.8、16-25歲23.2%、26-35歲41.1%、36-45歲22.7%、46-55歲9.8%、55歲以上1.4%)。同時極限項目也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人追捧。調查顯示,極限項目的參加者多是高收入、高學歷人群。
戶外運動項目是多種多樣的,活動範圍更是包括海、陸、空等多個空間域。同時,作為比較特殊的極限運動項目,大多是根據參與者的個人體質、體能、控制能力、定向能力等多個影響因素結合評估而量身定製的,如極限輪滑、跑酷、定向越野等。結合高精尖的科技手段、特製場地以及專門器械等完成的運動項目,具有突破自我的刺激性,極具個性化。
戶外運動項目的多樣化也滿足了很多參與者的個性化需求。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心理年齡的不斷成熟,加之生活閱歷的不斷積累、更新,在戶外運動項目的選擇上,不同年齡段的人呈現出不同的特點。青少年活潑開朗,可以快速的學習並接受很多新事物;青壯年體力充沛,擁有一定的知識以及成熟的心理承受能力,對一些運動強度大的、消耗體力以及刺激性的戶外運動項目有所偏好;中老年人相對穩重,更樂於從事一些登山、徒步之類的運動項目,由此可見,目前我國的戶外運動參與人員呈現出全民化的特點。
戶外探險主題公園不僅能夠滿足各年齡段、各遊客群體的消費需求,同時順應主題公園龐大的市場需求。2017年,中國主題公園市場的零售額達到395.45億元人民幣,比2016年增長27%;同時,在未來5年內將保持穩定增長,2017-2022年,主題公園市場零售額將以17.7%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增長,到2022年將達到892.39億元人民幣。2017年,全球主題公園運營商增速回暖,入園人次4.76億,同比增速達到8.6%,2016年同比增速為4.29%;其中,8家主題公園集團保持了正增長。中國市場主題公園市場的增長帶動了這一增速回暖,2017年中國主題樂園的入園遊客人次也已經佔據了全球主題公園的四分之一左右,入園遊客增長接近20%。
未來一段時間,中國將進入一個大型主題樂園發展的新時期,除了國內品牌國際化、國際品牌本土化之外,在產品上也呈現多元化的趨勢,集中為三個大的產品方向:一是出現大型的主題樂園,投資規模在30億元左右;二是出現生態、會議展覽、休閒、體育相結合的度假區;三是出現接近國際市場又體現民族化的大型演藝"秀"。
開展戶外探險主題公園項目可以吸引大量戶外運動愛好者來此遊玩,依託北大壺體育運動的基礎,凸顯戶外運動、探險等主題,打造東北區域內有特色的綜合性戶外主題旅遊項目。
1.1.3項目建設的有利條件
(1)政策優勢
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綱要》提出:2030年5.3億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口,2020年起人人享有基體育健身服務;大力發展群眾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鼓勵開發適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特點的特色運動項目,扶持推廣太極拳、健身氣功等民族民俗民間傳統運動項目;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體育健身俱樂部,豐富業餘體育賽事,積極培育冰雪、山地、水上、汽摩、航空、極限、馬術等具有消費引領特徵的時尚休閒運動項目,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健身休閒示範區、健身休閒產業帶。
國家體育總局發布《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水上運動產業發展規劃》《航空運動產業發展規劃》3個規劃,大力發展戶外體育運動。3個規劃提出,到2020年各自的產業發展目標,其中:水上運動產業總規模達到3000億元;航空運動產業總規模達到2000億元;山地戶外運動產業規模達到4000億元。3個規劃所提出的產業總規模累計達9000億元,並逐步形成山地戶外「三縱三橫」、水上運動「兩江兩海」、航空運動「200公裡飛行圈」等運動產業發展新格局。
(2)產業優勢
吉林市經過努力,已跨入中國魅力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行列,素以古船廠悠久歷史文化和中國四大自然奇觀之一的霧凇而聞名,吉林市已成為旅遊者的最佳選擇。目前旅遊作為朝陽產業正日益被各地所重視,吉林市的旅遊經濟也隨之不斷升溫。創新節慶方式及會展等帶來大量的客源,吉林市每年都要舉辦霧凇冰雪節、松花湖開江魚美食節、松花湖休閒度假旅遊節等大型的活動;節展會展吸引外地客商,每年帶來的客源有700萬人次以上。
吉林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東北四大古城之一。全市現有各類文化遺存2469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89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包括西團山遺址、帽兒山墓地、吉林文廟、完顏希尹家族墓地、龍潭山山城、蘇密城遺址、阿什哈達摩崖石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1處。市直文化系統博物館館藏文物18203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6件。市圖書館藏古籍圖書116543冊。船營區境內文化古蹟眾多,有西團山遺址、玄天嶺炮臺、觀音古剎等多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東北著名的「吉林北山」古寺廟群就建在區內,早在清代就有「千山寺廟甲東北,北山廟會勝千山」的美譽。此外,這裡還是中國四大自然奇觀之一「霧凇」的主觀賞區。
(3)資源優勢
吉林市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霧凇奇觀、滑雪天堂、湖光山色、滿族風情形成了吉林市旅遊產業的核心品牌。吉林隕石於1976年的3月8日隕落到吉林市,創造了兩個世界之最。吉林霧凇與我國的「泰山日出、錢塘潮湧、黃山雲海」被譽為中國的四大自然奇觀。吉林市冰雪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全市擁有近十座滑雪場。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吉林市擁有眾多古樸恢弘的文物古蹟。吉林文廟、聖母洞、北山古廟群、天主教堂,都是遊人經常光顧和嚮往的地方。
松花湖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朱雀山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明代哈達摩崖石刻、五家山森林公園、炮臺山體育公園、磨盤山萬德寺等眾多人文、歷史、自然景觀燦若繁星,中國吉林霧凇冰雪節、中國吉林開江魚美食節等傳統節慶活動的舉辦,更加提高了吉林市旅遊產品的知名度,享譽中外。
(4)區位優勢
吉林市,位居東北亞地理中心,是2009年12月中國國務院批准的《中國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規劃綱要——以長吉圖為開發開放先導區》的直接腹地和重要結點,南接瀋陽,北通哈爾濱,西靠內蒙古,東臨朝鮮,已開通的吉林內陸港與遼寧大連港實現「無縫對接」,輻射範圍不僅包括東北,還可通達中國內陸,遠及日本、俄羅斯、韓國、朝鮮等國家。吉林龍嘉國際機場和即將啟用的吉林機場,長琿、沈哈高速公路,長琿城際快速鐵路,沈哈複線鐵路,連接外縣(市)的一小時經濟圈,構成了吉林市四通八達、快捷便利的立體交通網絡。
1.2 項目建設內容及規模
項目佔地20萬平方米。項目建設戶外探險主題公園,規劃打造戶外探險基地、體驗式訓練基地、遊客接待中心、露營地等。
1.3 項目總投資及資金籌措
項目總投資200000萬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160000萬元。
1.4.1 主要財務指標
項目建成後,年銷售收入118350萬元,利潤39215萬元,投資回收期6.1年(稅後,含建設期2年),投資利潤率20%。
說明:表中「萬元」均為人民幣
1.4.2 社會評價
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城市亮點、城市名片,對提升城市品位,將吉林市建設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戶外運動基地具有積極意義。同時,該項目的實施還可帶動當地就業,有利於社會的穩定發展。
1.5 合作方式
合資合作
1.6 需外方投資方式
資金、設備、技術
1.7 項目建設地點
吉林北大壺體育旅遊經濟開發區
1.8 項目進展情況
已編制項目合作計劃書
2.合作方簡介
2.1 基本情況
名稱:北大壺商務局
地址:北大壺商務局
2.2 概況
吉林市是中國唯一省、市同名城市,吉林省第二大城市。幅員面積27120平方公裡,市區面積3636平方公裡。轄4區5縣(市),2個國家級開發區、15個省級開發區和1個省級工業集中區,總人口450萬,其中城區人口200萬。
吉林市位於吉林省中部偏東,東北腹地長白山脈,長白山向松嫩平原過渡地帶的松花江畔,地理位置介於東經125°40′~127°56′,北緯42°31′~44°40′。東接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西臨長春市、四平市,北與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接壤,南與白山市、通化市、遼源市毗鄰。
全年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2.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1.7%;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3.9%;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2%。三次產業結構的比例關係由上年的6.3:37.3:56.4調整為6.7:34.5:58.8。全市人均生產總值達到53452元,按現行匯率折算為7774.3美元。
吉林市,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十大中國名城、中國十大特色休閒城市、中國未來10年最具競爭力城市等。
吉林市,森林覆蓋率達54.9%,在中國百萬以上人口大城市中首屈一指,是中國東北地區第一個榮獲「全國綠化模範城市」稱號的城市。城區人均綠地面積9.23平方米,高出中國國家標準3.23平方米。沿城區松花江兩岸的百裡「清水綠帶」,幾十處水岸精品渾然天成,風格迥異的長橋橫臥江波,高樓鱗次櫛比,雕塑精緻典雅,綠樹參差有致,花草爭奇鬥妍,形成了著名的城市生態走廊和天然氧吧,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吉林市,是史前文化發源地和中國滿族發祥地之一。清朝末年吉林巨商牛子厚創辦了中國最早的京劇科班,培養出梅蘭芳、周信芳、馬連良等一批京劇藝術大師,吉林市因此被譽為「中國京劇第二故鄉」。在當代,吉林市文化發展更是精彩紛呈:吉林市歌舞團連續13年榮登中國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舞臺,參加了張藝謀歌劇《圖蘭朵》、中國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和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等大型演出活動;吉林市拍攝的多部電視劇連獲國家級大獎;深受市民歡迎的特色文化活動走在全國前列。
2.3 聯繫方式:
聯繫部門:北大壺商務局
聯 系 人:段明奎
電 話:0432-64202626
郵 箱:1419035232@qq.com
項目所在市(州)聯繫方式:
聯繫單位:吉林市合作交流辦投資促進服務中心
聯 系 人:劉 鎧
聯繫電話:15981169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