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項目簡介
1.1 項目背景
1.1.1 項目簡介
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供豐富多彩的活動供給。因時因地因需開展群眾身邊的健身活動,分層分類引導運動項目發展,豐富和完善全民健身活動體系。大力發展健身跑、健步走、騎行、登山、徒步、遊泳、球類、廣場舞等群眾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積極培育具有消費引領特徵的時尚休閒運動項目,鼓勵開發適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和不同行業特點的特色運動項目。本項目依託長春現有旅遊基礎建設戶外探險基地、戶外拓展訓練基地、教學教育基地、遊客接待中心、露營地等,拉長了長春旅遊產業鏈。
1.1.2 市場前景
戶外旅遊是有別於傳統旅行社組團的、注重於旅遊者自身體驗的、在自然風景區以一項或多項戶外活動為休閒娛樂方式的旅遊,一般指登山、攀巖、滑雪、漂流、衝浪、探險、徒步、騎行、自駕、跳傘等一些強調非凡體驗的旅遊活動,其特點是旅遊者一般通過這些旅遊活動追求獨立自由、健康愉悅、刺激驚險的旅遊體驗。
戶外運動源於歐美早期的探險、科學考察活動,現在的戶外運動是在規範和安全的前提下,走出居所、城市,走向自然,從事具有一定挑戰性和休閒性的活動。從狹義上看,戶外運動是一種帶有探險挑戰性質的運動,包括徒步及器械穿越、負重行軍、徒手及器械攀巖、洞穴探險、峽谷運動、河湖橫渡、定向運動、野外生存、拓展溯溪、速降、漂流、野外生存、攀冰、山地滑雪、登山等。廣義上看,更應該解釋為與城市相區別的一種生活形態,不僅僅是探險和挑戰,就像國際上通行的解釋:To out door,to be myself(在戶外運動中得到快樂,實現自我),因此戶外運動是集健身、旅遊、探險、娛樂等為一體的休閒體育旅遊活動,其目的就是放鬆,通過運動休閒驅散疲勞,釋放生活和工作壓力,獲取真知。
(1)國際市場供需情況及預測
目前在歐美國家,參與戶外休閒活動的人數佔參與娛樂休閒活動總人數的40%以上,在希臘等多山脈、戶外運動歷史悠久的國家,這一比例甚至高達80%,戶外休閒用品市場的發展亦相當成熟。本世紀初,經濟觀察家曾預測了21世紀7個最佳的投資方向,其中之一便是「休閒運動將大行其道,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內容」。從韓國和日本來看,「戶外用品」佔了運動用品市場的15%-20%,從美國來說,美國最大的一個戶外用品店「REI」,在美國市場上的銷售額大約是每年13億美元。
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戶外運動旅遊產業已發展得相當成熟,美國近1.43億人(佔美國總人口49.2%)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戶外運動,其中四分之一的發燒友甚至每周進行兩次戶外運動,其中最受歡迎的項目包括慢跑和越野跑。法國人每年在運動方面的花費超過270億歐元,佔國內生產總值近2%。英國全國有400座以上的人工攀巖地點,在亞洲也有不少國家大力發展戶外運動,如在日本很多景點都設有戶外休閒娛樂項目和設施,主要以登山和水上運動等項目為主,新加坡也開始致力於發展體育旅遊項目。
(2)國內市場供需情況及預測
近年來,休閒旅遊向世人亮相,但卻沒有完善的旅遊休閒的綜合基地。戶外運動愛好者趨之若鶩的是山野的旅遊休閒基地。旅遊者最喜歡的旅遊佔的類型比:
根據圖表可發現喜歡度假旅遊的遊客佔28%,進一步說明,僅有說明現如今休閒旅遊市場正在逐漸興起,對於運動休閒的體驗項目也越來越受人們的重視。
如今全國戶外運動愛好者已達1.3億,戶外用品市場規模已達180億元。我國戶外運動產業總體實力、產業覆蓋面、社會參與度、市場認可度均得到較大的提升。
作為一種新的休閒方式已成為居民生活消費的新熱點,戶外運動參與率高、消費類型多樣、市場空間大。我國有3.8億人進行體育運動(佔總人口的27.79%),有1.3億人開展徒步旅行、休閒戶外等泛戶外運動(佔總人口的9.5%),有6000萬人參與登山、攀巖、徒步等運動(佔總人口的4.38%)。
我國有著令全世界心動的消費人群,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在13億人口中有3.8億城鎮人口,其中生活在大城市(市區非農業人口50萬以上的城市)的市區非農業人口為1.15億,其中目前戶外運動消費的主體——年齡在15-40歲之間者約佔總數的40%,即4600萬。巨大的人口基數預示著戶外運動市場的龐大和戶外產業良好的發展前景。
1.1.3項目建設的有利條件
(1)政策條件
旅遊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旅遊業的發展,對於擴大就業、拉動內需消費、加速經濟發展等具有很大的作用。為充分挖掘旅遊投資和旅遊消費增長潛力,國家出臺了多項政策法規,比如2012年7月《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旅遊業的實施意見》、2014年《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等,國家通過逐步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多方資金支持等方面,全力推動旅遊產業。另外,《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中提到,要加快推動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發展。
《「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中央一號文件,《關於進一步擴大旅遊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領域消費的意見》、《關於促進中醫藥健康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全國生態旅遊發展規劃》一系列的政策和文件,彰顯國家在經濟進行深度改革和轉型下,對旅遊業在拉動內需、促進就業、提升地方經濟收入方面寄予了厚望。
長春市提出按照「城區抓文化、縣域抓休閒,城區激存量、縣域求增量」的總體思路,大力發展城區文化板塊和縣域休閒板塊。在城區板塊,加大城市特色文化的提煉和挖掘,打造功能完備、特色鮮明的文化旅遊產品體系;強化「城市即旅遊,旅遊即城市」的理念;加大城市特色旅遊休閒街區、綜合體等項目開發,完善食住行購娛等配套服務,激活潛在供給,拉動多元消費。在縣域板塊,按照突出特色,差異化發展的原則,加大各類鄉村旅遊示範點和新業態的培育,以點帶線,以線擴面,形成環城精品鄉村旅遊帶。
(2)產業優勢
旅遊業,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國信南山溫泉旅遊度假區、廟香山旅遊度假區、蓮花山生態旅遊度假區、關東文化旅遊度假區等一批旅遊項目開發建設有序推進。冰雪和避暑產品開發成效顯著,成功舉辦「2016中國避暑旅遊產業峰會」,長春市與貴陽、昆明市被評為「最佳避暑旅遊城市」。
(3)旅遊發展優勢
2018年,全年來長春市旅遊人數達到8988.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4.8%。其中,接待入境遊客45.6萬人次,比上年下降1.9%;接待國內旅遊者8942.8萬人次,增長14.9%。全年旅遊總收入1903.5億元,增長17.6%。旅遊外匯收入30061.2萬美元,增長15.6%。
(4)區位優勢
長春市居北半球中緯度北溫帶,地處中華人民共和國東北地區中部、京哈與琿烏2條交通線交會處,是吉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春市面積20593.5平方公裡,西北與松原市毗鄰,西南和四平市相連,東南與吉林市相依,東北同黑龍江省接壤,主城區位於松遼平原腹地的伊通河臺地之上,立足東三省,面向東北亞。
1.2 項目建設內容及規模
項目佔地30萬平方米。建設內容包括戶外探險基地、戶外拓展訓練基地、教學教育基地、遊客接待中心、露營地等。
1.3 項目總投資及資金籌措
項目總投資200000萬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160000萬元。
1.4 財務分析及社會評價
1.4.1 主要財務指標
項目達產後,年銷售收入131800萬元,利潤43500萬元,投資回收期6.6年(稅後,含建設期2年),投資利潤率21.7%。
說明:表中「萬元」均為人民幣
1.4.2 社會評價
項目建成後可為廣大群眾、青少年提供戶外活動和度假休閒場所,促進體育運動與旅遊休閒緊密結合,實現長春市旅遊產業多樣化發展,帶動城鄉經濟發展,增加就業機會,提高當地群眾收入,通過不斷的發展,帶動整個產業鏈發展,擴大內需促進財政增收,具有較好的社會效益。
1.5 合作方式
合資、合作
1.6 需外方投資方式
資金、設備、技術
1.7 項目建設地點
長春市
1.8 項目進展情況
已編制項目合作計劃書
2、合作方簡介
2.1 基本情況
名稱:長春市商務局
地址:吉林省長春市西安大路1788號
2.2概況
長春是吉林省省會、副省級城市、Ⅰ型大城市、東北亞經濟圈中心城市,是國務院定位的中國東北地區中心城市之一、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全國綜合交通樞紐。
長春有著深厚的近代城市底蘊,是新中國最早的汽車工業基地和電影製作基地,有「東方底特律」之稱,同時還是新中國軌道客車、光電技術、應用化學、生物製品等工業發展的搖籃,誕生了著名的中國一汽、長春電影製片廠、長春客車廠、中科院長春光機所和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長春生物製品研究所等。
曾作為「偽滿洲國」首都的長春,是近代東北亞政治軍事衝突完整歷程的集中見證地,具有眾多歷史古蹟。
長春居於中國東北地區中部,地處京哈線與琿烏線交會處,西北與松原市毗鄰,西南和四平市相連,東南與吉林市相依,東北同黑龍江省接。2016年,全市轄3縣(市)7區,總面積20604平方公裡(市區面積7557平方公裡,中心建成區面積506.33平方公裡),戶籍總人口為779.3萬人,市區人口450.9萬人。2016年2月國務院批覆同意設立國家級新區長春新區。
長春,被譽為「北國春城」,綠化度居於亞洲大城市之冠,位列中國四大園林城市;連續九次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國製造2025」試點城市;「全國首批城市設計試點城市」;位列《2015中國自然指數》中國十大科研城市第六位。
2.3聯繫方式:
聯繫部門:長春市重大項目謀劃和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
長春市商務局
聯 系 人:劉 捷 潘瑤
電 話:88778706 15904428188
82763933
項目所在市(州)聯繫方式:
聯繫單位:長春市政府合作交流辦
聯 系 人:張安琪
聯繫電話:1884459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