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院黨委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牢固樹立起「黨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鮮明導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堅持黨建領航,全面提升組織力,中大管院微信公眾平臺設立【黨建】欄目,展現學院黨員風採,激勵基層黨組織銳意進取,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切實增強學生骨幹的責任擔當意識,推動「黨團班一體化」建設,充分發揮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11月27日至29日,我院黨委組織學生骨幹赴廣東韶關開展「樹責任、立擔當」紅色主題教育培訓班。本次培訓活動由廣東南嶺幹部學院組織,學院黨委副書記周晶同志帶隊,學生事務與職業發展辦公室副主任李潔明、黨務秘書黃彥瑤同行,共計31名黨團班學生骨幹參與。
11月27日下午,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師生在南嶺幹部學院同志帶領下,來到中共廣東省委粵北省委歷史陳列館(省委舊址)開展現場教學。活動伊始,黨員們在周晶副書記帶領下重溫了入黨誓詞,全體黨員舉起右拳、莊嚴宣誓,以鏗鏘誓言表達出對黨的敬愛與忠誠。接著,師生們參觀了粵北省委舊址與粵北省委歷史陳列館,並認真聆聽了中共韶關市委黨校黨建教研室講師劉亞平的專題講座《忠誠與背叛》。通過劉亞平同志生動精彩的講述,及參觀文字影像實物資料,師生們了解到了張文彬、李大林、謝育才等革命先烈為了保護黨的秘密所作的頑強鬥爭,深深為他們的崇高黨性所觸動。大家對新時代如何做到忠誠於党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交流,對入黨誓詞中的「永不叛黨」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忠誠乾淨擔當」的黨員幹部要求,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11月27日晚,開班動員儀式在南嶺幹部學院丹霞教學樓舉行。儀式上,中共韶關市委黨校黨建教研室主任田千山副教授介紹了韶關的光榮革命傳統,並對管理學院師生代表的到來表示歡迎。周晶副書記作了動員講話,強調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並對本次培訓班提出了學習期望與要求。
開班儀式後,田千山副教授為師生們作了題為「新思想引領新時代,新使命開啟新徵程」的專題報告,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科學內涵以及如何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三個方面,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的部分重要內容作了較為全面詳盡的闡釋。他在講解過程中旁徵博引,深入淺出,給師生們帶來不少啟發。
11月28日上午,師生們來到紅軍長徵的重要地段樂昌龍王潭。中共樂昌市委黨校副校長歐三養為師生們講述了紅軍長徵經過龍王潭留下的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引導師生們學習體會紅軍戰士們展現出的敢於攻堅克難、堅持走群眾路線、堅定理想信念等寶貴精神。課後,師生們一同重走長徵路、吃紅軍飯等等,親身嘗試體驗長徵的艱苦,思考感悟如何在新時代踐行紅軍長徵精神。
11月28日下午,師生們來到坪石鎮中山大學法學院舊址,開展現場教學。在武陽司村,師生們認真地聽謝彤同志的講解,並參觀了亞南書舍和陳列館。師生們通過大量歷史記載和人物事跡,了解到中山大學二次搬遷的歷史及面對的艱苦環境,感悟了王亞南先生在中國經濟學上做出的建樹,學習了中大師生為宣傳抗戰、普及科學文化知識等方面做出的貢獻。接著師生們參觀了定友圖書館,重溫了杜定友先生在中山大學圖書遷移過程中,即使面臨重重阻礙,依然誓死保衛文化火種的精神。
11月28日晚上,師生們在丹霞教學樓進行了小組討論與學習總結。各組就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和「黨團班一體化」建設開展了熱烈的討論。每位同學都分享了在這次培訓中的收穫,紛紛表示通過實地學習和現場教學,對紅色歷史和革命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11月29日上午,在丹霞山博物館內,師生們回顧了中山大學地質學教授彭華為丹霞山和百姓的幸福而無私奉獻的一生。解說員在介紹彭華教授對當地做出的貢獻時,數次哽咽,熱淚盈眶,讓每一位師生都深受感動。彭華教授不僅僅是一位建樹頗豐的地質學家,更是一位心繫百姓的優秀共產黨員,他始終將為當地人民謀幸福的信念付諸行動,是我們每一位黨員和學生幹部積極學習的榜樣。
通過此次紅色主題教育培訓,師生們認真學習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同時了解到中山大學的校史,學習了粵北省委、紅軍長徵的艱苦歲月,加深了對黨的認識。先鋒模範們一心為民、不怕吃苦、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將永遠激勵著管理學院學生骨幹們不斷向前、為人民服務!
部分同學感想:
●學術碩士研究生第一黨支部 正式黨員 陳璇華
我用六字「忠誠、無畏、奉獻」總結此次韶關之行。
參觀廣東省委舊址勾起了我們對抗戰時期的回憶,期間有不懼敵人嚴刑拷打的英勇革命先烈如李大林、司徒丙鶴等,也有貪生戀財怕死之輩如郭潛。郭潛等人的背叛給黨的事業造成了重創,何以如此?是黨性、思想沒有得到淬鍊與打磨。如今,戰爭年代早已離我們遠去,身處新時代的我們,黨性修養與思想鍛鍊卻一刻也不能停下,對黨絕對忠誠,是每個黨員必須嚴格堅守的底線。
重溫長徵路線,感受紅軍戰士無畏艱難險阻、奮勇向前的精神。即使荊棘叢生、路途坎坷,依舊沒有磨滅他們奮勇向前的信念;即使磨破了腳、劃傷了臉,他們依舊扛著嚴寒、頂著風雪,不斷前進。正是這種大無畏的精神才使得他們最終勝利會師。
參觀中大法學院舊址、定友圖書館、丹霞博物館後,我對教師無私奉獻的敬意油然而生。抗戰時期,民不聊生,食不果腹,儘管如此,依舊有許多仁人志士致力於教育事業。以王亞南為代表的一批中大教授摸索了社會發展的新模式,在培養人才、經濟建設上貢獻了自己畢生的心血,而杜定友先生更是為圖書館事業貢獻了自己的一生。這種奉獻精神在中大得到了傳承,彭華教授為了讓丹霞山得到世界上更多人的欣賞和認可,三十多年來孜孜不倦地探索和考察該地形地貌,並利用其特色解決了當地的貧困經濟,受到了當地老百姓的敬崇,卻因過度勞累積勞成疾最終離我們而去。講解員甚至一度在解說時因難受而哽咽不語。彭教授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
未來我將繼續砥礪前進,做一名「忠誠、乾淨、擔當」的合格共產黨員!
●2018級 入黨積極分子 區達明
在三天的學習中,我增進了對黨的認識,對黨的嚮往更強烈了,入黨的信念更堅定了。
在接受培訓的過程中,我認識到一位位偉大黨員,他們無不使我肅然起敬。為了逃出軟禁忍痛捨棄孩子的謝豫才夫婦、被捕之後永不叛黨的李大林和張文彬、在極端條件下堅定長徵的紅軍戰士、為了丹霞走向世界而積勞成疾離開人世的彭華教授……作為共產黨員,他們都絕對忠誠於黨,絕對忠誠於人民,為了黨的事業,為了人民群眾,奉獻終身。他們是我的榜樣,他們的精神也將成為支撐我接下來努力奮鬥的力量源泉。
我感觸最深的一點是黨與人民之間魚與水、血與肉的關係。黨源於人民,紮根於人民,服務於人民。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人民,而人民也堅定地支持著黨。我們必須始終保持對人民的感激之情。在過去幾年,我們黨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為的就是提升人民的獲得感。新思想的生命線是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這也表明了我黨對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堅持。在革命戰爭年代,我們黨為人民浴血奮戰。在今天,我們黨為人民實實在在地謀幸福。
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我一定會繼續努力學習黨的知識,提升自己的黨性,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貢獻力量!
●2020級 入黨申請人 吳鍇涵
這次韶關之行充實而精彩,令我收穫頗豐,增進了我對黨的認識,加深了我對黨的思想和共產黨人的先進精神的理解與體會,更加堅定了我向黨組織靠攏的決心。培訓過程中,我了解了粵北省委的歷史,就「忠誠與背叛」的話題展開思考交流;聆聽了田教授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的講解,對國家政策背後的邏輯有了新的認識,對如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了進一步的思考;聽長徵故事,感悟長徵精神,重走長徵路,對紅軍長徵有了更深的體會;參觀戰時中大辦學舊址,對中大校史,中大革命傳統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參觀彭華教授紀念館,深深為這位大地使者,這位與丹霞同輝的當代楷模所感動。
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丹霞山了解到的彭華教授的光輝事跡。他放棄分配到的安穩工作,決心投入對丹霞地貌的研究。他為丹霞地貌申請世界自然遺產嘔心瀝血,四處奔走,他為了丹霞山的保護、開發利用不懼艱苦,親身勘探。講解員說到,我們如今看到的丹霞山,每一處景點設置,每一條旅遊路線,甚至每一段文字介紹、每一塊路標都有彭華教授的汗水與心血在其中。可即使已經作出巨大的貢獻,彭華教授仍然不夠滿意地給自己打了六十分,只因為他認為自己還沒有為丹霞山、為這裡的人民爭取到足夠的幸福。雖然看到的只是博物館的資料,但是我覺得彭華教授仿佛就站在我面前,以他的偉大光芒籠罩著我,他的偉大精神,仿佛還在丹霞山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中熠熠生輝。我也夢想著,期望著,成為一位像彭華教授那樣堅持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謀福利的共產黨員。
這次培訓引發了我許多的感觸與思考,讓我對黨的崇敬與嚮往又更深了一步。短時間內我還無法系統地整理完本次活動豐富的知識內涵,但我會盡力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努力消化,反覆咀嚼,也繼續進行相關學習,以求思想的進一步提升,並將學習到的精神外化為行動,積極進取,砥礪前行。也希望日後能夠有機會參與到更多的紅色主題活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