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關鍵詞|中國的植樹節從何而來?

2021-01-08 澎湃新聞
【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這「四史」,是黨員幹部的一門必修課。繼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首度開設「政治關鍵詞」專欄、新中國成立70周年到來之際二度推出「政治關鍵詞」專欄後,澎湃新聞繼續與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上海市政治學會聯合開啟「四史」關鍵詞。

今天刊發「四史」關鍵詞第54篇,關鍵詞是中國植樹節。

中國的植樹節是3月12日

世界上很多國家都設立了植樹節,只是稱呼與時間不盡相同。在我國,植樹節要追溯到1915年。當年,凌道揚、韓安、裴義理等林學家基於我國森林狀況的考慮,上書北洋政府,提出以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這年7月份,在孫中山倡議下,政府發布命令規定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即指定地點,選擇樹種,全國各級政府、機關、學校參加,舉行植樹節典禮並從事植樹。7月21日得到批准後,通令全國如期遵照執行。從此,中國有了植樹節。

孫中山 視覺中國 資料圖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1928年,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三周年,國民政府舉行了植樹式。為紀念孫中山,就把他逝世的日子3月12日規定為植樹節。1930年國民政府又確定每年3月9日至15日為造林運動宣傳周,並在3月12日舉行植樹式。但是,由於我國北方地區3月初的氣候條件還不適宜栽樹,所以規定植樹式為3月12日,造林宣傳運動周延至清明節舉行。

新中國成立後,在1979年2月召開的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上,林業總局局長羅玉川提請審議《森林法(試行草案)》和對決定以每年3 月12 日為我國植樹節進行說明後,大會予以通過。1981年12月13日,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討論通過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這是國家權力機關對植樹造林作出的重大決議。自從,全民義務植樹運動在全國推行。

1982年的植樹節,鄧小平率先垂範,在北京玉泉山上種下了義務植樹運動的第一棵樹。1984年9月,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總則中規定:「植樹造林、保護森林是公民應盡的義務」。這樣植樹造林就被納入了法律範疇,而適應社會發展,該法在2009與2019年先後作了兩次修正。

2019年12月2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再次修正。其中,第十條規定:「植樹造林、保護森林,是公民應盡的義務。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還特別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植樹節。」這是法律對我國植樹節的繼續確認,也為各級政府和每個公民履行植樹造林法定義務提供了法律保障。

設立植樹節意義重大、作用顯著

植樹造林是一項利於當代、造福千秋的偉大工程。有專業研究表明,一棵50年樹齡的樹,累計計算所產生的氧氣價值約31200美元;吸收有害氣體、防止大氣汙染價值約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價值約31200美元;涵養水源價值37500美元;為鳥類及其他動物提供繁衍場所價值31250美元;產生蛋白質價值2500美元,總計創值約196000美元。這樣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是顯而易見的。

以國家法律形式確立植樹節,就是為了提醒人們重視樹木,鼓勵人們愛護樹木,倡導人們種植樹木。從1982年起,一場規模大、參與人數多、成效顯著的義務植樹運動在我國持續開展了近40年。即使是黨和國家領導人,無論他們工作有多忙,也不管是在北京還是外地,每年植樹節都會如期履行公民應盡的植樹義務。統計顯示,自植樹運動起到2019年,全國適齡公民累計164.3億人次參加,義務植樹742億株(含折算株數);我國森林覆蓋率從改革開放初的12%增長到2019年的22.96%;森林面積增長了1.05億公頃,森林蓄積量增加了85億立方米,人工森林面積達11.8億畝,居世界首位。這些變化不僅集中反映了我國全民植樹運動的巨大成就,而且通過植樹運動,還在人們心目中播下了綠色種子,為增強生態環保意識、傳播生態文明理念發揮了極大作用,對我國的可持續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產生了深遠影響。

植樹節當天,在綠意盎然的江淮分水嶺上,合肥市蜀山區廣大幹部群眾紛紛投身到義務植樹的活動中來。視覺中國 資料圖

植樹活動的創新發展

最初,法律要求和植樹運動主要是組織人們到現場種下樹木。在上世紀80年代,我國也確有很多荒地荒山,需要種植綠化。很多城市的郊野公園大都是通過大規模植樹綠化起來的。但是,隨著植樹運動持續推進,適合植樹的地方越來越少。更不要說,植樹也是一項專業的事情,植樹的樹種、密度、種樹時間、養護方法等,都還是有講究的。那麼,讓專業人做專業事,是一種發展趨勢。上世紀90 年代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逐步探索形成了以資代勞、捐款植樹等新方式新舉措。

隨著信息革命和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在給社會生活帶來深刻變化的同時,也為綠化公益事業開創了更為多元的渠道與參與的方式。2009年3月在北京啟動了「首屆中國網絡植樹節」大型公益活動,該活動旨在為公眾搭建一個便捷參與植樹造林和消除貧困事業的網絡平臺。藉此平臺,網民可參與到西部綠化行動中來,只要登錄活動官方網站,點擊滑鼠,就可捐植一棵樹、一片林。這樣的活動開展以來,進一步增強了人們的環境保護與扶貧幫困意識,整合社會力量援助西部、植樹造林、保護地球;這樣的活動也為西部地區上萬農民特別是貧困婦女,提供了各種技術培訓和勞動創收的機會,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經濟效應。

近年來,網際網路+義務植樹快速興起,為人們自主自願參與植樹提供了更為便捷、智能、精準的平臺。2017年全國綠化委員會出臺了《全民義務植樹盡責形式管理辦法(試行)》,規定了八大類共50餘種植樹盡責形式與折算標準,這確是與時俱進。

從最初的現場植樹到目前的網絡植樹,中國的植樹運動隨著時代變遷發生了深刻變化,也為植樹節賦予了新的豐富內涵,讓它更具有時代性、精確性、專業性和有效性。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委黨校教授)

相關焦點

  • 「四史」關鍵詞|黨史上的「九月來信」與古田會議是什麼關係
    「四史」關鍵詞|黨史上的「九月來信」與古田會議是什麼關係 澎湃新聞特約撰稿 時青昊 2020-07-15 06:44
  • 「四史」關鍵詞|一輩子專注青蒿素研究的屠呦呦是如何做的?
    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這「四史」,是黨員幹部的一門必修課。繼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首度開設「政治關鍵詞」專欄、新中國成立70周年到來之際二度推出「政治關鍵詞」專欄後,澎湃新聞繼續與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上海市政治學會聯合開啟「四史」關鍵詞。今天刊發「四史」關鍵詞第68篇,關鍵詞是中國首位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
  • 「四史」關鍵詞|《共產黨宣言》是穿透時空的經典
    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這「四史」,是黨員幹部的一門必修課。繼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首度開設「政治關鍵詞」專欄、新中國成立70周年到來之際二度推出「政治關鍵詞」專欄後,澎湃新聞繼續與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上海市政治學會聯合開啟「四史」關鍵詞。今天刊發「四史」關鍵詞第28篇,關鍵詞是《共產黨宣言》的誕生與傳播。
  • 文化大寶藏:中國植樹節的人文價值與歷史意義
    中國植樹節深藏著重大的人文價值與歷史意義,是當今世界最具發掘潛力的文化寶藏之一。如果你用心發掘中國植樹節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內涵,就一定會知道我所言非虛。一、中國植樹節的歷史淵源孫中山先生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意識到森林的重要意義並提倡植樹造林的人。早在1893年的《上李鴻章書》中他便指出「中國欲強,急興農學,講究樹藝」,更在廣州演講「三民主義」時再次指出:「防止水災與旱災的根本方法,都是要造森林,要造全國大規模的森林。」
  • 「四史」關鍵詞|鄧小平為什麼三次提到「傻子瓜子」?
    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這「四史」,是黨員幹部的一門必修課。繼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首度開設「政治關鍵詞」專欄、新中國成立70周年到來之際二度推出「政治關鍵詞」專欄後,澎湃新聞繼續與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上海市政治學會聯合開啟「四史」關鍵詞。今天刊發「四史」關鍵詞第52篇,關鍵詞是「傻子瓜子」。
  • 「四史」關鍵詞|為何說「老三篇」是共產黨人的「道德經」?
    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這「四史」,是黨員幹部的一門必修課。繼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首度開設「政治關鍵詞」專欄、新中國成立70周年到來之際二度推出「政治關鍵詞」專欄後,澎湃新聞繼續與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上海市政治學會聯合開啟「四史」關鍵詞。今天刊發「四史」關鍵詞第19篇,關鍵詞是「老三篇」。
  • 「四史」關鍵詞|列寧為何從「戰時共產主義」轉向新經濟政策
    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這「四史」,是黨員幹部的一門必修課。繼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首度開設「政治關鍵詞」專欄、新中國成立70周年到來之際二度推出「政治關鍵詞」專欄後,澎湃新聞繼續與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上海市政治學會聯合開啟「四史」關鍵詞。今天刊發「四史」關鍵詞第31篇,關鍵詞是新經濟政策。
  • 植樹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嗎?近代植樹節怎麼來的有什麼意義?
    植樹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嗎?植樹節不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元宵節、龍抬頭(二月二)、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除夕等。近代植樹節則最早由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發起。19世紀以前,內布拉斯加州是一片荒蕪的平原,樹木稀少,黃沙漫天。
  • 植樹節是怎麼來的?植樹節的由來、來歷及意義植樹節資料介紹
    2017年植樹節就快要來啦!植樹節的是怎麼來的呢?下面是植樹節來歷介紹。節日起源  中國古代在清明節時節就有插柳植樹的傳統,中國歷史上最早在路旁植樹是由一位叫韋孝寬的人於1400多年前從陝西首創的。韋孝寬(公元508-580年)是西魏、北周時期的一位名將,京兆杜陵(今西安市東南)人。
  • 漢字的由來,中國的文字最初從何而來?
    那麼,中國的文字最初從何而來?1 、從結繩記事而來據說文字出現之前,記事的方式是用隨身帶的繩子打結,那時候的人們結繩記事,可能只記生命攸關的大事,大地震、流星隕落、地殼表動等等 。由此說明中國文字的出現遠在5000年以上,直至今天,我們仍無法確認文字出現的具體時間。漢字作為現存世上為數不多(可能是唯一)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甲骨文,(現發現最早的文字)最初的文字,記錄了勞動人民的生活活動圖像,文字便是由這些寫實象形文字,演變到具備結構與書寫規格的文字,從繁到簡,從少到多,勢必經過長時期不斷的發展,非一個時期某一個人所能創造。
  • 學好「四史」 砥礪前行|天職師大策劃推出「四史」學習教育系列動畫宣傳片(一)
    《學好四史砥礪前行》系列動畫短片由黨委宣傳部策劃,藝術學院師生,歷時一個多月,利用課餘時間製作完成,包括《何為四史》《為什麼學四史》《如何學好四史》和《如何用四史指導實踐》四個部分,生動採用短視頻、動漫等表現形式,再現歷史場景,講述中國共產黨的故事、新中國的故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的故事。
  • 學好「四史」 砥礪前行|天職師大策劃推出「四史」學習教育系列動畫宣傳片(三)
    《學好四史砥礪前行》系列動畫短片由黨委宣傳部策劃,藝術學院師生,歷時一個多月,利用課餘時間製作完成,包括《何為四史》《為什麼學四史》《如何學好四史》和《如何用四史指導實踐》四個部分,生動採用短視頻、動漫等表現形式,再現歷史場景,講述中國共產黨的故事、新中國的故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的故事。
  • 學好「四史」 砥礪前行|天職師大策劃推出「四史」學習教育系列動畫宣傳片(四)
    《學好四史砥礪前行》系列動畫短片由黨委宣傳部策劃,藝術學院師生,歷時一個多月,利用課餘時間製作完成,包括《何為四史》《為什麼學四史》《如何學好四史》和《如何用四史指導實踐》四個部分,生動採用短視頻、動漫等表現形式,再現歷史場景,講述中國共產黨的故事、新中國的故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的故事。
  • 學好「四史」 砥礪前行|天職師大策劃推出「四史」學習教育系列動畫宣傳片(二)
    《學好四史砥礪前行》系列動畫短片由黨委宣傳部策劃,藝術學院師生,歷時一個多月,利用課餘時間製作完成,包括《何為四史》《為什麼學四史》《如何學好四史》和《如何用四史指導實踐》四個部分,生動採用短視頻、動漫等表現形式,再現歷史場景,講述中國共產黨的故事、新中國的故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的故事。
  • 朱家角鎮沈巷村黨總支「不忘初心、永葆先鋒」暨學習「四史」黨性...
    根據上級黨委的通知要求,朱家角鎮沈巷村黨總支於6月13至15日組織全體普通黨員開展「不忘初心、永葆先鋒」暨「四史」黨性教育培訓活動。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是每一名黨員幹部的必修課,通過對歷史事實的了解,理清歷史脈絡,把握歷史規律。通過學習「四史」,在思想上看清楚、理解透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
  • 學習四史丨「四史」學習,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中國共產黨,初心...
    只有深入學習「四史」,我們才能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先進的政治屬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純潔的政治品質,更深地愛黨愛國,增強應對挑戰、激流勇進的自信和動力。  學習「四史」,感悟中國共產黨人高尚純粹的理想人格。共產黨人幹事業,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學習「四史」,能夠使我們在歷史的長河中感悟共產黨人高尚純粹的人格魅力。
  • 植樹節是幾月幾日 2020年植樹節手抄報內容 植樹節標語
    植樹節是幾月幾日:  每年3月12日是中國的植樹節。植樹節的意義:  植樹節是按照法律規定宣傳保護樹木,並組織動員群眾積極參加以植樹造林為活動內容的節日。按時間長短可分為植樹日、植樹周和植樹月,共稱為國際植樹節。
  • 青年林場開展「四史」學習教育活動
    青年林場在收到市林草局黨組通知(中共齊齊哈爾市林業和草原局黨組關於印發《關於開展「四史」學習教育的實施方案》的通知)後,按照實施方案中總體要求和學習內容及工作要求開展青年林場「四史」學習教育活動。總體要求中提到,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做到不忘歷史、不忘初心、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增強「四個意識」、堅持「四個信念」、堅決做到「兩個維護」。通過學「四史」,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把握歷史規律和歷史趨勢。
  • 華中師範大學舉辦首場「四史大講堂」
    湖北日報訊(記者韓曉玲、通訊員黨波濤)12月4日,華中師範大學首場「四史大講堂」專題講座在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舉行。湖北省委黨史研究室主任何光耀以「學習先輩精神,激揚壯麗青春」為題,為青年學子講述了李先念同志的傳奇人生和重要歷史貢獻。
  • 你知道民國時期泰順首個植樹節活動在何時何地舉行嗎?典禮很隆重
    民國時期泰順首個植樹節活動在陳能雄/文春意萌動,萬物復甦,一年一度的植樹節臨近,種下一棵樹就是種下一份希望。一直以來,泰順人有植樹傳統,常在屋舍園圃、墳墓道路等處種樹,防風護院、美化環境。但古時植樹只是個人喜好與意願,到近現代時,才逐漸興起全民義務植樹的節日活動。其實,最初的植樹節並不是定在陽曆3月12日,而是中國傳統的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