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記得大學時候,有一段時間做晚託輔導的兼職時,下午需要去學校門口接學生,那個時候看到很多家長,大多數都是學生的奶奶、媽媽、爺爺,有一個印象很深的是學生的爸爸。
校門口的很多人就只有這位爸爸最顯眼,並不是說他有多帥氣,而是因為在場的人只有他是中年男性。
那位學生的父親幾乎每天都準時地去接孩子,他身上總穿著一套上班的西裝,看到他接小孩時我總是很感慨那孩子真幸福。
回想自己讀書時,父親接我放學的日子並不多,有那麼幾次是下大雨給我送傘,然後其它日子都是爺爺接送。
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其實很重要,有數據表明,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時間、次數會影響孩子的未來發展,調查還發現很多犯罪分子在幼兒時與父母的溝通是極少的。
如果想要孩子能好好成長,父母一定要給孩子提供一個和睦的、健康的生活環境。
對於父親,一定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家有以下5種爸爸,對家庭的傷害最大,特別是第一種坑了全家,父親一定不要踩雷了!
父親吸菸,孩子很大機率也會吸菸,有心理學家調查,孩子在青少年時期特別喜歡模仿自己崇敬的人,特別是男孩子,父親在孩子心裡的形象是高大的,因此他們會試圖模仿父親的行為,包括吸菸。最開始的時候,孩子會覺得父親吸菸很酷,慢慢地自己也染上了菸癮。
爸爸下班後總喜歡在外面吃喝,直到很晚才回家是一種不好的習慣。有一次在幼兒園陪小孩子的時候,一位小男孩,他說他沒有爸爸,他的意思是他一天幾乎不曾和爸爸見過面,早上匆匆去上學,爸爸趕著時間去上班,放學後爸爸還沒有回家,睡覺前都不見到爸爸回來。
這樣的爸爸在孩子心裡等於沒有爸爸,了解完孩子的想法後感覺很心酸,不知道那些晚歸的爸爸們是否知道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呢?
很多傳統式家庭教育觀念中,家務都是女人的事。這其實是一種落後的思想,如果爸爸長期不做家務,不幫家裡幹活,這意味著他不懂得體諒老婆,體諒身邊的人。在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孩子成家後就會有同樣的思想,因此男孩子就不願意做家務,這不利於家庭的和睦和教育。
好吃懶做的爸爸會影響孩子的三觀,不願意認真工作,吃不了苦又沒有能力成大事,對家庭不負責,靠著吃老婆或者父母的財產生存的爸爸傳遞給孩子的信號是:無所作為依然能生活。這樣的消極生活態度很可能會讓孩子變得頹廢、沒有志向。
家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如果父親總是因為一點小矛盾對母親使用暴力的話,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很多時候被家暴後家庭會出現短時間內的安穩,這會給孩子留下有矛盾就用暴力解決的想法,造成他們長大後也有暴力傾向。
因此有暴力傾向的爸爸會影響後代的身心發展,不僅害了孩子,也寒了妻子的心,對家庭的傷害非常大。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小D媽媽育兒師,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