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佳老師開展題為「叛逆期,你適應了嗎?」的講座。首先,陳老師引導家長們回顧自己和孩子的關係,引發家長對主題的思考。家長們紛紛分享孩子的叛逆行為,以及應對的有效和無效方式。陳老師並未急著給答覆,而是藉由一個人從出生到青春期的裡程碑式表現,娓娓道來講解了全新的叛逆概念,即我們從出生起就面臨分離,叛逆是成長的固有形式。接著陳老師和家長們分享了叛逆的幾個積極意義,引導家長們思考哪些叛逆行為屬於以上類別。之後,陳老師補充了一些真正的叛逆行為,幫助家長們學會辨別,好能及時幫到孩子。講座後半,陳老師提出了幾個家教理念,比如「態度重於事情」,「生涯重於學習」。她從時代背景,溝通理論,認知系統等角度,結合豐富的個案經歷,深入淺出的傳遞家教理念,並特別強調要讓孩子把時間花在對外探索上,不要花在與父母的對抗上,如此才能培養出自律獨立的孩子,進而也才能幫助孩子順利完成青春期的人生發展任務——成為自己。講座結尾,陳老師總結了課程並提供了一些自學資源。
張文保老師開展題為「理解青春期」的主題講座。通過對具體案例的解讀、生動演示、現場互動以及交流討論等方式,張老師為604班的家長帶來了一場精神大餐。老師首先介紹了孩子的身心特點,讓家長們能正常化青春期孩子的情緒變化;接著解答了他們來自學業、關係及情感方面的困惑,並引導家長學習「少說多聽」的溝通技巧,包括怎樣傾聽、如何發問以及學會商量和欣賞;最後幫助家長們樹立「關係大於教育」理念以及「只有家長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的成長意識。
王金紅老師開展了題為「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的主題講座。王老師首先通過Harlow的《代母實驗》介紹了親子關係的重要性:良好的親子關係,在孩子受傷的時候,會想到背後還有人支持;孩子在父母面前可以表達各種情緒;孩子在父母面前可以說出不同的觀點和看法。在良好的親子關係中,彼此是安全的,親密的,有界限的,同時又是自由的。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基石,而不好的親子關係,往往導致孩子的心理問題。不良的親子關係不一定會有心理問題,但有心理問題的孩子,往往親子關係存在問題。親子關係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社會適應、人際關係、抗挫折能力。接著王老師介紹了培養親子關係的具體方法,包括減少破壞親子關係行為和增強親子關係行為。最後,王老師鼓勵家長把關於培養親子關係的方法,使用在實際行動中,鼓勵家長要有信心。
本次小學六年級家教專場,各位心理名師從心理學的智慧入手,藉由豐富案例、實驗介紹等引導家長們覺察思考,為家長們提供有效的家教指導和幫助,並鼓勵家長先從自己做起,哪怕改變很小、很輕微,也能帶來積極的影響。有些家長課後反饋:要先學著自己成長,要學習怎樣與孩子相處溝通,還有家長表示以後能有更多機會參加這樣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