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是好風水,為什麼,因為它方方正正功能、居住分區合理,為什麼四合院進門一道屏風牆,因為不讓風直接吹進院內,而讓風柔和的環繞進來,經常有人說買房要方方正正且南北通透的才好,這話當然是對的,因為大部分方方正正的戶型都不浪費空間,布局也相對合理,南北通透通風好採光好,住起來方便、舒適。看到這就會其實就會發現方便、舒適就是好風水的本質,至於什麼東邊缺角:東為震宮,代表長子位置,西邊缺角:正西方為兌宮,代表少女之位,這種說法是不準確的,房子戶型無論怎樣,方便,舒服,是第一要素。當然還有更複雜的通過結合「紫薇命理」方面的內容與居住方位產生聯繫的。
風水其實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並且以科學的方式存在在我們生活當中,美國其實也有「風水」,只不過他們不叫風水而是把這兩個博大精深的中文替換成了各個學科,舉個例子:三峽大壩需不需要看風水?當然需要,在前期所做的一切勘探、測量等準備工作,都可以看為是科學的運用「風水」。
貝聿銘作為建築界的大師,可以稱得上的華人之光,他從小在蘇州私家園林中長大,家裡有實力極了,可能相當於今天的王思聰?三十年代,他十幾歲就去了美國留學學習建築,接受了全盤的西方建築教育,他作為香港中銀大廈的設計師,在大廈建成後接受過一個紀律片的採訪,裡面他說「香港人是很重視這個的(指風水),對於風水,我們不能不信,不能全信」。從這句話裡可以得出兩個結論,他個人覺得文化是影響風水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為美國文化裡肯定沒這個東西)。他也覺得風水中有可用之處和糟粕之處。
我每次到HK路過大廈都駐足良久,觀察大廈的造型揣測他的想法,我個人認為是由於當時經費少他想採用三角形的鋼結構外形節省預算,加上樓體之高,也要考慮颱風等因素而做出的綜合考慮,並不是網上類似香港著名「風水大戰」,中銀大廈與滙豐銀行的「刀炮之戰」這種文章撰寫的純風水大戰,雖然這樣寫能讓「小地方」人看的大呼過癮。當然他也講過大廈門口的噴泉,什麼水代表「財」這樣的話,可能為了表現的「入鄉隨俗」?不知道這在他心中屬不屬於「不可全信」的內容,當然這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總的來說一套房的風水好不好,完全看個人入住後自身的體驗是否方便、舒適,也許這個房子別人住著感覺不好,這可能是由於地理位置啊房間布局啊等等因素造成,但你住就感覺剛剛好,舒服,有人喜陽,有人喜陰,有人喜嘈雜,有人喜靜謐,這其實就牽扯到「紫微命理」的內容,就是每個人所謂的「好風水」都是不同的,「風水」也要因人而異,並不能一刀切的說缺哪個角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