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樂之城》:即使我們沒在一起,在我眼中已經和你過完了一生 我們都願意相信,時光倒流給了另一個結局,這就是電影的魅力。它給了我最真的夢,最美的愛情,多願在電影裡長夢不醒。心情很矛盾,既佩服導演拍這樣純粹電影的勇氣,又擔心電影公映被不識貨的人鄙棄。好比當年的《藝術家》,《愛樂之城》也將我帶入銀幕裡歡笑流淚,好一場聲影傳奇!如果重來一次,我們會怎麼樣?不怎麼樣。歌舞電影,結尾處很催淚,全程很心疼男主。他有理想你說他不現實,他現實了,你說,你怎麼變這樣?最後你和另一個人在一起有了孩子,卻發現他已經把自己變成了你最想要的樣子,還在等著你。你可以無限接近電影,當演員,寫劇本,挨著英格麗·褒曼的照片睡覺,在《卡薩布蘭卡》的陽臺外上班,但生活永遠不會成為電影。夢醒時分你看著與你共浴亦真亦幻的泡影中人,轉頭,微笑,離開,這或許是人生最像電影的一刻。
首先談流暢度和銜接性,這兩者密不可分,能不能說好一個故事,就看這兩點。本作故事很簡單,男女主人公都是工作失意、追夢碰壁的同類人,因境況相似,同時又欣賞對方的藝術才華而走到一起,套路清晰易懂,但偏偏加入了難駕馭的歌舞元素,這就變得似懂非懂...無可否認,從開場的賽車尬舞尬歌快閃,到後面男女主角莫名其妙的歌舞「互懟」,我真的尷尬癌發作,還要拿「你看塞車真是馬路上最遠那一點都有車塞著,導演好用心哦「,強行說服男友說這是部佳作,重點男友那時沒說什麼,我是說給自己聽的,好吧,這是歌舞片的模式。
如果說演員的歌唱功底和演奏功底技不如人尚有可理解的地方,電影無聊透頂的劇情就沒辦法讓人接受了。好萊塢演了好幾十年的明星夢,劇情了無新意,即便高潮結尾也沒更多餘味的部分。導演很聰明,用所謂的致敬老片的方式,把為數眾多的老片經典鏡頭設計在劇情裡,既懷舊又煽情,加之濃墨重彩的畫面,很容易勾起影迷們的情緒。再說劇情與歌舞的結合,吃瓜觀眾評價說一言不合就唱歌,一言不合就跳舞。一些文青影迷不服,嘲笑道不懂歌舞片又何必裝逼去看?這種電影不是你的菜。很多時候,吃瓜群眾對電影好看與否的判斷來自於審美直覺,並不憑靠任何觀影經驗和理論知識。《愛樂之城》的歌舞不能為觀眾理解,並非它深而是許多舞蹈、歌曲、音樂與劇情的推進、鏡頭語言的表達並沒有太大關係,看上去就像導演為了把這些內容加進去而硬拗出來的效果。觀眾不能接受也在情理之中,以無知來標籤批評電影歌舞的觀眾,委實是委屈了這些觀眾。金球獎把7項殊榮給了《愛樂之城》看上去是對歌舞片的鼓勵,和導演大膽嘗試的認同,但結合劇情而言不得不懷疑一下它有偏袒自己人之嫌。這部電影嚴格說來三觀不正,似乎在講述追求理想的故事,讓那些曾經奮鬥和正在奮鬥的人多少有所感觸。但是,在追逐理想和與人相愛的道路上,究竟如何選擇才應該是一部正能量電影應該體現的呢?導演選擇了前者,或者選擇了現實。愛情到底還只是一場美夢的點綴,這讓自私得捨棄行為變成了理所當然。
有人說寧願相信這是平行世界,我覺得,僅僅是幻想也無妨。也許這時,在他們都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之後,才發現原來夢想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重要。也許又相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解讀,電影在這裡結束,演奏結束後,Sebastian和Mia相視一笑,這就是結局。而在我看來,這也是成年人之間能擁有的最好的感情——就算不能重新來過,我仍然記得你在我記憶裡留下的那些閃光的時刻。更美妙的是,生活中的雞毛蒜皮爭執吵鬧都被篩去,留在記憶裡的,只有這些美好的時刻。不需要雞血或催淚的橋段,這就是最好的結局。神經科學也講過,愛是一個個發生了積極共鳴的微小瞬間。腦海中留下的,是一個個和你靈魂碰撞的微小時刻,對於一段關係來說,這樣就夠了。畢竟所謂圓滿,往往只存在於想像之中。有痛苦有遺憾,才是你我的人生。
有人說這部片子的歌舞段落太少,在類型劃分上比較尷尬,認為此片只能算做帶有歌舞元素的故事片,然而這正是此片的成功之處,那種為了歌舞而歌舞的時代早就過去了,把歌舞作為劇情的點綴和升華才是明智之舉——有家外媒評論稱,La La Land為歌舞片這種古老的類型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這大概才是它在美國大受歡迎的主要原因。全片的歌舞段落中,兩人在天文臺的那段星空舞,設計比較庸常,所以我覺得並不如山頂的長鏡頭漂亮。不過全片我最喜歡的一個段落,並非這些高潮的華彩部分,而是兩人相戀之初,瑞恩·高斯林跟艾瑪·斯通道別後,獨自走在海邊碼頭的那一段。在微微泛紅的晨光(暮色?)中,他一邊淡淡地唱著,一邊撿起一頂黑帽,轉著舞步還給那個黑人男,並順手帶著黑人男的太太轉了兩圈。這個很簡單的段落,氛圍和情緒都剛剛好。相戀之初約會分離後的片刻裡,人們往往會在興奮中帶有一點憂傷,是一個非常曖昧而美麗的時刻。文學作品中極易描繪這樣的時刻,但是影視作品裡卻常常會把它當做細枝末節給刪掉,即便保留,也不一定能精準地刻畫,只能潦草掃過。但是有了歌舞這種形式的填充,這個時刻得以被延宕和表達。
在渲染情感的方面,歌舞當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首歌的歌詞都很應景啊,再加上導演對節奏的掌控能力,情感爆發處震撼人心。相比高司令,石頭的表演跨度更大,特寫鏡頭很多,其實石頭的表演能承受這麼多獎項也是電影本身加成了。最後的結局並不美好,一個冰冷的事實橫亙在兩人面前,現實是一道跨不過的坎,有一個懷揣著獨立音樂人夢想的同學告訴我說,看完後想了很久,太有代入感了。我覺得,每個向現實低頭的做夢者都會感同身受,女主所處的環境就是一個讓人幻想的地方,看完電影真的就像做了一場夢一樣。但換個角度來說,都要感謝彼此的相遇,像歌詞裡寫的"I felt it from the first embrace I shared with you,從我與你第一次相擁的那一刻起,我就感覺到了That now our dream.They've finally come true我們的夢想,終於成真了「。
所以,相識於微時的他們只能在低微的時候擁抱取暖,而在成功後(無論是一方還是雙方)無法繼續,就像兩隻長大的刺蝟,只能自己蜷起來保護自己。這種心情倒是很可理解,當初鼓勵你追逐夢想的那個人,不再能跟上你的夢想後,你會在更高的階梯上碰到另一個可以陪伴你的人。過往的愛依然保留著,回想時依然動人,但也只能是保留在那些褪了色的舊時光裡……全片最不喜歡的一個橋段是大紅大紫的女主身姿妖嬈地回到曾經打工的咖啡店,然後拒絕了店家「奉送」的好意,說「我一定要付帳」,然後拿起兩杯咖啡風姿綽約地走上停在外面的電瓶車,一切就像開篇某個不知名的紅星一樣!而當時在收銀機後的女主有多豔羨又厭惡那個扭捏作態的明星,我就有多厭惡後來的女主,這個橋段,太婊!人,為什麼都會要活成自己討厭的樣子呢?總之,《LA LA Land》是一部讓我感覺好怪的電影!它畫面好、音樂美、表演佳,但整個故事說不出的違和!故事刻意迴避真實,但又沒做到荒誕,試圖純粹地表現愛情,卻又沒做好起承轉合,愛情開始得不知所云、關係結束得也莫名其妙,大概生活中的常態就是這樣混沌的吧,沒有是非對錯、分不出青紅皂白、理不清1234……
《愛樂之城》:即使我們沒在一起,在我眼中已經和你過完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