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就是全國企業簡易註銷登記改革實行一周年。改革不僅大幅縮短了市場主體的退出周期,同時降低了退出成本,提高了資源利用率。
「還是要繼續擴大企業簡易註銷登記改革的深度和廣度,在當前『多證合一』的情況下,探索聯合註銷制度。浙江、廣東等地有很多好的經驗,趨勢就是一口受理、立時辦結,企業簡易註銷也要想辦法做到。這要求政府多部門後臺信息共享,至少在網際網路技術上是沒有問題的。」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說。
便捷退出市場是為了更好享受紅利
作為廣東省、廣州市商事制度改革的試驗田,南沙區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帶來各類市場主體持續快速發展。隨之而來的,則是市場主體數量增長帶來的市場退出壓力。
2017年2月,南沙區出臺《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南沙新區片區商事主體簡易註銷登記暫行規定》,啟動企業簡易註銷登記試點改革。3月,與廣州市整體同步,正式推開企業簡易註銷登記改革。
「一方面是為了緩解壓力,另一方面也是強化企業自我約束,加大社會監督和信用監管力度,我們推出了改革。目前來看,已經初顯成效,截至2018年2月27日,我們共辦理簡易註銷登記286戶,節約費用約300元,累計節約制度性成本約85800元。」南沙區市場和質量監管局相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改革前,根據法律規定,註銷企業程序複雜、耗時較長,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市場機制效率,企業在登報公告環節過程中還會產生一定的費用成本。
以公司為例,根據《公司法》的有關規定,公司在申請註銷登記前,一般需要經過成立清算組、在報紙上公告、清理債權債務、清理公司財產、編制資產負債表和財產清單,制定清算方案、分配公司財產、製作清算報告等若干程序,並向登記機關提交申請書、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託代理人授權委託書、公司依法作出的決議(決定)、清算報告、清算組備案證明、刊登公告的報紙樣張、營業執照正副本等註銷登記申請文件。
曾經有企業向第一財經記者「訴苦」,他們註冊在廣州開發區的公司由於業務調整,在尚未開展任何經營活動的情況下打算撤資,公司本身也沒有任何債權債務關係,但註銷流程整整走了一年半。
現在,企業申請簡易註銷登記,只需在網上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或南沙區市場監管和公告信用信息平臺主動向社會公告擬申請簡易註銷登記及全體投資人承諾等信息,公告期限為45天(自然日),期間如未收到異議申請,可在公告期後準備《商事主體簡易註銷申請書》、《承諾書》、營業執照正副本等材料辦理註銷登記,順利的話一個多月就能全部辦完。
「開展企業簡易註銷登記改革,就是要讓真正有退出需求、債務關係清晰的企業快捷便利退出市場,重新整合資源,享受到商事制度改革的紅利。」上述南沙區市場和質量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說。
市場主體退出制度不斷完善
自2015年國家工商總局批覆同意上海浦東新區、江蘇鹽城市和寧波市、深圳市關於開展未開業企業、無債權債務企業簡易註銷登記試點以來,全國各地都在積極爭取,之後,試點地區逐步擴大到19個省(區、市),2016年已在39個地區開展簡易註銷登記改革試點,直到2017年3月1日在全國全面推開。
竹立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十八大以來國家創業創新政策有力的推動了市場主體快速增長,而企業「進門容易出門難」則會對多次創業形成障礙,因此,企業簡易註銷登記改革對於推動和提高個人創業的積極性,消除對創業失敗的擔心,都十分有必要性,同時,對市場環境的建設也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在開始試點的2015年,我國註銷企業78.85萬戶,比前一年增長55.86%,日均約2160戶。其中,產能過剩行業企業8243戶,比前一年增長67%。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在落實工商總局《關於全面推進企業簡易註銷登記改革的指導意見》過程中,不少地區都在本地化政策中「超前」把個體工商戶納入改革範疇。
去年底,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張茅在全國工商和市場監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上指出,將進一步完善市場主體退出制度。推動個體工商戶簡易註銷工作在全國縱深開展。完善市場主體簡易註銷登記制度,強化部門間溝通銜接、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完善企業撤銷登記程序,對於提供虛假住所等失聯企業、冒用他人身份證虛假註冊等違法失信企業,探索建立強制出清制度。
今年1月,工商總局與稅務總局聯合下發通知,協同推進企業簡易註銷登記改革,建立協同監管和信息共享機制,這將使企業註銷登記更簡易。
上述南沙區市場和質量監管局相關負責人則透露,已經實現「二十證六章」聯辦的南沙未來將在簡易註銷的基礎上,探索建立具有自貿區特色的聯合註銷制度,進一步優化企業退出新機制,營造更加開放、自由的市場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