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擬不記錄檔案

2020-12-15 手機鳳凰網

本報訊(記者 溫如軍) 近日,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中央綜治委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領導小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共青團中央等六部門聯合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體系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

據透露,「意見」的出臺是進一步貫徹落實對違法犯罪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及「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和「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在此基礎上,擬將逐步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記錄從個人檔案中予以消除,這一舉措已在全國多地試點。

據悉,「意見」數易其稿,歷時三年才出臺。

政策規定

市縣檢察院設未成年人專案小組

「意見」明確指出,要建立健全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專門機構。

公安部、省級和地市級公安機關應當指定相應機構負責指導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高檢院和省級檢察院應當設立指導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專門機構。

地市級檢察院和區縣級檢察院一般應當設立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專門機構或專門小組,條件不具備的,應當指定專人辦理;最高法和高級法院應當設立少年法庭工作辦公室。

未成年人輕罪可實施消滅制度

「意見」要求辦理未成年人案件和執行刑罰時,應當綜合考慮案件事實和社會調查報告的內容,對違法和輕微犯罪的未成年人,有條件的地區可以試行行政處罰和輕罪消滅制度。另外,社會調查由司法行政機關社區矯正工作部門負責。

「意見」強調要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年齡進行查證與審核。

公安機關應當查清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作案時的實際年齡,檢察院如發現年齡證據缺失或者不充分,或者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基於相關證據對年齡證據提出異議等情況,可能影響案件認定的,在審查逮捕時,應當要求公安機關補充證據,公安機關不能提供充分證據的,應當作出不予批准逮捕的決定,並通知公安機關補充偵查。

補充偵查仍不能證明未成年人作案時已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的,檢察院應當依法作出有利於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認定和處理;法院對提起公訴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進行審理時,應當著重審查未成年被告人的年齡證據。

專家解讀

給未成年人甩包袱有利減少犯罪

青少年問題專家、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周孝正今天上午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從個人檔案中消除未成年人犯輕微罪的記錄這一做法,是對其三寬政策(寬容、寬厚、寬鬆)的體現,可以看出司法機關對未成年人犯罪這一突出社會問題,從先前的『治標』逐步走向『治本』。」

周孝正認為,逐步消除是很有必要的,總不能讓這一「包袱」跟著他一輩子。「在未成年人個人檔案中取消輕微犯罪記錄,這是解決此類問題的一個態度問題,不能因為未成年人犯了輕微的罪以後考大學不讓考,提幹部不讓提。」

對於未成年人,輕微的罪在個人檔案中消除會有利於培養他們陽光的心態,讓他們不會輕易去犯罪。

地方試點

山西山東 已展開試點

據悉,今年以來,太原市率先在全國試行對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記錄有條件的逐步取消,30多名提出申請取消前科的未成年人中,有8人已獲得消除。

據太原市政法委相關人士透露,在犯罪前科消滅後,當事人的犯罪事實不再對社會公開,不再將當事人的刑事處罰事項計入人事檔案和戶籍登記,已經記入的予以撤銷。學校、用人單位不得因其曾經犯罪而拒絕復學、升學、就業和錄用。

10月1日就開始實行的《山東省未成年人保護條例》規定,將試行未成年人違法記錄和輕罪犯罪記錄有條件消滅制度。目前這一制度已經在山東德州等地開始試點。文/記者 溫如軍

相關焦點

  • 廣東擬封存未成年人輕微犯罪記錄
    東方網8月17日消息:「被判非監禁刑以及不捕、不訴的未成年罪犯和18—25歲在校生的輕罪記錄有望被封存,不再影響其就業、讀書、入伍」,昨日筆者從廣東省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公訴工作機制創新現場會上獲悉,為了讓曾輕微犯罪、真心改過的未成年人重新回歸社會,我省將探索未成年人輕罪記錄消滅制度和檔案封存保密制度。
  • 浙江未成年人犯罪不歸入檔案,公安機關應出具無犯罪記錄書面證明
    在試行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5年後,日前,浙江省檢察院聯合浙江省委宣傳部、共青團浙江省委等12家單位,共同出臺《浙江省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實施辦法》,細化完善刑訴法規定的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明確規定,對於犯罪記錄被封存的未成年人,公安機關應當出具無犯罪記錄書面證明,教育、民政等相關部門也不得將有關法律文書歸入學生檔案
  • 浙江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入學就業不歸入檔案
    在試行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5年後,日前,浙江省檢察院聯合浙江省委宣傳部、共青團浙江省委等12家單位,共同出臺《浙江省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實施辦法》,細化完善刑訴法規定的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明確規定,對於犯罪記錄被封存的未成年人,公安機關應當出具無犯罪記錄書面證明,教育、民政等相關部門也不得將有關法律文書歸入學生檔案、勞動人事檔案。
  • 浙江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記錄 入學就業不歸入檔案
    》,細化完善刑訴法規定的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明確規定,對於犯罪記錄被封存的未成年人,公安機關應當出具無犯罪記錄書面證明,教育、民政等相關部門也不得將有關法律文書歸入學生檔案、勞動人事檔案。第二,完善犯罪記錄封存內容。針對2012年修改後刑訴法實施前未成年人犯罪記錄的追溯封存、禁止查詢的問題,在適用對象上明確規定2012年以前符合條件的涉罪未成年人的犯罪記錄也應當封存,同時還補充規定了相關期間檢察機關作不起訴、被公安機關作治安處罰、收容教養的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記錄也應當封存,最大限度保護未成年人權益。
  • ...信息查詢工作機制顯成效,發現1名擬錄用實習教師有性侵違法記錄
    日前,記者從寧波市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辦公室獲悉,截至5月29日,寧波市共開展查詢8067人次。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在查詢中發現1名擬錄用的實習教師在寧波某地有性侵害未成年人違法記錄,檢察機關已向教育部門制發檢察建議,要求教育行政部門對其依法不予錄取,並撤銷其教師資格。
  • 丹陽240餘名新教師接受入職查詢,未發現有涉性侵違法犯罪記錄
    丹陽市人民檢察院對丹陽市擬招聘的240餘名新教師,進行了入職查詢,均未發現有涉性侵違法犯罪記錄。隨後,他們將查詢結果在規定時間內反饋教育局。記者了解到,這是該院涉性侵違法犯罪入職查詢系統上線運行以來,單批次查詢新進教師人數最多的一次。
  • 未成年人犯罪記錄既已封存不宜查詢
    我國刑訴法第275條規定了犯罪記錄封存制度。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訴訟程序」中,明確規定「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應當對相關犯罪記錄予以封存」。犯罪記錄封存制度是國家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和「教育為主、懲罰為輔」原則的具體體現,順應了國際社會對未成年人特殊保護的發展趨勢,汲取了多年來司法改革的成功經驗,契合了我國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現狀,是促進未成年人健康發展的重要司法舉措。犯罪記錄封存制度的實施,為犯罪行為較輕的未成年人去除犯罪標籤、重新回歸社會創造了有利條件,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
  • 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加密」也是一種社會矯正
    近日,浙江省檢察院副檢察長胡東林表示,針對一些未成年人犯罪信息被不當洩露,就業受限、融入社會困難這一問題,浙江省檢察院在開展專項檢查、專題調研和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聯合12家單位會籤出臺了修訂後的《浙江省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實施辦法》。  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並不是浙江省的探索和創新,而是《刑事訴訟法》確立的一項法律制度。
  • 代表建議:試行未成年人違法和輕罪記錄消除制度
    新華網北京3月10日電(記者 趙文君 王橙澄 王新明)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對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方針、原則、各個訴訟環節均設計了特別程序。
  • 江蘇丹陽240餘名新教師接受入職查詢,未發現有涉性侵違法犯罪記錄
    揚子晚報網10月7日訊(通訊員 單健 記者 萬凌雲)7日,丹陽市人民檢察院發布消息:該院對丹陽市擬招聘的240餘名新教師,進行入職查詢,均未發現有涉性侵違法犯罪記錄。隨後,他們將查詢結果在規定時間內反饋教育局。
  • 未成年人犯罪刑責年齡擬作個別下調
    未成年人犯罪刑責年齡擬作個別下調近年來低齡未成年人實施嚴重犯罪的案件時有發生,引發社會關注。臧鐵偉對此表示,對低齡未成年人犯罪既不能簡單地「一關了之」,也不能「一放了之」。即將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次審議稿擬「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在特定情形下,經特別程序,對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作個別下調;另一方面,統籌考慮刑法修改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相關問題,在完善專門矯治教育方面做好銜接。
  • 未成年人犯罪刑責年齡擬作個別下調!
    未成年人犯罪刑責年齡擬作個別下調近年來低齡未成年人實施嚴重犯罪的案件時有發生,引發社會關注。臧鐵偉對此表示,對低齡未成年人犯罪既不能簡單地「一關了之」,也不能「一放了之」。即將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次審議稿擬「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在特定情形下,經特別程序,對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作個別下調;另一方面,統籌考慮刑法修改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相關問題,在完善專門矯治教育方面做好銜接。
  • 未成年人犯罪刑責年齡擬作個別下調
    未成年人犯罪刑責年齡擬作個別下調近年來低齡未成年人實施嚴重犯罪的案件時有發生,引發社會關注臧鐵偉對此表示,對低齡未成年人犯罪既不能簡單地「一關了之」,也不能「一放了之」。即將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次審議稿擬「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在特定情形下,經特別程序,對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作個別下調;另一方面,統籌考慮刑法修改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相關問題,在完善專門矯治教育方面做好銜接。
  • 未成年人犯罪刑責年齡擬作個別下調
    未成年人犯罪刑責年齡擬作個別下調近年來低齡未成年人實施嚴重犯罪的案件時有發生,引發社會關注。臧鐵偉對此表示,對低齡未成年人犯罪既不能簡單地「一關了之」,也不能「一放了之」。即將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次審議稿擬「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在特定情形下,經特別程序,對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作個別下調;另一方面,統籌考慮刑法修改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相關問題,在完善專門矯治教育方面做好銜接。
  • 時之眼 鄭州封存836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檔案 用司法善意消解「懵懂之惡」
    時話君從鄭州市檢察院獲悉,近三年來,鄭州市檢察機關未檢部門共受理審查起訴未成年人1022人,不起訴129人,並且對836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記錄予以了封存。封存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檔案目的是什麼?符合怎麼樣的條件才會封存,封存之後哪些部門有權去調看看這些檔案呢?
  • 未成年人犯罪刑責年齡擬作個別下調
    未成年人犯罪刑責年齡擬作個別下調近年來低齡未成年人實施嚴重犯罪的案件時有發生,引發社會關注。臧鐵偉對此表示,對低齡未成年人犯罪既不能簡單地「一關了之」,也不能「一放了之」。即將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次審議稿擬「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在特定情形下,經特別程序,對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作個別下調;另一方面,統籌考慮刑法修改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相關問題,在完善專門矯治教育方面做好銜接。
  • 未成年人犯罪刑責年齡擬作個別下調
    未成年人犯罪刑責年齡擬作個別下調近年來低齡未成年人實施嚴重犯罪的案件時有發生,引發社會關注。臧鐵偉對此表示,對低齡未成年人犯罪既不能簡單地「一關了之」,也不能「一放了之」。即將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次審議稿擬「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在特定情形下,經特別程序,對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作個別下調;另一方面,統籌考慮刑法修改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相關問題,在完善專門矯治教育方面做好銜接。
  • 消除未成年人輕罪記錄是善舉
    □朱達志    新制定的《貴州省未成年人保護條例》將於今年9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五十條規定,對違法和輕微犯罪的未成年人,可以試行違法和輕罪記錄消除制度。至此,貴州省率先在全國實現以地方立法的形式消除未成年人違法和輕罪記錄,最大限度鼓勵失足未成年人改過自新。
  • 完善違法犯罪記錄查詢證明出具方式
    公安部等12部門聯合出臺《關於改進和規範公安派出所出具證明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後,有的地方公安機關對於在刑事案件中依法收集、出具犯罪嫌疑人違法犯罪記錄情況出現了不同認識,有的不再為辦案單位出具違法犯罪記錄查詢證明,有的在出具形式上理解不一,導致產生使用障礙。筆者認為,應當從以下三方面完善犯罪嫌疑人違法犯罪記錄查詢證明出具方式。
  • 教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依法從重處罰
    未成年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不成熟,認識能力和控制能力有限,自我保護能力有限。正是因為未成年人的這些特點,這也讓許多未成年人成為了犯罪分子教唆、脅迫、引誘犯罪的對象,讓他們誤入歧途。未成年人是國家的未來,他們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司法的保駕護航,針對這類違法犯罪行為,人民法院將嚴厲打擊,從重處罰,還未成年人一片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