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家三派是哪三派
法家三派分別為商鞅主導的法治派,申不害的術治派和慎到的勢治派。
他們的區別有:
1.治國變法的具體方略不同:勢治派強調加強統治者(領導層)的權力而推行變法;術治派強調統治者必須以帝王之術來控制手下以達到鞏固自己權威的目的;而法治派強調絕對的法治,即凡事依法而行。
2.側重點不同:法治派重法、勢治派重勢、術治派重術。法是指健全法制;勢指的是君主的權勢,要獨掌軍政大權;術是指的駕御群臣、掌握政權、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
而三者的共同點在於,都主張以法治國,以法制為核心思想。
二、法家後期的發展
戰國末期的韓非集秦、晉法家思想之大成,將「勢」、「術」、「法」三者糅合為一,即勢立威、術馭臣、法制民,又吸收道家思想,將法治理論系統化。
韓非主張加強君主集權,剪除私門勢力,「以法為教」,厲行賞罰,獎勵耕戰。
在歷史觀方面,韓非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異則備變」的觀點,把歷史的發展分為上古之世、中古之世、近古之世和當今之世。
在哲學上,韓非用唯物主義觀點改造老子關於「道」的學說,指出「道者,萬物之所然也,萬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認為道是萬物發展的總規律,理是個別事物的特殊規律。強調人必須遵循客觀的規律進行活動。
在認識論方面,韓非提出「參驗」的方法,以「功用」的實際效果檢驗人的言行,認為「無參驗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據之者,誣也」。這種把「參驗」作為判別知識真偽的思想,對中國古代唯物主義認識論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我們的認識
勢派的核心:勢即權勢和財勢,古人說某某人有錢有勢,就是這個勢。也就是指撐控一個組織的人事權和財務權。通過這兩項來掌控人。這也是一個組織的最高統治者常用的剛性御人之法。
術派的核心:術,即權術。權術是依仗權勢而玩弄的計謀和手段,是一種政治工具。既包括先進的政治策略一一我們稱之為藝術的東西;又包括虛偽詭詐的騙術和投機術一一我們稱之為權術的東西。可以說術是一種陰謀性的見不得陽光的的東西。
法派的核心:建立一系列的規章制度,通過約定俗成條文,大家來共同遵守,是一種陽光性的東西。
勢主要用以掌控大的方向;術主要用於掌控中層領導;而法主要用來統治基層。
四、古代和現代的實踐
中國古代法家實踐最成功的案例是秦國孝公時期的商鞅的變法。商鞅在秦國通過二十年的變法,把秦國從一個常年受中原列國欺負的弱國,變成了一個最後統一了中原的強國,這是在中國最大最了不起的一個實踐。
現代西方的法治,實際上就是中國古代商鞅在秦國實踐的翻版,西方國有能夠幾十年,上百年立於不衰敗的地步,其核心就是實行了陽光性質的法治,也就是商鞅在古中國的變法。
現代中國的的法治,其本質可能就是韓非子的法治,是勢、術、法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