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絡的發展,一些新興的詞語走紅網絡,如「媽寶男」「伏弟魔」「巨嬰」等。
因為對婚姻關係與家庭教育的重視,以上這幾個詞語每每出現,都會引發網友的熱議,紛紛表示自己寧願單身,也不會跟以上三種人群攪到一起。
但是很多家庭的教育方式仍然存在弊端,女孩子依賴家庭,男孩依賴媽媽就像是天性,家長們小時候縱容,長大後卻也沒有辦法去改變了。
家庭關係好是讓人羨慕的條件,但是家長們要把握好教育孩子的底線,不要讓孩子變得沒有出息。
最近觀看了一檔日本綜藝節目,名字叫做「親子依賴症」,其中被曝光的一期,一位33歲的媽寶男做到了成為媽寶中的媽寶,引發了網絡熱議。
毀三觀的「媽寶男」:
這位33歲的男人,化名小n,他從小到大都是學霸,但是因為家長的溺愛,他長到現在,連自己的衣服都沒親手洗過,人際交往也主要由家長負責。
所以在大學畢業之後,小n選擇回到家附近,當一名工作輕鬆的家教,每天工作完,回到家就躺到床上,其他事情都等著媽媽來操辦。
看到這裡,其實並沒有什麼引人震驚的地方,但是在後續的採訪中,小n直言,雖然他已經33歲了,但是他每一周都至少跟媽媽共浴一次。
面對記者的驚訝,他也感到很奇怪,因為在他看來,共浴是一個親子溝通的好機會,自己的媽媽也很贊成,認為這樣會拉近彼此的親子關係。
這件事傳到了網絡上面,不少中國網友表示,這很日本。
媽寶男形成的原因:
小n的這種行為,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媽寶男,沒有主見、沒有自理能力,所有的衣食住行都由媽媽全權負責。
如果這樣的人結婚了,他們也會選擇住在家裡,忽略妻子的意見,引發家庭矛盾。
而媽寶男形成的原因,歸根結底就是家長的溺愛,家長從小到不讓孩子動手操作,長此以往就養成了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毛病。
媽媽不在身邊,媽寶男就會六神無主,完全不知道如何繼續生活,嚴重缺乏獨立性。
獨立為孩子插上翅膀:
身為家長的我們,為了孩子著想,一定要努力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做到以下三點。
一、給予孩子決策權
家長在進行家庭決定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參與進來,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意見。
例如周末出行的地點,家裡新換窗簾的顏色選擇,都要讓孩子參與決策。
從這些小事開始,給予孩子一些決定的權利,不僅會提高孩子的思考能力,還能讓孩子更有責任心,減少依賴的同時,變得更加獨立。
二、給予孩子做事的機會
我曾看到過鄰居家10歲的小孩,連衣服都不會自己脫。
身為一位母親,我平時最常觀察到的場景就是,孩子只要一伸手,部分家長就會進行阻止,開啟360度的保護。
長此以往孩子曾經有的獨立意識會被磨滅,依賴性反而變強。
所以家長們看到孩子遇到問題時,第一時間不要直接伸手幫忙,而是要讓孩子自己轉動腦筋,獨立解決問題。
可以先從讓孩子做家務的小事開始,慢慢地讓孩子達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目標。
三、及時給予孩子鼓勵
家長很多時候選擇對孩子進行溺愛,大部分原因是因為潛意識認為,孩子年齡太小,沒有獨立的能力,所以孩子什麼也沒做,家長自己在心裡就直接給否定了。
因此,家長想要提高孩子的獨立能力,首先就要相信孩子,然後要及時地給予孩子鼓勵,讓孩子擁有信心去獨立完成某件事。
四、繪本教育
在培養孩子獨立能力的過程中,家長很可能會遇到很多暫時無法解決的問題,這些細節也需要家長認真對待。
此時與傳統的引導方式對比,繪本教育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孩子缺乏獨立能力,很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未來,天才少年的魏永康成績優異,就是因為自理能力太差,所以最終被中科院退學。
獨立教育迫在眉睫,而教育方式也需要科學的依據,家長平時工作繁忙,讀繪本既省時又高效,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