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書皮怎麼賣啊?」「有沒有練字本啊?」「三角尺有麼」……
新學期開學除了校門口,最熱鬧的就是文具店了。9月1日下午四點多,位於學正中學門口的至善文具店裡就擠滿了來買東西的家長和學生。夏老闆夫婦兩人,一個負責收銀一個負責答疑,忙的根本停不下來。「昨天報到,今天開學,這兩天就差不多賣了一萬元錢吧」,僅是報到開學兩天時間,夏老闆小店的營收就相當可觀了。「開學經濟」悄然升溫。
文教產品是當仁不讓的「扛把子」
「新學期筆本子之類的隨便買買就幾百塊了,尤其是包書皮每年都要新買。」鄧女士兒子今年5年級,開學期間給孩子買東西的支出粗略估算已經300多元了。夏老闆也介紹道,每年開學季,包書皮都是「緊俏貨」,賣得最好,尤其是小學生,初中生買的更多的是水筆、修正帶之類的。這兩天收入比平時好很多,但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長較少。
每年開學季,都是線下文具店、商店收入的高峰期,線上文具商店、文教產品同樣如此。淘數據顯示,得力官方旗艦店8月31日當日總銷量近30萬元,較前一天上漲近12萬元,銷售額更是突破500萬元,較前一天上漲151萬元多,成為整個8月的峰值。銷量最高的三項分別是籤字筆、包書皮和兒童黏土。光籤字筆一項的銷售額就達到45萬元多,較前一天上漲了75.42%。
記者對新區中小學14名家長進行了問卷採訪,結果顯示,100%的家長會在開學季給孩子買東西,66.67%的家長會花費500元及以上,主要消費集中在筆本用具、課外輔導書、衣服鞋飾等方面,大多數人會通過線下實體商店和淘寶、京東等線上商店兩種途徑進行購物,單一渠道購物較少。此外,暑假期間大多數家長為孩子教育有所支出,主要集中在補課、教輔材料、學習用品等方面。徐女士女兒是新圍初中初一新生,徐女士早早就和女兒一起準備好了學習用品,「有些暑假課外班的時候就陸陸續續買上了,但是新學期還是有很多要買的,我帶她去買,她比我清楚要什麼,不會買錯,也省的買多了浪費。」
書包裡的這些物品讓人沒想到
除了常規的文教產品,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防疫產品和電子產品等同樣進入了開學季的市場。
受疫情影響,今年不少中小學開學時會要求學生自備一份防疫包,防疫包裡包括了溼紙巾、消毒酒精、口罩、免洗洗手液等基礎消毒用品,可以滿足學生在學校裡的基本防疫需求。淘寶店鋪「麟翼」的客服介紹道,「我們防疫包近一個月賣了1萬多份,基本都是開學季賣出去的」。部分線下商店推出的防菌包書皮等也成了開學的「緊俏貨」。
除此之外,電子產品也在開學季流行起來。
小魯今年開學準備給弟弟買一個電話手錶,她已經提前在網上看好了款式,「給他買這個主要是方便聯繫,而且他的幾個小夥伴人手一個,他自己也一直想要一個。」小魯說道。近些年隨著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電子產品同樣成為中小學開學必備。淘數據顯示,小天才電話手錶官方店鋪,從8月23日起,每天的銷售量都在3400單以上,光是電話手錶近三天的銷售額就達到了182萬元。
「我們這裡基本上從23號開始每天都有人來買。」劉女士是下沙物美小天才專賣店的銷售員,開學這兩天她一共賣出12支電話手錶,「來買的都是一年級的,問得最多的就是能不能定位,能不能實時通話之類的」。在劉女士經營的專賣店裡,賣出去最多的是具有定位功能,可以實時視頻通話的Z6款,這也滿足家長對孩子的安全和益智教育需求。
另外,在淘寶搜索「開學」,購買量最高的三樣全是教師節送老師的禮物,筆記本套盒、DIY禮物之類的物品。不少家長在評論區表示,提前買好禮物就不會到時候來不及買。
「我小孩今年剛上幼兒園,要買的東西還挺多的,只能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給她最好的吧」。90後媽媽蘇女士開學季一共花費1000多元,其中還有部分是趁電商打折活動的囤貨,在購物時她也會更加傾向於性價比高的產品。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開學季」成了「燒錢季」,不少家長和學生也進入了買買買的模式,記者提醒大家還是要理性消費,將「開學經濟」變為「經濟開學」。(見習記者 餘夢梅 記者 劉龍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